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 教案、讲稿 学时 食品卫生检验 第九章其它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1学时) 第一节述 第二节微生物污染 第三节检验 适用专业:食品工程与科学 授课班级:食工2003(3) 授课教师:王长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 2005年2月22日
1 课程编号: 教案、讲稿 总学时:30 学时 食品卫生检验 第九章 其它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1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微生物污染 第三节 检验 适用专业:食品工程与科学 授课班级:食工 2003(3) 授课教师: 王 长 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 2005 年 2 月 22 日
第九章其他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第一节概述 市场供应的加工食品,除前述的肉、乳、蛋,水产品及其制品外,还有以 植物和食品化工原料为主加工配制的食品,如食用油脂、清凉饮料、调味品、腌 制菜类、豆制品、糕点、果脯及糖果、酒类等, 这些食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经过或不需要再加工(如加热处理)就可 直接食用。这些食品种类繁多,原料来源广泛,加工生产的工厂、作坊条件不同, 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甚至导致发生食物中毒 以植物和食品化工原料为主加工配制的食品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食用油脂 包括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乏麻油、棕榈油等从植物种子中提 取的油脂 第二类:清凉饮料 清凉饮料是利用天然或食品化工调制而成的饮料,种类很多,如冰棍、冰淇 淋、汽水、果子汁(罐装或瓶装)食用冰块、散装饮料、固体饮料等。 目前也在这类饮料中添加动物性食品原料。如雪糕中添加牛奶 第三类:调味品 主要是指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生产具有佐味作用的食品,如酱 油、酱、醋、味精等 第四类:腌制菜类 主要是用蔬菜或瓜果原料,经卤水浸渍、食盐腌制或泡制而成的冷食菜类, 如榨菜、腌萝卜、奄黄瓜等。 第五类:豆制品 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包括非发酵性豆制品,如豆腐、腐竹, 千张、素肠、素鸡以及发酵性豆制品、如豆瓣、豆腐乳、豆豉等.及其它植物 淀粉为原料制作的冷食品也归入此类.如湿粉丝、湿粉皮等。 第六类:糕点、果脯及糖果 这类食品是以糖、糖浆为主要原料,或者以淀粉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如面包、 饼干、糖果.果脯.麦乏砖车茸力如添加入动物性产品原料(如奶、蛋等)应以
2 第九章 其他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第一节 概 述 市场供应的加工食品,除前述的肉、乳、蛋,水产品及其制品外,还有以 植物和食品化工原料为主加工配制的食品,如食用油脂、清凉饮料、调味品、腌 制菜类、豆制品、糕点、果脯及糖果、酒类等。 这些食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经过或不需要再加工(如加热处理)就可 直接食用。这些食品种类繁多,原料来源广泛,加工生产的工厂、作坊条件不同, 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甚至导致发生食物中毒。 以植物和食品化工原料为主加工配制的食品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食用油脂 包括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 乏麻油、棕榈油等从植物种子中提 取的油脂。 第二类:清凉饮料 清凉饮料是利用天然或食品化工调制而成的饮料,种类很多,如冰棍、冰淇 淋、汽水、果子汁(罐装或瓶装) 食用冰块、散装饮料、固体饮料等。 目前也在这类饮料中添加动物性食品原料。如雪糕中添加牛奶。 第三类:调味品 主要是指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生产具有佐味作用的食品,如酱 油、酱、醋、味精等。 第四类:腌制菜类 主要是用蔬菜或瓜果原料,经卤水浸渍、食盐腌制或泡制而成的冷食菜类, 如榨菜、腌萝卜、奄黄瓜等。 第五类:豆制品 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包括非发酵性豆制品,如豆腐、腐竹, 千张、素肠、素鸡以及发酵性豆制品、如豆瓣、 豆腐乳、豆豉等.及其它植物 淀粉为原料制作的冷食品也归入此类.如湿粉丝、湿粉皮等。 第六类:糕点、果脯及糖果 这类食品是以糖、糖浆为主要原料,或者以淀粉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如面包、 饼干、糖果.果脯.麦乏砖车 茸力如添加入动物性产品原料(如奶、蛋等)应以
动物性食品的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七类:酒类 是指含酒精的饮料,包括白酒、葡萄酒、啤酒、果酒、黄酒、香槟酒以及其 它含有酒精的人工制作饮料。 第二节徽生物污染 微生物的污染源 土壤和空气中的霉菌、酵母菌、需氧和厌氧性细菌是植物性原料以及水质 污染的主要来源,它会使粮食、蔬菜、瓜果发霉、腐烂。 水在本章所述食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玉是各种饮料的重要原料,又 是清洗工具、加工机械、容器的主要成分。如果水被微生物污类,尤其是被肠道 细菌污染,就很容易造成产品的污染 清净的加工运输机器设备和容器,本来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适宜场所,但 如果不注意经常性的清洗也可引起污染。据报道,制造糖果的传送带被沙门氏菌 污染并生长繁殖,造成数十批糖果不合卫生要求。其他原料带菌世是食品污染的 主要原因。 污染微生物的种类 食品在原料生产、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常常与外界环境接触,外界环 境中的微生物常常会侵入食品中造成对食品的污染。 1、需氧芽胞菌 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主要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中,食品原料经常被这类 细菌污染。大部分需氧芽孢菌,生长适宜温度在28C-40~C之间,有些能在 55℃甚至更高的温度中生长,其中有些经菌是兼性厌氧菌,在密封保藏的食品中, 不因缺氧而影响生长。这类细菌都有芽胞产生,对热的抵抗力特别强,由于这些 原因,需氧芽胞菌是食品尤其是密封保藏食品的主要污染菌。 食品中常见的需氧芽胞军有枯草芽胞杆菌、腊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杄菌等。 2.厌氧芽胞菌 主要存在于土壤中,也有的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多数菌必须在厌氧的
3 动物性食品的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七类:酒类 是指含酒精的饮料,包括白酒、葡萄酒、啤酒、果酒、黄酒、香槟酒以及其 它含有酒精的人工制作饮料。 第二节 微生物污染 一、微生物的污染源 土壤和空气中的霉菌、酵母菌、需氧和厌氧性细菌是植物性原料以及水质 污染的主要来源,它会使粮食、蔬菜、瓜果发霉、腐烂。 水在本章所述食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玉是各种饮料的重要原料,又 是清洗工具、加工机械、容器的主要成分。如果水被微生物污类,尤其是被肠道 细菌污染,就很容易造成产品的污染。 清净的加工运输机器设备和容器,本来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适宜场所,但 如果不注意经常性的清洗也可引起污染。据报道,制造糖果的传送带被沙门氏菌 污染并生长繁殖,造成数十批糖果不合卫生要求。其他原料带菌世是食品污染的 主要原因。 二、污染微生物的种类 食品在原料生产、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常常与外界环境接触,外界环 境中的微生物常常会侵入食品中造成对食品的污染。 1、需氧芽胞菌 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主要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中,食品原料经常被这类 细菌污染。大部分需氧芽孢菌,生长适宜温度在 28~C—40~C 之间,有些能在 55℃甚至更高的温度中生长,其中有些经菌是兼性厌氧菌,在密封保藏的食品中, 不因缺氧而影响生长。这类细菌都有芽胞产生,对热的抵抗力特别强,由于这些 原因,需氧芽胞菌是食品尤其是密封保藏食品的主要污染菌。 食品中常见的需氧芽胞军有枯草芽胞杆菌、腊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等。 2.厌氧芽胞菌 主要存在于土壤中,也有的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多数菌必须在厌氧的
环境中才能良好生长,只极少数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厌氧芽胞菌主要是通过直 接或间接被土壤或粪便污染的植物性原料(如蔬菜、谷类、水果等),进而污染食 品 一般厌氧芽胞菌的污染比较少,但危害比较严重,常导致食品中蛋白质和糖 类的分解,造成食品变色、产生异味、产酸、产气、产生毒素。 常见的有酪酸梭状芽胞杄菌、巴氏固氮梭状芽胞杄菌、魏氏梭菌、肉毒匿重 3.无芽胞细菌 种类远比有芽胞菌的种类多,在水、土壤、空气、加工人员、工具中都广泛 存在,因此污染食品的机会更多 食品被无芽胞菌的污染是很难完全避免的,这些细菌包括大肠菌群、肠球菌、 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等。 4.酵母菌和霉菌 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生产菌种,例如用啤酒酵母制造啤酒,绍兴酒酵母制造 绍兴米酒,利用毛霉、根霉和曲霉的菌种制造酒、醋、味精等。酵母菌、霉菌在 自然界广泛存在。可以通过生产的各个环节污染食品。 经常出现的酵母菌有;假丝酵母属、圆酵母属、酵母属、隐球酵母属,霉菌 有:青霉属、芽枝霉属、念珠霉属、毛霉属等 5.病原微生物 食品在原料、生产、贮藏过程中也可能污染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以其他肠杄菌、葡萄球菌、魏氏梭菌。肉毒梭菌、蜡样芽胞杄菌以及黄 曲霉、寄生曲霉、赭曲霉蜂蜜曲霉等产毒性曲霉菌。 这些微生物的污染,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在食品检验中,必须对这 些致病性微生物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 食品腐败,是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使食品的成分发生分 解的过程。造成腐败的因素,可来自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多方面,这里主要讨 论微生物引起的以植物和化学原料为主的食品的腐败 随着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糖、脂肪、蛋白质会不断地被分解,导
4 环境中才能良好生长,只极少数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厌氧芽胞菌主要是通过直 接或间接被土壤或粪便污染的植物性原料(如蔬菜、谷类、水果等),进而污染食 品。 一般厌氧芽胞菌的污染比较少,但危害比较严重,常导致食品中蛋白质和糖 类的分解,造成食品变色、产生异味、产酸、产气 、 产生毒素。 常见的有酪酸梭状芽胞杆菌、巴氏固氮梭状芽胞杆菌、魏氏梭菌、肉毒匿重 等。 3.无芽胞细菌 种类远比有芽胞菌的种类多,在水、土壤、空气、加工人员、工具中都广泛 存在,因此污染食品的机会更多。 食品被无芽胞菌的污染是很难完全避免的,这些细菌包括大肠菌群、肠球菌、 假单胞菌属、产碱杆菌属等。 4.酵母菌和霉菌 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生产菌种,例如用啤酒酵母制造啤酒,绍兴酒酵母制造 绍兴米酒,利用毛霉、根霉和曲霉的菌种制造酒、醋、味精等。酵母菌、霉菌在 自然界广泛存在。可以通过生产的各个环节污染食品。 经常出现的酵母菌有;假丝酵母属、圆酵母属、酵母属、隐球酵母属,霉菌 有:青霉属、芽枝霉属、念珠霉属、毛霉属等。 5.病原微生物 食品在原料、生产、贮藏过程中也可能污染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以其他肠杆菌、葡萄球菌、魏氏梭菌。肉毒梭菌、蜡样芽胞杆菌以及黄 曲霉、寄生曲霉、赭曲霉 蜂蜜曲霉等产毒性曲霉菌。 这些微生物的污染,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在食品检验中,必须对这 些致病性微生物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 食品腐败,是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使食品的成分发生分 解的过程。造成腐败的因素,可来自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多方面,这里主要讨 论微生物引起的以植物和化学原料为主的食品的腐败。 随着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糖、脂肪、蛋白质会不断地被分解,导
致食品的腐败,而产生异常色泽、异常的气味、变稠,混浊和沉淀、“生白”以 及固体食品的形态改变等 1、浑浊和沉淀 主要发生于液体食品(如饮料、啤酒等)中,发生浑浊的原因,除了化学因素 能造成外。多数是由酵母(多为圆酵母属)产生酒精引起的。一些耐热强的霉菌如 雪白丝衣霉菌、宛氏拟青霉也是造成食品浑浊的原因菌 2、气味异常 引起食品气味改变的因素除理化因素以外,微生物因素也很多。微生物分解 蛋白质、脂肪产生氨、胺类、有机酸及脂、酮.醛、醇、硫化氢等物质,轻则风 味改变,重则产生难嗅的气味,微生物分解糖类,产酸也可导致风味改变 3、产酸 植物原料和化学原料的食品中。糖类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微生物对糖类的 发酵产酸,造成食品的腐败。常见微生物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在合适的条件 下,都能对糖类发酵,产生有机酸或无机酸(CO2溶解于水形成H2CO3),使食 品的pH值降低,口感有酸败味 生白 酱油、醋等调味品,如果长时间保存温度较高(25℃~37℃),表面容易形成 厚的白醭,俗称“生白”。 主要是由于产膜性酵母菌通过尘埃和不清洁的容器污染调味晶后,大量生长 繁殖造成。此外,泡制菜的卤水也会因酵母菌大量繁殖而生白:污染需氧芽胞菌 生白的调味晶,产生特殊的酸臭味,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5、霉变 是固体食品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是霉菌在食品上生长所造成,常见的霉菌 是分枝孢子菌属和曲霉菌。 酵母菌和产酸菌分解糖和蛋白质产气(CO2、NH3、H2S等),造成听装饮料 “胖听”,导致破裂。 7、色泽改变(变色) 食品不论在加工前或加工后,本身均呈一定的色泽,如果被微生物污染,随
5 致食品的腐败,而产生异常色泽、异常的气味、变稠,混浊和沉淀、“生白”以 及固体食品的形态改变等 。 1、浑浊和沉淀 主要发生于液体食品(如饮料、啤酒等)中,发生浑浊的原因,除了化学因素 能造成外。多数是由酵母(多为圆酵母属)产生酒精引起的。一些耐热强的霉菌如 雪白丝衣霉菌、宛氏拟青霉也是造成食品浑浊的原因菌。 2、气味异常 引起食品气味改变的因素除理化因素以外,微生物因素也很多。微生物分解 蛋白质、脂肪产生氨、胺类、有机酸及脂、酮.醛、醇、硫化氢等物质,轻则风 味改变,重则产生难嗅的气味,微生物分解糖类,产酸也可导致风味改变。 3、产酸 植物原料和化学原料的食品中。糖类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微生物对糖类的 发酵产酸,造成食品的腐败。常见微生物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在合适的条件 下,都能对糖类发酵,产生有机酸或无机酸(CO2 溶解于水形成 H2CO3),使食 品的 pH 值降低,口感有酸败味。 4、生白 酱油、醋等调味品,如果长时间保存温度较高(25℃~37℃),表面容易形成 厚的白醭,俗称“生白”。 主要是由于产膜性酵母菌通过尘埃和不清洁的容器污染调味晶后,大量生长 繁殖造成。此外,泡制菜的卤水也会因酵母菌大量繁殖而生白;污染需氧芽胞菌 生白的调味晶,产生特殊的酸臭味,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5、霉变 是固体食品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是霉菌在食品上生长所造成,常见的霉菌 是分枝孢子菌属和曲霉菌。 6、产气 酵母菌和产酸菌分解糖和蛋白质产气(CO2、NH3、H2S 等),造成听装饮料 “胖听”,导致破裂。 7、色泽改变(变色) 食品不论在加工前或加工后,本身均呈一定的色泽,如果被微生物污染,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