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遗传育种学》 教案 主讲教师:朱勇代方银陈萍 西南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005年6月
《家蚕遗传育种学》 教 案 主讲教师:朱勇 代方银 陈萍 西南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005 年 6 月
《家蚕遗传育种学》教案 《家蚕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学校蚕学专业主要骨干专业课程之一。大体 上分为家蚕遗传学和家蚕育种学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家蚕遗传学是以重要的农业 经济昆虫蚕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在于阐明家蚕遗传和变异 规律,是家蚕育种的理论基础;家蚕育种学是硏究家蚕育种理论与技术、家蚕现 行品种改良和培育新的家蚕品种的学科。家蚕遗传育种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 家蚕生物学专业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突出实践性的遗传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学科, 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运用能力 、教材选用 1、主要教材: 本课程选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 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家蚕遗传育种学》为主要教材。该教材为 农业部优秀教材。 2、主要教学参考教材: 1、向仲怀主编《中国蚕种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 2、冯家新主编《家蚕育种选集》,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向仲怀等主编《中国蚕丝大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 4、向仲怀主编《蚕丝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9月 5、中国蚕业研究所主编《家蚕遗传育种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 6、浙农大主编《家蚕良种繁育及育种学》农业出版社,1982 7、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农业出版社,2000年 3、辅助教材: 1、《日蚕杂》、《蚕业科学》等多个著名刊物。 2、《家蚕形态性状一一家蚕基因库主要标记性状》电教片 3、夏秋蚕品种“夏芳×秋白”繁育饲养技术要点录相片。 4、多媒体课件
《家蚕遗传育种学》教案 《家蚕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学校蚕学专业主要骨干专业课程之一。大体 上分为家蚕遗传学和家蚕育种学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家蚕遗传学是以重要的农业 经济昆虫蚕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在于阐明家蚕遗传和变异 规律,是家蚕育种的理论基础;家蚕育种学是研究家蚕育种理论与技术、家蚕现 行品种改良和培育新的家蚕品种的学科。家蚕遗传育种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 家蚕生物学专业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突出实践性的遗传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学科, 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运用能力。 一、教材选用 1、主要教材: 本课程选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 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家蚕遗传育种学》为主要教材。该教材为 农业部优秀教材。 2、主要教学参考教材: 1、向仲怀主编《中国蚕种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 年 2、冯家新主编《家蚕育种选集》,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向仲怀等主编《中国蚕丝大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 年 4、向仲怀主编《蚕丝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年 9 月 5、中国蚕业研究所主编《家蚕遗传育种学》 科学出版社,1981 年 6、浙农大主编《家蚕良种繁育及育种学》农业出版社,1982 7、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农业出版社,2000 年 3、辅助教材: 1、《日蚕杂》、《蚕业科学》等多个著名刊物。 2、《家蚕形态性状——家蚕基因库主要标记性状》电教片。 3、夏秋蚕品种“夏芳×秋白”繁育饲养技术要点录相片。 4、多媒体课件
课程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50学时 2、实践教学:①蚕育种实习 1周(校内实习基地) ②蚕种生产实习8周(校内外实习基地)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了解家蚕遗传育种学的发展概况,识 别家蚕丰富的遗传性状,掌握家蚕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对家蚕雌完全连锁遗传 的特点及其运用,家蚕连锁群与染色体图,蚕的性决定与性别调控,家蚕染色体 及其变异、染色体工程等蚕的经典遗传理论与发展有较好掌握,并对家蚕发生遗 传、生化(同工酶)遗传、蚕的分子遗传与遗传工程研究进展有较好的了解;对 家蚕茧丝性状、化性、眠性、食性、抗性等重要实用经济性状的遗传与选择技术 有较好的掌握;熟悉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近交效应与运用、杂种优势与配合力 测定等育种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蚕品种资源及其创新,同时掌握系统分离与杂交 育种,诱变育种以及转基因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家 蚕选择的原理和基本方法、近交效应与在育种上的运用,杂种优势的度量和在育 种上利用、配合力的遗传效应和选择方法等;熟悉蚕品种研究动态及目标制定原 则和方法,对系统育种与杂交育种等基本育种方法和技术有很好的掌握,对诱变 育种、抗病育种的原理及其研究进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理解蚕品种资源及其创 新的意义及方法,了解转基因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 蚕品种鉴定的基本要求,了解现行主要品种的性状和生产对特殊品种的要求。通 过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家蚕育种主要的选择技术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科学思维以及科技创新能力 四、学习方法: 学生课前自学,提出问题,教师课堂讲授、专题讨论,结合作业、实验实习 等过程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成绩考核评定标准: 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半期成绩、作业、出勤情况、课堂讨论 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占20%;二是实验实习成绩占20%;三是期末考试成绩 占60% 六、课程讲授安排
二、课程教学安排: 1、课堂教学: 50 学时 2、实践教学 :①蚕育种实习 1 周(校内实习基地) ②蚕种生产实习 8 周(校内外实习基地)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了解家蚕遗传育种学的发展概况,识 别家蚕丰富的遗传性状,掌握家蚕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对家蚕雌完全连锁遗传 的特点及其运用,家蚕连锁群与染色体图,蚕的性决定与性别调控,家蚕染色体 及其变异、染色体工程等蚕的经典遗传理论与发展有较好掌握,并对家蚕发生遗 传、生化(同工酶)遗传、蚕的分子遗传与遗传工程研究进展有较好的了解;对 家蚕茧丝性状、化性、眠性、食性、抗性等重要实用经济性状的遗传与选择技术 有较好的掌握;熟悉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近交效应与运用、杂种优势与配合力 测定等育种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蚕品种资源及其创新,同时掌握系统分离与杂交 育种,诱变育种以及转基因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家 蚕选择的原理和基本方法、近交效应与在育种上的运用,杂种优势的度量和在育 种上利用、配合力的遗传效应和选择方法等;熟悉蚕品种研究动态及目标制定原 则和方法,对系统育种与杂交育种等基本育种方法和技术有很好的掌握,对诱变 育种、抗病育种的原理及其研究进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理解蚕品种资源及其创 新的意义及方法,了解转基因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 蚕品种鉴定的基本要求,了解现行主要品种的性状和生产对特殊品种的要求。通 过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家蚕育种主要的选择技术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科学思维以及科技创新能力。 四、学习方法: 学生课前自学,提出问题,教师课堂讲授、专题讨论,结合作业、实验实习 等过程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成绩考核评定标准: 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半期成绩、作业、出勤情况、课堂讨论 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占 20%;二是实验实习成绩占 20%;三是期末考试成绩 占 60% 六、课程讲授安排
绪论(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主要任务,了解家 蚕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家蚕品种选育的历史、现状、发展方向和各国研究的 优势。并重点掌握近代家蚕遗传及育种研究的主要成就和最新发展动态,为学习 好本门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2、教学重点:家蚕遗传育种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主要任务;学科发展与 最新动态。 3、讲授要点 (1)、家蚕遗传育种学的意义: ①家蚕遗传学 ②家蚕育种学 ③家蚕遗传育种学 (2)、家蚕遗传育种学的兴起与发展: ①我国家蚕遗传育种学早期研究的萌发 ②孟德尔规律再发现之前的家蚕遗传育种研究 ③最先自孟德尔立场对家蚕遗传育种的研究 ④日本田中义磨对家蚕遗传育种学的突出贡献 ⑤家蚕遗传研究从形态→生化→分子遗传的发展阶段 (3)、我国近代家蚕育种的成就 ①种质资源的研究 ②遗传育种理论研究 ③蚕品种育成 ④学科发展与最新动态。 思考练习题: 1、简述家蚕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关系。 2、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家蚕遗传育种学经历了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
绪论(2 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主要任务,了解家 蚕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家蚕品种选育的历史、现状、发展方向和各国研究的 优势。并重点掌握近代家蚕遗传及育种研究的主要成就和最新发展动态,为学习 好本门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2、教学重点:家蚕遗传育种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主要任务;学科发展与 最新动态。 3、讲授要点: (1)、家蚕遗传育种学的意义: ①家蚕遗传学 ②家蚕育种学 ③家蚕遗传育种学 (2)、家蚕遗传育种学的兴起与发展: ①我国家蚕遗传育种学早期研究的萌发 ②孟德尔规律再发现之前的家蚕遗传育种研究 ③最先自孟德尔立场对家蚕遗传育种的研究 ④日本田中义磨对家蚕遗传育种学的突出贡献 ⑤家蚕遗传研究从形态→生化→分子遗传的发展阶段 (3)、我国近代家蚕育种的成就: ①种质资源的研究 ②遗传育种理论研究 ③蚕品种育成 ④学科发展与最新动态。 思考练习题: 1、简述家蚕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关系。 2、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家蚕遗传育种学经历了哪几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
的主要发展特点为何? 第一章形态性状的遗传(6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介绍家蚕各种遗传性状,使学生了解蚕的主要形态性状、重要生理 性状等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规律,并知晓家蚕基因命名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家蚕卵(卵形、卵色)、幼虫(斑纹、体色、腹肢)、茧(形、色) 蛹(形、色)、成虫(体形、体色)主要形态性状的识别;家蚕主要突变基因的 遗传规律。 2、难点:卵壳性状的伪母性遗传,卵色遗传的母性决定机制 讲授要点: 第一节基因符号的命名规则 第二节卵性状的遗传 、卵形 1、主要突变型 2、卵形(卵壳性状)的伪母性遗传 二、卵色 (一)卵壳色(伪母性遗传) 绿卵、灰色卵基因群等 (二)浆液膜色 1、主要突变型(①白卵系列②红色调卵系列③褐卵系列等) 2、浆液膜色突变的遗传规律(母性遗传、普通遗传) (三)卵黄色(伪母性遗传) 三、卵色遗传的母性决定机制 1、代表型:①第一型(-1)②第二型(b-1,b-t)③第三型(b-2,apy) 2、遗传模式(图) 四、卵色基因的相互作用(互补,上位)
的主要发展特点为何? 第一章 形态性状的遗传 (6 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介绍家蚕各种遗传性状,使学生了解蚕的主要形态性状、重要生理 性状等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规律,并知晓家蚕基因命名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家蚕卵(卵形、卵色)、幼虫(斑纹、体色、腹肢)、茧(形、色)、 蛹(形、色)、成虫(体形、体色)主要形态性状的识别;家蚕主要突变基因的 遗传规律。 2、难点:卵壳性状的伪母性遗传,卵色遗传的母性决定机制。 讲授要点: 第一节 基因符号的命名规则 第二节 卵性状的遗传 一、卵形 1、主要突变型 2、卵形(卵壳性状)的伪母性遗传 二、卵色 (一)卵壳色(伪母性遗传) 绿卵、灰色卵基因群等 (二)浆液膜色 1、主要突变型(①白卵系列 ②红色调卵系列 ③褐卵系列等) 2、浆液膜色突变的遗传规律(母性遗传、普通遗传) (三)卵黄色 (伪母性遗传) 三、卵色遗传的母性决定机制 1、代表型:①第一型(w-1) ②第二型(b-1,b-t) ③第三型(b-2,apy) 2、遗传模式(图) 四、卵色基因的相互作用(互补,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