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实验六 桑树害虫 一、实验目的:掌握桑树害虫的主要种类,并通过对桑树害虫各种虫态 (卵、幼虫、蛹和成虫)形态特征的观察,达到准确识别该害虫的目的。 二、观察材料 桑野蚕、桑蟥、桑毛虫、桑螟、桑尺蠖、桑木虱、桑白 蚧、桑虎天牛的干湿标本、生活史标本及其实体照片(多媒体) 三、实验器材:解剖镜、镊子、培养皿、石蜡、昆虫针 四、实验说明 桑树害虫种类很多,从分类学角度上来看,有鳞翅目、 鞘翅目、同翅目、缨翅目、蜘蛛纲、双翅目以及直翅目害虫等;按照害虫的 为害部位可分为桑树的芽叶害虫、枝干害虫以及地下害虫。为了科学规范的 对这些害虫加以防治和管理,必须首先掌握每种害虫不同虫态的外部形态特 征,以准确识别和鉴定害虫的种类。 五、观察内容 1.桑野蚕 取桑野蚕的标本,借助解剖镜,结合实体照片(多媒体)观察: 成虫:雌蛾体长约 20mm,翅展约 45mm。雄蛾体长约 15mm,翅展约 36mm。体灰褐色,触角羽状。前翅外缘的顶角下方有一弧形凹陷。翅面有 两条褐色横带,两带中间有一深褐色新月形纹。后翅棕褐色,中央有一暗色 阔带,内缘中部有一镶白边的棕黑色半月形斑。雌蛾腹部肥大,尾尖。雄蛾 体色较深。腹部瘦小而上举(图 6-1)。 ♀ ♂ 图 6-1 桑野蚕成虫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实验六 桑树害虫 一、实验目的:掌握桑树害虫的主要种类,并通过对桑树害虫各种虫态 (卵、幼虫、蛹和成虫)形态特征的观察,达到准确识别该害虫的目的。 二、观察材料 桑野蚕、桑蟥、桑毛虫、桑螟、桑尺蠖、桑木虱、桑白 蚧、桑虎天牛的干湿标本、生活史标本及其实体照片(多媒体) 三、实验器材:解剖镜、镊子、培养皿、石蜡、昆虫针 四、实验说明 桑树害虫种类很多,从分类学角度上来看,有鳞翅目、 鞘翅目、同翅目、缨翅目、蜘蛛纲、双翅目以及直翅目害虫等;按照害虫的 为害部位可分为桑树的芽叶害虫、枝干害虫以及地下害虫。为了科学规范的 对这些害虫加以防治和管理,必须首先掌握每种害虫不同虫态的外部形态特 征,以准确识别和鉴定害虫的种类。 五、观察内容 1.桑野蚕 取桑野蚕的标本,借助解剖镜,结合实体照片(多媒体)观察: 成虫:雌蛾体长约 20mm,翅展约 45mm。雄蛾体长约 15mm,翅展约 36mm。体灰褐色,触角羽状。前翅外缘的顶角下方有一弧形凹陷。翅面有 两条褐色横带,两带中间有一深褐色新月形纹。后翅棕褐色,中央有一暗色 阔带,内缘中部有一镶白边的棕黑色半月形斑。雌蛾腹部肥大,尾尖。雄蛾 体色较深。腹部瘦小而上举(图 6-1)。 ♀ ♂ 图 6-1 桑野蚕成虫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卵:扁平,圆形,中央略向下凹陷(图 6-2),长 1.2mm,宽 1mm。初产时黄白 色,后变灰白色。 幼虫(图 6-3):初孵幼虫灰黑色。有 长毛。老龄幼虫呈褐色,有斑纹。头小。 胸部 2、3 节特别膨大,第 2 胸节背面具 黑纹一对,周围红色(图 6-4),第 3 节背 面有两个褐色园纹。腹部第 2 节背面有两个红褐色马蹄形 纹,第 5 节背面有两个淡园点, 第 8 节上生有一尾角(图 6-5), 气门灰褐色的黑边,3 眠虫体长 为 32-39mm , 4 眠虫为 40-65mm。 蛹及茧:蛹纺锤形,长 12-23mm,棕褐色。茧椭 园形,灰白色,茧层紧密(图 6-6)。 图 6-2 桑野蚕卵 图 6-3 桑野蚕幼虫 图 6-4 桑野蚕幼虫头胸部 图 6-5 桑野蚕幼虫尾部(示尾角) 图 6-6 桑野蚕茧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卵:扁平,圆形,中央略向下凹陷(图 6-2),长 1.2mm,宽 1mm。初产时黄白 色,后变灰白色。 幼虫(图 6-3):初孵幼虫灰黑色。有 长毛。老龄幼虫呈褐色,有斑纹。头小。 胸部 2、3 节特别膨大,第 2 胸节背面具 黑纹一对,周围红色(图 6-4),第 3 节背 面有两个褐色园纹。腹部第 2 节背面有两个红褐色马蹄形 纹,第 5 节背面有两个淡园点, 第 8 节上生有一尾角(图 6-5), 气门灰褐色的黑边,3 眠虫体长 为 32-39mm , 4 眠虫为 40-65mm。 蛹及茧:蛹纺锤形,长 12-23mm,棕褐色。茧椭 园形,灰白色,茧层紧密(图 6-6)。 图 6-2 桑野蚕卵 图 6-3 桑野蚕幼虫 图 6-4 桑野蚕幼虫头胸部 图 6-5 桑野蚕幼虫尾部(示尾角) 图 6-6 桑野蚕茧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为 害: 桑野蚕是桑园重要害虫之一。 在辽宁自 4 月至 10 日均有为害,以 幼虫食害嫩叶,吃成大缺刻,只留 叶脉(图 6-7),为害严重时,常将 整片桑园嫩叶吃光,影响稚蚕用桑 及桑树正常生长。 2.桑 蟥 取桑蟥成虫及幼虫标本,借助解剖镜,结合桑蟥实体照片观察其形态特 征: 成虫:雌蛾体长 8.0~10.8mm,翅展 39~47.1mm。体和翅均豆黄色。触 角双栉齿形,黑褐色。前翅外缘顶角下方呈弧形凹入。翅面有二条波浪形黑 色横纹,两横纹间有一黑色短纹,后翅也有两条黑色短纹。腹部肥大,向下 垂。产越冬卵者腹面被有深茶褐色毛。雄蛾体小,长 8.6~9.6mm,翅展 29.4~30.7mm;体色较深,腹部细瘦,向上举,末端具黑毛(图 6-8)。 卵:扁平椭圆形,中央略凹陷,径长 0.7mm,宽 0.6mm,卵壳表面密生 图 6-7 桑野蚕为害状 ♀ ♂ 图 6-8 桑蟥成虫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为 害: 桑野蚕是桑园重要害虫之一。 在辽宁自 4 月至 10 日均有为害,以 幼虫食害嫩叶,吃成大缺刻,只留 叶脉(图 6-7),为害严重时,常将 整片桑园嫩叶吃光,影响稚蚕用桑 及桑树正常生长。 2.桑 蟥 取桑蟥成虫及幼虫标本,借助解剖镜,结合桑蟥实体照片观察其形态特 征: 成虫:雌蛾体长 8.0~10.8mm,翅展 39~47.1mm。体和翅均豆黄色。触 角双栉齿形,黑褐色。前翅外缘顶角下方呈弧形凹入。翅面有二条波浪形黑 色横纹,两横纹间有一黑色短纹,后翅也有两条黑色短纹。腹部肥大,向下 垂。产越冬卵者腹面被有深茶褐色毛。雄蛾体小,长 8.6~9.6mm,翅展 29.4~30.7mm;体色较深,腹部细瘦,向上举,末端具黑毛(图 6-8)。 卵:扁平椭圆形,中央略凹陷,径长 0.7mm,宽 0.6mm,卵壳表面密生 图 6-7 桑野蚕为害状 ♀ ♂ 图 6-8 桑蟥成虫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多角形突起。 越冬卵乳白 色, 蛾腹下 体毛。起初棕褐色,后变灰 褐色 卵块”(图 6-9) 虫:成长幼虫体长 24mm,头部黑色,胸腹部乳白色,各环节多横皱, 皱纹 化前两天体色变黄,翅上黑纹出现。部分蛹体腹部腹面棕黑色,羽化后即为 产越冬卵的雌蛾,茧淡黄色,长椭圆形,长 16~17mm,茧层疏松。 3.桑毛虫 分别取桑毛虫成虫和幼虫标本,借助于解剖镜观察其形态特征;通过桑 毛虫生活史标本观察其卵及蛹的形态: 成虫:雌蛾体长 18mm,翅展 36mm,雄蛾体长 12mm,翅展 30mm。 体、翅白色。触角双栉齿形,土黄色,前翅内缘近臀角处有黑褐色斑纹,雄 蛾除此斑外,在内缘近基部尚有一黑褐色斑(图 6-11);后翅无纹。雌蛾腹 部粗 非 孵化前变粉红色,并列 成 3~10 行,每行 6~14 粒, 可相叠多层。越冬卵初产时 黄白色,后变浅茶褐色,卵 块椭圆形,直径 5~12mm, 中央凸起,并盖有雌 ,称作“有盖 。 幼 间有黑斑,老熟时消失。初龄幼虫体 上有白粉,3 次蜕皮后,粉变成豆黄色。腹 部第八节背面有一黑色臀角(图 6-10)。 蛹:体长 8~15mm,圆筒形,乳白色, 头部有两茶褐色眼点,气门亦茶褐色,羽 图 6-10 桑蟥幼虫 大,末端具较长的黄色毛丛,雄蛾腹部小,尾端尖,自第三腹节开始即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多角形突起。 越冬卵乳白 色, 蛾腹下 体毛。起初棕褐色,后变灰 褐色 卵块”(图 6-9) 虫:成长幼虫体长 24mm,头部黑色,胸腹部乳白色,各环节多横皱, 皱纹 化前两天体色变黄,翅上黑纹出现。部分蛹体腹部腹面棕黑色,羽化后即为 产越冬卵的雌蛾,茧淡黄色,长椭圆形,长 16~17mm,茧层疏松。 3.桑毛虫 分别取桑毛虫成虫和幼虫标本,借助于解剖镜观察其形态特征;通过桑 毛虫生活史标本观察其卵及蛹的形态: 成虫:雌蛾体长 18mm,翅展 36mm,雄蛾体长 12mm,翅展 30mm。 体、翅白色。触角双栉齿形,土黄色,前翅内缘近臀角处有黑褐色斑纹,雄 蛾除此斑外,在内缘近基部尚有一黑褐色斑(图 6-11);后翅无纹。雌蛾腹 部粗 非 孵化前变粉红色,并列 成 3~10 行,每行 6~14 粒, 可相叠多层。越冬卵初产时 黄白色,后变浅茶褐色,卵 块椭圆形,直径 5~12mm, 中央凸起,并盖有雌 ,称作“有盖 。 幼 间有黑斑,老熟时消失。初龄幼虫体 上有白粉,3 次蜕皮后,粉变成豆黄色。腹 部第八节背面有一黑色臀角(图 6-10)。 蛹:体长 8~15mm,圆筒形,乳白色, 头部有两茶褐色眼点,气门亦茶褐色,羽 图 6-10 桑蟥幼虫 大,末端具较长的黄色毛丛,雄蛾腹部小,尾端尖,自第三腹节开始即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着生短小的毛。 ♀ ♂ 图 6-11 桑毛虫成虫 卵:扁圆形中央略凹入,直径 06~07m 状,上覆黄色毛。 幼虫(图 6-12):成长幼虫体长 26mm 色和黄毛,三龄幼虫头壳上黄色八字纹隐约 从四龄开 m,朱灰色。卵块带状或不规则 。一龄幼虫灰褐色,二龄出现彩 可见, 始,八字纹明显。成长幼虫头黑色,胸腹 部黄 节起各节均有黑色亚背线突起,气门上线突起各 下线突起和灰白色基线突起 以腹 灰白色长 毛外 色,背浅红色,亚背线、气门上线和气门线黑 褐色,均断续不相连前胸背面有两对黑褐色纵纹, 两侧各生一红色大毛瘤,上生黑色长毛。自胸部第 二 一对,红色气门 一对, 部第一、二、八亚背上的突起最大,显著突出 合而为一。除气门下线及基节突起上着生 ,其它各突起都生黑色长毛,气门上县突起上 还长有黄褐色刚毛和白色松枝状毛,第六、七腹节背面各有一个红色盘状的 翻缩腺。 图 6-12 桑毛虫幼虫
害虫防治学实验指导 着生短小的毛。 ♀ ♂ 图 6-11 桑毛虫成虫 卵:扁圆形中央略凹入,直径 06~07m 状,上覆黄色毛。 幼虫(图 6-12):成长幼虫体长 26mm 色和黄毛,三龄幼虫头壳上黄色八字纹隐约 从四龄开 m,朱灰色。卵块带状或不规则 。一龄幼虫灰褐色,二龄出现彩 可见, 始,八字纹明显。成长幼虫头黑色,胸腹 部黄 节起各节均有黑色亚背线突起,气门上线突起各 下线突起和灰白色基线突起 以腹 灰白色长 毛外 色,背浅红色,亚背线、气门上线和气门线黑 褐色,均断续不相连前胸背面有两对黑褐色纵纹, 两侧各生一红色大毛瘤,上生黑色长毛。自胸部第 二 一对,红色气门 一对, 部第一、二、八亚背上的突起最大,显著突出 合而为一。除气门下线及基节突起上着生 ,其它各突起都生黑色长毛,气门上县突起上 还长有黄褐色刚毛和白色松枝状毛,第六、七腹节背面各有一个红色盘状的 翻缩腺。 图 6-12 桑毛虫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