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期(1927—1936) 促使鲁迅思想进一步发展和转变 的第一个巨大推动力是中国社会的 现实变动。 2、促使鲁迅思想进一步发展变化的 第二个巨大推动力是1928年的革命 文学论争
(三)后期(1927——1936) 1、促使鲁迅思想进一步发展和转变 的第一个巨大推动力是中国社会的 现实变动。 2、促使鲁迅思想进一步发展变化的 第二个巨大推动力是1928年的革命 文学论争
二、鲁迅的思想 1.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1)基本观点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2)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视传 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对民族更新改 造思考的切入点
二、鲁迅的思想 1.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1)基本观点 ❖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2)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 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视传 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对民族更新改 造思考的切入点
(3)行动方式:文化批评 令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 是鲁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3)行动方式:文化批评 ❖ 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 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 是鲁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3、虚无、绝望的生命意识 鲁迅的生命悲剧意识源于两个方面: 黑暗现实的压迫和个人境遇的坎坷 ☆独特的生命体验,形而上的“悟”。 思想的矛盾性,如对社会批判、对启蒙 的作用,一方面热情倡导,内心深处却 产生根本怀疑。 虚无、绝望,不是终点,是起点
3、虚无、绝望的生命意识 ❖ 鲁迅的生命悲剧意识源于两个方面: ❖ 黑暗现实的压迫和个人境遇的坎坷 ❖ 独特的生命体验,形而上的“悟” 。 ❖ 思想的矛盾性,如对社会批判、对启蒙 的作用,一方面热情倡导,内心深处却 产生根本怀疑。 ❖ 虚无、绝望,不是终点,是起点
4、“中间物”意识 “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 即处在历史进程中的每个人不是起点, 也不是终点。 关于历史,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是吃人 的历史,被吃、吃别人,人自食
4、 “中间物”意识 ❖ “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 ❖ 即处在历史进程中的每个人不是起点, 也不是终点。 ❖ 关于历史,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是吃人 的历史,被吃、吃别人,人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