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 《礼记》的“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就是没有私心和阴谋诡计 抢劫偷盜与乱贼暴徒亦已灭绝,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天下乃天下人共同的天下,从而 区别于以世袭制度、“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等为特色的“天下为家”,即某个人及其家族将 天下据为己有的时代。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儒家力图通过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 一个道德理想国一一大同之世。 儒士集团天下为公的取向不仅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而且是后世儒者进行社会批 判不得不遵循的基本点。清初黄宗羲正是在与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的比较中,对世袭社会中 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予以了无情的鞭笞。宋代朱熹据此对家天下时代做出 了批评性反省,他批评唐太宗“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而且认为相比于“大道之行,天下 为公”的时代,世袭社会“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 行于天地之间也”。尽管其言论并未直接包含社会批判的内容,但是我们从张载著名的“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中,依然不难看出 个真正的儒者超越一家一姓的家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 家一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和维护一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这就 不能不与儒士集团的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而由于儒士集团虽 以“道”的化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 帝王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道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 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虐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自我期许的影响 和作用。这就不仅使得儒家在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存在境遇,而且不能不限制儒 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儒学不仅不是能够为所谓“封建社会”所完全封限的,而且其终极的价值追求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 2017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 《礼记》的“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就是没有私心和阴谋诡计, 抢劫偷盗与乱贼暴徒亦已灭绝,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天下乃天下人共同的天下,从而 区别于以世袭制度、“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等为特色的“天下为家”,即某个人及其家族将 天下据为己有的时代。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儒家力图通过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 一个道德理想国 ——大同之世。 儒士集团天下为公的取向不仅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而且是后世儒者进行社会批 判不得不遵循的基本点。清初黄宗羲正是在与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的比较中,对世袭社会中 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予以了无情的鞭笞。宋代朱熹据此对家天下时代做出 了批评性反省,他批评唐太宗“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而且认为相比于“大道之行,天下 为公”的时代,世袭社会“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 行于天地之间也”。尽管其言论并未直接包含社会批判的内容,但是我们从张载著名的“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中,依然不难看出 一个真正的儒者超越一家一姓的家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 家一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和维护一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这就 不能不与儒士集团的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而由于儒士集团虽 以“道”的化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 帝王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道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 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虐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自我期许的影响 和作用。这就不仅使得儒家在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存在境遇,而且不能不限制儒 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儒学不仅不是能够为所谓“封建社会”所完全封限的,而且其终极的价值追求
包含了对“家天下”鲜明的批判意识。因而,儒学不仅不应当随着“家天下”的逝去而消失, 而且“家天下”的被推翻恰恰是为儒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与中 国传统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正是一个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与中 国古代的大同之世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在强调人自我做主而不皈依于外在 的上帝、主张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之城,体现天下一家的追 求等根本的理论关节点上则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契合性 (摘编自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在“礼运”篇中的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特点的大同之世就是儒家 力图实现的一个道德理想国。 B.公天下与家天下不同,前者认为天下是天下人共同的天下,后者则主张把天下当作 个人或家族的私有财产 C.朱熹首倡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来对家天下时代做出反省和批评,他的言论体现了 个真正儒者的情怀 D.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与儒士集团的不一样,两者经常发生冲突,儒士集团 因无权势,其思想作用的发挥总是有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黄宗羲把天下为公的取向作为社会评判的标准,通过与理想之世的比较,对世袭 社会的家天下做出了无情的抨击。 B.古代儒者常以“道”的化身自居,在与权势集团的斗争中总能体现出超越家天下而 “以天下为任”的胸襟与气度。 C.儒士集团“以道抗势”的行为虽然不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所期许的影响, 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D.儒学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被完全封限的,在家天下逝去的当今社会,更有条件 为它发挥作用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实现公天下,采取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 B.那些不认同家天下观点的后世儒者,对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进行 社会批判时,都会遵循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
包含了对“家天下”鲜明的批判意识。因而,儒学不仅不应当随着“家天下”的逝去而消失, 而且“家天下”的被推翻恰恰是为儒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与中 国传统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正是一个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与中 国古代的大同之世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在强调人自我做主而不皈依于外在 的上帝、主张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之城,体现天下一家的追 求等根本的理论关节点上则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契合性。 (摘编自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在“礼运”篇中的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特点的大同之世就是儒家 力图实现的一个道德理想国。 B.公天下与家天下不同,前者认为天下是天下人共同的天下,后者则主张把天下当作 个人或家族的私有财产。 C.朱熹首倡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来对家天下时代做出反省和批评,他的言论体现了一 个真正儒者的情怀。 D.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与儒士集团的不一样,两者经常发生冲突,儒士集团 因无权势,其思想作用的发挥总是有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黄宗羲把天下为公的取向作为社会评判的标准,通过与理想之世的比较,对世袭 社会的家天下做出了无情的抨击。 B.古代儒者常以“道”的化身自居,在与权势集团的斗争中总能体现出超越家天下而 “以天下为任”的胸襟与气度。 C.儒士集团“以道抗势”的行为虽然不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所期许的影响, 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D.儒学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被完全封限的,在家天下逝去的当今社会,更有条件 为它发挥作用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实现公天下,采取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 B.那些不认同家天下观点的后世儒者,对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进行 社会批判时,都会遵循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
C.由于“以道抗势”的行为不可能对家天下的社会真正发挥影响,儒家在传统社会中 的处境尴尬,其思想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 D.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都主张人自我做主,二者殊途同归,只要完全遵循 二者理论上的契合,就能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 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 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 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 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 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 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遺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 卒冻饥。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 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 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 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 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 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 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C.由于“以道抗势”的行为不可能对家天下的社会真正发挥影响,儒家在传统社会中 的处境尴尬,其思想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 D.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都主张人自我做主,二者殊途同归,只要完全遵循 二者理论上的契合,就能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 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 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 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 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 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 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 卒冻饥。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 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 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 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 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 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 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 送粮食 “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 尊号。 C.“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 任的大臣。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 之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髙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 及祸 项梁刚愎自用。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战死 沙场 C.项羽英勇无畏。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破釜沉舟、烧毁军营以示誓死决战,最终大败 秦军 D.项羽心狠手辣。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 烧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5分) 译文 (2)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 送粮食。 B.“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 尊号。 C.“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 任的大臣。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 之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 及祸。 B.项梁刚愎自用。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战死 沙场。 C.项羽英勇无畏。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破釜沉舟、烧毁军营以示誓死决战,最终大败 秦军。 D.项羽心狠手辣。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 烧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5 分) 译文: (2)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11 分)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 8.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5分) 9.从整首诗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②《卫风·氓》中“ 两句比兴手法,指出任何事物皆 有边界,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自己对男子的忍耐以已达限度。 ③《离骚》里屈原面对背直追曲的时代虽然感到忧郁苦闷、走投无路,却也表示自己 ”,这表明了他不愿苟合取容的高尚 情操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知本家”还是“资本家” 初见袁隆平,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瘦,个不高但精神好。 过完80岁生日之后,我有一个理想,就是90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现在 我又多了一个理想,希望我的母校能成为世界名校。”在武汉四中110周年校庆上,袁隆平 对记者再次重申理想,其中超级稻亩产千公斤的理想,他在多个场合说起。 由于时间紧迫,对于记者的诸多问题,袁隆平的回答总是能省则省,不能省的 话就一句带过,但是谈到超级稻,话匣子就合不拢,一个又一个专业名词扔出来,不管在场 的人懂不懂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绁:捆绑,束缚。 8.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5 分) 9.从整首诗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部分。(6 分) ①《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 , ” ②《卫风·氓》中“ , ”两句比兴手法,指出任何事物皆 有边界,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自己对男子的忍耐以已达限度。 ③《离骚》里屈原面对背直追曲的时代虽然感到忧郁苦闷、走投无路,却也表示自己 “ , ”,这表明了他不愿苟合取容的高尚 情操。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知本家”还是“资本家” 初见袁隆平,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瘦,个不高但精神好。 “过完 80 岁生日之后,我有一个理想,就是 90 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 1000 公斤,现在 我又多了一个理想,希望我的母校能成为世界名校。”在武汉四中 110 周年校庆上,袁隆平 对记者再次重申理想,其中超级稻亩产千公斤的理想,他在多个场合说起。 由于时间紧迫,对于记者的诸多问题,袁隆平的回答总是能省则省,不能省的 话就一句带过,但是谈到超级稻,话匣子就合不拢,一个又一个专业名词扔出来,不管在场 的人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