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 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所说的,近似“客家话”的汉语方言。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 东南部的畲乡。 、皖北中原官话:阜宿方言 分布在准河以北和沿准南岸的一部分市县,淮河以北只有怀远属江准官区,其他县 市都属中原官话区。它们是;砀山、萧县、毫州市、涡阳、界首市、太和、利辛、蒙城、临 泉、阜阳(颍东、颍泉、颍州)、阜南、颍上、淮北市、濉溪、宿县、宿州市、灵壁,金寨 城关及北部,霍邱,凤台、寿县、蚌埠市、固镇、凤阳、五河、泗县(县东部除外) 2、皖中江准官话 主要分布在安徽的中部。淮北的怀远话,沿江南岸的城市,以及皖南少数县市的城区 了属于这个方言区。它通行于怀远(城区)、淮南市、长丰、定远、嘉山、天长、来安、滁 州市、全椒、肥东、合肥市、肥西、六安市、霍山、舒城、巢湖、含山、和县、无为、庐江、 桐城、枞阳、安庆市、马鞍市、当涂、芜湖市、繁昌(荻港镇)、铜陵(市区)、铜陵县(安 平、董店、大通)、池州市、东至(大渡口、姜坝)、南陵(城区)、青阳、广德(城区)、郎 溪(城区)、宣州市(市区)、芜湖县(湾址)、泾县(童疃)、旌德(蔡家桥)等地。 这此地区的江淮话统属于江淮官话的洪(泽湖)巢(湖)片方言。 3、皖西赣语:潜怀方言 通行于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望江、怀宁、东至、贵池西部等地的话。它们统属 于赣语中的怀(宁)彭(泽)片方言。 4、皖南宣州吴语:铜太方言。 在五十年代方言普查时定名为铜太方言。“铜太方言”的名称是取铜陵、太平两个县 名的首字确定的。八十年代后期国家为了绘制汉语方言地图,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的同志来皖 南调查方言时,根据这些地方古时属宣州成宣城郡,所以改称“宣州吴语”。它隶属于现代 吴语的宣州片。“《安徽省方言志》参照地理、历史、和方言类别,定名为“皖南宣州吴语“ 分布在长江以南,黄山以北古为宣州成宣城郡所辖的地区。即:太平、石台、泾县 铜陵、繁昌、芜湖县,以及宁国、南陵、宣城、当涂、青阳、贵池等。其中太平、泾县、石 台、铜陵、繁昌、芜湖县、南陵等县市以通行吴语为主,青阳、当涂、宣城、宁国、贵池等 市县吴语的通行面则比较小。 皖南除了宣州吴语之外,在郎溪、广德还能行一种吴语。它们大都是散在各地的本县 土著居民保存下来的吴语。例如:朗溪县北部的定埠、梅渚、岗南、凌笪等乡,西北部建平、 东夏、下湖、幸福等乡,广德县北部下米乡、西部芦村乡、东亭乡的一些乡村。这些种吴语 与江浙地区的太湖片吴语基本一致,故应属吴语的“太湖片 5、皖南徽语 徽语”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它是分布于新安江流域 的安徽省旧徽州府(包括今属江西的婺源县),浙江省旧严州府(包括今淳安、建德两县) 和江西省旧饶州府(德兴县、浮梁县)等地的方言。此处所说的“皖南徽语”,是通行于皖 南歙县、绩溪、旌德、屯溪市、休宁、黟县、祁门、宁国(限于南部洪门乡等地)、东至(限 于东南郎木塔一带)、石台(限于占大区)等市县的话。 6、皖南客籍话 历史上的皖南话,应该是以吴语和徽语为主的。它们大体上是以黄山山脉为界的。南 山山脉以南和以西大概是徽语的主要通行地区。黄山山脉以北和以东地区大概是吴语为主的 范围。 6
6 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 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所说的,近似“客家话”的汉语方言。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 东南部的畲乡。 1、皖北中原官话:阜宿方言。 分布 在准河以北和沿准南岸的一部分市县,淮河以北只有怀远属江准官区,其他县 市都属中原官话区。它们是;砀山、萧县、毫州市、涡阳、界首市、太和、利辛、蒙城、临 泉、阜阳(颍东、颍泉、颍州)、阜南、颍上、淮北市、濉溪、宿县、宿州市、灵壁,金寨 城关及北部,霍邱,凤台、寿县、蚌埠市、固镇、凤阳、五河、泗县(县东部除外) 2、皖中江准官话 主要分布在安徽的中部。淮北的怀远话,沿江南岸的城市,以及皖南少数县市的城区, 了属于这个方言区。它通行于怀远(城区))、淮南市、长丰、定远、嘉山、天长、来安、滁 州市、全椒、肥东、合肥市、肥西、六安市、霍山、舒城、巢湖、含山、和县、无为、庐江、 桐城、枞阳、安庆市、马鞍市、当涂、芜湖市、繁昌(荻港镇)、铜陵(市区)、铜陵县(安 平、董店、大通)、池州市、东至(大渡口、姜坝)、南陵(城区)、青阳、广德(城区)、郎 溪(城区)、宣州市(市区)、芜湖县(湾址)、泾县(童疃)、旌德(蔡家桥)等地。 这此地区的江淮话统属于江淮官话的洪(泽湖)巢(湖)片方言。 3、皖西赣语:潜怀方言。 通行于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望江、怀宁、东至、贵池西部等地的话。它们统属 于赣语中的怀(宁)彭(泽)片方言。 4、皖南宣州吴语:铜太方言。 在五十年代方言普查时定名为铜太方言。“铜太方言”的名称是取铜陵、太平两个县 名的首字确定的。八十年代后期国家为了绘制汉语方言地图,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的同志来皖 南调查方言时,根据这些地方古时属宣州成宣城郡,所以改称“宣州吴语”。它隶属于现代 吴语的宣州片。“《安徽省方言志》参照地理、历史、和方言类别,定名为“皖南宣州吴语“。 分布在长江以南,黄山以北古为宣州成宣城郡所辖的地区。即:太平、石台、泾县、 铜陵、繁昌、芜湖县,以及宁国、南陵、宣城、当涂、青阳、贵池等。其中太平、泾县、石 台、铜陵、繁昌、芜湖县、南陵等县市以通行吴语为主,青阳、当涂、宣城、宁国、贵池等 市县吴语的通行面则比较小。 皖南除了宣州吴语之外,在郎溪、广德还能行一种吴语。它们大都是散在各地的本县 土著居民保存下来的吴语。例如:朗溪县北部的定埠、梅渚、岗南、凌笪等乡,西北部建平、 东夏、下湖、幸福等乡,广德县北部下米乡、西部芦村乡、东亭乡的一些乡村。这些种吴语 与江浙地区的太湖片吴语基本一致,故应属吴语的“太湖片”。 5、皖南徽语 “徽语”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它是分布于新安江流域 的安徽省旧徽州府(包括今属江西的婺源县),浙江省旧严州府(包括今淳安、建德两县) 和江西省旧饶州府(德兴县、浮梁县)等地的方言。此处所说的“皖南徽语”,是通行于皖 南歙县、绩溪、旌德、屯溪市、休宁、黟县、祁门、宁国(限于南部洪门乡等地)、东至(限 于东南郎木塔一带)、石台(限于占大区)等市县的话。 6、皖南客籍话 历史上的皖南话,应该是以吴语和徽语为主的。它们大体上是以黄山山脉为界的。南 山山脉以南和以西大概是徽语的主要通行地区。黄山山脉以北和以东地区大概是吴语为主的 范围
皖南客籍话的种类,现按其语言势力的大小分别排列如下:(1)湖北话(属“西南官 话”):(2)河南话(属“中原客话”);(3)江北话(主要属江淮官话);(4)湖南话(属湘 语):(5)闽语:(6)客家话:(7)畲话(接近“客家话”) (《安徽省志·方言志》(孟庆惠),方志出版社1997) 第四节现代汉语的特点 同印欧语系语言相比较,现汉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语音方面 1、没有辅音连缀的现象无论在一个音节的开头或末尾绝少有几个辅音连结在一起的 现象。而英语辅音连缀现象就比较普遍。如 2、元音占优势 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歆,哼是特别)。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 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因此汉语语音乐音成分 比例大 3、有声调 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可以使一个个的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 声调既可区别意义,又可形成汉语音乐性强烈特殊风格。 声调指音节当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节变化。说汉语有声调,印欧语没声调,并 不是说汉语音节读起来有高低升降的变化。印欧语音节就没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而是说汉语 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印欧语则无 司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汉语构词单位一一语素,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三种形工式,但最基本的是单音 节形式。 文字;逻辑学;乌鲁木齐 2、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词占多数是现代汉语词形上的一个特点。从词汇的发展历史看,汉语的词有 种很明显的双音化的趋势,即把单音节的扩充为双音节的,把超过两个音节的压缩为双音节 的。这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之 桌一一桌子:落花生一一花生:空气调节器一—空调 在现汉语中,三音节也有增加的趋势,但双音词的仍占多数。 3、在构词法上主要使用词根复合法 现代汉语能运用词根复合,附加和重叠、轻声、儿化(儿化实际上也是一种附加)等 方式构成无限多的新词。如: 群众(复合):老师(附加);妈妈(重叠):对头( duitou,正确,形容词)一一对 头( duitou,冤家,名词)(轻声);盖(动)一一盖儿(名,儿化) 但主要时还是使用词根复合语,词根多合形式多样。 、语法方面 1、汉语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两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印欧语言词形变化很复杂,有性、数、格、时、体、式等等变化。这些就是所谓形态 变化。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其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这些形态变化来表示。而汉语是缺少形态 变化的,因此它的语法关系,语法意义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序不同,虚词的有无 语法意义,语法关系往往也就不同
7 皖南客籍话的种类,现按其语言势力的大小分别排列如下:(1)湖北话(属“西南官 话”);(2)河南话(属“中原客话”);(3)江北话(主要属江淮官话);(4)湖南话(属湘 语);(5)闽语;(6)客家话;(7)畲话(接近“客家话”) (《安徽省志·方言志》(孟庆惠),方志出版社 1997) 第四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 同印欧语系语言相比较,现汉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语音方面 1、没有辅音连缀的现象无论在一个音节的开头或末尾绝少有几个辅音连结在一起的 现象。而英语辅音连缀现象就比较普遍。如: 2、元音占优势 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歆,哼是特别)。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 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因此汉语语音乐音成分 比例大。 3、有声调 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可以使一个个的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 声调既可区别意义,又可形成汉语音乐性强烈特殊风格。 声调指音节当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节变化。说汉语有声调,印欧语没声调,并 不是说汉语音节读起来有高低升降的变化。印欧语音节就没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而是说汉语 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印欧语则无。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汉语构词单位——语素,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三种形工式,但最基本的是单音 节形式。 文字;逻辑学;乌鲁木齐 2、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词占多数是现代汉语词形上的一个特点。从词汇的发展历史看,汉语的词有一 种很明显的双音化的趋势,即把单音节的扩充为双音节的,把超过两个音节的压缩为双音节 的。这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 桌——桌子;落花生——花生;空气调节器——空调 在现汉语中,三音节也有增加的趋势,但双音词的仍占多数。 3、在构词法上主要使用词根复合法 现代汉语能运用词根复合,附加和重叠、轻声、儿化(儿化实际上也是一种附加)等 方式构成无限多的新词。如: 群众(复合);老师(附加);妈妈(重叠);对头(duitou,正确,形容词)——对 头(duitou,冤家,名词)(轻声);盖(动)——盖儿(名,儿化) 但主要时还是使用词根复合语,词根多合形式多样。 三、语法方面 1、汉语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两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印欧语言词形变化很复杂,有性、数、格、时、体、式等等变化。这些就是所谓形态 变化。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其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这些形态变化来表示。而汉语是缺少形态 变化的,因此它的语法关系,语法意义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序不同,虚词的有无, 语法意义,语法关系往往也就不同
2、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各个语言单位的结构方式之间有比较统一的共同点,这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 点 汉语不论语意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其语法结构关系大体一致 如汉语基本结构关系有五种:联合、主谓、动宾、偏正、补充关系。词(合成词)、短语、 句子都有。 汉语词法和句法之间存在的这种一致性,像联系词法与句法之间的桥梁,既体现汉语 语法结构方式的简易明确的特点,又有助于学习者触类旁通地掌握语法的规律。 3、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印欧语里,由于有形态,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可以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拿 英语来说,大致名词跟主、宾语对应,动词跟谓语对应,形容词跟定语对应,副词跟状语对 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词类与句法成化是一对多对应,而不是 一对一对应。汉语名、动、形的多功能现象,正是由于汉语缺乏形态造成的。如:动词“游 泳”:(1)他在游泳(谓语中心,谓语)。(2)游泳对身体有好处。(主语)。(3)他喜欢游泳 (宾语)。(4)我国游泳健儿正在奋力拼搏。(定语) 4、有丰富的量词,有语气词 印欧语言,像英、俄语数词可以和名词直接组合,如 three books,而现汉数名词组 合中间一般要中一个量词,如“三本书”。现汉量词很丰富,不同的事物常用不同的量词来 指点 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首次给汉字设“助字”这一词类。 “助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语气词(只是《文通》的助字,只包括语末语气词)。马建忠 说“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跟印欧系语言比较,有语气词是汉语的 个特点。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五节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 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交际工具。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对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 规范化工作 早在1955年10月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接着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当时中央确定了“促进汉字改革, 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语言文字工 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 时期,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1985年12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扩大 了它的工作范围和政府职能,以适应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需要,紧接着在1986年1月6 日至13日,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又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规定了新时期语言 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主要任务。 方针: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 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
8 2、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汉语各个语言单位的结构方式之间有比较统一的共同点,这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 点。 汉语不论语意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其语法结构关系大体一致。 如汉语基本结构关系有五种:联合、主谓、动宾、偏正、补充关系。词(合成词)、短语、 句子都有。 汉语词法和句法之间存在的这种一致性,像联系词法与句法之间的桥梁,既体现汉语 语法结构方式的简易明确的特点,又有助于学习者触类旁通地掌握语法的规律。 3、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印欧语里,由于有形态,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可以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拿 英语来说,大致名词跟主、宾语对应,动词跟谓语对应,形容词跟定语对应,副词跟状语对 应。 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词类与句法成化是一对多对应,而不是 一对一对应。汉语名、动、形的多功能现象,正是由于汉语缺乏形态造成的。如:动词“游 泳”:(1)他在游泳(谓语中心,谓语)。(2)游泳对身体有好处。(主语)。(3)他喜欢游泳 (宾语)。(4)我国游泳健儿正在奋力拼搏。(定语) 4、有丰富的量词,有语气词 印欧语言,像英、俄语数词可以和名词 直接组合,如 three books,而现汉数名词组 合中间一般要中一个量词,如“三本书”。现汉量词很丰富,不同的事物常用不同的量词来 指点。 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首次给汉字设“助字”这一词类。 “助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语气词(只是《文通》的助字,只包括语末语气词)。马建忠 说“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跟印欧系语言比较,有语气词是汉语的 一个特点。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五节 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 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交际工具。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对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 规范化工作。 早在 1955 年 10 月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接着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当时中央确定了“促进汉字改革, 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语言文字工 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 时期,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1985 年 12 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扩大 了它的工作范围和政府职能,以适应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需要,紧接着在 1986 年 1 月 6 日至 13 日,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又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规定了新时期语言 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主要任务。 方针: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 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
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五个方面的任务 在这几面任务中,推广普通话和促进汉语规范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 大力推广普通话 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语言政策。《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民通用的普通话。”在新时期里推普尤其重要。第一、推 广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人们交际时的困难,有利于社会交际,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西南某地采购员小张,来到武汉的百货商店,见货架上摆着 小水壶,高声叫道:“哟!这么多漂亮的‘小媳妇’,售货员,我买个‘小媳妇’!”。售货员 是位妙龄少女,闻此言很反感,于是未预理睬,小张却越叫声越高。售货员气得骂了句“流 氓”。小张误听成了“六毛”,货足价廉,何不采购加去推销,于是说:“六毛就六毛,你们 商场的‘小媳妇’我全要了!”话音未落,售货员骂声不绝。结果导致一场舌战 第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了新的要 第三、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广普 通话,可以减少语言交际的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1997年12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了跨世纪的推广普通话工作目标,即:2010 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 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口语表达关系密 切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下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 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将大幅度提高。 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需要,形在与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为了有效地推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普通话的分级要求的测试标 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年龄等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 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等(见《安徽·普通话训练与测试》p、11) 三、促进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且这种标准消除 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主要是根据汉语的历史发展规律,结合汉语的习惯用法,对普 通话内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所存在的少数分歧上混乱现象进行研究,选择其 中的另一些读法或用法是不规范的,应舍弃的,从而使汉语沿着纯洁和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现代汉语规范,必须有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 议所有确的: 1、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凡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当然就整体说的,并不是说北京话里任何一 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音,都是普通话成分。在北京语音里,由于各种原因也仍然有存在着 些分岐,如土话成分,异读等等。作为语音规范标准的北京语音要排除一些特殊的土音成分。 再如有些字在北京人口里读音并不一致,如:“波浪( bolang, polang),跳跃( xiaoyue, xiaoyao),教室( jiaoshi、 jiaoshi),亚洲( yazhou, yazhou)。对于这类异常读词,普通 话审音委员会曾加以审订,规定了前一种念法。 在北京语音里,轻声和儿化特别多,普通话没必要把它们全部吸收进来,应该吸收哪 些,也要进行调查和研究,作出抉择
9 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五个方面的任务。 在这几面任务中,推广普通话和促进汉语规范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 二、大力推广普通话 “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语言政策。《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民通用的普通话。”在新时期里推普尤其重要。第一、推 广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人们交际时的困难,有利于社会交际,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西南某地采购员小张,来到武汉的百货商店,见货架上摆着 小水壶,高声叫道:“哟!这么多漂亮的‘小媳妇’,售货员,我买个‘小媳妇’!”。售货员 是位妙龄少女,闻此言很反感,于是未预理睬,小张却越叫声越高。售货员气得骂了句“流 氓”。小张误听成了“六毛”,货足价廉,何不采购加去推销,于是说:“六毛就六毛,你们 商场的‘小媳妇’我全要了!”话音未落,售货员骂声不绝。结果导致一场舌战。 第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了新的要 求。 第三、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广普 通话,可以减少语言交际的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1997 年 12 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了跨世纪的推广普通话工作目标,即:2010 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 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口语表达关系密 切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下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 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将大幅度提高。 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需要,形在与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为了有效地推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普通话的分级要求的测试标 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年龄等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 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等(见《安徽·普通话训练与测试》p、11 ) 三、促进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且这种标准消除 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主要是根据汉语的历史发展规律,结合汉语的习惯用法,对普 通话内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所存在的少数分歧上混乱现象进行研究,选择其 中的另一些读法或用法是不规范的,应舍弃的,从而使汉语沿着纯洁和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现代汉语规范,必须有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 1955 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 议所有确的: 1、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凡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当然就整体说的,并不是说北京话里任何一 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音,都是普通话成分。在北京语音里,由于各种原因也仍然有存在着一 些分岐,如土话成分,异读等等。作为语音规范标准的北京语音要排除一些特殊的土音成分。 再如有些字在北京人口里读音并不一致,如:“波浪(bōlàng,pōlàng),跳跃(tiàoyuè, tiàoyào),教室(jiàoshì、jiàoshǐ),亚洲(yàzhōu,yǎzhōu)。对于这类异常读词,普通 话审音委员会曾加以审订,规定了前一种念法。 在北京语音里,轻声和儿化特别多,普通话没必要把它们全部吸收进来,应该吸收哪 些,也要进行调查和研究,作出抉择
2、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北方方言分布的地域最广,使用的人口也最多。北方话词汇以十三世纪以来就随着官 话和白话文学传播开来,因而它在全国有极大的普遍性。尤其是建国以来,由于政治的统一 经济的繁荣,教育的普及,交通的发展,各地人民接触的频繁,再加上报纸杂志,文学作品 广播电视电影的影响,北方话词汇的传播就更加深入、广泛了。 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不是说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北方 方言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地方色彩太浓,只在狭小的地区使用,在普通话里有完全同义 的词语可以代替,它们不应吸收到普通话中,应加以舍弃。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地板 (地)、“婆姨”(老婆):四川的“抄手”(馄饨)、“锅魁”(烧饼):北京话中的“老爷儿 (太阳)、“丫子”(脚)等。同一事物,在北方方言中各地区说法不一致的,应当采取比较 通行的词作标准。如“玉米、棒子、苞米、珍珠米、老玉米”应选用通用的“玉米”。“土豆、 洋芋、马铃薯、山药蛋”应选用“土豆”或“马铃薯”。 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代汉语、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要的词。如 垃圾、诞辰、沙袋。如何正确吸收这些词,而排除一些分歧现象,也是词汇规范化所要研 究的。 词汇的规范化还要注意抵制生造词。抵制生造词并不是反对创造新词。新词的创造是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创造出来的新词绝大部分是经得起社会和时间的考验的。至 于生造词完全是个人任意拼奏出来的,不合一般习惯,它必然会削弱语言的交际作用,造成 语言的混乱,所以必须加以抵制,如:“某部三十名干战自费订阅《写作》”(《写作》84、5) 机场上阳光明灿,满目鲜花和笑脸。”(《新青年》85、7) 3、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国家发布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白话文作品中的一般用语都可 作为语法规范。某些欧化的说法,进入当代作品的某些方言都是不规范的,当然不能吸收到 普通话中。语法上、逻辑上有毛病的某些流行说法要从普通话时消除,或予以改正,使之合 乎规范。至于普通话内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绝然相反的两种说法,也是语法规范工作应注意 的现象。如:“来北京之前,他……”与“没来北京之前,他……”;“除非……才”和“除 非……不 当然方言语法,外民族语法中有用的东西可适当吸收。如吴语中的“穿穿看”“唱唱 看”的“看”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已经收到普通话中了。再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 仍然是我们的学习榜样”等外语格式都已被吸收过来,使我们的语言更为精密、准确、更富 于表现力了。 怎样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 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要求汉民族共同语更加明确,更加一致。但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 的工作。要顺利地进行这项工作,首先必须依靠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其次,要 做好调査硏究工作,通过调査硏究,弄清楚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存在哪些分歧 或不合规范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再从语言的内部规律和使用习惯等方面找出取舍的 标准和处理的办法来 第六节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我系主干课程之 而且属毕业考试必考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惯彻理 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 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 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10 2、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北方方言分布的地域最广,使用的人口也最多。北方话词汇以十三世纪以来就随着官 话和白话文学传播开来,因而它在全国有极大的普遍性。尤其是建国以来,由于政治的统一, 经济的繁荣,教育的普及,交通的发展,各地人民接触的频繁,再加上报纸杂志,文学作品 广播电视电影的影响,北方话词汇的传播就更加深入、广泛了。 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不是说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北方 方言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地方色彩太浓,只在狭小的地区使用,在普通话里有完全同义 的词语可以代替,它们不应吸收到普通话中,应加以舍弃。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地板” (地)、“婆姨”(老婆);四川的“抄手”(馄饨)、“锅魁”(烧饼);北京话中的“老爷儿” (太阳)、“丫子”(脚)等。同一事物,在北方方言中各地区说法不一致的,应当采取比较 通行的词作标准。如“玉米、棒子、苞米、珍珠米、老玉米”应选用通用的“玉米”。“土豆、 洋芋、马铃薯、山药蛋”应选用“土豆”或“马铃薯”。 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代汉语、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要的词。如: 垃圾、诞辰、沙袋。如何正确吸收这些词 ,而排除一些分歧现象,也是词汇规范化所要研 究的。 词汇的规范化还要注意抵制生造词。抵制生造词并不是反对创造新词。新词的创造是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创造出来的新词绝大部分是经得起社会和时间的考验的。至 于生造词完全是个人任意拼奏出来的,不合一般习惯,它必然会削弱语言的交际作用,造成 语言的混乱,所以必须加以抵制,如:“某部三十名干战自费订阅《写作》”(《写作》84、5); “机场上阳光明灿,满目鲜花和笑脸。”(《新青年》85、7) 3、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国家发布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白话文作品中的一般用语都可 作为语法规范。某些欧化的说法,进入当代作品的某些方言都是不规范的,当然不能吸收到 普通话中。语法上、逻辑上有毛病的某些流行说法要从普通话时消除,或予以改正,使之合 乎规范。至于普通话内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绝然相反的两种说法,也是语法规范工作应注意 的现象。如:“来北京之前,他……”与“没来北京之前,他……”;“除非……才”和“除 非……不”。 当然方言语法,外民族语法中有用的东西可适当吸收。如吴语中的“穿穿看”“唱唱 看”的“看”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已经收到普通话中了。再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 仍然是我们的学习榜样”等外语格式都已被吸收过来,使我们的语言更为精密、准确、更富 于表现力了。 怎样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 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要求汉民族共同语更加明确,更加一致。但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 的工作。要顺利地进行这项工作,首先必须依靠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其次,要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弄清楚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存在哪些分歧 或不合规范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再从语言的内部规律和使用习惯等方面找出取舍的 标准和处理的办法来。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我系主干课程之一, 而且属毕业考试必考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惯彻理 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 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 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