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章节规划 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由于这些内容是按照 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为使主线清晰,层次分明,较少涉及这些原理 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实际上人类将遗传和变异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 由来已久,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入,技术的改进,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 效果日益显著。本章将集中讲述遗传和变异原理在实践上的应用,并 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 学原理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STS)方面有更多的思 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本章各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及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 本章内容围绕遗传学原理和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开。通过 截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再 现了人类的互动。应用遗传学原理和规律对其他生物利用和改造的历 程,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与其他章的联系:第1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本 章介绍的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第3章中有 关DNA的结构、基因的本质,第4章中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 是学习本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基础。第5章中有关基因突变的内容
第 6 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章节规划 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由于这些内容是按照 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为使主线清晰,层次分明,较少涉及这些原理 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实际上人类将遗传和变异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 由来已久,并且随着认识的深入,技术的改进,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 效果日益显著。本章将集中讲述遗传和变异原理在实践上的应用,并 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 学原理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STS)方面有更多的思 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本章各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及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 本章内容围绕遗传学原理和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开。通过 截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再 现了人类的互动。应用遗传学原理和规律对其他生物利用和改造的历 程,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与其他章的联系:第 1 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本 章介绍的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第 3 章中有 关 DNA 的结构、基因的本质,第 4 章中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 是学习本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基础。第 5 章中有关基因突变的内容
是学习本章诱变育种的基础。第5章中有关染色体变异及多倍体育 种、单倍体育种的内容与本章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形成育 种知识的完整体系。 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 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本书第1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对于基因工 程,学生也并不陌生,不仅大众传媒上常有介绍,市场上销售的食 品中,有的也标注了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标记或文字说明。本章 是在学生对基因工程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 原理及应用,并着重引导学生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性问题。 本章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包括2节,其知识结构列表如下 从杂交育种到基 工程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利交育种 诱变育种 基因的剪刀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的针线 基因的运载体 基因工程的应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 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本章教学价值 1.知识方面
是学习本章诱变育种的基础。第 5 章中有关染色体变异及多倍体育 种、单倍体育种的内容与本章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形成育 种知识的完整体系。 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 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本书第 1 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对于基因工 程,学生也并不陌生,不仅大众传媒上常有介绍,市场上销售的食 品中,有的也标注了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标记或文字说明。本章 是在学生对基因工程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 原理及应用,并着重引导学生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性问题。 本章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包括 2 节,其知识结构列表如下: 从 杂 交 育 种 到 基 因 工 程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 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 基因工程的应用 基因的运载体 基因的针线 基因的剪刀 基因工程的原理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本章教学价值: 1.知识方面
(1)举例说出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2)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 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3.能力方面 (1)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2)进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本章教学安排 本章包括2节: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和第2节《基因 工程及其应用》。本章教学用3课时,其中第1节用1课时,第2节 用2课时。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对应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搜 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对学生在知识层面的要求是达到 理解水平。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对应于课程标准要求“关注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对学生在情感目标上的要求是 达到反应(认同)水平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从容说课
(1)举例说出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2)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 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3.能力方面 (1)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2)进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本章教学安排: 本章包括 2 节:第 1 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和第 2 节《基因 工程及其应用》。本章教学用 3 课时,其中第 1 节用 1 课时,第 2 节 用 2 课时。第 1 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对应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搜 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对学生在知识层面的要求是达到 理解水平。第 2 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对应于课程标准要求“关注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对学生在情感目标上的要求是 达到反应(认同)水平。 第 1 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从容说课
本节是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 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 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 的。教师在课前收集古人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的图片资料来创设 情境,引入选择育种的方法,并指出其局限性。然后以小麦杂交育种 为例,按课本的“问题探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得出杂交育种的概 念,并总结杂交育种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而通过“思考与讨 论”栏目引导学生思考杂交育种的方法存在哪些不足。在认识其局限 性后,教师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介绍诱变育种的实例和方法,通过实 例说明诱变育种的重要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 相比有哪些优势,并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讨论诱变育种的局限性。 通过这样递进的发展历程,说明超越已有技术的局限是育种技术不断 完善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最后组 织学生列表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在 方法、原理、优缺点上的异同点,使学生在农业科学育种方面有一个 完整的认识。 在进行杂交育种的学习时,选用典型的育种实例一一培育高产 抗病的小麦作为切入点,针对育种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 法,分析其中蕴含的遗传学规律。并引导学生应用遗传学规律和遗传 图解,对特定的杂交组合进行理论分析,推测可能的选育过程和结果 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杂交育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及其解决方法。同时 要引导学生去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价值
本节是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 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 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 的。教师在课前收集古人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的图片资料来创设 情境,引入选择育种的方法,并指出其局限性。然后以小麦杂交育种 为例,按课本的“问题探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得出杂交育种的概 念,并总结杂交育种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而通过“思考与讨 论”栏目引导学生思考杂交育种的方法存在哪些不足。在认识其局限 性后,教师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介绍诱变育种的实例和方法,通过实 例说明诱变育种的重要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 相比有哪些优势,并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讨论诱变育种的局限性。 通过这样递进的发展历程,说明超越已有技术的局限是育种技术不断 完善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最后组 织学生列表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在 方法、原理、优缺点上的异同点,使学生在农业科学育种方面有一个 完整的认识。 在进行杂交育种的学习时,选用典型的育种实例——培育高产、 抗病的小麦作为切入点,针对育种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 法,分析其中蕴含的遗传学规律。并引导学生应用遗传学规律和遗传 图解,对特定的杂交组合进行理论分析,推测可能的选育过程和结果, 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杂交育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及其解决方法。同时 要引导学生去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价值
进而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 某一历史阶段,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性,科学技术总会存在一些难以 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 入,技术上的问题得以解决,生产力也随之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又能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工诱变育种的学习是在学生讨论杂交育种的不足之后。教师可 以针对这一方法的不足,结合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介 绍人工诱变育种。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 并通过与杂交育种的比较,分析诱变育种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进而引 导学生分析诱变育种方法的不足,并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遗传变异规律 设想解决的办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 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异 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进而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 某一历史阶段,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性,科学技术总会存在一些难以 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 入,技术上的问题得以解决,生产力也随之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又能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工诱变育种的学习是在学生讨论杂交育种的不足之后。教师可 以针对这一方法的不足,结合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介 绍人工诱变育种。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 并通过与杂交育种的比较,分析诱变育种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进而引 导学生分析诱变育种方法的不足,并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遗传变异规律 设想解决的办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 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异 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