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情况及病因 1.发病情况 ●世界范围:亚洲和拉丁美洲发生率较高,日本 约20/1000次妊娠北美和欧洲发生率较低,0.6 1.1/1000次妊娠。 ●国内统计约0.78/1000次妊娠,浙江占1.39,山西 0.29。 完全性葡萄胎发生率明显髙于部分性葡萄胎 葡萄胎可第二次发生,且发病几率比第一次 高40倍
• (一)发病情况及病因 1.发病情况 l 世界范围 :亚洲和拉丁美洲发生率较高,日本 约 2.0/1000次妊娠,北美和欧洲发生率较低,0.6- 1.1/ 1000次妊娠。 l 国内统计约0.78/1000次妊娠,浙江占1.39 ,山西 0.29。 l 完全性葡萄胎发生率明显高于部分性葡萄胎 l 葡萄胎可第二次发生,且发病几率比第一次 高40倍
2.高危因素 ①年龄:是最显著的有关因素 大于35和40岁的妇女妊娠时葡萄胎的发生率分别是 年轻妇女的2倍和7.5倍。 相反小于20岁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②营养状况与社会经济因素。 ③细胞遗传: 完全性葡萄胎:染色体均来自父亲,多为46XX(90 空卵受精及双精子受精。 部分性葡萄胎:三倍体(>90%)。多为69XXY 多余的父源基因物质是造成滋养细胞增生的 主要原因
2.高危因素 ① 年龄:是最显著的有关因素 大于35和40岁的妇女妊娠时葡萄胎的发生率分别是 年轻妇女的2倍和7.5倍。 相反小于20岁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② 营养状况与社会经济因素。 ③ 细胞遗传: 完全性葡萄胎:染色体均来自父亲,多为46XX(90%) 空卵受精及双精子受精 。 部分性葡萄胎:三倍体(>90%)。多为69XXY 多余的父源基因物质是造成滋养细胞增生的 主要原因
二)病理 肉眼观: 葡萄样水泡大小不一,壁薄、透亮、内含 粘性液体,水泡间隙充满血液及凝血块 组织学特征:①滋养细胞增生:最显著特征 ②绒毛间质水肿 ③间质内胎源性血管消失
(二)病理 肉眼观: 葡萄样水泡大小不一,壁薄、透亮、内含 粘性液体,水泡间隙充满血液及凝血块。 组织学特征:① 滋养细胞增生:最显著特征 ② 绒毛间质水肿 ③ 间质内胎源性血管消失
完仝性和部分性葡萄胎形态学和核型比较 完全性葡萄胎 部分性葡萄胎 胚胎或胎儿组织缺乏 存在 绒毛间质水肿 弥漫 局限 滋养细胞增生 弥漫 局限 绒毛轮廓 规则 不规则 绒毛间质内血管 缺乏 存在 核型 双倍体三倍体(90%),四倍体
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形态学和核型比较 完全性葡萄胎 部分性葡萄胎 胚胎或胎儿组织 缺乏 存在 绒毛间质水肿 弥漫 局限 滋养细胞增生 弥漫 局限 绒毛轮廓 规则 不规则 绒毛间质内血管 缺乏 存在 核型 双倍体 三倍体(90%),四倍体
病理 卵巢黄素化囊肿( theca lutein ovarian cyst 由于滋养细胞增生产生大量的HCG,刺激 卵巢卵泡膜细胞发生黄素化而形成囊肿,多为 双侧,大小不等,最大直径可在20cm以上。囊 肿表面光滑、色黄、壁薄、切面多房囊液清澈 完全性葡萄胎时发生率为30%50%, 部分性葡萄胎一般不伴有黄素化囊肿
• 卵巢黄素化囊肿(theca lutein ovarian cyst) 由于滋养细胞增生产生大量的HCG,刺激 卵巢卵泡膜细胞发生黄素化而形成囊肿,多为 双侧,大小不等,最大直径可在20cm以上。囊 肿表面光滑、色黄、壁薄、切面多房囊液清澈 完全性葡萄胎时发生率为30%~50%, 部分性葡萄胎一般不伴有黄素化囊肿。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