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储量评审工作 改革之路 口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陈元千 资源( Resource)是一个涵盖广地质储量未发现的资源量,则称之部门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 泛的物质名词。它包括人类赖以生为远景推测地质储量。若两者都考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油气工业面临 存发展的各种有形物质资源和各种虑采收率,而后者再考虑一个成功的形势及经济发展的要求,出于个人 无形的精神资源。资源量率,即可得到总的原始可采储量 的一份责任心,回顾本人多年从事我 ( Resources)则是经过科学量化之后 油气资源及其探明的地质储量和国油气评审工作之经验与体会,写出 的资源总量。石油与天然气是众多可采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这篇有感之作,商榷所及之事,以求 矿产资源中的一种能源类资源。对础,它的可靠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开取得共识之见解 于一个地区、一个盆地、乃至全国的发投资的风险和决策的成败。尤其是 陆上和海上来说,石油和天然气的油气开发利用大项目的立项与建设 简要的回顾 总资源量,是指截止到某一评价年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更大,一旦决策失 全国储委石油天然气专业委员会 份,根据综合勘探资料,利用不同方误,其影响深远,有时也会造成难以(下称全国油气储委)及其办公室,于 法计算与估算的资源总量。它由已弥补的损失。因此,对油气资源与储1984年正式成立。它担负着全国油气 发现的资源量( Discovered量的可靠性,可利用性和经济性及其探明储量唯一的一级评审任务,并发 Resources)和未发现的资源量规模大小的评审,将是一个十分重要布全国油气探明储量的年度公报。 ( Undiscovered resource两部分的环节。评审体制的建立与职能的发1985年春在河南南阳油田,首次召开 组成。已发现的资源量,称之为原始挥,将会使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企业的了全国油气探明储量年度评审会议 12石油科技论坛2003.10 9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12 石油科技论坛 2003.10 专 家 论 坛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陈元千 资源(Resource)是一个涵盖广 泛的物质名词。它包括人类赖以生 存发展的各种有形物质资源和各种 无形的精神资源。 资源量 (Resources)则是经过科学量化之后 的资源总量。石油与天然气是众多 矿产资源中的一种能源类资源。对 于一个地区、一个盆地、乃至全国的 陆上和海上来说,石油和天然气的 总资源量,是指截止到某一评价年 份,根据综合勘探资料,利用不同方 法计算与估算的资源总量。它由已 发现的资源量(Discovered Resources)和未发现的资源量 (Undiscovered Resources)两部分 组成。已发现的资源量,称之为原始 部门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 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油气工业面临 的形势及经济发展的要求,出于个人 的一份责任心,回顾本人多年从事我 国油气评审工作之经验与体会,写出 这篇有感之作,商榷所及之事,以求 取得共识之见解。 一.简要的回顾 全国储委石油天然气专业委员会 (下称全国油气储委)及其办公室,于 1984年正式成立。它担负着全国油气 探明储量唯一的一级评审任务,并发 布全国油气探明储量的年度公报。 1985年春在河南南阳油田,首次召开 了全国油气探明储量年度评审会议, 地质储量;未发现的资源量,则称之 为远景推测地质储量。若两者都考 虑采收率,而后者再考虑一个成功 率,即可得到总的原始可采储量。 油气资源及其探明的地质储量和 可采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 础,它的可靠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开 发投资的风险和决策的成败。尤其是 油气开发利用大项目的立项与建设, 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更大,一旦决策失 误,其影响深远,有时也会造成难以 弥补的损失。因此,对油气资源与储 量的可靠性,可利用性和经济性及其 规模大小的评审,将是一个十分重要 的环节。评审体制的建立与职能的发 挥,将会使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企业的 储量评审工作 改革之 路
并开始建立自上而下的储量管理体随之撤消。此后,全国油气探明储量作中,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全国各申 系,以及申报、评审和报批的程序。的统一评审工作,由国土资源部矿产报储量单位,为完成储量任务,年复 1986年夏着手起草石油与天然气的储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石油天然气专业办一年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每年参与 量规范经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委员会公室(下称油气专业办公室)承办,并储量评审工作的专家,夜以继日地工 批准后,1988年以国家标准发布实从198年起,着力进行了油气储量规作热情令人钦佩。然而,实际的储量 施,即《石油储量规范》GBn269-范的修订工作,完成了《石油天然气评审工作,确实也令人感到计划 88和《天然气储量规范》GBn270-储量规范》的送审与报批两稿。在体制、长官意志、任务储量、充满压 88当然,这两个规范带有浓厚的计199 因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力、奖惩兑现基层着急的紧张气息。 划经济色彩。此后由于没有新规范的和中国海油的先后成功上市,并考虑有时也会碰到:上边下任务,下边忙 出台,上述两个规范执行至今。应当储量规范同国际接轨等问题,致使业数字,中间两为难的无奈局面。平心 肯定地说,这两个规范,在我国油气已完成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规范》搁静气地说,任务不可没有,但不可过 探明储量的评审与管理工作中起到了浅未果。此后,根据新的形势要求油重,压力不可没有,但不可过大,什 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已不适应我国当气专业办公室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主么都需要讲究一个度,超过度者物及 前及今后形势发展的需要 持完成了《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必反也。我们应当,既要想领导之所 在1995年春夏之交,全国油气储类》和《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的想,又要急基层之所难。脱离实际的 委换届,根据当时油气工业发展的战报批稿。此间,值得提及的是,200高指标,会带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略调整和扩大对外合作的需要,以及年3月之后,在我国油气探明储量的的负面影响,而导致储量的失真。过 实现“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和跨国经评审工作中,开始启动了矿产储量评去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例,一些比 营”的目标,对于油气储量管理工作估师制,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愿较大的油气田,在构造不清、油气藏 提出了要树立四个观念和实现四个转评估师们,担当起既对国家负责,又类型不清、储层横向变化不清和油气 变的要求“一是树立经济观念实现对企业负责的重任。其实,我国的石水关系不清的情况下,为完成任务就 由地质储量管理转变到可采储量管油企业均为国有大型企业,它同国家急于上报探明储量,结果造成储量明 理;二是树立动态观念,实现由静态利益应当是一致的。当然,企业的利显偏大和开发投资的损失。在过去的 储量管理,转变到静态、动态和剩余益应当服从于国家的利益。 实际工作中,同样也存在着:勘探报 可采储量管理;三是树立品位观念 储量、开发不认帐、还得再评价、浪 实现原油由重量管理转变到体积管 冷静的思考 费无商量的现象。过去有些媒体对于 理:四是树立价值观念,实现由实物 在过去多年的油气储量的评审工储量失实的报道,确实起到了 管理,转变到实物和价值储量管理。” 这四个树立和四个转变,也包含着油 气储量管理观念和管理体制上转变的 内涵。正基于此,全国油气储委办公 室,开始考虑油气储量规范的修改工 作,从1996年开始,先后组织赴美国、 加拿大、俄罗斯和挪威等国,多次进 行学习与考察活动,并着手组织有关 专家进行规范修改的研讨 在1998年春,由于全国矿产资源 储量委员会被撤消,全国油气储委也 2003.10石油科技论坛13 9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03.10 石油科技论坛 13 并开始建立自上而下的储量管理体 系,以及申报、评审和报批的程序。 1986年夏着手起草石油与天然气的储 量规范,经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委员会 批准后,1988 年以国家标准发布实 施,即《石油储量规范》GBn 269- 88 和《天然气储量规范》GBn 270- 88。当然,这两个规范带有浓厚的计 划经济色彩。此后由于没有新规范的 出台,上述两个规范执行至今。应当 肯定地说,这两个规范,在我国油气 探明储量的评审与管理工作中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已不适应我国当 前及今后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1995年春夏之交,全国油气储 委换届,根据当时油气工业发展的战 略调整和扩大对外合作的需要,以及 实现“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和跨国经 营”的目标,对于油气储量管理工作 提出了要树立四个观念和实现四个转 变的要求:“一是树立经济观念,实现 由地质储量管理转变到可采储量管 理;二是树立动态观念,实现由静态 储量管理,转变到静态、动态和剩余 可采储量管理;三是树立品位观念, 实现原油由重量管理转变到体积管 理;四是树立价值观念,实现由实物 管理,转变到实物和价值储量管理。” 这四个树立和四个转变,也包含着油 气储量管理观念和管理体制上转变的 内涵。正基于此,全国油气储委办公 室,开始考虑油气储量规范的修改工 作,从1996年开始,先后组织赴美国、 加拿大、俄罗斯和挪威等国,多次进 行学习与考察活动,并着手组织有关 专家进行规范修改的研讨。 在1998年春,由于全国矿产资源 储量委员会被撤消,全国油气储委也 随之撤消。此后,全国油气探明储量 的统一评审工作,由国土资源部矿产 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石油天然气专业办 公室(下称油气专业办公室)承办,并 从1998年起,着力进行了油气储量规 范的修订工作,完成了《石油天然气 储量规范》的送审与报批两稿。在 1999年之后,因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和中国海油的先后成功上市,并考虑 储量规范同国际接轨等问题,致使业 已完成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规范》搁 浅未果。此后,根据新的形势要求,油 气专业办公室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主 持完成了《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 类》和《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的 报批稿。此间,值得提及的是, 2000 年3 月之后,在我国油气探明储量的 评审工作中,开始启动了矿产储量评 估师制,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愿 评估师们,担当起既对国家负责,又 对企业负责的重任。其实,我国的石 油企业均为国有大型企业,它同国家 利益应当是一致的。当然,企业的利 益应当服从于国家的利益。 二.冷静的思考 在过去多年的油气储量的评审工 作中,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全国各申 报储量单位,为完成储量任务,年复 一年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每年参与 储量评审工作的专家,夜以继日地工 作热情令人钦佩。然而,实际的储量 评审工作,确实也令人感到:计划 体制、长官意志、任务储量、充满压 力、奖惩兑现、基层着急的紧张气息。 有时也会碰到:上边下任务,下边忙 数字,中间两为难的无奈局面。平心 静气地说,任务不可没有,但不可过 重,压力不可没有,但不可过大,什 么都需要讲究一个度,超过度者物及 必反也。我们应当,既要想领导之所 想,又要急基层之所难。脱离实际的 高指标,会带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负面影响,而导致储量的失真。过 去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例,一些比 较大的油气田,在构造不清、油气藏 类型不清、储层横向变化不清和油气 水关系不清的情况下,为完成任务就 急于上报探明储量,结果造成储量明 显偏大和开发投资的损失。在过去的 实际工作中,同样也存在着:勘探报 储量、开发不认帐、还得再评价、浪 费无商量的现象。过去有些媒体对于 储量失实的报道, 确实起到了
专家论坛 某些负面的影响和被动的局面。目 三.面临的形势 曼、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缅甸、秘 前,在中国石油( PetroChina)推行 在我国加入WT0之后,我国经济鲁等国获得石油产量。中国石油天然 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上报探明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气集团公司计划把其在海外的石油权 量的作法,应该说是协调勘探与开发际资本大步地涌入中国市场。作为我益产量,由2001年的800万吨,提高 矛盾的一个有力措施 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石油天然至2005年的1500万吨。”再据同刊同 由于油气的勘探是追求未知,寻气工业,虽然初步形成了两种资源和期报道,原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 求新的发现,因此,存在着必然与偶两种市场的战略配置,但却面临着国理阎三忠指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然,存在着成功与失败的均等几率,内能源快速提升的巨大需求压力。尽团公司,2002年在海外生产的原油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有时是成之有管我国陆上和海上的油气田都开足马200多万吨,获份额油900多万吨。” 因,败之有理。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力生产,但从1990年起,我国石油的 尽管近十余年来,我国石油天然 应善于总结,谋取发展。毛泽东的《实供给已步入净进口国之列原油和成气工业的海外发展势头强劲,并初见 践论》、《矛盾论》和《人的正确思想品油的进口量逐年增加。据《中国石成效,但与国内的需求相差甚远。据 是从哪里来的?》的哲学思想,是我油报》2002年10月22日刊载的《油《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第3期发表田 们与时俱进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气开发资源不足局面如何改善》一文春荣文章的统计结果:“2001年我国 有力思想武器。长期以来,在正确处的报道:“2001年我国原油的产量净进口原油5270.47万吨,净进口成 理主观与客观、需要与可能、目前与1.65亿吨,列世界第5位,天然气的品油120.95万吨,净进口液化石油 长远之间的关系上存在很多困难,这年产量273亿立方米,列世界第14位,气486.98万吨,”者合计高达6978 不能不归咎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问而我国油气的消耗量却升至世界第332万吨。这一净进口量约占当年我国 题。在实际工作中说真话实话,不说位。”另据发表在《世界石油工业》石油能源消耗量的1/3进入200年 大话虚话,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负责2003年第1-2期上宋朝义的文章《中之后,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速度 的表现。只有大家敢于说真话实话,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趋势及政策》进一步加快,据《中国石油报》200 少说或不说大话虚话,实事求是、认一文报道:“走出去是中国石油发展年3月12日的报道,来源于国家海关 真实干,我们的事业才会少走弯路,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中国已总署的统计表所示:我国在200 开创出新的局面。 经在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阿月,进口原油量合计为836.47万吨, 其中:中东地区412.51万吨非洲地 区256.63万吨亚太地区93.32万吨 欧洲和西半球地区74.01万吨。又据 《环球时报》2003年8月15日报道 我国今年第一季度的原油和成品油的 进口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2.4% 和76.7%,使国家多支付外汇达37亿 美元。另据《中国石油报》2003年3 月12日《两会话题构筑我国石油安 全战略》的报道“有关专家指出,当 一个国家石油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 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到 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而我国2000年 的石油进口量已超过5000万吨,2002 14石油科技论坛2003.10 9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14 石油科技论坛 2003.10 专 家 论 坛 某些负面的影响和被动的局面。目 前,在中国石油(PetroChina)推行 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上报探明储 量的作法,应该说是协调勘探与开发 矛盾的一个有力措施。 由于油气的勘探是追求未知,寻 求新的发现,因此,存在着必然与偶 然,存在着成功与失败的均等几率, 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有时是成之有 因,败之有理。成功与失败都是财富, 应善于总结,谋取发展。毛泽东的《实 践论》、《矛盾论》和《人的正确思想 是从哪里来的?》的哲学思想,是我 们与时俱进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有力思想武器。长期以来,在正确处 理主观与客观、需要与可能、目前与 长远之间的关系上存在很多困难,这 不能不归咎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问 题。在实际工作中说真话实话,不说 大话虚话,是一种对国家对人民负责 的表现。只有大家敢于说真话实话, 少说或不说大话虚话,实事求是、认 真实干,我们的事业才会少走弯路, 开创出新的局面。 三.面临的形势 在我国加入 WTO 之后,我国经济 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 际资本大步地涌入中国市场。作为我 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石油天然 气工业,虽然初步形成了两种资源和 两种市场的战略配置,但却面临着国 内能源快速提升的巨大需求压力。尽 管我国陆上和海上的油气田都开足马 力生产,但从1993年起,我国石油的 供给已步入净进口国之列,原油和成 品油的进口量逐年增加。据《中国石 油报》2002年10 月22 日刊载的《油 气开发资源不足局面如何改善》一文 的报道:“2001 年我国原油的产量 1.65亿吨,列世界第5 位,天然气的 年产量273亿立方米,列世界第14位, 而我国油气的消耗量却升至世界第3 位。”另据发表在《世界石油工业》 2003年第1-2期上宋朝义的文章《中 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趋势及政策》 一文报道:“走出去是中国石油发展 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中国已 经在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阿 曼、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缅甸、秘 鲁等国获得石油产量。中国石油天然 气集团公司计划把其在海外的石油权 益产量,由2001年的800万吨,提高 至2005年的1500万吨。”再据同刊同 期报道,原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 理阎三忠指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 团公司,2002 年在海外生产的原油 2000多万吨,获份额油900多万吨。” 尽管近十余年来,我国石油天然 气工业的海外发展势头强劲,并初见 成效,但与国内的需求相差甚远。据 《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第3期发表田 春荣文章的统计结果:“2001年我国 净进口原油5270.47万吨,净进口成 品油1220.95万吨,净进口液化石油 气486.98万吨,”三者合计高达6978. 32万吨。这一净进口量约占当年我国 石油能源消耗量的1/3。进入2003年 之后,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速度 进一步加快,据《中国石油报》2003 年3月12日的报道,来源于国家海关 总署的统计表所示:我国在2003年1 月,进口原油量合计为836.47万吨, 其中:中东地区412.51万吨;非洲地 区256.63万吨;亚太地区93.32万吨; 欧洲和西半球地区74.01万吨。又据 《环球时报》2003 年8 月15 日报道: 我国今年第一季度的原油和成品油的 进口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2.4% 和76.7%,使国家多支付外汇达37亿 美元。另据《中国石油报》2003年3 月12日《两会话题:构筑我国石油安 全战略》的报道:“有关专家指出,当 一个国家石油进口量超过5000 万吨 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到 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而我国2000年 的石油进口量已超过5000万吨,2002
年达到7000多万吨 以上就是我国油气工业目前所面 临的形势。它清楚无误的告诉人们 国内原油的产量远不能满足目前我国 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今后10年或20 年来看,这一供需缺口会愈来愈大, 因此,除了加大我国陆、海领域的油 气勘探,力争发现一批比较大的油气 田之外,走上国际、开拓国外资源市 场,争取更多的份额油已是当务之 急,必经之途。今年6月,我国政府 同俄罗斯政府签订的修建安一大输油 管道及其长期供油协议,是一项重要 的举措,但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我 国的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国的市场 是开放的市场,走出去,请进来,按展的需要。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 (Society of Petroleum Evaluation 国际准则与惯例,合作合伙兴办互惠离不开中国,我们需要了解世界,世 Engineers)的分级分类标准,分别见 互利之事,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但重界也需要了解我们,而油气储量规范图2和图3所示 要的是,我们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则是互相了解交流的重要窗口。我个 由图1和2、3的对比看出,我们 高效率的办事机构。 人认为,包括储量分级分类标准,储的标准显得层次多,让人看起来过于 量级别的定名与定义,以及储量计算繁琐,不易进行国际交流,而国际标 四.几点建议 方法,能同国际接轨者应尽量接轨。准简明易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 当前我国油气储量的评审工作 不接轨就没有共同语言,不接轨就不发,考虑同国际接轨的需要,笔者曾 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也存在着若干亟能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不接轨就不提出过一个分级分类标准,见图4所 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能掌握国际的游戏规则,只能是自找|示。在该标准中,针对我国目前尚有 有利于我国油气工业的快速稳定发麻烦,造成人为的障碍和理解上的偏约45亿吨的原油探明地质储量未开 展:有利于提升我们的竞争力:有利差。如果出现储量评价方面的问题,发动用的情况在探明未开发的可采 于上市业绩的评估。当然那些需要解吃亏者只能是我们自己。 储量中,列出了次商业性探明储量 决的问题,不能不涉及到储量评审体 (1)关于油气储量分级分类标准它既包括难采储量、技术上可能而经 制的改革。现就以下四个方面,谈一同国际接轨的问题 济上无效的边际性储量,又包括目前 些个人的粗浅意见,谨供有关领导和 我们不妨先看看,由国土资源部待落实、待核减或待核销的储量 专家参考。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油气专业办 (2)关于储量分级定名的问题 1.制定同国际接轨的油气储公室主持制定,并于2001年完成的 由图1可以看出,在我国新制定 量规范 报批稿《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的油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中,把储 由原全国油气储委办公室主持,类,见图1所示。目前,国际上通量分为三个层次,即地质储量、技术 于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油气储量规用的sPE( Society of Petroleum可采储量、经济与次经济可采储量, 范,带有计划经济和行政管理的色 Engineers)和WPC(Wor1d并都冠以探明、控制和预测。且不说 彩,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 Petroleum Congresses,),以及SPEE这三个层次的构成格式是否合理,仅 2003.10石油科技论坛15 9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03.10 石油科技论坛 15 年达到7000多万吨。” 以上就是我国油气工业目前所面 临的形势。它清楚无误的告诉人们, 国内原油的产量远不能满足目前我国 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今后10 年或20 年来看,这一供需缺口会愈来愈大, 因此,除了加大我国陆、海领域的油 气勘探,力争发现一批比较大的油气 田之外,走上国际、开拓国外资源市 场,争取更多的份额油已是当务之 急,必经之途。今年6 月,我国政府 同俄罗斯政府签订的修建安-大输油 管道及其长期供油协议,是一项重要 的举措,但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我 国的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国的市场 是开放的市场,走出去,请进来,按 国际准则与惯例,合作合伙兴办互惠 互利之事,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但重 要的是,我们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 高效率的办事机构。 四.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油气储量的评审工作, 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也存在着若干亟 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 有利于我国油气工业的快速稳定发 展;有利于提升我们的竞争力;有利 于上市业绩的评估。当然那些需要解 决的问题,不能不涉及到储量评审体 制的改革。现就以下四个方面,谈一 些个人的粗浅意见,谨供有关领导和 专家参考。 1.制定同国际接轨的油气储 量规范 由原全国油气储委办公室主持, 于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油气储量规 范,带有计划经济和行政管理的色 彩,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 展的需要。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 离不开中国,我们需要了解世界,世 界也需要了解我们,而油气储量规范 则是互相了解交流的重要窗口。我个 人认为,包括储量分级分类标准,储 量级别的定名与定义,以及储量计算 方法,能同国际接轨者应尽量接轨。 不接轨就没有共同语言,不接轨就不 能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不接轨就不 能掌握国际的游戏规则,只能是自找 麻烦,造成人为的障碍和理解上的偏 差。如果出现储量评价方面的问题, 吃亏者只能是我们自己。 (1)关于油气储量分级分类标准 同国际接轨的问题 我们不妨先看看,由国土资源部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油气专业办 公室主持制定,并于2001 年完成的 报批稿《石油天然气资源 / 储量分 类》,见图 1 所示。目前,国际上通 用的SPE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和 WPC (World Petroleum Congresses),以及SPEE (Society of Petroleum Evaluation Engireers)的分级分类标准,分别见 图 2 和图 3 所示。 由图1 和2、3 的对比看出,我们 的标准显得层次多,让人看起来过于 繁琐,不易进行国际交流,而国际标 准简明易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 发,考虑同国际接轨的需要,笔者曾 提出过一个分级分类标准,见图4所 示。在该标准中,针对我国目前尚有 约 45 亿吨的原油探明地质储量未开 发动用的情况,在探明未开发的可采 储量中,列出了次商业性探明储量。 它既包括难采储量、技术上可能而经 济上无效的边际性储量,又包括目前 待落实、待核减或待核销的储量。 (2)关于储量分级定名的问题 由图 1 可以看出,在我国新制定 的油气资源/ 储量分类标准中,把储 量分为三个层次,即地质储量、技术 可采储量、经济与次经济可采储量, 并都冠以探明、控制和预测。且不说 这三个层次的构成格式是否合理,仅
专家论坛 失地商 在地 在平 已发米 图1我国新制定的标准 就名称而论,不如国际标准中的定名将同国际标准相对应的概算储量和可适的。两者不但名称不同,而且中英 简明准确。在SPE/WPC/SPE的国能储量,分别更名为控制储量文的词义也有很大差别国际上的概 际标准和其他有关国家的标准中,把( (Controlled Reserves)和预测储量算储量,是指根据某些确定性的地质 探明级的储量( Proved Reserves),( Forecasting Reserves),这是不合与工程资料分析大致概算的储量,可 又分为探明已开发储量( Proved Develped Reserves)和探明未开发储 EE((Proved Undeveloped Reserves) 两类:把未探明级的储量 Unproved Reserves),又可划分为概算储量 已现的 未发现的 可采里 ( Probable reserves)和可能储量 ( Possible reserves两类。而且储量 已探明的 未明的 末来君在 ( Reserves)一词,是指到某一评价年 可采德量 可采情 果出) 份的剩余可采储量,不是地质储量 当然,对于评价年份新发现而尚未投 探明已开发 深明末开发 产的新油气田来说,则为原始可采储 可果硝量 采墨 可里 量。在我国的储量分级分类标准中 图2sFE/wPC的标君一 16石油科技论坛2003.10 9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图 2 SPE/WPC 的标准[2] 已发现的 可采储量 未发现的 可采储量 未探明的 可采储量 未来潜在 采 出 量 探明已开发 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 可采储量 概 算 可采储量 可 能 可采储量 已探明的 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 图1 我国新制定的标准[1] 探明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 预测地质储量 推测地质资源量 探 明 技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控 制 技术可采储量 预测 技术可采储量 潜在可采资源量 不可采量 推测可采资源量 不可采量 探 明 经济可采储量 探 明 次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总地质资源量 不可采量 不可采量 控 制 经济可采储量 控 制 次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已发现地质资源量 (地质储量) 未发现地质资源量 潜在地质资源量 产 量 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16 石油科技论坛 2003.10 专 家 论 坛 就名称而论,不如国际标准中的定名 简明准确。在 SPE/WPC/SPEE 的国 际标准和其他有关国家的标准中,把 探明级的储量(Proved Reserves), 又分为探明已开发储量(Proved Develped Reserves)和探明未开发储 量((Proved Undeveloped Reserves) 两类;把未探明级的储量 Unproved Reserves),又可划分为概算储量 (Probable Reserves)和可能储量 (Possible Reserves)两类。而且储量 (Reserves)一词,是指到某一评价年 份的剩余可采储量,不是地质储量。 当然,对于评价年份新发现而尚未投 产的新油气田来说,则为原始可采储 量。在我国的储量分级分类标准中, 将同国际标准相对应的概算储量和可 能储量, 分别更名为控制储量 (Controlled Reserves)和预测储量 (Forecasting Reserves),这是不合 适的。两者不但名称不同,而且中英 文的词义也有很大差别。国际上的概 算储量,是指根据某些确定性的地质 与工程资料分析大致概算的储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