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灏地产 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位于成都市东的龙泉驿区处于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确定的区 或内距市中心136千米。开发区地理置优越交通方便,成-渝、成-昆铁路环绕开发区成渝 高速公路穿区而过,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30千米。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开发建设,开发区已投入近12亿元用于道 路、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建设。建成总长28公里,宽分别为 50、40、30米的三条主干道和四条支干道,与国道、省道沟通成网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络建成日供水25万吨供水设施,建成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日输天然气30万立 方米;新建的邮政大楼和15万门程控电话主机大楼和移动电话机站已投入使用,开办了国际 国内电信和邮政快递业务:新建的电视台、宾馆、商贸、金融、医院、中小学校、各类专业 市场已相继投入使用。城市综合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配套功能齐全具备接纳现代化大工 业进区建设的条件。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了一批高附加值、高创汇项目,如中美合资埃蒙雷塞电源电器 有限公司、中日合资华川雅马哈摩托车部品有限公司中外合资晶华光学有限公司、美国 RB、澳大利亚的BHP、北京汇源集团等。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了以机械及濆(摩托)车制 电子通讯设备制造、新型建材、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等为主的产业结构,共有大型企业120 现国内生产总值261亿元,工业增加值87亿元入库税收13亿元出口1033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以建设中国内陆地区第一流工业园为目标,全国首家由海 峡两岸共同投资,联合成片开发的西南最大综合工业区。借鉴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和高雄出口 加工区的成功经验,以台商(外商)投资为主,按国际II类工业区标准设计,规划面积6平方 千米。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建有道路5条,路宽分别为16、20、25、45米;6000门5ESS 程控交换机已于1993年初开通使用;日供水8万吨的专用自来水厂设计已经完成,首期日供 水2.5万吨的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供气20万立方米的设计工作,已实现首期供气 2万立方米/日。已逐步形成以食品加工为特色,医药、轻工和电子相配套的产业体系。2001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8亿元,入库税收0.6848亿元,出口843万美元。 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 199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该开发区位于成都外南机场路双流 段,西起西南最大的航空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东与成都市区接壤,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 4千米,规划面积13平方千米,起步区4平方千米。开发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带动第一 第二产业,主要以商贸、餐饮、金融、房地产、科硏、教育、电子、医药、机械、精细化工、 高新农业等行业为主。开发区投资环境优越,距成都市区仅6千米,地势平坦,境内交通发 达,西有国际空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东有成昆线成都火车南站,高等级的机场公路,德(阳) 乐(山)大件路穿越全境,集航空、铁路、公路于一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区内各 项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通讯全部配套,现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为成都大电网覆 盖区,电能质量好,实行环网供电:航空港邮电局已建成。1万门程控电话已开通:建成日 供气1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配气站1座:,建成总装机能力达2.2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新建 20~40米高等级道路9条计15公里,区内道路网已基本形成,排污、排水系统逐步完善。开 发区引进了德国拜耳(四川)动物保健公司、泰国正大集团等60多个外商投资项目,形成了
—6— 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位于成都市东的龙泉驿区,处于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确定的区 域内,距市中心 13.6 千米。开发区地理置优越,交通方便, 成-渝、成-昆铁路环绕开发区,成渝 高速公路穿区而过 ,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30 千米。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开发建设,开发区已投入近 12 亿元用于道 路、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建设。建成总长 28 公里,宽分别为 50、40、30 米的三条主干道和四条支干道,与国道 、省道沟通成网,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络;建成日供水 25 万吨供水设施,建成 110 千伏、220 千伏变电站各一座;日输天然气 30 万立 方米;新建的邮政大楼和 15 万门程控电话主机大楼和移动电话机站已投入使用,开办了国际 国内电信和邮政快递业务;新建的电视台、宾馆、商贸、金融、医院、中小学校、各类专业 市场已相继投入使用。城市综合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配套功能齐全,具备接纳现代化大工 业进区建设的条件。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了一批高附加值、高创汇项目,如中美合资埃蒙雷塞电源电器 有限公司、中日合资华川·雅马哈摩托车部品有限公司,中外合资晶华光学有限公司、美国 RBI、澳大利亚的 BHP、北京汇源集团等。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了以机械及汽(摩托)车制造、 电子通讯设备制造、新型建材、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等为主的产业结构,共有大型企业 120 多家。200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6.1 亿元,工业增加值 8.7 亿元,入库税收 1.3 亿元,出口 1033 万美元。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以建设中国内陆地区第一流工业园为目标,全国首家由海 峡两岸共同投资,联合成片开发的西南最大综合工业区。借鉴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和高雄出口 加工区的成功经验,以台商(外商)投资为主,按国际 II 类工业区标准设计,规划面积 6 平方 千米。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建有道路 5 条,路宽分别为 16、20、25、45 米;6000 门 5ESS 程控交换机已于 1993 年初开通使用;日供水 8 万吨的专用自来水厂设计已经完成,首期日供 水 2.5 万吨的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供气 20 万立方米的设计工作,已实现首期供气 2 万立方米/日。已逐步形成以食品加工为特色,医药、轻工和电子相配套的产业体系。2001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4.38 亿元,入库税收 0.6848 亿元,出口 843 万美元。 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 1993 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该开发区位于成都外南机场路双流 段,西起西南最大的航空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东与成都市区接壤,东西长 45 千米,南北宽 4 千米,规划面积 13 平方千米,起步区 4 平方千米。开发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带动第一、 第二产业,主要以商贸、餐饮、金融、房地产、科研、教育、电子、医药、机械、精细化工、 高新农业等行业为主。开发区投资环境优越,距成都市区仅 6 千米,地势平坦,境内交通发 达,西有国际空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东有成昆线成都火车南站,高等级的机场公路,德(阳) 乐(山)大件路穿越全境,集航空、铁路、公路于一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区内各 项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通讯全部配套,现有 110 千伏变电站一座,为成都大电网覆 盖区,电能质量好,实行环网供电;航空港邮电局已建成。1 万门程控电话已开通;建成日 供气 10 万立方米的天然气配气站 1 座;,建成总装机能力达 2.2 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新建 20~40 米高等级道路 9 条计 15 公里,区内道路网已基本形成,排污、排水系统逐步完善。开 发区引进了德国拜耳(四川)动物保健公司、泰国正大集团等 60 多个外商投资项目, 形成了
云灏地产 以医药、精细化工、电子、高效农业等为主,兼具第三产业的产业体系。2000年,实现国内 生产总值6.08亿元,工业增加值6.11亿元,入库税收1.15万元,出口981万美元 新都卫星城工业开发区 始建于1985年,是四川省发展最早,以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区,199年经四 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省级重点开发区。工业区距市区10千米。全区规划面积18平方千 米,现已完成开发面积6平方千米,规划为工业、商贸、旅游、生活四个功能小区,并以电 子、机械、食品、化工、旅游、房地产等为开发重点。现已建成的电子、机械、食品小区已 初具规模。开发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德阳-乐山高等级大件路、成都-绵阳高速公路 成都市外环线和国道108线穿越开发区;宝鸡-成都、成都-重庆、成都-达川等4条铁路通过 开发区所在的新都县境内。开发区内有8条标准水泥道路已建成投入使用。开发区所处的新 都县率先在成都市各郊区(市)县中开通了程控电话,市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38000线,可与 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400多个城市直拨电话,并已建成移动电话基站3座。区内已 建成100千伏变电站2座,拥有1座日产水5万吨的水厂,建有二级配气站1座,三级配气站 2座。区内已引进成都可口可乐公司、成都统一包装材料厂、豪特容积式热水器有限公司、 华丰食品集团等知名三资企业。200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9.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06亿 元,入库税收1.34亿元,出口666.09万美元 成都高新西开发区 001年7月16日成都市正式成立成都高新西区管委会。该区位于成都卫星城一郫县 区内设有3个国家级高科技产业项目:中国西部软件园、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中国 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成都高新西区现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3亿元,完成迪康、 兴港等40千米主干道建设,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开通3个程控交换模块局,铺设供水、 供气管网20公里、排污管网12公里。同时,投资5亿元,建成成都外国语学校、南洋国际 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营造绿地9万多平方米。2001年,成都高新西区共引进项目70个, 其中电子信息50个(如中国西部软件园、大唐电信、国腾信息产业园、汇源信息、瑞士布 鲁克、蓝剑科创),生物医药15个(如迪康制药、杨天药业、旭华制药、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协议投资总额67.4亿元,到位资金13.3亿元 四川成部出口加工区 该区是2000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是中国西部 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01年6月22日正式验收合格、封关运行。四川成都出口加工 区设在成都高新规划区内,与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两区合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管理体制。实行"一次报关,一次审单,一次查验"的新通关模式。已有美国、日本、加拿大、 菲律宾及台湾、香港地区和国内的50多家企业咨询进区,目前已批准日本丰田公司、美国 帕克航天航空公司、香港康维克公司等6家世界知名企业进区,总投资达1.8亿美元。到 2005年,该区力争吸引外资10亿美元,年出口贸易额达到15亿美元,建成出口加工和高 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的基地。 注,根据项且最终定位况本公司还将各开发区作进一步的研分征
—7— 以医药、精细化工、电子、高效农业等为主,兼具第三产业的产业体系。2000 年,实现国内 生产总值 6.08 亿元,工业增加值 6.11 亿元,入库税收 1.15 万元,出口 981 万美元。 新都卫星城工业开发区 始建于 1985 年,是四川省发展最早,以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区,1994 年经四 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省级重点开 发区。工业区距市区 10 千米。全区规划面积 18 平方千 米,现已完成开发面积 6 平方千米,规划为工业、商贸、旅游、生活四个功能小区,并以电 子、机械、食品、化工、旅游、房地产等为开发重点。现已建成的电子、机械、食品小区已 初具规模。开发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德阳-乐山高等级大件路、 成都-绵阳高速公 路、 成都市外环线和国道 108 线穿越开发区;宝鸡-成都、成都-重庆、成都-达川等 4 条铁路通过 开发区所在的新都县境内。开发区内有 8 条标准水泥道路已建成投入使用。开发区所处的新 都县率先在成都市各郊区(市)县中开通了程控电话,市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 38000 线,可与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 400 多个城市直拨电话,并已建成移动电话基站 3 座。区内已 建成 100 千伏变电站 2 座,拥有 1 座日产水 5 万吨的水厂,建有二级配气站 1 座,三级配气站 2 座。区内已引进成都可口可乐公司、成都统一包装材料厂、豪特容积式热水器有限公司、 华丰食品集团等知名三资企业。2000 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29.6 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 7.06 亿 元,入库税收 1.34 亿元,出口 666.09 万美元。 成都高新西开发区 2001 年 7 月 16 日成都市正式成立成都高新西区管委会。该区位于成都卫星城--郫县。 区内设有 3 个国家级高科技产业项目:中国西部软件园、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中国 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成都高新西区现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4.3 亿元,完成迪康、 兴港等 40 千米主干道建设,建成 110KV 变电站 1 座,开通 3 个程控交换模块局,铺设供水、 供气管网 20 公里、排污管网 12 公里。同时,投资 5 亿元,建成成都外国语学校、南洋国际 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营造绿地 9 万多平方米。2001 年,成都高新西区共引进项目 70 个, 其中电子信息 50 个(如中国西部软件园、大唐电信、国腾信息产业园、汇源信息、瑞士布 鲁克、蓝剑科创),生物医药 15 个(如迪康制药、杨天药业、旭华制药、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协议投资总额 67.4 亿元,到位资金 13.3 亿元。 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 该区是 2000 年 4 月 27 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 15 个出口加工区之一,是中国西部 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01 年 6 月 22 日正式验收合格、封关运行。四川成都出口加工 区设在成都高新规划区内,与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两区合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管理体制。实行"一次报关,一次审单,一次查验"的新通关模式。已有美国、日本、加拿大、 菲律宾及台湾、香港地区和国内的 50 多家企业咨询进区,目前已批准日本丰田公司、美国 帕克航天航空公司、香港康维克公司等 6 家世界知名企业进区,总投资达 1.8 亿美元。到 2005 年,该区力争吸引外资 10 亿美元,年出口贸易额达到 15 亿美元,建成出口加工和高 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的基地。 注:根据项目最终定位情况,本公司还将对各开发区作进一步的调研分析
云灏地产 经济指标分柘一 今国内生产总值 2000年成都市国民生产总值为1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 增加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长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第一、二及三产业的增加值比 重由1995年末的14.6:43.4:42转变为2000年末的9.5:44.9:45.6。 国内生产总值 1400 14.00% 1200 1200% ◆10.00% 800 800% 600% 平 4.00% 200 1995 1996 199719981999 200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成都作为西南部的商品集散地,市场规模和容量位居西部城市之首。200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私营经济零售额为 67.9亿元,比上年增加50.2%;外商和港澳台商贸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零售 额完成32.4亿元,比上年增加52.8%。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2.3亿元,比 上年增加23.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8— 经济指标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 2000 年成都市国民生产总值为 131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8%,其中第一产业 增加 124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第二产业增长 5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5%;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5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7%。第一、二及三产业的增加值比 重由 1995 年末的 14.6:43.4:42 转变为 2000 年末的 9.5:44.9:45.6。 国内生产总值——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亿元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增长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成都作为西南部的商品集散地,市场规模和容量位居西部城市之首。200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554.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8%;私营经济零售额为 67.9 亿元,比上年增加 50.2%;外商和港澳台商贸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零售 额完成 32.4 亿元,比上年增加 52.8%。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102.3 亿元,比 上年增加 23.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亿元
云灏地产 郾商投资及旅游业发展概述一 成都是全国16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全国经济 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城市。因此成都市对外开放的发展较快,投资环境和政 策有较大改善,现在成都有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2个都已经形成规模 2000年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72个,实际利用外资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年末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562家。 成都具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首批国家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 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景、洞景、水景俱全,并处在由剑门蜀道、九寨沟、峨眉 山、长江山峡等地组成的四川旅游环境之中,同时还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主要通道, 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集一体的西部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2000年全年接待海 外游客25.9万人次,比1999年上升16.9%。 中国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自198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五届桃花节,规模 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不仅已是成都地区和四川省的民俗盛事,而且成为 海内外有影响的国际盛会和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部, 幅员面积558平方公里,形似一朵盛开的桃花,镶嵌在“天府之国”的腹心。 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100余处名胜古迹点缀其间,1987年被成都市政府命名 为“花果山风景名胜区”,是生态旅游和度假休闲旅游的代表景区。龙泉驿区 还是全国闻名的水果生产和出口基地,素以“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著称 于世,盛产枇杷、桃、李、葡萄、脐橙等20余种优质水果,年产量达2亿公斤, 其中以水蜜桃为突出代表。龙泉已有二千多年的种桃历史,气候、土壤条件特 別利于桃树生长,全区现种植桃树10万余亩,数百万株,是全国唯一的“中国 水蜜桃之乡”。每年三月,也就是“成都桃花节”期间,满山遍野的桃花竞相 绽放,“桃花似火,红焰拂天,放目天际,实为西川绝景”。 现在龙泉桃花的规模、数量和游客量均居全国各大桃花观赏基地之首。 自1987年3月举办首届“桃花赏花会”以来,1997年,龙泉又以崭新的旅游 方式一一农家乐旅游,将“桃花节”活动推向高潮。1998年3月又推出了龙泉 赏花“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龙泉驿区已发展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的旅游胜地,并被人们誉为“城市中的花园”和“花园中的城市”。桃花沟、 桃花故里、龙泉湖、天鹅岭、红沙坡等几大赏花景区争芳斗艳,洛带古镇、十 陵地下宫殿、石经古刹引人入胜 房地产投资情况一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发展,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在近年来日趋活跃。2000
—9— 外商投资及旅游业发展概述—— 成都是全国 16 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全国经济 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城市。因此成都市对外开放的发展较快,投资环境和政 策有较大改善,现在成都有国家级开发区 3 个,省级开发区 2 个都已经形成规模, 2000 年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 172 个,实际利用外资 2.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 年末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达到 2562 家。 成都具有 2300 多年的历史,是首批国家公布的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 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景、洞景、水景俱全,并处在由剑门蜀道、九寨沟、峨眉 山、长江山峡等地组成的四川旅游环境之中,同时还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主要通道, 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集一体的西部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2000 年全年接待海 外游客 25.9 万人次,比 1999 年上升 16.9%。 中国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自 1987 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五届桃花节,规模 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不仅已是成都地区和四川省的民俗盛事,而且成为 海内外有影响的国际盛会和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部, 幅员面积 558 平方公里,形似一朵盛开的桃花,镶嵌在“天府之国”的腹心。 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100 余处名胜古迹点缀其间,1987 年被成都市政府命名 为“花果山风景名胜区”,是生态旅游和度假休闲旅游的代表景区。龙泉驿区 还是全国闻名的水果生产和出口基地,素以“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著称 于世,盛产枇杷、桃、李、葡萄、脐橙等 20 余种优质水果,年产量达 2 亿公斤, 其中以水蜜桃为突出代表。龙泉已有二千多年的种桃历史,气候、土壤条件特 别利于桃树生长,全区现种植桃树 10 万余亩,数百万株,是全国唯一的“中国 水蜜桃之乡”。每年三月,也就是“成都桃花节”期间,满山遍野的桃花竞相 绽放,“桃花似火,红焰拂天,放目天际,实为西川绝景”。 现在龙泉桃花的规模、数量和游客量均居全国各大桃花观赏基地之首。 自 1987 年 3 月举办首届“桃花赏花会”以来,1997 年,龙泉又以崭新的旅游 方式——农家乐旅游,将“桃花节”活动推向高潮。1998 年 3 月又推出了龙泉 赏花“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龙泉驿区已发展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的旅游胜地,并被人们誉为“城市中的花园”和“花园中的城市”。桃花沟、 桃花故里、龙泉湖、天鹅岭、红沙坡等几大赏花景区争芳斗艳,洛带古镇、十 陵地下宫殿、石经古刹引人入胜。 房地产投资情况——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发展,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在近年来日趋活跃。2000
云灏地产 年,成都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 速增长成为推动全市固定资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住宅投资升幅较大,全年完 成89亿元,比上年增长60%,住宅投资占房地产投资总额的70%左右,较上年上 升3%以上,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80万平方米左右,比1999年增长2.6%;商品房 销售额63.5亿元,其中住宅销售50.8亿元。2001年房地产投资额增长率仅次 于广州、深圳,为全国第三名,但销售增长比率明显低于投资增长比率,市场岀 现回落。 成都市历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140 亿元 1996 l999 2000 本节分析小结—成都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开发区的发展带来大量的私营、合资及外资企 业进入成都发展,使得成都渐渐有了城市“中产阶级”阶层,这一阶 层随着经济的发展,年龄、收入的增加,对住房的需求表现旺盛,且 这一需求随着企业人员增加、变动具有持续性特征,值得关注;另外, 项目所在区域为成都市有名的生态旅游区,在项目发展中应该注意与 区域大环境的协调,在相互影响中得到提升,达到双赢! 12城市远期发展战略 成都市”十五”目橱一 经济总量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00美元。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 高,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幅度。 结构调整目标 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逐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结构。调整优 化产业结构,2005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7:45.5:47.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达到15%以上。调整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8%以上。 人口就业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2005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070万人,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市建设目标
—10— 年,成都市房地产开发投资 12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2%,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 速增长成为推动全市固定资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住宅投资升幅较大,全年完 成 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60%,住宅投资占房地产投资总额的 70%左右,较上年上 升 3%以上,商品房销售面积为 380 万平方米左右,比 1999 年增长 2.6%;商品房 销售额 63.5 亿元,其中住宅销售 50.8 亿元。2001 年房地产投资额增长率仅次 于广州、深圳,为全国第三名,但销售增长比率明显低于投资增长比率,市场出 现回落。 成都市历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亿元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1.2 城市远期发展战略 成都市"十五"目标—— 经济总量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以上,2005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500 美元。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 高,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幅度。 结构调整目标: 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逐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结构。调整优 化产业结构,2005 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 7:45.5:47.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达到 15%以上。调整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2005 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38%以上。 人口就业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以内,2005 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 1070 万人,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 6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 城市建设目标: 本节分析小结——成都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开发区的发展带来大量的私营、合资及外资企 业进入成都发展,使得成都渐渐有了城市“中产阶级”阶层,这一阶 层随着经济的发展,年龄、收入的增加,对住房的需求表现旺盛,且 这一需求随着企业人员增加、变动具有持续性特征,值得关注;另外, 项目所在区域为成都市有名的生态旅游区,在项目发展中应该注意与 区域大环境的协调,在相互影响中得到提升,达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