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姓名: 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 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硏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 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导学方法】 1、互助自学,商量探究,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第一课时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感情朗读,背诵。 1、《望江南》,选自《 》,《望江南》是 作者 (朝代) 词人,诗词兼工,是 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二、理解、赏析: 2、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3、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 4、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5、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6、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7、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 8、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 三、快速默写。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1 《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姓名: 一、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 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 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导学方法】 1、互助自学,商量探究,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第一课时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一、感情朗读,背诵。 1、《望江南》,选自《 》,《望江南》是 。作者 ,是 (朝代) 词人,诗词兼工,是 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二、理解、赏析: 2、本词虽短短 27 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3、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 4、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5、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6、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 7、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 8、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 三、快速默写。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1、《武陵春》选自《 》,作者 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初 课本中,我们学过她的作品: 、理解、赏析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3、上片中“ ”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4、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 (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规律 (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 (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渗透主旨 (9)、从景物把握情感 0、从意境洞察心胸。 规律:诗、词作的内容特点一般以前(景)事后情,或前事后理居多,鉴赏时要把握住作者具体用 了什么样的写法表情达意 三、快速默写。 【知识迁移 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 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相见欢》)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比较阅读】 (一)《望江南》和《武陵春》 1、《望江南》 时间 事件:梳洗罢,登楼盼人归 景物: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 人物情感(变化): 2、《武陵春》 时间 事件:倦梳头。 景物:风、尘、花、泪、双溪、舴艋舟(后两都均为想象中的景物)
2 1、《武陵春》选自《 》,作者 ,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初 一课本中,我们学过她的作品: 。 二、理解、赏析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3、上片中“ , ”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4、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 (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规律 ⑴、从题目认识对象 ⑵、从字面读出感觉 ⑶、从注释破解难点 ⑷、从作者了解背景 ⑸、从原作找到根据 ⑹、从题干得到启示 ⑺、从首联找到特点 ⑻、从尾句渗透主旨 ⑼、从景物把握情感 ⑽、从意境洞察心胸。 规律:诗、词作的内容特点一般以前(景)事后情,或前事后理居多,鉴赏时要把握住作者具体用 了什么样的写法表情达意。 三、快速默写。 【知识迁移】 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 朱颜改。 ? 。 (李煜《虞美人》)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 , 。 (李煜《相见欢》) ④、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比较阅读】 (一)《望江南》和《武陵春》 1、《望江南》 时间: 。 事件:梳洗罢,登楼盼人归。 景物: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 人物情感(变化): 2、《武陵春》 时间: 。 事件:倦梳头。 景物:风、尘、花、泪、双溪、舴艋舟(后两都均为想象中的景物)
人物情感: 3、两首词,作者都在细心雕琢着所见之物,所达之情。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写作技巧:同是思人,同是梳 头,“梳洗罢”流露的是知远行人必归,再失望也可等待的感情:“曰晩倦梳头”体现的是内心深知“物 是人非”,没有任何期待,不过是自己无期无尽的精神折磨而己。同是思人,对生活己失去了兴趣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1、(2005山东荷泽试题)过尽千帆皆不是, 2、(2007广州市中考题)《武陵春》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 请将它们找出来。(2分) 3、(207广州市中考题)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計。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沮 、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1、作者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在初二下学期学过他的名篇 》,其中名句“ 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理解、赏析 2、词中“ 字直接点明了季节,“ 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3、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1) 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4、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 句。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5、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 6、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7、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 人物情感: 3、两首词,作者都在细心雕琢着所见之物,所达之情。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写作技巧:同是思人,同是梳 头,“梳洗罢”流露的是知远行人必归,再失望也可等待的感情;“日晚倦梳头”体现的是内心深知“物 是人非”,没有任何期待,不过是自己无期无尽的精神折磨而已。同是思人,对生活已失去了兴趣。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1、(2005 山东荷泽试题)过尽千帆皆不是, , 。 2、(2007 广州市中考题)《武陵春》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 请将它们找出来。(2 分) 3、(2007 广州市中考题)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1、作者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在初二下学期学过他的名篇 《 》,其中名句“ , ”, 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二、理解、赏析 2、词中“ ”字直接点明了季节,“ ”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 3、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⑴ ; ⑵ ;⑶ ;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4、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 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 , 句。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5、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 6、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 。 “ , ”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7、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快速默写。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09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 (1)、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根据词意,请回答下面问题(2分) 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2、①四面边声连角起 2007浙江温州市卷) ②羌管悠悠霜满地, (2008浙江丽水市中考) 3、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宁夏中考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我们在初二学过他 的一文一词,分别是 理解赏析 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 三、快速默写。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1、(09 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 ⑴、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⑵、根据词意,请回答下面问题(2 分) 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 2、①四面边声连角起, , 。(2007 浙江温州市卷) ②羌管悠悠霜满地, , 。(2008 浙江丽水市中考) 3、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宁夏中考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1、《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我们在初二学过他 的一文一词,分别是 。 二、理解赏析 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快速默写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题。(2007四川资阳市)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 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 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3、(2008四川眉山)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 西北望,射天狼 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4、(2005年河南中考题)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 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每空1分) 5、(2005年河南中考题)“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学后反思】 第三课时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1、《破阵子》选自《 》,作者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二、理解赏析 上片写军旅生活,战前准备。首句是实写,后几句是虚写。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沙场秋点兵”暗示战斗即将开始。其中“秋” 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5 三、快速默写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 1—2 题。(2007 四川资阳市) 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 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 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3、(2008 四川眉山)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 ”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 ,西北望,射天狼” 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4、(2005 年河南中考题)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 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每空 1 分) 5、(2005 年河南中考题)“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学后反思】 第三课时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1、《破阵子》选自《 》,作者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二、理解赏析 上片写军旅生活,战前准备。首句是实写,后几句是虚写。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沙场秋点兵” 暗示战斗即将开始。其中“秋” 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 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