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 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教学课时 安排理论2课时,上机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数学化的概念,了 解计算机技术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信息数字化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教学形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通过电脑演示、实物展示、实例分析、问题讨 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授课。教师用启发式和讲解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然地完 成概念的归纳,并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1、提出课题(比尔·盖茨与一个乞丐的故事)通 过该故事引出话题: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重 要,十分普遍;本课程内容就是关于信息与计算机技术 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以及信 息技术的有关知识 板书: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技术 引入信息(用电脑展示几幅风景图片)提问1:学生回答1 通过观察图片,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请再举出几个跟信 息有关的实例? 提问2:请归纳什么叫做信息 教师总结学生归纳的情况,要强调一下信息与信息学生回答2 载体的区别。 板书 1、信息:声音、文字、图像、符号等所表示 的内容。 3、引入信息技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 信息,但并非所有信息对我们都有用,因此我们对信息 应有选择地去获取和处理。)
第一章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 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教学课时] 安排理论 2 课时,上机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数学化的概念,了 解计算机技术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信息数字化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教学形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通过电脑演示、实物展示、实例分析、问题讨 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授课。教师用启发式和讲解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然地完 成概念的归纳,并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1、提出课题(比尔·盖茨与一个乞丐的故事)通 过该故事引出话题: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重 要,十分普遍;本课程内容就是关于信息与计算机技术 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以及信 息技术的有关知识。 板书: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引入信息(用电脑展示几幅风景图片)提问1: 通过观察图片,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请再举出几个跟信 息有关的实例? 提问2:请归纳什么叫做信息? 教师总结学生归纳的情况,要强调一下信息与信息 载体的区别。 板书: 1、信息:声音、文字、图像、符号等所表示 的内容。 3、引入信息技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 信息,但并非所有信息对我们都有用,因此我们对信息 应有选择地去获取和处理。) 学生回答1: 学生回答2:
用多媒体屯脑演水“烽火报信”、“鸿雁传书”,电「全体学生观察图片、图 报、电话,以及卫星直播、电子邮件等,让学生了解人像 类的信息技术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拿学生的亲身经历举例:传统教学是“粉笔加黑 板”,现代化教学有语音教室、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演示 等等 提问3:请归纳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处 理 学生回答3: 板书 2、信息技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 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 4、引入信息数字化(展示实物:一盒磁带和一张 CD唱片。告诉学生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久了或存放久 了易失真,出现噪音:而CD唱片则不会有这样的问 题。)解释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的区别,强调计算机处 理的是数字化信息,从而引出数字化设备的作用 板书 、信息数字化与计算机信息处理 1、信息数字化 数字化设备的作用:实现模拟信息和数字 信息的转换。 提问4:计算机上网要在主机和电话线之间安装 个调制解调器 MODEM,你能说说看 MODEM的作用 吗?你还能举出其他数字化设备吗? 5、引入信息处理过程(实验:让一位学生拿一支/学生回答4 笔递给老师,请全体同学观察这个过程)提问5:刚才 这个过程虽然很短,但是它经过了一个很复杂的信息处 理过程,你能分析一下这个过程有几个步骤吗?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析,并将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过 程与人对信息的处理过程进行类比,使学生从信息处理|学生回答5 的角度,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幻灯片演示计 算机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图) 板书: 2、计算机信息处理 信息输入设备主机输出设备处理结果全体学生观察幻灯片 (输入)(存储、处理)(输出) 提问1 哪位同学知道何谓无纸办公? 你认为无纸办公需要哪些技术? 学生回答1 接合学生回答引入所学新内容,即 计算机发展简史(与手机发展史有着某种相似性故 采用对比的引入方式)
用多媒体电脑演示“烽火报信”、“鸿雁传书”,电 报、电话,以及卫星直播、电子邮件等,让学生了解人 类的信息技术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拿学生的亲身经历举例:传统教学是“粉笔加黑 板”,现代化教学有语音教室、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演示 等等。 提问3:请归纳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处 理? 板书: 2、信息技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 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 4、引入信息数字化(展示实物:一盒磁带和一张 CD 唱片。告诉学生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久了或存放久 了易失真,出现噪音;而 CD 唱片则不会有这样的问 题。)解释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的区别,强调计算机处 理的是数字化信息,从而引出数字化设备的作用。 板书: 二、信息数字化与计算机信息处理 1、信息数字化 数字化设备的作用:实现模拟信息和数字 信息的转换。 提问4:计算机上网要在主机和电话线之间安装一 个调制解调器 MODEM,你能说说看 MODEM 的作用 吗?你还能举出其他数字化设备吗? 5、引入信息处理过程(实验:让一位学生拿一支 笔递给老师,请全体同学观察这个过程)提问5:刚才 这个过程虽然很短,但是它经过了一个很复杂的信息处 理过程,你能分析一下这个过程有几个步骤吗?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析,并将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过 程与人对信息的处理过程进行类比,使学生从信息处理 的角度,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幻灯片演示计 算机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图) 板书: 2、计算机信息处理 信息 输入设备 主机 输出设备 处理结果 (输入) (存储、处理)(输出) 提问 1: 哪位同学知道何谓无纸办公? 你认为无纸办公需要哪些技术? 接合学生回答引入所学新内容,即 计算机发展简史(与手机发展史有着某种相似性,故 采用对比的引入方式) 全体学生观察图片、图 像 学生回答3: 学生回答4: 学生回答5: 全体学生观察幻灯片 学生回答 1
及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工作等一系列新课内容 [板书] 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美国诞生了世界第一台电子数字计 算机 ENIAC 计算机的发展 1.计算机的第一次飞跃-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7年) [从体积耗电等方面与第一代手机对比,加 深学生的理解 提及主要采用的元件]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第二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70年) 计算机第二次飞跃—微型计算机 1971年 Internet公司的微处理器标志着微型 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3.计算机第三次飞跃—网络与多媒体 [接合现在使用频率高的几个词:无纸办公 电子商务,进行讲解,引起 学生兴趣] 6、系统小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 数字化和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通过小结,帮助学生 整理分散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2)作业:P201、3、4、5~20 附:因为第一次上机的主要任务是指法练习,所以要将这一部分内容提前到第一 教学过程 救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介绍几种键盘输入方法 ①单指②触觉③视觉 2、提问:对于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在平时用键盘输 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学生1回答
及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工作等一系列新课内容 [板书] 一. 计算机的诞生 1946 年美国诞生了世界第一台电子数字计 算机 ENIAC 二.计算机的发展 1. 计算机的第一次飞跃----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7 年) [从体积.耗电等方面与第一代手机对比,加 深学生的理解] [提及主要采用的元件]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 年) 第二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70 年) 2. 计算机第二次飞跃—微型计算机 1971年Internet 公司的微处理器标志着微型 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3. 计算机第三次飞跃—网络与多媒体 [接合现在使用频率高的几个词:无纸办公. 电子商务,进行讲解,引起 学生兴趣] 6、系统小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 数字化和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通过小结,帮助学生 整理分散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2)作业:P20 1、3、4、5~20 附:因为第一次上机的主要任务是指法练习,所以要将这一部分内容提前到第一 次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1、教师介绍几种键盘输入方法: ①单指 ②触觉 ③视觉 2、提问:对于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在平时用键盘输入 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学生 1 回答:
教学过程 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2回答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分析其中利弊,强调盲打的科 学性、规范性。 新课 概书(书) 键盘指法: 1、正确的键盘指法 ①基准键位 ②键位的手指分工 说明:以上内容,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通过投影仪对学生 正确的击键姿势 佺体学生根据所掌 握的击键指法及击 通过击键姿势图片,针对课本内容,向学生讲解正键姿势,进行上机操 确的击键姿势。 说明:1、结合“TT 击键要领 软件操作 2、教师适时纠 1、注意击键复位 正学生常见的 2、熟记键位,触觉击键。 指法错误 第二节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并理解数据存储单位(位、字 节、字、KB、MB、GB)的基本概念。 (2)掌握进制概念及转换 (3)机内数据表示,定点数、浮点数等概念 (4)ASCI码和汉字内码的特点。 [教学重点](1)数值、字符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 (2)数据存储单位(位、字节、字、KB、MB、GB)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分析其中利弊,强调盲打的科 学性、规范性。 学生 2 回答: 新课: 板书(隶书) 一、键盘指法: 1、正确的键盘指法 ①基准键位 ②键位的手指分工 说明:以上内容,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通过投影仪对学生作 示范。 二、正确的击键姿势: 通过击键姿势图片,针对课本内容,向学生讲解正 确的击键姿势。 全体学生根据所掌 握的击键指法及击 键姿势,进行上机操 作。 三、击键要领: 说明:1、结合“TT” 软件操作 1、注意击键复位。 2、教师适时纠 正 学 生 常 见 的 2、熟记键位,触觉击键。 指法错误。 第二节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并理解数据存储单位(位、字 节、字、KB、MB、GB)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进制概念及转换。 (3)机内数据表示,定点数、浮点数等概念。 (4)ASCII码和汉字内码的特点。 [教学重点](1)数值、字符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 (2)数据存储单位(位、字节、字、KB、MB、GB)
(3)十进制与二进制转换。 [难点数制转换 [教学形式]课堂教学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入 提问:我们前面讲的数据在计算机内是如何表示的? 学生思考 由教师回答。 [板书] 机内数据表示形式 1、原码 最高位为0表示正数 最高位为1表示负数 其余位不变 正数的反码同原码 负数的反码是符号位不变,其余取反 3、补码 正数的补码同原码 负数的补码为反码加1 4、补码加、减法 (仅作一般讲解) 例题: 求+37、一37的原码、反码、补码。 学生课堂练 思考 求一54的原码、反码、补码 (教师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 四、定点数与浮点数 1、定点数 定义:数据中小数点位置固定不变的数 种类:定点整数 小数点在符号位与有效位之间 注:定点数受字长的限制,超出范围会有溢出。 2、浮点数 形式:N=M×2 M:尾数 E:阶码 在计算机中M和E表示形式为 码尾数符号尾数 将其与数学中的科学记数法进行比较 注:其精度由尾数决定,范围由阶码决定。 五、字符的编码 字符的编码:用二进制数表示各种数字、字母、符号。控制符、汉字的方 法 1、ASCI码: (1)什么叫ASCI1码: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2)包含的内容:(出示ASCI码表)
(3) 十进制与二进制转换。 [难点]数制转换 [教学形式]课堂教学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提问:我们前面讲的数据在计算机内是如何表示的? 由教师回答。 二、新课 [板书] 三、机内数据表示形式 1、原码 最高位为0表示正数 最高位为1表示负数 其余位不变 2、反码 正数的反码同原码 负数的反码是符号位不变,其余取反。 3、补码 正数的补码同原码 负数的补码为反码加1 4、补码加、减法 (仅作一般讲解) 例题: 求+37、-37的原码、反码、补码。 思考 求-54的原码、反码、补码 (教师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 四、定点数与浮点数 1、定点数 定义:数据中小数点位置固定不变的数 种类:定点整数 小数点在符号位与有效位之间。 注:定点数受字长的限制,超出范围会有溢出。 2、浮点数 形式:N=M×2E M:尾数 E:阶码 在计算机中M和E表示形式为 阶码 尾数符号 尾数 将其与数学中的科学记数法进行比较。 注:其精度由尾数决定,范围由阶码决定。 五、字符的编码 字符的编码:用二进制数表示各种数字、字母、符号。控制符、汉字的方 法。 1、ASCII码: (1)什么叫 ASCII码: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2)包含的内容:(出示 ASCII码表) 学生思考 学生课堂练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