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40年代新诗 【本章学习要求】 1、了解国统区和解放区诗歌的不同追求; 2、了解九叶诗派的美学追求; 3、重点掌握艾青诗歌的美学风貌
第十八章 40年代新诗 ❖ 【本章学习要求】 ❖ 1、了解国统区和解放区诗歌的不同追求; ❖ 2、了解九叶诗派的美学追求; ❖ 3、重点掌握艾青诗歌的美学风貌
第一节概述 朗诵诗、街头二、七月诗派 诗运动: 七月诗派,是以胡风主编 朗诵诗运动→七月诗派 的《七月》(1937年9月创 中国新诗派(九叶诗 刊)和《希望》(1945年 月创刊)等刊物为主要阵 派)→政治讽刺诗 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 今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诗歌流派。它因《士月》 语言通俗易懂,可诵可 杂志而得名。主要代表诗 唱 人有鲁藜、绿原、阿垅、 曾卓、芦甸、孙钿、化铁 和牛汉等
第一节 概述 ❖ 一、朗诵诗、街头 诗运动: ❖ 朗诵诗运动→七月诗派 →中国新诗派(九叶诗 派)→政治讽刺诗 ❖ 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 语言通俗易懂,可诵可 唱。 ❖ 二、七月诗派 ❖ 七月诗派,是以胡风主编 的《七月》(1937年9月创 刊)和《希望》(1945年1 月创刊)等刊物为主要阵 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 诗歌流派。它因《七月》 杂志而得名。主要代表诗 人有鲁藜、绿原、阿垅、 曾卓、芦甸、孙钿、化铁 和牛汉等
七月诗派的共同特点: 1.社会历史使命感强化 2.鲜明的忧患意识 3.浓郁的美感特征 以诗情的内在旋律为依据,体式上以自由体诗为主, 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特征,在语言上,简洁朴素,对 自由体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七月诗派的共同特点: ❖ 1.社会历史使命感强化 ❖ 2.鲜明的忧患意识 ❖ 3.浓郁的美感特征 ❖ 以诗情的内在旋律为依据,体式上以自由体诗为主, 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特征,在语言上,简洁朴素 ,对 自由体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新诗派 1.“九叶诗派” 是由198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叶 集》而得名。该派崛起于抗战后期及解放战 争时期,主要诗人有辛笛、陈敬客、杜运燮 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缇、袁 可嘉、穆旦等。《文聚》、《诗创造》和 《中国新诗》等刊物,是其主要阵地
三、中国新诗派 ❖ 1. “九叶诗派” ❖ 是由198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叶 集》而得名。该派崛起于抗战后期及解放战 争时期,主要诗人有辛笛、陈敬客、杜运燮、 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缇、袁 可嘉、穆旦等。《文聚》、《诗创造》和 《中国新诗》等刊物,是其主要阵地
2.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 令A.追求社会与自我、 时代与个人、外部现实 与内心感受的统 B.新诗戏剧化 令C.溶入理性的意象营 造 郑敏说;“意象是能思 考的感情物和能感觉的 思想
2.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 ❖ A.追求社会与自我、 时代与个人、外部现实 与内心感受的统一. ❖ B.新诗戏剧化 ❖ C.溶入理性的意象营 造 ❖ 郑敏说;“意象是能思 考的感情物和能感觉的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