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 概念: 意义: ΣX 二、种类: 标志总量-符号{ 1、按内容不同分{ ∑XF N 单位总量-符号{ ∑F 2、按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分为: 2024/9/5
2024/9/5 1 第四章 综合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概念: 意义: ∑X 二、种类: 标志总量-符号{ 1、按内容不同分{ ∑XF N 单位总量-符号{ ∑F 2、按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分为:
A、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段时间达到 的规模或水平; B、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的 状况 C、二者的区别: ①统计方式:前者连续统计,后者间断统计: ②统计特征:前者具有可加性,后者无: ③与时间关系:前者与时间长短有关,后者与时 间间隔大小无必然联系。 ■3、按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量指标(注:标 准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劳动量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形成:汇总、估算、推断。 2024/9/5 2
2024/9/5 2 ◼ A、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段时间达到 的规模或水平; ◼ B、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的 状况; ◼ C、二者的区别: ◼ ①统计方式:前者连续统计,后者间断统计; ◼ ②统计特征:前者具有可加性,后者无; ◼ ③与时间关系:前者与时间长短有关,后者与时 间间隔大小无必然联系。 ◼ 3、按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量指标(注:标 准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劳动量指标。 ◼ 三、总量指标的形成:汇总、估算、推断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意义: 1、概念:两个有某种联系的指标对比而成的数。 2、作用:反映事物质量状况;可用以直接比较 两个总体的差别。 3、表现形式: A、无名数:倍数、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 数 B、有名数:复名数。 二、计算: 1、结构相对数=某部分的数值/总体的总值: 2024/9/5 3
2024/9/5 3 第二节 相对指标 ◼ 一、意义: ◼ 1、概念:两个有某种联系的指标对比而成的数。 ◼ 2、作用:反映事物质量状况;可用以直接比较 两个总体的差别。 ◼ 3、表现形式: ◼ A、无名数:倍数、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 数; ◼ B、有名数:复名数。 ◼ 二、计算: ◼ 1、结构相对数=某部分的数值/总体的总值;
注:结构相对数的应用以统计分组为前提;分子 与分母不能对换;表现为百分数。 2、比较相对数=乙总体相同指标值/甲总体某项 指标值; ■注:分子、分母是同一期的数值;分子、分母可 以对换;基数的选择很重要。 "3、强度相对数=某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值/某个 总量指标值; 注:两个有某种联系的总量指标; 有平摊的意思,但是,不是平均指标: 增 计算方法不同,可形成正、逆指标; 月 一般表现为复名数,有时也表现为无名数。 ·4、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2024/9/5 4
2024/9/5 4 ◼ 注:结构相对数的应用以统计分组为前提;分子 与分母不能对换;表现为百分数。 ◼ 2、比较相对数=乙总体相同指标值/甲总体某项 指标值; ◼ 注:分子、分母是同一期的数值;分子、分母可 以对换;基数的选择很重要。 ◼ 3、强度相对数=某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值/某个 总量指标值; ◼ 注:两个有某种联系的总量指标; ◼ 有平摊的意思,但是,不是平均指标; ◼ 计算方法不同,可形成正、逆指标; ◼ 一般表现为复名数,有时也表现为无名数。 ◼ 4、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注:①分子、分母不可对换;一般表现为百分数; ②各种资料状况及计算: A、资料为总量指标时:有以上公式计算 B、资料为增减百分数时: 差率法:实际增长率-计划增长率; 比率法:计划完成率=1实际完成增减率 1干计划增减率 C、中长期计划完成的检查方法: 累计法:计划完成程度=5年期实际完成数 5年期计划数 提前完成时间=5年-累计完成5年计划数的 时间; 2024/9/5
2024/9/5 5 ◼ 注:①分子、分母不可对换;一般表现为百分数; ◼ ②各种资料状况及计算: ◼ A、资料为总量指标时:有以上公式计算 ◼ B、资料为增减百分数时: ◼ 差率法:实际增长率-计划增长率; ◼ 比率法:计划完成率=1∓实际完成增减率 ◼ 1∓计划增减率 ◼ C、中长期计划完成的检查方法: ◼ 累计法:计划完成程度=5年期实际完成数 ◼ 5年期计划数 ◼ 提前完成时间=5年-累计完成5年计划数的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