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发有的基础是神经系统的生长发有。而神经精神活动是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反应的 表现,包括感知、反射、动作、语言及对周围人的感情反应等。神经精神活动的发展取决于 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成熟程度,出生时脑重为体重的20 25%,6个月时为成人脑重的50 10岁时达90%。出生时脊髓、中脑、桥脑及延髓已发有较好,许多皮层下中枢发有也较早 从而保证了婴儿出生时有较好的循环、呼吸等生命功能。丘脑及下丘脑在出生后数月内发育 较快,对体温调节、饥饱等反应有关。大脑皮质较成人薄,各层细胞己开始分化,到3岁时 皮质细胞大致分化完成:8岁时已与成人无多大区别。但细胞功能却随若年龄的增长和发育 日益复杂化。除 大脑皮质的分层及细胞的分化外 ,传导神经的髓 成对神经系统的反 也有意义。在竖儿期,由于皮质发有尚不完善,皮质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神经髓鞘形成 全,当外界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大脑时,在皮质不易形成一个明确的兴奋灶,兴奋与刺激容易 扩散。因此,小儿的神经活动不稳定,反应较迟缓,患病时,特别是高热或中毒时,容易发 生烦躁、嗜睡、惊厥或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影响神经、结神发有的因素有:①遗传:染色 体异常都能发生 定程度的智能迟缓,如21-三体综合征 单基因遗传、多种代谢缺陷病也 可引起严 重智能迟缓如苯丙酮尿症:多基因遗传也可有智能迟缓。②环境:出生前后严重营 养不良,锌、铁等元素缺乏等也可影响智力发有:教养条件也很重要。③个体差异等。 1.感知的发育:①初生儿的视觉器官已相当完美,且发育迅速,生后几天就能辨别光亮和 塑陪,新生期已能别红色及兰色 个月左右能注视物件,6一8周己能感知物件的大 小和形状,4个月能认人。②听觉反应于 半月开始 个月能寻找出声的方向, 个月能辨别母亲(或保姆)的声音。③嗅觉:三个月小儿对强烈气味有反应。④味觉:新生 儿味觉反应较敏感,出生数日就能辨别甜与苦,并对不同味的食物能作出不同的反应。 2.反射:反射是基本的神经活动方式,小儿在出生后数小时即可出现腱反射,一岁以内小儿 腱反射较为亢进。 二、四个月的小儿四肢屈肌条张度高,可见阳性克匿格(ke igs)氏征」 二岁以内巴彬斯基(Babinski)氏阳性 也可以是生理现象】 个月以内小儿还有握持反射 拥抱(o0's)反射等,都属于生理现象。若在新生儿期,特别是生后数日内,这些反射消 失,可能有颅内出血或其它内病。腹壁及提睾反射在新生儿期后方逐渐出现。 3.运动的发有:运动发有表现如下的规律:①“头尾”发展,即运动功能自头端向足端发 展(唇、限、预、腰、上肢到下肢):②从泛化到集中:③自近到远,即协调云动先出现于 最近身驱的肌群而后发展到四肢:④“正性”的动作(抓握、站起、往前走前)先于相反的 动作 放下、坐下、停步)。⑤由粗动作到细动作的规律 新生儿的动作缓慢而无目的,肌张力强,这是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的表现。以后由于皮质机 能逐渐健全,小儿也就能掌握各种新的动作和技巧,训练对运动发有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运动发有是视、听、感知及情感发有的综合反应 小儿运动发有正常发生时间是 月会拍头,四、五个月伸手抓物,六、七个月能独坐,七、八个月会爬,十个月左右扶站 一岁左右扶走,十二至十五个月会独走。至两岁后会做较精细的动作,协调功能也逐渐完善 (网1-3). 图1-3乳幼儿运动的发育 4.语言的发有: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与智能有直接关系,讲话乃有声的 言行为。说话能力分理解和表达二方面。小儿学语,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语音而后会 用词和句。在词的理解和应用上,先名词而后动词、形容词、介词等。一般生后二个月即“昨 啊”,6~7个月发“爸、妈”音,8~10个月会叫“爸爸”“妈妈”(初语),渐能理解语言的 含义,并学会短句,二、三岁时思维、语言发有迅速,模仿性强,语言发有较完善,已能朗 6
6 神经精神发育的基础是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而神经精神活动是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反应的 表现,包括感知、反射、动作、语言及对周围人的感情反应等。神经精神活动的发展取决于 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成熟程度,出生时脑重为体重的 20~25%,6 个月时为成人脑重的 50%, 10 岁时达 90%。出生时脊髓、中脑、桥脑及延髓已发育较好,许多皮层下中枢发育也较早, 从而保证了婴儿出生时有较好的循环、呼吸等生命功能。丘脑及下丘脑在出生后数月内发育 较快,对体温调节、饥饱等反应有关。大脑皮质较成人薄,各层细胞已开始分化,到 3 岁时 皮质细胞大致分化完成;8 岁时已与成人无多大区别。但细胞功能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发育 日益复杂化。除了大脑皮质的分层及细胞的分化外,传导神经的髓鞘形成对神经系统的反应 也有意义。在婴儿期,由于皮质发育尚不完善,皮质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神经髓鞘形成不 全,当外界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大脑时,在皮质不易形成一个明确的兴奋灶,兴奋与刺激容易 扩散。因此,小儿的神经活动不稳定,反应较迟缓,患病时,特别是高热或中毒时,容易发 生烦躁、嗜睡、惊厥或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影响神经、精神发育的因素有:①遗传:染色 体异常都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智能迟缓,如 21-三体综合征;单基因遗传、多种代谢缺陷病也 可引起严重智能迟缓如苯丙酮尿症;多基因遗传也可有智能迟缓。②环境:出生前后严重营 养不良,锌、铁等元素缺乏等也可影响智力发育;教养条件也很重要。③个体差异等。 1.感知的发育:①初生儿的视觉器官已相当完善,且发育迅速,生后几天就能辨别光亮和 黑暗,新生儿期已能辨别红色及兰色。一个月左右能注视物件,6~8 周已能感知物件的大 小和形状,4 个月能认人。②听觉反应于一个半月开始,二个月能寻找出声的方向,三、四 个月能辨别母亲(或保姆)的声音。③嗅觉:三个月小儿对强烈气味有反应。④味觉:新生 儿味觉反应较敏感,出生数日就能辨别甜与苦,并对不同味的食物能作出不同的反应。 2.反射:反射是基本的神经活动方式,小儿在出生后数小时即可出现腱反射,一岁以内小儿 腱反射较为亢进。三、四个月的小儿四肢屈肌紧张度高,可见阳性克匿格(kernig’s)氏征。 二岁以内巴彬斯基(Babinski)氏阳性,也可以是生理现象。二个月以内小儿还有握持反射, 拥抱(Moro’s)反射等,都属于生理现象。若在新生儿期,特别是生后数日内,这些反射消 失,可能有颅内出血或其它内病。腹壁及提睾反射在新生儿期后方逐渐出现。 3.运动的发育:运动发育表现如下的规律:①“头尾”发展,即运动功能自头端向足端发 展(唇、眼、颈、腰、上肢到下肢);②从泛化到集中;③自近到远,即协调运动先出现于 最近身躯的肌群而后发展到四肢;④“正性”的动作(抓握、站起、往前走前)先于相反的 动作(放下、坐下、停步)。⑤由粗动作到细动作的规律。 新生儿的动作缓慢而无目的,肌张力强,这是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的表现。以后由于皮质机 能逐渐健全,小儿也就能掌握各种新的动作和技巧,训练对运动发育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运动发育是视、听、感知及情感发育的综合反应,小儿运动发育正常发生时间是:二、三个 月会抬头,四、五个月伸手抓物,六、七个月能独坐,七、八个月会爬,十个月左右扶站, 一岁左右扶走,十二至十五个月会独走。至两岁后会做较精细的动作,协调功能也逐渐完善 (图 1-3)。 图 1-3 乳幼儿运动的发育 4.语言的发育: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心理过程,与智能有直接关系,讲话乃有声的语 言行为。说话能力分理解和表达二方面。小儿学语,先理解而后表达,先会发语音而后会应 用词和句。在词的理解和应用上,先名词而后动词、形容词、介词等。一般生后二个月即“咿 啊”,6~7 个月发“爸、妈”音,8~10 个月会叫“爸爸”“妈妈”(初语),渐能理解语言的 含义,并学会短句,二、三岁时思维、语言发育迅速,模仿性强,语言发育较完善,已能朗
诵及唱歌,这时应重视语言训练及正确发音。 语言发有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有有关,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染色体畸形都可影响语言发 有。在语言发有过程中,正常的听觉器官也很重要,若学话以前丧失听力,就会影响语言发 育而为哑,称聋哑病。 以下几个神经精神发有的正常标志,临床上常用作判断婴幼儿智能是否异常的参考指 标,应予记住: 抬头2-3个月: 会笑2-3个月 独坐6-7个月: 初语8-10个月 独走12-15个月 “二拍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可帮助记忆 小儿智能发育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为了开发小儿的潜在智能,合理营养、早期教育和订 练是十分重要的。 见表1-3 表1-3小儿神经精神发有过程 动作能 应人能 年龄 粗动作及细动作 语言能 对人物的反应和行 新生儿 全身无规律、不协调的 音乐和铃声可使全身活动减少或 能号哭 动作,紧捏举 哭声渐停止,有握持反射 2月 直立位及俯卧位能抬 能发出和谐的喉音 能微笑,两眼能随移动的人或物而 转动 3月 仰卧位时能转为侧位 能伊呀发音 头部可随看到的物或听到的声音 能用手模东西 转动180度 扶住脑部时能坐,俯卧 试抓面前玩具,能玩自己的手,见 4月 位时可用两手支撑拾 起前半身,能握持玩具 能出声发笑 食物表示喜悦,能较有意识的哭笑 扶其腋下能站直,可用 5月 能喃喇地发出单调的 两手各握一玩具 音节 能伸手取物、辨别人声 6月 能短暂独坐,用手摇玩 能识别熟人和陌生人,能拿面前的 玩具玩或握住自己的足玩 会翻身,独华较久,能 能发出“备谷”“妈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能自己探住饼 将玩具从一手换到另 妈”等复音,但无意识干吃 会爬 会坐起和射 8月 会扶着栏杆站起来,会 会重复大人所发的简注意观察大人的行动,开始认识物 单音节 拍手 件,两手会传递玩具 试者独站,会从抽屉中能懂“再见”等较复 9月 取出玩具 见熟人会伸出手来要人抱 杂语句 >
7 诵及唱歌,这时应重视语言训练及正确发音。 语言发育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染色体畸形都可影响语言发 育。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听觉器官也很重要,若学话以前丧失听力,就会影响语言发 育而为哑,称聋哑病。 以下几个神经精神发育的正常标志,临床上常用作判断婴幼儿智能是否异常的参考指 标,应予记住: 抬头 2-3 个月; 会笑 2-3 个月; 独坐 6-7 个月; 初语 8-10 个月; 独走 12-15 个月;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可帮助记忆。 小儿智能发育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为了开发小儿的潜在智能,合理营养、早期教育和训 练是十分重要的。见表 1-3。 表 1-3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过程 年 龄 动 作 能 粗动作及细动作 语 言 能 应 人 能 对人物的反应和行 新生儿 全身无规律、不协调的 动作,紧握拳 能号哭 音乐和铃声可使全身活动减少或 哭声渐停止,有握持反射 2 月 直立位及俯卧位能抬 头 能发出和谐的喉音 能微笑,两眼能随移动的人或物而 转动 3 月 仰卧位时能转为侧位, 能用手摸东西 能伊呀发音 头部可随看到的物或听到的声音 转动 180 度 4 月 扶住髋部时能坐,俯卧 位时可用两手支撑抬 起前半身,能握持玩具 能出声发笑 试抓面前玩具,能玩自己的手,见 食物表示喜悦,能较有意识的哭笑 5 月 扶其腋下能站直,可用 两手各握一玩具 能喃喃地发出单调的 音节 能伸手取物、辨别人声 6 月 能短暂独坐,用手摇玩 具 能识别熟人和陌生人,能拿面前的 玩具玩或握住自己的足玩 7 月 会翻身,独坐较久,能 将玩具从一手换到另 一手 能发出“爸爸”“妈 妈”等复音,但无意识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能自己握住饼 干吃 8 月 会爬、会坐起和躺下, 会扶着栏杆站起来,会 拍手 会重复大人所发的简 单音节 注意观察大人的行动,开始认识物 件,两手会传递玩具 9 月 试着独站,会从抽屉中 取出玩具 能懂“再见”等较复 杂语句 见熟人会伸出手来要人抱
能独站片刻,扶椅或推 10-11 车走几步,能用手指拿开始用单词 能模仿成人动作,会招手“再 见”,抱奶瓶自食 东西 能学叫物品名词加灯 了独走 或弯腰拾东 或指出自己的手 12月 西,会将圆圈套在木棍 眼 等或以 时人事物有喜爱 、憎恶之分,穿衣 合作用杯喝水,能勉强作涤草笔划 “联味”代替狗 猫纯 走得很好,能蹲着玩 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开始学自己 15月 可正确地选方木块、会 吃饭,能学会正确地指出自己的身 块方木块 会说出几个词和自己体各部分 的名字 18月 能爬台阶,拉若玩具车 会表示大小便、懂命令,会自己进 食,会幕仿画横行线或园形,能堆 走,能倒退几步 叠方木块或塔形,喜看图、翻书 年龄 动作能 应人能 粗动作及细动作 语言能 对人物的反应和行为的表现 能跑,能双脚跳,手的 能完成简单动作如拾物品,表达喜 会说2-3个字的构成 2岁 动作更准确,会用匙吃 怒、恐等,幕仿细直线,白天可接 的句子 制大小便 跑、跳稳.会踏三轮车 认识图丽上的东西,能识别男女 会一般的洗手、洗脸 能背诵短歌谣,数几自称“我”表现自尊心,有同情心 穿脱衣服,能将纸张 个数 怕羞 会仿画园图,能用方木塔 叠很好 桥形 能分辨额色,数10个数,知道物品 4岁 能爬梯子,会穿鞋,扣能唱歌,认识三种颜 用途及性能,会墓仿四方形,穿既 衣扣 衣服能自理 5岁 能单腿跳,快跑,会系 会用各种词类,开始能数几十个数,可作简单加减,喜 鞋带 1识子 独立自主,形成性格 会简单的劳动和手工 说话流利,句法正确 6-7岁 如扫地、擦桌子、剪纸 能伸手取物、别人声 能讲故事,开始写号 泥塑、结绳等 三、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小儿鱼疫系统总的来说是发育尚不够完善,但由干「G可币讨胎盘传绘胎儿,于是出生 后6个月以内小儿有母体来的gG以及自身产生的IG等, 此段时间患麻疹等传染病较少, 王要是被动免投在起作用 (一)非特异性兔疫系统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液中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主要为中性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 胞.胎儿期开始发有,至出生后可达8-13×109个/L(800013000个/mm3).72小时后下 降至0.4×109/L(400个/m3),维持一定低水平,2一3周后再度上升达正常。小儿时期血
8 10-11 月 能独站片刻,扶椅或推 车走几步,能用手指拿 东西 开始用单词 能模仿成人动作 ,会招手 “再 见”,抱奶瓶自食 12 月 可独走,或弯腰拾东 西,会将圆圈套在木棍 上 能学叫物品名词如灯、 碗,或指出自己的手、 眼等或以 “ 汪 汪”“咪咪”代替狗、 猫等 对人事物有喜爱、憎恶之分,穿衣 合作用杯喝水,能勉强作潦草笔划 15 月 走得很好,能蹲着玩, 可正确地选方木块、会 叠一块方木块 会说出几个词和自己 的名字 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开始学自己 吃饭,能学会正确地指出自己的身 体各部分 18 月 能爬台阶,拉着玩具车 走,能倒退几步 会表示大小便、懂命令,会自己进 食,会摹仿画横行线或园形,能堆 叠方木块或塔形,喜看图、翻书 年 龄 动 作 能 粗动作及细动作 语 言 能 应 人 能 对人物的反应和行为的表现 2 岁 能跑,能双脚跳,手的 动作更准确,会用匙吃 饭 会说 2-3 个字的构成 的句子 能完成简单动作如拾物品,表达喜、 怒、恐等,摹仿画直线,白天可控 制大小便 3 岁 跑、跳稳,会骑三轮车, 会一般的洗手、洗脸, 穿脱衣服,能将纸张折 叠很好 能背诵短歌谣,数几 个数 认识图画上的东西,能识别男女, 自称“我”表现自尊心,有同情心, 怕羞,会摹仿画园圈,能用方木塔 桥形 4 岁 能爬梯子,会穿鞋,扣 衣扣 能唱歌,认识三种颜 色 能分辨颜色,数 10 个数,知道物品 用途及性能,会摹仿四方形,穿脱 衣服能自理 5 岁 能单腿跳,快跑,会系 鞋带 会用各种词类,开始 识字 能数几十个数,可作简单加减,喜 独立自主,形成性格 6-7 岁 会简单的劳动和手工, 如扫地、擦桌子、剪纸、 泥塑、结绳等 说话流利,句法正确, 能讲故事,开始写字 能伸手取物、辨别人声 三、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小儿免疫系统总的来说是发育尚不够完善,但由于 IgG 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于是出生 后 6 个月以内小儿有母体来的 IgG 以及自身产生的 IgG 等,此段时间患麻疹等传染病较少, 主要是被动免疫在起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液中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主要为中性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 胞,胎儿期开始发育,至出生后可达 8~13×109 个/L(8000~13000 个/mm3),72 小时后下 降至 0.4×109/L(400 个/mm3),维持一定低水平,2~3 周后再度上升达正常。小儿时期血
清中的促吞噬因子功能比成人低,使中性粒细胞的游走能力及吞噬功能差,但其直接杀菌功 能与成人相似。另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还有清除血中微血栓的作用。 2屏障作用 小儿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 其是新生儿期, 易因皮肤粘膜感染而患则 血症。血脑屏障发有不成熟,易患颅内感染。其它如胎盘屏障的发有也较差,尤其是前三个 月,此时若孕妇忠病毒感染,均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先天性病毒感染,常见者有风疹、疱疹、 百细胞病毒第。 图1-4胎儿及生后血洁中主要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 3.体液因素 备解素及干扰素等均处于 (二)特异性免疫系统 1,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是体液免疫的物质基础。 (1)IgG:IG是免疫球蛋白含量最高者,也是难一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兔疫球蛋白。10 12周胎龄可自身合成1gG,含量甚微,但因母体IgG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且其含量也随 若胎龄增长 而不断增 龄 为成人的56,9个月时为: 月新生 血1 含量可超过母体,而早产儿IgG含量较足月儿低的多。出生后【G逐步消耗,而自身合成能 力尚不足。至1~3岁相当于成人的60%,10~12岁后基本达成人水平。 (2IgA:胎龄30周左右开始合成极少量IgA,I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的1gA来自母亲初 明。生后一个月含量仅成人的2.6%左右,10岁左右达成人水平。分秘型1gA干新生儿、至 晚6个月可接近成人水平。对保护缨儿免受损害起者一定的作用, (3)1gM:胎儿10一12周开始合成1M,出生时约为成人的10%,以后逐渐上升,1一2岁达 成人水平,IgM不能通过胎盘,宫内感染时IgM含量升高。因此,脐血IgM升高,则提示宫 内成染。 (4)ID:胎龄31周开始出现,其自身合成较少,生后脐血含量仅为成人的1%,1岁为10% 2一3岁达成人水平。 (⑤IgE:胎龄11周开始合成,7岁左右达成人水平,合胞病毒感染及哮喘患儿均有IgE升高 推测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2.细胞免疫:胎龄15周时,T细胞即随血流从胸腺迁移至全身周围淋巴组织,并参与细胞 免疫反应,但其功能尚欠成熟,出生时,T细胞功能己近完善,但因从未接触过抗原,因而 须较强抗原刺激才有反应。T辅助淋巴细胞功能在新生儿期尚不成熟,因此辅助B淋巴细胞 合成抗体能力较差 第三章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对其采取各种措施,不断降低发病率与死 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使儿童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儿帝保铲的内容 必须根据国家或地方的具体情况,制订儿童保健的重点内容,一 般而言,营养、教养和预 防传染病及意外是最重要的。 第一节各年龄期保健 围产期:是人牛层重要的时期,死亡密高。最多的死亡原因是息缺氧、内生长商碍 产伤和感染 主要是通过孕妇的产前保健达到保护胎儿健康成长的目的:进行母乳呢 养的宣传教育,产科实行母婴同室,早喂奶以促进乳母的乳汁分泌等。 新生儿期的保健:新生儿脱离母体后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和复杂变化,才能适应新环 境,维持其生存和健康发展。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和组织发有不成熟,调节功能差,此期发 9
9 清中的促吞噬因子功能比成人低,使中性粒细胞的游走能力及吞噬功能差,但其直接杀菌功 能与成人相似。另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还有清除血中微血栓的作用。 2.屏障作用:小儿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尤其是新生儿期,易因皮肤粘膜感染而患败 血症。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易患颅内感染。其它如胎盘屏障的发育也较差,尤其是前三个 月,此时若孕妇患病毒感染,均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先天性病毒感染,常见者有风疹、疱疹、 巨细胞病毒等。 图 1-4 胎儿及生后血清中主要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 3.体液因素:正常体液中有多种非特异性抗微生物的物质,如补体、溶菌酶、乙型溶解素、 备解素及干扰素等均处于一种低水平,因此抗病能力较差。 (二)特异性免疫系统 1.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是体液免疫的物质基础。 ⑴IgG:IgG 是免疫球蛋白含量最高者,也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免疫球蛋白。10~ 12 周胎龄可自身合成 IgG,含量甚微,但因母体 IgG 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且其含量也随 着胎龄增长而不断增加,胎龄 8 个月时为成人的 56%,9 个月时为 88%,足月新生儿脐血 IgG 含量可超过母体,而早产儿 IgG 含量较足月儿低的多。出生后 IgG 逐步消耗,而自身合成能 力尚不足。至 1~3 岁相当于成人的 60%,10~12 岁后基本达成人水平。 ⑵IgA:胎龄 30 周左右开始合成极少量 IgA,IgA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的 IgA 来自母亲初 乳。生后一个月含量仅成人的 2.6%左右,10 岁左右达成人水平。分泌型 IgA 于新生儿、至 晚 6 个月可接近成人水平。对保护婴儿免受损害起着一定的作用。 ⑶IgM:胎儿 10~12 周开始合成 IgM,出生时约为成人的 10%,以后逐渐上升,1~2 岁达 成人水平,IgM 不能通过胎盘,宫内感染时 IgM 含量升高。因此,脐血 IgM 升高,则提示宫 内感染。 ⑷IgD:胎龄 31 周开始出现,其自身合成较少,生后脐血含量仅为成人的 1%,1 岁为 10%, 2~3 岁达成人水平。 ⑸IgE:胎龄 11 周开始合成,7 岁左右达成人水平,合胞病毒感染及哮喘患儿均有 IgE 升高, 推测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2.细胞免疫:胎龄 15 周时,T 细胞即随血流从胸腺迁移至全身周围淋巴组织,并参与细胞 免疫反应,但其功能尚欠成熟,出生时,T 细胞功能已近完善,但因从未接触过抗原,因而 须较强抗原刺激才有反应。T 辅助淋巴细胞功能在新生儿期尚不成熟,因此辅助 B 淋巴细胞 合成抗体能力较差。 第三章 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对其采取各种措施,不断降低发病率与死 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使儿童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一、儿童保健的内容: 必须根据国家或地方的具体情况,制订儿童保健的重点内容,一般而言,营养、教养和预 防传染病及意外是最重要的。 第一节 各年龄期保健 围产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死亡率高。最多的死亡原因是窒息缺氧、宫内生长障碍、 早产、产伤和感染。主要是通过孕妇的产前保健达到保护胎儿健康成长的目的;进行母乳喂 养的宣传教育,产科实行母婴同室,早喂奶以促进乳母的乳汁分泌等。 新生儿期的保健:新生儿脱离母体后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和复杂变化,才能适应新环 境,维持 其生存和健康发展。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此期发
病率和死亡率是儿童期最高的。第一年婴儿死亡中有2/3死于出生后28天内,尤以第 周最高.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评价妇幼卫生工作的一个 重要指标,也是衡量 个国家经济文化和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 。建国40多年来 的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要继续降低新生 儿和婴儿死亡率必须加强新生儿保健工作。新生儿死亡原因中以先天畸形、早产、室总、出 血和感染等最常见,故新生儿期保健应与围生期护理紧密衔接,建立孕期和新生儿期家庭访 视制 儿童保健护士应与产科护士紧密合作,掌握每 一个孕妇的预产期。在孕妇妊娠末期。 应 至少做一次家庭访视,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胎儿的发有和家庭生活环境等情况。了解 成员构成,以及他们为即将出生的婴儿所做的思想与物质准备工作。同时,评估家庭对小几 发育和育儿知识的了解程度,向孕妇进行关于新生儿喂养、护理和预防疾病等方面的健康教 有,使新生儿在出生后就能获得适当的照顾。新生儿自医院回家后,保健人员要及时进行家 访视。并建立新生儿健康管理卡和预防接种卡 ,由于新生儿7天内死亡率最高 新生儿出院后24小时内访视, 不得超过72小时。对生活力和吸吮力强的婴儿每周访视 次,满月后每两周访视1次,至2个月为止。出生体重不足2500g的早产儿或小样儿出院 后更应提早家庭访视。出生体重低于2000g或体温在350C以下,生活力和吸吮力弱者,应 每日访视亚次,体温上升至36C及吸吮力增强后,每周访视1一2次,满月后每周访视1次 般至体重增长到3000g或满2个月为止 同时,要根据小儿和家庭的需求随时访视。 视内容包括: 解 出生情 儿面色 呼吸、哭” 及吮力和大、 情况 侧量身长、体重和体温,检查皮肤、粘膜和脐部,检查有无先天畸形,如先天性髓关节脱白 先天性心脏病、唇裂或碑裂等:根据小儿及其家庭情况给予预防保健指导:宜传计划生有的 意义:及时发现病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访视时,要特别就以下几方面进行健康指导 哪养母养是最佳的明养方法。访视时应评估母亲乳汁分及头、房的保护情识 宜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教授哺乳的方法和技 ,鼓励 和支持母亲坚持母乳喂养 如确系无母 乳或母乳不足者,则指导采取正确的人工喂养方法。低体重儿吸吮力强者可按正常新生儿的 喂养方法进行,按需授乳。吸吮力弱者可将母乳挤出,用滴管哺喂。 2。保暖新生儿房间应阳光充足,温度和湿度适宜。北方寒冷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预防硬 肿症的发生。低体重儿的体温调节功能比较差,对外界环墙活应力低。体温常在36C以下 更要注意保暖。妨视时应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热水袋或代用品保温,防止烫 3.日常护理指导家长为婴儿沐浴。介绍正确的眼睛、口腔粘 、鼻 外耳道、臀部和脐 部的护理方法。指导家长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面色、体温和大小便情况等。让家长了解新 生儿的生活方式,如:每日章眠平均为0小时,每次垂眠时间约为3一4/小时。出生至 第7周,每日哭闹的时间平均约为2小时。护士应帮助家长逐步适应这些情况。低体重儿的 炉理理注音事先做好准冬了作集中井行名项炉理,尽量心是露限儿。动作题轻柔、铺糖 避免使婴儿疲劳。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的婴儿应不予洗澡,只用消毒的植物油清洁皮肤 格处 4.预防疾病和意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婴儿的用具要专用,食具每次用后消毒。衣服、被 褥和尿布要柔软,并保持干燥和清洁。母亲在哺乳和护理前应用肥皂洗手。家人患感目时必 须戴口罩才能接触婴儿,特别是低体重儿。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婴儿 生两后应口服维生麦D。每日400.防狗楼病 夏季要指导预防中暑和缨儿腹 冬季预防新生儿硬肿症以及一氧化碳中毒。同时,指导母亲注意防止新生儿室息,例如,寒 冷季节婴儿包被蒙头过严,哺乳姿势不适当,乳房堵塞婴儿口、鼻等均可导致室总。 5.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连结虽然母亲在腹中孕有自己的婴儿达40周之久,但大多数妇女分 娩后第1次接触自己的孩子时,仍会对婴儿感到很陌生。父母最初只是小心、试探性地接触 10
10 病率和 死亡率是儿童期最高的。第一年婴儿死亡中有 2/3 死于出生后 28 天内,尤以第一 周最高.占新生儿死亡数的 70%,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评价妇幼卫生工作的一个 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建国 40 多年来,我国 的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要继续降低新生 儿和婴儿死亡率必须加强新生儿保健工作。新生儿死亡原因中以先天畸形、早产、窒息、 出 血和感染等最常见,故新生儿期保健应与围生期护理紧密衔接,建立孕期和新生儿期家庭访 视制度。 儿童保健护士应与产科护士紧密合作,掌握每一个孕妇的预产期。在孕妇妊娠末期。 应 至少做一次家庭访视,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胎儿的发育和家庭生活环境等情况。了解家庭 成员构成,以及他们为即将出生的婴儿所做的思想与物质准备工作。同时,评估家庭对小儿 发育和育儿知识的了解程度,向孕妇进行关于新生儿喂养、护理和预防疾病等方面的健康教 育,使新生儿在出生后就能获得适当的照顾。新生儿自医院回家后,保健人员要及时进行家 庭访视。并建立新生儿健康管理卡和预防接种卡。由于新生儿 7 天内死亡率最高,一般应在 新生儿出院后 24 小时内访视,不得超过 72 小时。对生活力和吸吮力强的婴儿每周访视 1 次,满月后每两周访视 1 次,至 2 个月为止。出生体重不足 2 500g 的早产儿或小样儿出院 后更应提早家庭访视。出生体重低于 2000g 或体温在 35oC 以下,生活力和吸吮力弱者,应 每日访视亚次,体温上升至 36C 及吸吮力增强后,每周访视 1~2 次,满月后每周访视 1 次, 一般至体重增长到 3 000g 或满 2 个月为止。同时,要根据小儿和家庭的需求随时访视。访 视内容包括: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观察小儿面色、呼吸、哭声、吸吮力和大、小便等情况; 测量身长、体重和体温,检查皮肤、粘膜和脐部,检查有无先天畸形,如先天性髓关节脱臼、 先天性心脏病、唇裂或碑裂等;根据小儿及其家庭情况给予预防保健指导;宣传计划生育的 意义;及时发现病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访视时,要特别就以下几方面进行健康指导。 1.喂养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法。访视时应评估母亲乳汁分泌及乳头、乳房的保护情况。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教授哺乳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和支持母亲坚持母乳喂养。如确系无母 乳或母乳不足者,则指导采取正确的人工喂养方法。低体重儿吸吮力强者可按正常新生儿的 喂养方法进行,按需授乳。吸吮力弱者可将母乳挤出,用滴管哺喂。 2.保暖新生儿房间应阳光充足,温度和湿度适宜。北方寒冷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预防硬 肿症的发生。低体重儿的体温调节功能比较差,对外界环境适应力低,体温常在 36C 以下, 更要注意保暖。妨视时应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热水袋或代用品保温,防止烫伤。 3.日常护理指导家长为婴儿沐浴。介绍正确的眼睛、口腔粘膜、鼻腔、外耳道、臀部和脐 部的护理方法。指导家长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面色、体温和大小便情况等。让家长了解新 生儿的生活方式,如:每日睡眠平均为 20 小时,每次睡眠时间约为 3~4 /小时。出生至 第 7 周,每日哭闹的时间平均约为 2 小时。护士应帮助家长逐步适应这些情况。低体重儿的 护理要注意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集中进行各项护理,尽量少暴露婴儿。动作要轻柔、敏捷, 避免使婴儿疲劳。出生体重在 2000g 以下的婴儿应不予洗澡,只用消毒的植物油清洁皮肤皱 格处。 4.预防疾病和意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婴儿的用具要专用,食具每次用后消毒。衣服、被 褥和尿布要柔软,并保持干燥和清洁。母亲在哺乳和护理前应用肥皂洗手。家人患感冒时必 须戴口罩才能接触婴儿,特别是低体重儿。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婴儿 出生两周后应口服维生素 D,每日 400IU,预防佝楼病。夏季要指导预防中暑和婴儿腹泻, 冬季预防新生儿硬肿症以及一氧化碳中毒。同时,指导母亲注意防止新生儿窒息,例如,寒 冷季节婴儿包被蒙头过严,哺乳姿势不适当,乳房堵塞婴儿口、鼻等均可导致窒息。 5.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连结虽然母亲在腹中孕育自己的婴儿达 40 周之久,但大多数妇女分 娩后第 1 次接触自己的孩子时,仍会对婴儿感到很陌生。父母最初只是小心、试探性地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