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感觉和知觉的特征 4.2.1感觉的基本特性 1适宜刺激:感官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感官类型/感觉器官/适宜刺激/刺激来源/识别外界 的特征),参阅表4-1。 2感觉阈限 1)感觉阈下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感觉阈上限:能产生正常感觉的最大刺激量 3)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最小差 别量。中等刺激下,K=A 其中:△/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为最初刺激强度
4.2 感觉和知觉的特征 4.2.1 感觉的基本特性 1.适宜刺激:感官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感官类型/感觉器官/适宜刺激/刺激来源/ 识别外界 的特征),参阅表4-1。 2 .感觉阈限 1)感觉阈下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感觉阈上限:能产生正常感觉的最大刺激量 3)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最小差 别量。中等刺激下, 其中: 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I为最初刺激强度 K I I = / I
3适应: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少以 致消失的现象。 4.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 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 低,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 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6.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3.适应: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少 以 致消失的现象。 4.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 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 低,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一 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6.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4.2.2知觉的基本特征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 映事物,在心理学中就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 觉
4.2.2 知觉的基本特征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 映事物,在心理学中就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 觉
1.整体性:在知觉时,把由许多部分或多种属性组成的 对象看作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的特性。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见图45,图46 2.选择性:在知觉时,把某些对象从背景中优先的区分 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见图47 3.理解性:在知觉时,用以往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 当前的知觉对象的特征(语言的指导性),见图48 4.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 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大小/形状) 5错觉: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见4
1.整体性:在知觉时,把由许多部分或多种属性组成的 对象看作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的特性。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见图4-5,图4-6 2.选择性:在知觉时,把某些对象从背景中优先的区分 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见图4-7 3.理解性:在知觉时,用以往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 当前的知觉对象的特征(语言的指导性),见图4-8 4.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 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大小/形状) 5.错觉: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见图4-9
4.3注意与记忆的特征 4.3.1注意的模型 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一般模式为: 刺激一感知—选择一判断一决策—执行 “注意”就相当于该模式中的“选择”,见图410 4.3.2注意的特点 无意注意一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一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4.3 注意与记忆的特征 4.3.1 注意的模型 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一般模式为: 刺激 感知 选择 判断 决策 执行 “注意”就相当于该模式中的“选择”,见图4-10。 4.3.2 注意的特点 无意注意-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