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 3.7酸碱滴定 3.7.1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柽 372酸碱滴定中CQ2的影响 2005-10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1 3.7 酸碱滴定 3.7.1 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3.7.2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 3.7.1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实验方案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滴定能否准确进行 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怎样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2005-10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2 3.7.1 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 滴定能否准确进行 • 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 怎样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 实验方案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 3.7.1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强酸强碱滴定 强碱滴定弱酸 强酸滴定弱碱 可行性判断与极弱酸的滴定 多元酸的滴定 混合酸的滴定 多元碱与混合碱的滴定 讨论 2005-10 GXQ分析化学2005-206学年 3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3 ➢ 强酸强碱滴定 ➢ 强碱滴定弱酸 ➢ 强酸滴定弱碱 ➢ 可行性判断与极弱酸的滴定 ➢ 多元酸的滴定 ➢ 混合酸的滴定 ➢ 多元碱与混合碱的滴定 3.7.1 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讨论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 强酸强碱滴定 例:用0.1000molL1NaOH滴定2000mL0.1000molL1HCl 滴定反应H+OH、H2OKt 1 =10 14.00 设滴定至某一点,溶液中剩余的强酸浓度为 a moLL1,或过 量的强碱浓度为bmo.』Ll。 滴定阶段 PBE [H]计算式 滴定前H=0H+a [H]=a 化学计量点前H]=oH]+a 化学计量点 [H]=[OH] pH=7.00 化学计量点后[OH]=[H]+b OH]=6 2005-10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4 强酸强碱滴定 H OH H O2 + − 滴定反应 + 1 4.0 0 w t 10 1 = = K K 设滴定至某一点,溶液中剩余的强酸浓度为a mol.L-1 , 或过 量的强碱浓度为b mol.L-1 。 例: 用0.1000 mol.L-1 NaOH 滴定 20.00 mL 0.1000 mol.L-1 HCl。 滴定阶段 PBE [H+ ]计算式 滴定前 [H+ ] = [OH- ] + a [H+ ] = a 化学计量点前 [H+ ] = [OH- ] + a [H+ ] = a 化学计量点 [H+ ] = [OH- ] pH = 7.00 化学计量点后 [OH- ] = [H+ ] + b [OH- ] = b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分析化学 碱缓冲区 12 酚酞 1% 8|突跃区 滴定突 同浓度强碱滴定强酸 化学计量点 C(molL-) 甲基红 甲基橙|c(moly滴定突跃 1000330~1070 01000430~970 160 酸缓冲区 滴定百分数001000530~870 2005-10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5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5 甲基橙 甲基红 酚酞 C (mol.L-1 ) 同 浓 度 强 碱 滴 定 强 酸 化学计量点 1.0 0.10 0.010 0.0010 滴 定 突 跃 -0.1% +0.1% 0 2 4 6 8 1 0 1 2 1 4 0 4 0 8 0 120 160 200 滴定百分数% pH 酸缓冲区 突跃区 碱缓冲区 V(NaOH) 中和% pH 0.00 0.00 1.00 18.00 90.00 2.30 19.80 99.00 3.30 19.98 99.90 4.30 20.00 100.0 7.00 20.02 100.1 9.70 C (mol.L-1 ) 滴定突跃 1.000 3.30 ~10.70 0.1000 4.30 ~ 9.70 0.01000 5.30 ~ 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