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的分类 (1)按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 a、化学性突触 b、电突触 (2)按突触的功能可分为: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3)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部位: 轴-树、轴-轴、轴-体、树-体 树-树、体-体
一.突触的分类 • (1)按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 • a 、 化学性突触 • b 、 电突触 • (2)按突触的功能可分为:兴奋性突触 • 抑制性突触 • (3)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部位: • 轴-树、 轴-轴、 轴-体 、树-体、 • 树-树、体-体
神经轴突 stm 1 神经原新维 突触小体 5 线拉体 突触作用点 胶质细 亮触间图 上m 亮触后
二、突触的结构
、突触传递的机理 化学性突触传递机理 1突触传递的兴奋效应 神经冲动前膜去极化Ca2+突触小泡 兴奋性递质突触后膜受体使Na+内 流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总和、叠加达到阙电位 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三、突触传递的机理 • 化学性突触传递机理 • 1.突触传递的兴奋效应 • 神经冲动 前膜去极化 Ca2+ 突触小泡 兴奋性递质 突触 后膜受体 使Na+内 流 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总和、叠加 达到阈电位 • 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2突触传递的抑制效应 神经冲动前膜去极化Ca2+突触小泡 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受体使CI内流 突触后膜超级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 位(IPSP)总和、叠加 使后 膜超级化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2.突触传递的抑制效应 • 神经冲动 前膜去极化 Ca2+ 突触小泡 抑制性递质 突触 后膜受体 使CI-内流 突触 后膜超级化 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 位(IPSP) 总和、叠加 使后 膜超级化 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四突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 2、总和作用 3、突触延搁 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5、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
四.突触传递的特征 • 1、单向传递 • 2、总和作用 • 3、突触延搁 • 4、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 5、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