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词五首 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初级中学陈银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5课《望江南》《武陵春》。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学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通过“诵读——解读—一赏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 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 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 意境美 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课时安排:一课时
1 25.词五首 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初级中学 陈银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 25 课《望江南》《武陵春》。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难点: 1、 鉴赏词作的意境。 2、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学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通过“诵读——解读——赏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 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 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 意境美。 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导语: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宋词 是继唐诗后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 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2、介绍“词”的有关文学常识。 学习《望江南》 1、学生简介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 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 2、师补充: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内容多写闺情,写 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花间词派尊温庭筠为“花间 鼻祖”。他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解读《望江南》 1、听录音朗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同桌交流不懂的词句,解决屏幕上的重点 字词。 (生“开火车”的形式轮流说出上述重点字词的读音、意思。) 3、学生再读全词,梳理它的主要内容,体会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人的是哪几句,表达什么情?写景的是哪几句,它的作用是 什么?抒情的是那几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4、学生带着这种哀愁、伤心的心情朗读全词。 5、抓住重点词句和感情,学生间开展朗读比赛,教师进行朗读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宋词 是继唐诗后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 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2、介绍“词”的有关文学常识。 二、学习《望江南》 1、学生简介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 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 的重要作家之一, 2、师补充: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内容多写闺情,写 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花间词派尊温庭筠为“花间 鼻祖”。他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三、解读《望江南》 1、听录音朗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同桌交流不懂的词句,解决屏幕上的重点 字词。 (生“开火车”的形式轮流说出上述重点字词的读音、意思。) 3、学生再读全词,梳理它的主要内容,体会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人的是哪几句,表达什么情?写景的是哪几句,它的作用是 什么?抒情的是那几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4、学生带着这种哀愁、伤心的心情朗读全词。 5、抓住重点词句和感情,学生间开展朗读比赛,教师进行朗读示
范和点拨。 四、师生共同赏读《望江南》 1、学生反复朗诵,赏读《望江南》。用“我觉得 这句最有表 现力,因为 。”的句式说话(提示:可 从内容、景物、人物感情、修辞等方面赏析。) 2、教师示范:我喜欢“梳洗罢”这句,因为“女为悦己者容”。倚 楼眺望前女子精心梳洗,说明她心中充满希望,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 突出她急切盼望重逢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3、全体学生美读词句,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发表看法。四人小组 的学生代表用“我觉得这句最有表现力,因为 的句式说话(提示:可从内容、景物、人物感情、修辞等方面赏析。) 4、师生评价学生的发言。讨论明确并表扬激励有见解的同学。 五、归结全文 1、本文在写景与抒情上的独特之处:形象刻画、景物描写、情感抒 发 2、出示幻灯片,师生归纳全文主题: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 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3、师小结(板书):要读懂一首词,首先要反复多次朗读、然后解读 全词、最后抓住重点的词句来赏读。(板书:朗读一—解读——赏读) 六、全班学生带着这种失望、惆怅的心情背诵《望江南》
3 范和点拨。 四、师生共同赏读《望江南》 1、学生反复朗诵,赏读《望江南》。用“我觉得________这句最有表 现力,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提示:可 从内容、景物、人物感情、修辞等方面赏析。) 2、教师示范:我喜欢“梳洗罢”这句,因为“女为悦己者容” 。倚 楼眺望前女子精心梳洗,说明她心中充满希望,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 突出她急切盼望重逢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3、全体学生美读词句,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发表看法。四人小组 的学生代表用“我觉得 这句最有表现力,因为_____________。” 的句式说话(提示:可从内容、景物、人物感情、修辞等方面赏析。) 4、师生评价学生的发言。讨论明确并表扬激励有见解的同学。 五、归结全文 1、本文在写景与抒情上的独特之处:形象刻画、景物描写、情感抒 发。 2、出示幻灯片,师生归纳全文主题: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 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3、师小结(板书):要读懂一首词,首先要反复多次朗读、然后解读 全词、最后抓住重点的词句来赏读。(板书:朗读——解读——赏读) 六、全班学生带着这种失望、惆怅的心情背诵《望江南》
《武陵春》教案 过度导入: 1、说到宋词,不能不提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她以卓尔不 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 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感受她的芬芳 2、作者介绍。 二:初读愁词 听录音朗读 2、请大家带着对这首词的初步体会,吟诵这首诗,体会作者情感。 3、多个学生赛读 a、告诉大家自己的朗读是想传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b、你从诗词中体会到了哪些情感? 4师生评价学生的朗读、点拨重点词句的准确读法,并示范 、全班学生再读全词。 6、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注释,共同归纳这首词的大意。(出 示幻灯片)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 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 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 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 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 《武陵春》教案 一:过度导入: 1、说到宋词,不能不提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她以卓尔不 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 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感受她的芬芳。 2、作者介绍。 二:初读愁词 1、听录音朗读 2、请大家带着对这首词的初步体会,吟诵这首诗,体会作者情感。 3、多个学生赛读 a、告诉大家自己的朗读是想传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b、你从诗词中体会到了哪些情感? 4.师生评价学生的朗读、点拨重点词句的准确读法,并示范。 5、全班学生再读全词。 6、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注释,共同归纳这首词的大意。(出 示幻灯片)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 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 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 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 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三:品悟愁情 1、通过现代散文的描述,我们更了解了这首词。如果让你提炼 个关键字,你会提炼哪个字?这个字就是——愁。请细读该词,找找 哪些词句写得最生动最富有特色,能细致传达出旷世才女如泣如诉的 愁情。 2、学生自由赏读本词,教师点拨、激励。 生1:我觉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最有表现力, 它用比喻手法,将无形的无法触摸的愁绪写成有形有重量的东西。 师:夸张和比喻是怎样比的? 生2:从这句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让 读者读了不为之担心。突出了愁的深重。 生3:我觉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句写得最传神。因 为它写出了主人公的人生境地发生了极大变化,丈夫已死,她对一切 都失去了兴趣,言未说泪已经先流了。 师:看来这位同学对词人的人生经历了解得很清楚 生4:我觉得“日晚倦梳头”这句用含蓄的手法写出了妇人的情意阑 珊和她的追求,她已经无心打扮了。 师:能赏析到“倦”字,突出他的悲痛和哀愁。与《望江南》中的“熟 悉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同学们深情地朗读。还有写得传神的句子吗?(生补充) 师:整首词,词人的情感是否一直处于愁闷低沉的状态,有过一丝变 化没有?从哪里看出来?
5 三:品悟愁情 1、通过现代散文的描述,我们更了解了这首词。如果让你提炼一 个关键字,你会提炼哪个字?这个字就是——愁。请细读该词,找找 哪些词句写得最生动最富有特色,能细致传达出旷世才女如泣如诉的 愁情。 2、学生自由赏读本词,教师点拨、激励。 生 1:我觉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最有表现力, 它用比喻手法,将无形的无法触摸的愁绪写成有形有重量的东西。 师:夸张和比喻是怎样比的? 生 2:从这句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让 读者读了不为之担心。突出了愁的深重。 生 3:我觉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句写得最传神。因 为它写出了主人公的人生境地发生了极大变化,丈夫已死,她对一切 都失去了兴趣,言未说泪已经先流了。 师:看来这位同学对词人的人生经历了解得很清楚。 生 4:我觉得“日晚倦梳头”这句用含蓄的手法写出了妇人的情意阑 珊和她的追求,她已经无心打扮了。 师:能赏析到“倦”字,突出他的悲痛和哀愁。与《望江南》中的“熟 悉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同学们深情地朗读。还有写得传神的句子吗?(生补充) 师:整首词,词人的情感是否一直处于愁闷低沉的状态,有过一丝变 化没有?从哪里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