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的假设前提 口消费者的偏好(嗜好)既定 效用最大化原则: 口消费者的收入既定 ◆收入既定的情况下, 口商品的价格既定 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 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 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 肖费者均衡的条件: 效用相等。 (1)把全部收入用完。 或者,消费者应该使 (2)每一元钱都化在刀口上, 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 每一元钱用在不同商品上 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 相等。 的边际效用相等。 西方经济学第3章11
西方经济学第3章 11 7、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把全部收入用完。 (2)每一元钱都化在刀口上, 每一元钱用在不同商品上 的边际效用相等。 消费者均衡的假设前提 消费者的偏好(嗜好)既定 消费者的收入既定 商品的价格既定 效用最大化原则: ◆收入既定的情况下, ◆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 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 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 效用相等。 ◆或者,消费者应该使 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 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 相等
简单的两种商品均衡条件M消费者的收入 P1:1商品的价格 P2:2商品的价格 P1Q1+P2Q2=M(把钱用完)Q1:1商品的数量 MUl MU2 Q1:2商品的数量 Mum(货真价实 MU1:1商品的边际效用 MU2:2商品的边际效用 F、MMU2 MUm:每元钱的边际效用 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 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 口这样:理性消费者 用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 就会调整这两种商品 的购买量: 口减少商品1, 意味者:总效用会增加。 口增加商品2 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 等时,便获得最大效用。 西方经济学第3章12
西方经济学第3章 12 简单的——两种商品均衡条件 M: 消费者的收入 P1: 1商品的价格 P2: 2商品的价格 Q1:1商品的数量 Q1:2商品的数量 MU1:1商品的边际效用 MU2 :2商品的边际效用 MUm :每元钱的边际效用 ⚫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 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 这样:理性消费者 用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 就会调整这两种商品 的购买量: 减少商品1, 增加商品2。 ⚫意味者:总效用会增加。 ⚫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 等时,便获得最大效用
8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价格P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价值悖论: 诀际效用递减,量增,愿意出◆必需品(水)的市场 价递减。 价值很低;很少能交换 到任何东西。 P↑D(MU 价格不反映 件商品的 ◆奢侈品(钻石)使用 价值很小,但市场价格 总效用,而 是反映它的 很高,可以交换到大量 边际效用 其他物品 对于任一商品来说,随 着需求增加,MU递减 Q为了保证MP恒等于入 商品价格要同比例于MU递 减 西方经济学第3章13
西方经济学第3章 13 8.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价格P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边际效用递减,量增,愿意出 价递减。 P Q D(MU) 价值悖论 : ◆必需品(水)的市场 价值很低;很少能交换 到任何东西。 ◆奢侈品(钻石)使用 价值很小,但市场价格 很高,可以交换到大量 其他物品。 价格不反映 一件商品的 总效用,而 是反映它的 边际效用。 ⚫对于任一商品来说,随 着需求增加,MU递减。 ⚫为了保证MU/P恒等于λ, 商品价格要同比例于MU递 减
9消费者剩余 ■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 ■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支付的 ■于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 一个差额,便构成消费者剩余的基础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 ■是消费者的 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主观心理评价 ■反映消费者 或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 通过购买商品 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所感受到福利 的差额。 改善 西方经济学第3章14
西方经济学第3章 14 9.消费者剩余 ◆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 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 或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 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 的差额。 ◼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 ◼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支付的。 ◼于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 一个差额,便构成消费者剩余的基础。 ◼是消费者的 主观心理评价 ◼反映消费者 通过购买商品 所感受到福利 改善
消费者剩余的求解 令反需求函数Pd=f(Q),|P ■价格为PO时的消费者的需 求量为Q0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三需求曲线以 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 B f(e)do-P2o O Q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数量一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 西方经济学第3章15
西方经济学第3章 15 消费者剩余的求解 Q 消费者剩余 Q0 A B P0 O ◼令反需求函数 P Pd=f(Q), ◼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的需 求量为Q0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数量—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 ⚫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 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