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实验三 柞树枝干及橡实害虫 一、实验目的:掌握柞树枝干及橡实害虫的主要种类,通过对这些害虫 的成虫、卵、幼虫以及蛹形态特征的全面观察,达到能够准确识别的目的, 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或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观察材料 麻栎瘿蜂、栎大蚜、栗天牛、橡实象甲(成虫)的生活 史标本、湿标本、干标本以及实体照片(多媒体) 三、实验器材:解剖镜、镊子、培养皿、石蜡、昆虫针 四、实验说明 为害柞树枝干的害虫比较多,主要有瘿蜂类、蚜虫、天 牛类、介壳虫、茎蜂、几丁虫、木蠹蛾等,其中在辽宁地区为害比较严重的 有瘿蜂类、蚜虫、天牛类、介壳虫。枝干害虫有的蛀食柞树枝干及根部(瘿 蜂类和天牛类),有的吮吸柞叶或嫩枝汁液(栎大蚜),严重影响柞树的正常 发育,降低柞叶的质量和产量,影响柞蚕生产。同时有些枝干害虫(如栎大 蚜)的分泌物对柞蚕的一些害虫具有正趋性作用,故可以招引这些害虫来为 害柞蚕。另外,为害柞树橡实的害虫种类较少,主要是橡实象甲,在橡实象 甲为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橡实发芽率很低,严重影响柞蚕场建设。 五、观察内容 1.麻栎瘿蜂 取麻栎瘿蜂幼虫湿标本放在培养皿中,在解剖镜下观察;为害状及虫瘿 通过干标本来观察: 成虫(图 3-1):雌蜂体长 2.1~2.4mm,翅展 5.0~5.5mm;雄蜂体长约 1.8~2.1mm,翅展 4.5~5.0mm。头部黑色,侧宽,颊突出。复眼大,椭圆形, 黑色。单眼黑褐色,顶生,排列呈三角形。触角 14 节,第 1~6 节褐色,7~14 节黑色且逐渐增粗,其上散生长毛,触角长 1.6~1.8mm。上唇及上颚黑色, 下唇须浅褐色或褐色,三节等长,其第三节色深,稍膨大。胸部黑色,多褶 皱和点刻,略有光泽。前胸狭而短;中胸大而隆起,背片中部有三条纵走沟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实验三 柞树枝干及橡实害虫 一、实验目的:掌握柞树枝干及橡实害虫的主要种类,通过对这些害虫 的成虫、卵、幼虫以及蛹形态特征的全面观察,达到能够准确识别的目的, 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或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观察材料 麻栎瘿蜂、栎大蚜、栗天牛、橡实象甲(成虫)的生活 史标本、湿标本、干标本以及实体照片(多媒体) 三、实验器材:解剖镜、镊子、培养皿、石蜡、昆虫针 四、实验说明 为害柞树枝干的害虫比较多,主要有瘿蜂类、蚜虫、天 牛类、介壳虫、茎蜂、几丁虫、木蠹蛾等,其中在辽宁地区为害比较严重的 有瘿蜂类、蚜虫、天牛类、介壳虫。枝干害虫有的蛀食柞树枝干及根部(瘿 蜂类和天牛类),有的吮吸柞叶或嫩枝汁液(栎大蚜),严重影响柞树的正常 发育,降低柞叶的质量和产量,影响柞蚕生产。同时有些枝干害虫(如栎大 蚜)的分泌物对柞蚕的一些害虫具有正趋性作用,故可以招引这些害虫来为 害柞蚕。另外,为害柞树橡实的害虫种类较少,主要是橡实象甲,在橡实象 甲为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橡实发芽率很低,严重影响柞蚕场建设。 五、观察内容 1.麻栎瘿蜂 取麻栎瘿蜂幼虫湿标本放在培养皿中,在解剖镜下观察;为害状及虫瘿 通过干标本来观察: 成虫(图 3-1):雌蜂体长 2.1~2.4mm,翅展 5.0~5.5mm;雄蜂体长约 1.8~2.1mm,翅展 4.5~5.0mm。头部黑色,侧宽,颊突出。复眼大,椭圆形, 黑色。单眼黑褐色,顶生,排列呈三角形。触角 14 节,第 1~6 节褐色,7~14 节黑色且逐渐增粗,其上散生长毛,触角长 1.6~1.8mm。上唇及上颚黑色, 下唇须浅褐色或褐色,三节等长,其第三节色深,稍膨大。胸部黑色,多褶 皱和点刻,略有光泽。前胸狭而短;中胸大而隆起,背片中部有三条纵走沟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 ♀ 图 3-1 麻栎瘿蜂成虫 中沟直,侧沟逐渐内斜,至小盾片前,接近于中沟。小盾片舌状,有粗大的 褶皱。翅无色透明,缘脉细,亚缘脉粗大,翅上表面有灰褐色锥状突。足褐 色,第 5 跗节及爪垫黑褐色,后足胫节有黑色端矩 1 枚。腹部球形,黑褐色, 光滑且有强光泽。第 1 腹节细小,略呈柄状;第 2 节背片最大,第 3 至第 7 节逐渐收缩,第 8 节最小,其腹片狭长,呈犁头状上翘。腹片可见 6 节,其 第 5 腹片大,长舌状。产卵管褐色,针状。 卵:白色透明,椭圆形,几粒或十几粒产在柞树冬芽内(图 3-2),大小 为 0.075~0.085mm × 0.065~0.070mm ,基部有一细长的柄(柄长为 0.13~0.14mm)(图 3-3)。 图 3-2 产在芽内的卵 图 3-3 麻栎瘿蜂卵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 ♀ 图 3-1 麻栎瘿蜂成虫 中沟直,侧沟逐渐内斜,至小盾片前,接近于中沟。小盾片舌状,有粗大的 褶皱。翅无色透明,缘脉细,亚缘脉粗大,翅上表面有灰褐色锥状突。足褐 色,第 5 跗节及爪垫黑褐色,后足胫节有黑色端矩 1 枚。腹部球形,黑褐色, 光滑且有强光泽。第 1 腹节细小,略呈柄状;第 2 节背片最大,第 3 至第 7 节逐渐收缩,第 8 节最小,其腹片狭长,呈犁头状上翘。腹片可见 6 节,其 第 5 腹片大,长舌状。产卵管褐色,针状。 卵:白色透明,椭圆形,几粒或十几粒产在柞树冬芽内(图 3-2),大小 为 0.075~0.085mm × 0.065~0.070mm ,基部有一细长的柄(柄长为 0.13~0.14mm)(图 3-3)。 图 3-2 产在芽内的卵 图 3-3 麻栎瘿蜂卵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幼虫:老熟幼虫肥胖多皱,白色有光泽。头部尖,具棕褐色大颚一对, 尾部钝,有一极小的肛上板。幼虫 12 节,长 2.5~3.0mm(图 3-4)。 图 3-4 麻栎瘿蜂幼虫 蛹:裸蛹。初化蛹时白色,复眼及单眼红 褐色;其后,蛹体 逐渐变为褐色,复 眼及单眼呈黑褐 色;羽化前蛹体变 为黑色,有光泽。 蛹 长 2.4~3.0mm (图 3-5)。 图 3-5 麻栎瘿蜂裸蛹 为害: 麻栎瘿蜂主要为害柞树的芽苞,其成虫产卵于麻栎的休眠芽内(图 3-2), 影响翌年的发条和生长,被寄生树枝叶少、枝稀,树势衰弱。以初龄幼虫在 寄主芽内越冬。翌年 5 月上、中旬芽开始萌动时,幼虫随之活动,由于幼虫 孵化后新陈代谢产物(或某种激素)的刺激使芽形成瘤状的虫瘿(图 3-6)。 图 3-6 麻栎瘿蜂为害状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幼虫:老熟幼虫肥胖多皱,白色有光泽。头部尖,具棕褐色大颚一对, 尾部钝,有一极小的肛上板。幼虫 12 节,长 2.5~3.0mm(图 3-4)。 图 3-4 麻栎瘿蜂幼虫 蛹:裸蛹。初化蛹时白色,复眼及单眼红 褐色;其后,蛹体 逐渐变为褐色,复 眼及单眼呈黑褐 色;羽化前蛹体变 为黑色,有光泽。 蛹 长 2.4~3.0mm (图 3-5)。 图 3-5 麻栎瘿蜂裸蛹 为害: 麻栎瘿蜂主要为害柞树的芽苞,其成虫产卵于麻栎的休眠芽内(图 3-2), 影响翌年的发条和生长,被寄生树枝叶少、枝稀,树势衰弱。以初龄幼虫在 寄主芽内越冬。翌年 5 月上、中旬芽开始萌动时,幼虫随之活动,由于幼虫 孵化后新陈代谢产物(或某种激素)的刺激使芽形成瘤状的虫瘿(图 3-6)。 图 3-6 麻栎瘿蜂为害状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2.栎大蚜 取栎大蚜幼虫湿标本放在培养皿中,在解剖镜下观察: 成虫:有翅胎生雌蚜,体长 4mm。全体黑色,腹管退化,仅留痕迹。具 翅两对,暗灰色,其上分布不规整的透明斑。后足胫节细长,约为腿节的 2 倍,为跗节的 10 倍(图 3-7);无翅胎生雌蚜与有翅胎生雌蚜相似,无翅, 体大于有翅雌蚜,约为 5mm(图 3-8)。 图3-7 有翅胎生雌蚜 图3-8 无翅胎生雌蚜 卵:椭圆形,长径约 1.5mm。黑色具光泽。 危 害: 栎大蚜的成虫和若虫都能群集在寄主的嫩枝或嫩芽处刺吸为害(如图 3-9),影响寄主的枝条发育。在柞树上,栎大 蚜群集在柞树的嫩枝或嫩芽处,刺吸柞树汁液 为生,从而降低柞叶的质量和产量。同时栎大 蚜在取食过程中,常常在柞树的枝叶上分泌许 多糖蜜一类的分泌物,被分泌物污染的柞叶蚕 厌食,但为蚂蚁、寄蝇等害虫所喜食。因而常 将蚂蚁和寄蝇等害虫招引来为害柞蚕。 图 3-9 栎大蚜群集为害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2.栎大蚜 取栎大蚜幼虫湿标本放在培养皿中,在解剖镜下观察: 成虫:有翅胎生雌蚜,体长 4mm。全体黑色,腹管退化,仅留痕迹。具 翅两对,暗灰色,其上分布不规整的透明斑。后足胫节细长,约为腿节的 2 倍,为跗节的 10 倍(图 3-7);无翅胎生雌蚜与有翅胎生雌蚜相似,无翅, 体大于有翅雌蚜,约为 5mm(图 3-8)。 图3-7 有翅胎生雌蚜 图3-8 无翅胎生雌蚜 卵:椭圆形,长径约 1.5mm。黑色具光泽。 危 害: 栎大蚜的成虫和若虫都能群集在寄主的嫩枝或嫩芽处刺吸为害(如图 3-9),影响寄主的枝条发育。在柞树上,栎大 蚜群集在柞树的嫩枝或嫩芽处,刺吸柞树汁液 为生,从而降低柞叶的质量和产量。同时栎大 蚜在取食过程中,常常在柞树的枝叶上分泌许 多糖蜜一类的分泌物,被分泌物污染的柞叶蚕 厌食,但为蚂蚁、寄蝇等害虫所喜食。因而常 将蚂蚁和寄蝇等害虫招引来为害柞蚕。 图 3-9 栎大蚜群集为害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3.栗天牛 取栗天牛成虫、幼虫、蛹标本及生活史标本,借助于解剖镜观察不同虫 态形态特征: 成虫(图 3-10):雌虫体长 41~50mm,雄虫体长 37~45mm, 体灰棕色或灰黑色,全身密被黄 褐色短绒毛。触角和两复眼的中 央有深沟 1 条,延伸到头顶。触 角近黑色。雌虫触角较雄虫短, 约为体长的 1.5 倍。雄虫触角较 长,约为体长的 1.75 倍。前胸背 板及两侧均有不规则的皱纹(图 3-11),两侧较圆。鞘翅周缘有细黑边,后缘呈弧形,内缘角生有尖刺。足 较长,密生灰白色毛。 图 3-10 栗天牛成虫 图 3-11 栗天牛成虫前胸背板 卵:略呈圆柱形,两端尖细, 白色。长约 5mm,宽约 1.5mm(图 3-12)。 图 3-12 栗天牛卵 幼虫:老熟幼虫约 70mm,乳黄色。体躯肥壮,呈长圆筒形,略扁。头 部和前胸背板骨化,呈黄白色或黄褐色。前胸宽大,背面近方形,其上有两 个“凹”字形纹。胸足细小,腹足退化。胸部 2~3 节及腹部 1~7 节背、腹两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3.栗天牛 取栗天牛成虫、幼虫、蛹标本及生活史标本,借助于解剖镜观察不同虫 态形态特征: 成虫(图 3-10):雌虫体长 41~50mm,雄虫体长 37~45mm, 体灰棕色或灰黑色,全身密被黄 褐色短绒毛。触角和两复眼的中 央有深沟 1 条,延伸到头顶。触 角近黑色。雌虫触角较雄虫短, 约为体长的 1.5 倍。雄虫触角较 长,约为体长的 1.75 倍。前胸背 板及两侧均有不规则的皱纹(图 3-11),两侧较圆。鞘翅周缘有细黑边,后缘呈弧形,内缘角生有尖刺。足 较长,密生灰白色毛。 图 3-10 栗天牛成虫 图 3-11 栗天牛成虫前胸背板 卵:略呈圆柱形,两端尖细, 白色。长约 5mm,宽约 1.5mm(图 3-12)。 图 3-12 栗天牛卵 幼虫:老熟幼虫约 70mm,乳黄色。体躯肥壮,呈长圆筒形,略扁。头 部和前胸背板骨化,呈黄白色或黄褐色。前胸宽大,背面近方形,其上有两 个“凹”字形纹。胸足细小,腹足退化。胸部 2~3 节及腹部 1~7 节背、腹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