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地基土(岩)的工程分类 自然界中土的种类不同,其工程性质也必不相同。从直观上,可以粗略的把 土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土体中肉眼可见松散颗粒,颗粒间连结弱,这就是前面提 到的无粘性土(粗粒土):另一类是颗粒非常细微,颗粒间连结力强,这就是前 面提到的粘土。实际工程中,这种粗略的分类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要求,还必须 用更能反映士的工程特性的指标来系统分类。前面已介绍过,影响土的工程性质 的主要因素是土的三相组成和土的物理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三相组成中士 的固体颗粒。如颗粒的粗细、颗粒的级配等。目前,国际、国内土的工程分类法 并不统一。即使同一国家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土的分类体系也都是结合本专 业的特点而制定的。本节主要介绍“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02). 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这种分类方法的体系比较简单,按照土颗粒的大小、粒组的土颗粒含量把地 基土分成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和人工填土。按我因“土的分类标 准”,岩石、碎石土和砂士属于粗粒土,粉士和粘性土属于细粒土。粗粒土按粒 径级配分类,细粒土则按塑性指数分类。 1.岩石 按坚硬程度划分: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按完整程度划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 2.碎石土 粒径大于2m的颗粒含量大于50%的土属碎石土。根据粒组含量及颗粒形状, 可细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碎石土的分类 名称 颗粒形状 粒组的颗粒含量 漂石 圆形及次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50% 块石 棱角形为主 卵石 圆形及次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含量超过50% 碎石 棱角形为主 圆砾 圆形及次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50% 角砾 棱角形为主 注: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栏从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3.砂土
§2.8 地基土(岩)的工程分类 自然界中土的种类不同,其工程性质也必不相同。从直观上,可以粗略的把 土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土体中肉眼可见松散颗粒,颗粒间连结弱,这就是前面提 到的无粘性土(粗粒土);另一类是颗粒非常细微,颗粒间连结力强,这就是前 面提到的粘土。实际工程中,这种粗略的分类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要求,还必须 用更能反映土的工程特性的指标来系统分类。前面已介绍过,影响土的工程性质 的主要因素是土的三相组成和土的物理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三相组成中土 的固体颗粒。如颗粒的粗细、颗粒的级配等。目前,国际、国内土的工程分类法 并不统一。即使同一国家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土的分类体系也都是结合本专 业的特点而制定的。本节主要介绍“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这种分类方法的体系比较简单,按照土颗粒的大小、粒组的土颗粒含量把地 基土分成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和人工填土。按我国“土的分类标 准”,岩石、碎石土和砂土属于粗粒土,粉土和粘性土属于细粒土。粗粒土按粒 径级配分类,细粒土则按塑性指数分类。 1.岩石 按坚硬程度划分: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按完整程度划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 2.碎石土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大于 50%的土属碎石土。根据粒组含量及颗粒形状, 可细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碎 石 土 的 分 类 名称 颗 粒 形 状 粒 组 的 颗 粒 含 量 漂石 块石 圆形及次圆形为主 棱角形为主 粒径大于 200mm 的颗粒超过 50% 卵石 碎石 圆形及次圆形为主 棱角形为主 粒径大于 20mm 的颗粒含量超过 50% 圆砾 角砾 圆形及次圆形为主 棱角形为主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 50% 注: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栏从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3.砂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在50%以内,同时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 过50%的土属砂土。砂土根据粒组含量不同又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 砂五类 砂土的分类 名称 粒组的颗粒含量 砾砂 粒径大于2m的颗粒含量占25%~50% 粗砂 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50% 中砂 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超过50% 细砂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85% 粉砂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50% 注: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栏从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4.粉土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小于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土属粉 土。该类土的工程性质较差,如抗剪强度低,防水性差,粘聚力小等。 5.粘性土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在50%以内,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属粘性土 根据塑性指数的大小可细分为粘士和粉质粘士土。 粘性土的分类 名称 塑性指数(1。) 粘土 1p>17 粉质粘土 1721。>10 按沉积年代分:老粘性土、一般粘性土、新近沉积的粘性土。 6.人工填土 人工填土根据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冲填土 素填土为由碎石土、砂土、粉士、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经过压实或夯实的 素填土为压实填土。杂填土为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 冲填土为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 7.特殊土 (1)软土 软土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和具有灵敏性、结构性的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在 50%以内,同时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超 过 50%的土属砂土。砂土根据粒组含量不同又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 砂五类。 砂 土 的 分 类 名 称 粒 组 的 颗 粒 含 量 砾 砂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占 25%~50% 粗 砂 粒径大于 0.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 50% 中 砂 粒径大于 0.2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 50% 细 砂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 85% 粉 砂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 50% 注: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栏从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4.粉土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小于 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 10 的土属粉 土。该类土的工程性质较差,如抗剪强度低,防水性差,粘聚力小等。 5.粘性土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在 50%以内,塑性指数大于 10 的土属粘性土。 根据塑性指数的大小可细分为粘土和粉质粘土。 粘 性 土 的 分 类 名 称 塑性指数( p I ) 粘 土 I p 17 粉质粘土 17 I p 10 按沉积年代分:老粘性土、一般粘性土、新近沉积的粘性土。 6.人工填土 人工填土根据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冲填土。 素填土为由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经过压实或夯实的 素填土为压实填土。杂填土为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 冲填土为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 7.特殊土 (1)软土 软土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和具有灵敏性、结构性的
土层。 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 水率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 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粘性土或粉土为淤泥质土。 (2)红粘士 红粘土为碳酸盐岩系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其液限一般大 于50。红粘土经再搬运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其液限大于45的土为次生红粘土。 (1)黄土 黄土是一种含大量碳酸盐类、且常能以肉眼观察到大孔隙的黄色粉状土。未 受水浸湿时,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受水浸湿后,结构破坏,强度降低,称为 湿陷性黄土。它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4)膨胀土 膨胀士为士中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 失水收缩特性,其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40%的粘性士。 (5)多年冻土 是指土的温度等于或低于摄氏零度、含有固态水,且这种状态在自然界连续 保持3年或3年以上的士。根据土的类别和含水量分为少冰冻土、富冰冻土、饱 冰冻土、含土冰层。 (6)盐渍土 是指易溶盐含量大于0.5%,且具有吸湿、松胀等特性的土。按含盐性质可 分为氯盐渍土、亚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亚硫酸盐渍土、碱性盐渍土;按含盐 量可分为弱盐渍土、中盐渍土、强盐渍土和超盐渍土。 8.细粒土按塑性图分类 粗、细粒组的分界粒径:0.075mm。 细粒土的科学合理的分类,应综合考虑塑性指数和液限(或塑限)
土层。 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 水率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 1.5 的粘性土。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 天然孔隙比小于 1.5 但大于或等于 1.0 的粘性土或粉土为淤泥质土。 (2)红粘土 红粘土为碳酸盐岩系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其液限一般大 于 50。红粘土经再搬运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其液限大于 45 的土为次生红粘土。 (1) 黄土 黄土是一种含大量碳酸盐类、且常能以肉眼观察到大孔隙的黄色粉状土。未 受水浸湿时,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受水浸湿后,结构破坏,强度降低,称为 湿陷性黄土。它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4)膨胀土 膨胀土为土中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 失水收缩特性,其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 40%的粘性土。 (5)多年冻土 是指土的温度等于或低于摄氏零度、含有固态水,且这种状态在自然界连续 保持 3 年或 3 年以上的土。根据土的类别和含水量分为少冰冻土、富冰冻土、饱 冰冻土、含土冰层。 (6)盐渍土 是指易溶盐含量大于 0.5%,且具有吸湿、松胀等特性的土。按含盐性质可 分为氯盐渍土、亚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亚硫酸盐渍土、碱性盐渍土;按含盐 量可分为弱盐渍土、中盐渍土、强盐渍土和超盐渍土。 8.细粒土按塑性图分类 粗、细粒组的分界粒径:0.075mm。 细粒土的科学合理的分类,应综合考虑塑性指数和液限(或塑限)
CH MIⅢ ML 0 1:p=0.63(w1-20) Ⅱ:p=10 Π:所=40% 9.土的成分、性质、土类和次要成分的统一符号 B一漂石(块石)CB一卵石(碎石) S一砂C一粘土G一砾 M一粉土 一级配良好 D一级配不良 H一高液限L一低液限
Ⅰ : Ip=0.63(wl-20) Ⅱ : Ip=10 Ⅲ : wl=40% 9.土的成分、性质、土类和次要成分的统一符号 B—漂石(块石) CB—卵石(碎石) S—砂 C—粘土 G—砾 M—粉土 W—级配良好 D—级配不良 H—高液限 L—低液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