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一)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时间:150分 出卷人:赵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 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 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 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易传》云:“圣人有以见天 下之动,而观其会通。”“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和而不同,海纳百川, 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 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现世而非来世, 是人间而非天堂一一它是人的文化,而非神的文化。中国历来不是政教合一、皇 权与神权共治的国家。传统中国的治国理政、立德教民,是依据思想家的教导和 智慧,而非神谕或上天启示。在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历代思想家的学说主 要是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和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体现的都是这种世俗精神、人世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 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 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 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中华 民族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也没有宗教殉教者,没有对宗教战争杀戮者的赞美, 有的则是对为国牺牲者的歌颂。屈原的《九歌·国殇》就是对战死沙场的勇士们 的歌颂,“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 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 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一部中华文化史,同时是一部中华文 化思想创造史。各个时代都有各自做出突出贡献的思想家和传世经典文本。至于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代表自己时代性的文化珍品
2018-2019 年(一)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时间:150 分 出卷人:赵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 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 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 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易传》云:“圣人有以见天 下之动,而观其会通。”“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和而不同,海纳百川, 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 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现世而非来世, 是人间而非天堂——它是人的文化,而非神的文化。中国历来不是政教合一、皇 权与神权共治的国家。传统中国的治国理政、立德教民,是依据思想家的教导和 智慧,而非神谕或上天启示。在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历代思想家的学说主 要是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和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体现的都是这种世俗精神、人世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 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 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 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中华 民族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也没有宗教殉教者,没有对宗教战争杀戮者的赞美, 有的则是对为国牺牲者的歌颂。屈原的《九歌·国殇》就是对战死沙场的勇士们 的歌颂,“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 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 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一部中华文化史,同时是一部中华文 化思想创造史。各个时代都有各自做出突出贡献的思想家和传世经典文本。至于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代表自己时代性的文化珍品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历经500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尤其处在 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而无创造性,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 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先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源远, 还要流长;不仅要根深,还要叶茂;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 文化遗产能够保存,能够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应, 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摘编自陈先达《论文化自信的底气》,《光明日报》2017年09月11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已经消失的物质文化和非物 质文化。 B.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早期产生了多种思想学派,所以具有全面性和丰富性 的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思想学派虽然坚守自己的学说但没有陷入彼此隔绝 的状态。 D.《易传》所言的“会通”“同归”,可以用来解释各派思想对共同问题的关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中的“未知生,焉知死”反映了儒学人文文化的本质以及对现世 的关注。 B.儒学注重人间,可以称之为人的文化;而注重天堂的文化,则可归结为神 的文化。 C.在中国,人们不讲来世,因而追求的主要是现实的智慧,不会出现政教合 一的现象。 D.范仲淹与张载的名言流露出“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的世俗精神和人世 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之际,一个人甘愿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的做法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历经 5000 年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尤其处在 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而无创造性,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 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先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源远, 还要流长;不仅要根深,还要叶茂;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 文化遗产能够保存,能够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应, 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摘编自陈先达《论文化自信的底气》,《光明日报》2017 年 09 月 11 日 15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已经消失的物质文化和非物 质文化。 B. 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早期产生了多种思想学派,所以具有全面性和丰富性 的特点。 C. 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思想学派虽然坚守自己的学说但没有陷入彼此隔绝 的状态。 D. 《易传》所言的“会通”“同归”,可以用来解释各派思想对共同问题的关 注。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 《论语》中的“未知生,焉知死”反映了儒学人文文化的本质以及对现世 的关注。 B. 儒学注重人间,可以称之为人的文化;而注重天堂的文化,则可归结为神 的文化。 C. 在中国,人们不讲来世,因而追求的主要是现实的智慧,不会出现政教合 一的现象。 D. 范仲淹与张载的名言流露出“现实的智慧而无关来世”的世俗精神和人世 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在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之际,一个人甘愿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的做法
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神圣性的一面。 B.《论语》说的“杀身成仁”和《孟子》说的“舍生取义”,论证了中华民 族追求“小我”但更追求“大我”的精神 C.作者用《九歌·国殇》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先秦时期已经具有了超越性, 但因为没有宗教因素,就不具有神圣性 D.中华文化发展史蕴含着深刻启示,创造性使一个国家不断产生丰富的文 化,当今时代必须创造符合自身的文化。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年后 [美]欧·亨利 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一位巡警在马路上威风凛凛地走着。他边走边一家 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那甩警棍的 动作多姿多彩,再加上体格魁梧,却不带傲气,俨然一个太平天下的卫士形象。 走过一个路段的正中时,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一家幽暗的五金店的门口, 有个男子斜靠门站着,嘴里叼了根烟,并没点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抢先说话 了 没事,警官,我在等一个朋友,”他镇定自若地说,“二十年前约好现在相 见。你听了觉得奇怪,是吗?你要是不放心呢,我可以把事情说给你听听。二十 年前,这家店是一家餐馆,叫大乔·布雷迪餐馆。” 餐馆早五年就没有了。”警察说。 站在门道里的那个人划着一根火柴点燃雪茄。火柴光一亮。只见这人长着个 方下巴,脸色发白,目光倒炯炯有神,右边眉毛附近留着个小白伤疤。领带扣针 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 那人说:“二十年前的今晚,我跟吉米·韦尔斯在这儿的餐厅吃饭。我们俩 都是在纽约长大的,多年来亲如兄弟。那时我十八,吉米二十。第二天我要去西 部闯荡。在吉米看来天下似乎只有一个纽约。那天晚上我们约定,二十年后,都 将在此地、此日、此时再次会面
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神圣性的一面。 B. 《论语》说的“杀身成仁”和《孟子》说的“舍生取义”,论证了中华民 族追求“小我”但更追求“大我”的精神。 C. 作者用《九歌·国殇》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先秦时期已经具有了超越性, 但因为没有宗教因素,就不具有神圣性。 D. 中华文化发展史蕴含着深刻启示,创造性使一个国家不断产生丰富的文 化,当今时代必须创造符合自身的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年后 [美]欧·亨利 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一位巡警在马路上威风凛凛地走着。他边走边一家 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那甩警棍的 动作多姿多彩,再加上体格魁梧,却不带傲气,俨然一个太平天下的卫士形象。 走过一个路段的正中时,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一家幽暗的五金店的门口, 有个男子斜靠门站着,嘴里叼了根烟,并没点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抢先说话 了。 “没事,警官,我在等一个朋友,”他镇定自若地说,“二十年前约好现在相 见。你听了觉得奇怪,是吗?你要是不放心呢,我可以把事情说给你听听。二十 年前,这家店是一家餐馆,叫大乔·布雷迪餐馆。” “餐馆早五年就没有了。”警察说。 站在门道里的那个人划着一根火柴点燃雪茄。火柴光一亮。只见这人长着个 方下巴,脸色发白,目光倒炯炯有神,右边眉毛附近留着个小白伤疤。领带扣针 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 那人说:“二十年前的今晚,我跟吉米·韦尔斯在这儿的餐厅吃饭。我们俩 都是在纽约长大的,多年来亲如兄弟。那时我十八,吉米二十。第二天我要去西 部闯荡。在吉米看来天下似乎只有一个纽约。那天晚上我们约定,二十年后,都 将在此地、此日、此时再次会面
这事倒挺新鲜。时隔二十年才又见上一面,未免太久了点。分手以后你知 道你朋友的消息?”警察问。 那人答道:“说起来我们也有过一段书信往来,但过了一两年便断了联系 但我相信,只要吉米还活着,他肯定会来赴约的。”等朋友的人掏出一块漂亮的 表,表盖上镶着小宝石。 “十点还差三分钟,”他说,“我们在这餐馆分手的时间是十点整。”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 你猜对了!吉米要是比得上我一半就好了。他是个大好人,只是有点死板 我发财可也不容易,非多长几个心眼不可。在纽约,人总是墨守成规,人要开窍 得到西部去。” 警察甩着警棍,又开步了 我得走了!希望你的朋友真能来。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 不会。”那人说,“我至少多等他半个小时。只要他还活着,他肯定会来。再 见,警官。” 再见,先生。”警察说完,又继续巡逻,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五金店门口的那个人抽着烟还在 等 他等了约莫二十分钟后,一位高个子大步流星穿过马路径直朝他走来。这人 穿着长外套,衣领翻上来盖住了耳朵 “鲍勃,真是你吗?”来者不敢相信地问道 吉米·韦尔斯,你来了呀!”站在门边的人高声叫了起来 “哎呀呀!”刚来的人也高声叫,一把抓起对方的两只手,“果然是鲍勃。我 只知道只要你还活着,一定会上这儿来。唉,二十年,可真不算短呀!鲍勃,老 饭馆拆了,要是如今还在,我们可以到里面再吃上一顿。在西部混得怎么样,老 弟? “好极了!一切如愿以偿。你变多了,吉米。奇怪,你怎么又高了两三寸呢? 是呀,二十岁以后我又长个儿了。” “在纽约过得不错吧,吉米? “还过得去。我在市里的一个部门谋了个位置。走,鲍勃,我领你到一个熟
“这事倒挺新鲜。时隔二十年才又见上一面,未免太久了点。分手以后你知 道你朋友的消息?”警察问。 那人答道:“说起来我们也有过一段书信往来,但过了一两年便断了联系。 但我相信,只要吉米还活着,他肯定会来赴约的。”等朋友的人掏出一块漂亮的 表,表盖上镶着小宝石。 “十点还差三分钟,”他说,“我们在这餐馆分手的时间是十点整。”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 “你猜对了!吉米要是比得上我一半就好了。他是个大好人,只是有点死板。 我发财可也不容易,非多长几个心眼不可。在纽约,人总是墨守成规,人要开窍 得到西部去。” 警察甩着警棍,又开步了。 “我得走了!希望你的朋友真能来。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 “不会。”那人说,“我至少多等他半个小时。只要他还活着,他肯定会来。再 见,警官。” “再见,先生。”警察说完,又继续巡逻,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五金店门口的那个人抽着烟还在 等。 他等了约莫二十分钟后,一位高个子大步流星穿过马路径直朝他走来。这人 穿着长外套,衣领翻上来盖住了耳朵。 “鲍勃,真是你吗?”来者不敢相信地问道。 “吉米·韦尔斯,你来了呀!”站在门边的人高声叫了起来。 “哎呀呀!”刚来的人也高声叫,一把抓起对方的两只手,“果然是鲍勃。我 只知道只要你还活着,一定会上这儿来。唉,二十年,可真不算短呀!鲍勃,老 饭馆拆了,要是如今还在,我们可以到里面再吃上一顿。在西部混得怎么样,老 弟?” “好极了!一切如愿以偿。你变多了,吉米。奇怪,你怎么又高了两三寸呢?” “是呀,二十岁以后我又长个儿了。” “在纽约过得不错吧,吉米?” “还过得去。我在市里的一个部门谋了个位置。走,鲍勃,我领你到一个熟
悉的地方,咱们叙叙旧。” 两个人手挽手沿马路走着。从西部归来的那个志得意满,讲起这些年的作为 另一个把头缩在大衣领里,津津有味地听。 十字路口有家药房,仍灯火辉煌。到了灯光下,两人同时转身瞪大眼看着对 方的脸。 从西部来的那个突然站住了,松开手臂。 你不是吉米·韦尔斯,”他惊叫起来,“二十年的时间的确长,但再长的时 间也不会把鹰钩鼻变成个扁鼻。” 二十年足可以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鲍勃,你已被捕十分钟 了。芝加哥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打了电报说想与你谈谈。放老实点,知 道吗?老实才聪明。有人叫我带张条子给你,看完了我们再去局里。你到那儿窗 户下看,是巡警韦尔斯写的。” 从西部来的人打开交给他的小纸条。刚看的时候他的手还正常,但到看完时 却抖得厉害。条子上只写了几句话: 鲍勃:我准时到了约定地点。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 的罪犯。我不便自己动手,便找了位便衣代劳。 吉米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两处关于风雨的环境描写“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和“天下起了濛濛 细雨,风也越刮越紧”,既渲染了氛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鲍勃虽然是一个通缉犯,但是仍然坚持来赴二十年之约,由此可见鲍勃也有 重情守信的可贵之处 C.鲍勃领带扣针镶着大钻石,表盖上镶着小宝石,可以看出他在西部发达了, 也可以体现他想向朋友炫耀的心理。 D.小说结尾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代鲍勃满怀期望等待的老友居然 是警察,且吉米早就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这种结尾 构思巧妙,常被人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
悉的地方,咱们叙叙旧。” 两个人手挽手沿马路走着。从西部归来的那个志得意满,讲起这些年的作为。 另一个把头缩在大衣领里,津津有味地听。 十字路口有家药房,仍灯火辉煌。到了灯光下,两人同时转身瞪大眼看着对 方的脸。 从西部来的那个突然站住了,松开手臂。 “你不是吉米·韦尔斯,”他惊叫起来,“二十年的时间的确长,但再长的时 间也不会把鹰钩鼻变成个扁鼻。” “二十年足可以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鲍勃,你已被捕十分钟 了。芝加哥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打了电报说想与你谈谈。放老实点,知 道吗?老实才聪明。 有人叫我带张条子给你,看完了我们再去局里。你到那儿窗 户下看,是巡警韦尔斯写的。” 从西部来的人打开交给他的小纸条。刚看的时候他的手还正常,但到看完时 却抖得厉害。条子上只写了几句话: 鲍勃:我准时到了约定地点。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 的罪犯。我不便自己动手,便找了位便衣代劳。 吉 米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两处关于风雨的环境描写“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和“天下起了濛濛 细雨,风也越刮越紧”,既渲染了氛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鲍勃虽然是一个通缉犯,但是仍然坚持来赴二十年之约,由此可见鲍勃也有 重情守信的可贵之处。 C. 鲍勃领带扣针镶着大钻石,表盖上镶着小宝石,可以看出他在西部发达了, 也可以体现他想向朋友炫耀的心理。 D. 小说结尾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代鲍勃满怀期望等待的老友居然 是警察,且吉米早就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这种结尾 构思巧妙,常被人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