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 是高等的孢子植物(无花、果实和种子等繁殖器官,以孢子进行繁殖),又是原 始的维管植物,叶二型:营养叶和孢子叶(成熟时有孢子囊)。 狗脊:犬片。 绵马贯众:贯众、车绵马、东北贯众(贯众共 6 科 31 种) 骨碎补:毛姜、猴姜、申姜。 狗 脊 【来源】 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根茎。 【产地】 主产与福建、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采挖根茎,去泥沙及非药用部位,趁鲜切片晒干,为“生 狗脊片”;沸水煮或蒸后,晒至 6、7 成干再切片晒干,为“熟狗脊片”。 【性状鉴别】 原药材:呈不规则的长块状,表面深棕色,密被光亮的金 黄色茸毛,上部有数个棕红色叶柄残基,下部丛生多数棕黑色 细根。质坚硬,难折断。味微涩。 生狗脊片:不规则的块片,外表深棕色,偶有未去尽的金 黄色茸毛。断面浅棕色,近外皮约 2-5mm 处有一条突起的棕黄 色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质坚脆,易折断。 熟狗脊片:全体呈黑棕色,木质部环纹明显。 【理化鉴别】 根茎粉末用甲醇回流,取滤液滴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 (254nm)下观察,显亮蓝白色荧光。(与各种黑狗脊相区别) 【附注】 地方习用品较多,应注意区别(详细内容见 P49) 绵马贯众
蕨类植物: 是高等的孢子植物(无花、果实和种子等繁殖器官,以孢子进行繁殖),又是原 始的维管植物,叶二型:营养叶和孢子叶(成熟时有孢子囊)。 狗脊:犬片。 绵马贯众:贯众、车绵马、东北贯众(贯众共 6 科 31 种) 骨碎补:毛姜、猴姜、申姜。 狗 脊 【来源】 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根茎。 【产地】 主产与福建、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采挖根茎,去泥沙及非药用部位,趁鲜切片晒干,为“生 狗脊片”;沸水煮或蒸后,晒至 6、7 成干再切片晒干,为“熟狗脊片”。 【性状鉴别】 原药材:呈不规则的长块状,表面深棕色,密被光亮的金 黄色茸毛,上部有数个棕红色叶柄残基,下部丛生多数棕黑色 细根。质坚硬,难折断。味微涩。 生狗脊片:不规则的块片,外表深棕色,偶有未去尽的金 黄色茸毛。断面浅棕色,近外皮约 2-5mm 处有一条突起的棕黄 色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质坚脆,易折断。 熟狗脊片:全体呈黑棕色,木质部环纹明显。 【理化鉴别】 根茎粉末用甲醇回流,取滤液滴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 (254nm)下观察,显亮蓝白色荧光。(与各种黑狗脊相区别) 【附注】 地方习用品较多,应注意区别(详细内容见 P49) 绵马贯众
【来源】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山区。 【采收加工】 夏秋采挖根茎,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 1、倒圆锥形,稍弯曲。 2、表面黄棕色,根茎上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叶柄残基扁 圆柱形,断面有黄白色的点状中柱 5-13 个,排成环。 3、质坚,味苦、辛。 【显微鉴别】 具有细胞间隙腺毛。 【成分】 主含绵马酸类、白绵马素类、去甲绵马素类等。有人认为其中的间苯三 酚类化合物,为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对多种移植性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亦为 杀虫的有效成分。 注意:本品贮藏日久,有效成分易分解而疗效降低。 【附注】 商品以贯众为名的药材据调查有 6 科 35 种,其他还有: ①紫琪贯众:紫琪科植物紫琪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无细胞间隙腺毛;叶柄断面可见"U"字形中柱。 ②狗脊贯众:乌毛蕨科植物单芽狗脊蕨及狗脊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均无细胞间隙腺毛;前者叶柄横断面有分体中柱 5-8 个, 后者有 分体中柱 2-4 个。 ③荚果蕨贯众: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无细胞间隙腺毛;叶柄基部横切面有分体中柱 2 个, 呈“八” 字形排列。 蓼科:Polygonaceae 大黄、拳参、虎杖、何首乌、金荞麦:具有明显的托叶鞘,草本,多为3基数
【来源】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山区。 【采收加工】 夏秋采挖根茎,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 1、倒圆锥形,稍弯曲。 2、表面黄棕色,根茎上密被叶柄残基及鳞片。叶柄残基扁 圆柱形,断面有黄白色的点状中柱 5-13 个,排成环。 3、质坚,味苦、辛。 【显微鉴别】 具有细胞间隙腺毛。 【成分】 主含绵马酸类、白绵马素类、去甲绵马素类等。有人认为其中的间苯三 酚类化合物,为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对多种移植性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亦为 杀虫的有效成分。 注意:本品贮藏日久,有效成分易分解而疗效降低。 【附注】 商品以贯众为名的药材据调查有 6 科 35 种,其他还有: ①紫琪贯众:紫琪科植物紫琪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无细胞间隙腺毛;叶柄断面可见"U"字形中柱。 ②狗脊贯众:乌毛蕨科植物单芽狗脊蕨及狗脊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均无细胞间隙腺毛;前者叶柄横断面有分体中柱 5-8 个, 后者有 分体中柱 2-4 个。 ③荚果蕨贯众: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无细胞间隙腺毛;叶柄基部横切面有分体中柱 2 个, 呈“八” 字形排列。 蓼科:Polygonaceae 大黄、拳参、虎杖、何首乌、金荞麦:具有明显的托叶鞘,草本,多为3基数
含蒽醌、鞣质等,药材多带红棕色。 大 黄 【来源】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 根茎。 前两种习称“北大黄”、后一种习称“南大黄” 【植态】 掌叶组─正品 波叶组─伪品 掌叶大黄:叶掌状半裂 唐古特大黄:叶片深裂 药用大黄:叶片浅裂 【产地】 道地药材:青海、甘肃、西藏、四川。“西宁蛋吉” 其中,掌叶大黄占大黄产量的大部分,主位栽培;其余两种栽培或野生,药用 大黄产量较少。 【性状鉴别】 1、呈类圆柱或圆锥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 网状纹理(系类白色薄壁组织夹有红棕色射线所形成)。有的残留 有棕褐色栓皮。 2、质地坚实,横切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可见星点, 环列或不规则散在。 3、根类药材形成层明显,具明显的放射纹理,无星点。 4、气清香,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一、根茎横切面:
含蒽醌、鞣质等,药材多带红棕色。 大 黄 【来源】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 根茎。 前两种习称“北大黄”、后一种习称“南大黄” 【植态】 掌叶组─正品 波叶组─伪品 掌叶大黄:叶掌状半裂 唐古特大黄:叶片深裂 药用大黄:叶片浅裂 【产地】 道地药材:青海、甘肃、西藏、四川。“西宁蛋吉” 其中,掌叶大黄占大黄产量的大部分,主位栽培;其余两种栽培或野生,药用 大黄产量较少。 【性状鉴别】 1、呈类圆柱或圆锥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 网状纹理(系类白色薄壁组织夹有红棕色射线所形成)。有的残留 有棕褐色栓皮。 2、质地坚实,横切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可见星点, 环列或不规则散在。 3、根类药材形成层明显,具明显的放射纹理,无星点。 4、气清香,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一、根茎横切面:
1、木栓层:残留(大多已除去)。 2、皮层:窄,有 CaC2O4簇晶。 3、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内含棕色物,韧皮部中有粘 液腔。 4、形成层:成环 5、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非木化。 6、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韧在内,木在外), 薄壁 组织中含 CaC2O4簇晶及淀粉粒。 二、根横切面: 木质部分化到中心,髓部不明显。 三、粉末(淡黄棕色): 1、CaC2O4 簇晶:众多,棱角多短钝。 2、导管:多网纹导管,非木化。亦有具缘及细小螺纹导管。 3、淀粉粒:单粒脐点星状,类圆形,复粒由 2-5(7)分 粒组成。 (注意:观察淀粉粒制片时不要透化) 【活性成分】 游离蒽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等──抗菌成分 结合蒽醌:双蒽酮甙(作用最强)及游离蒽醌的葡萄糖甙 ──主要泻下成分(番泻甙 A、B、C、D、E、F)。经炮制,可 使甙水解,泻下成分减少则泻下作用减弱。 鞣质:收敛作用,高温下不易被破坏,而其它成分几乎被 破坏,故煅炭可用于收敛止血(多用于内出血) 【理化鉴别】 1、微量升化:(检查游离蒽醌)
1、木栓层:残留(大多已除去)。 2、皮层:窄,有 CaC2O4簇晶。 3、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内含棕色物,韧皮部中有粘 液腔。 4、形成层:成环 5、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非木化。 6、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韧在内,木在外), 薄壁 组织中含 CaC2O4簇晶及淀粉粒。 二、根横切面: 木质部分化到中心,髓部不明显。 三、粉末(淡黄棕色): 1、CaC2O4 簇晶:众多,棱角多短钝。 2、导管:多网纹导管,非木化。亦有具缘及细小螺纹导管。 3、淀粉粒:单粒脐点星状,类圆形,复粒由 2-5(7)分 粒组成。 (注意:观察淀粉粒制片时不要透化) 【活性成分】 游离蒽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等──抗菌成分 结合蒽醌:双蒽酮甙(作用最强)及游离蒽醌的葡萄糖甙 ──主要泻下成分(番泻甙 A、B、C、D、E、F)。经炮制,可 使甙水解,泻下成分减少则泻下作用减弱。 鞣质:收敛作用,高温下不易被破坏,而其它成分几乎被 破坏,故煅炭可用于收敛止血(多用于内出血) 【理化鉴别】 1、微量升化:(检查游离蒽醌)
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因升华温度不同结晶形状 各异) +碱-→红色 2、取少量粉末于滤纸上,+1%氢氧化钠试液,滤纸染成红 色。 uv 3、荧光检查: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晾干-→棕色至棕 红色荧光。 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 【附注】 伪品 山大黄(土大黄):为同属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波叶 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及根茎。 泻下作用很差(因不含双蒽酮甙),一般作兽药用或作工业 染料的原料,断面无星点(藏边大黄除外),气不清香,味苦涩。 uv 含土大黄甙-→显兰紫色荧光。 何首乌 【来源】 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产地】 主产于河南、湖北及广西等省区。 【性状鉴别】 1、纺锤形或块状,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皱纹及皮孔。 2、质坚,横切面淡红棕色,有粉性,具有“云锦花纹”, 中央为一正常维管束,皮层散有多数异型维管束(4-11 个)
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因升华温度不同结晶形状 各异) +碱-→红色 2、取少量粉末于滤纸上,+1%氢氧化钠试液,滤纸染成红 色。 uv 3、荧光检查: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晾干-→棕色至棕 红色荧光。 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 【附注】 伪品 山大黄(土大黄):为同属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波叶 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及根茎。 泻下作用很差(因不含双蒽酮甙),一般作兽药用或作工业 染料的原料,断面无星点(藏边大黄除外),气不清香,味苦涩。 uv 含土大黄甙-→显兰紫色荧光。 何首乌 【来源】 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产地】 主产于河南、湖北及广西等省区。 【性状鉴别】 1、纺锤形或块状,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皱纹及皮孔。 2、质坚,横切面淡红棕色,有粉性,具有“云锦花纹”, 中央为一正常维管束,皮层散有多数异型维管束(4-11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