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综合实验1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I 课程代码:09S3110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国林 课程学时:30 课程学分:1 先修课程:植物学、无机化学 选用教材: 参考书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第2版 2.卓丽环,陈龙清.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第2版 3.孙向阳等.土壤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06 4.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费显伟.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高教版,2006 6.徐明慧主.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7.朱天辉,周成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它以植物学、无机化学等为先修课,为学习园林树 木学、土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苗同学等课程的学习及以及生产、 毕业实习等莫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握了园林树木的种类识别及配植应用、园林植 物栽培养护管理中土壤环境的要求、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等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园林植物的生长及合理配植和养护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通过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深化对园林树木种类识别、园 林植物生长的士壤特征及理化性质的测定、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观察和防治等有关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正确认识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 工作作风,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养。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种类识别能力及园林用途、园林 植物生长的土壤概念、组成、特性及土壤矿物质的测定方法、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诊 断的原理和典型危害状。能够合理选择与正确使用基本仪器:掌握基本的病害诊断方法与昆 虫鉴定方法,并能对鉴定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够写出符合规范要求的实验报告: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扩展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认知。【华业要求1/2农学知识/ 问题分析】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研究的初 步能力。具备正确记录原始数据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能对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给予说明: 能对实验项目测定方法作出系统的归纳: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项目的测定。学会撰写 合格的实验报告。【毕业要求3/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科学研究】 3.素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园林绿化的环境保 护责任感、国土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对园林树木学科、土壤学科、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科 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 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肃认真的科学素质,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团队 精神,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毕业要求8/9/11职业规范/沟通、个人和团队/终身学习】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农学知识:能够掌握园林树木学、土壤学、园 林病虫害防治生态学、园林病虫害防治等学科的 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 理、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和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 课程目标1 1/2农学知识分析问 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并将这些专业知识用于 课程目标2 题 解决与农学相关的复杂问题。 2分析问题:能够应用园林树木学、土壤、园林 苗圃学、园林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 养护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借助 园林绘画与表现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法方面的
理论、方法与技术进行识别、表达、分析农学的 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园林植物生长、 配置情况设计病虫害防治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 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 课程目标1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4设计开发解决方 课程目标2 4、科学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 案/科学研究 课程目标3 法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树木、 花卉学的复杂施工和农学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 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 合理有效的结论。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 任感,能够在园林病虫害防治课程实践中理解并 遵守园林专业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沟通、个人和团队:能够就复杂的园林问题 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 课程目标2 89/11职业规范/沟通、个 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 课程目标3 人和团队终身学习 回应指令。能够与同行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并具 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 通和交流。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 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五、实验教学方法 1,实验课主要是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为了保质保量完 成实验,实验前要充分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学生要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 2.学生动手做实验前,老师要把实验原理讲透彻,所操作仪器和实验步骤讲明白,实验 中的注意事项讲清楚,提出与实验有关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找答案,激发学生 做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前发现的问题,或在实验后想到的问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答
疑讨论。 六、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必做/选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做 实验一校园裸子植物的识别与应 必做 1、2、3 1、2、3 3 用 实验二校园被子植物的识别与应 必做 1、2、3 1、2、3 3 用 实验三舞帝公园植物识别与应用 必做 1、2、3 1、2、3 实验四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必做 1、2、3 1、2、3 实验五土壤水分的测定 必做 1、2、3 1、2、3 3 实验六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必做 1、2、3 1、2、3 3 实验七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必做 1、2、3 1、2、3 实验八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 必做 1、2、3 1、2、3 3 型观察 实验九园林植物虫害识别 必做 1、2、3 1、2、3 3 实验十波尔多液的配制与质量检 必做 1、2、3 1、2、3 查 合计 30 实验一 校园棵子植物树种的识别与应用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目的与要求】 通过带领学生分组到校园进行实地考察识别,复习原来的形态解剖学知识,对校园裸子 植物有初步认识:初步掌握常见园林树木裸子植物学名的识读。认真记录不同树木科、属种 名称及其主要识别特征,并了解其园林观资效果。 【实践方法】 采取学生分组,教师讲解,边讲边提问,边讲边复习的方式。 1,以校园为基地组织现场讲授教学; 2.结合分组调查方式,统计校内裸子树木种类及分布位置
【实践要求】 认真记录校园裸子不同树木科、属种名称及其主要识别特征,并了解其园林观赏效果。 【实践内容】 运城校园裸子树种调查,统计常见树种,掌握每一物种的科、属、种名称。 实验二校园被植物树种的识别与应用 【目的和要求】 掌握校内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并熟悉每种树木的生长习性和园林用途:从形态特征方 面能够分辨易混淆植物种类。 【实践方法】 采取学生分组,教师讲解,边讲边提问,边讲边复习的方式。 1.以校园为基地组织现场讲授教学。 2.结合分组调查方式,统计校内被子树木种类及分布位置。 【实践要求】 认真记录校园被子不同树木科、属种名称及其主要识别特征,并了解其园林观赏效果。 【实践内容】 运城校园被子树种调查,统计常见树种,掌握每一物种的科、属、种名称。 实验三舜帝公园植物的识别与应用 【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掌握舜帝公园植物的形态特征,并熟悉每种树木的生长习性和园林用途: 从形态特征方面能够分辨易混淆植物种类。 2、能够从植物形态特征识别舜帝陵公园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单子叶 植物)。 3、掌握舜帝陵公园植物的形态特征,并熟悉每种树木的生长习性和园林用途。 【实践方法】 采取学生分组,教师讲解,边讲边提问,边讲边复习的方式。 1、以舜帝舜帝公园为基地组织现场参观教学。 2、学生分组的方式。 3、采取教师讲解,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互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实践要求】 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认真记录不同树木科、属种名称及其主要识别特征,并了解其园林 观赏效果。报告景区树种的种类、品种、分类地位、观赏价值。注重调查的科学性和规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