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与散文概况: 1、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矛盾日趋尖锐 的时代 2、30年代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3、30年代的时代特点: 散文作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第十四章 30年代的散文 一、时代背景与散文概况: 1、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矛盾日趋尖锐 的时代 2、30年代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3、30年代的时代特点: 散文作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2爱裂 1、鲁迅等左派(人 称“太白派”) 走叛逆、抗争的路。 其刊物为《涛声》 号 《太白》、《新语 林》、《爝火》 《芒种》、《杂文》 等
◼ 1、鲁迅等左派(人 称“太白派”)—— 走叛逆、抗争的路。 ◼ 其刊物为《涛声》、 《 太 白 》 、 《 新 语 林 》 、 《 爝 火 》 、 《芒种》、《杂文》 等
2爱裂 2周作人、林语堂 等(人称“论语 派”)—走隐逸 的路。 其刊物为《骆驼草》 《论语》、《文艺茶 话》、《人间世》、1年任燕系大学中文系 《宇宙风》等。 主任期间,与夫人、女儿合影
◼ 2周作人、林语堂 等 (人称 “论语 派”)——走隐逸 的路。 ◼ 其刊物为《骆驼草》、 《论语》、《文艺茶 话》、《人间世》、 《宇宙风》等
2爱裂 “太白派”与“论语派”政治态度的不同,规 定了其选择的文体的不同: ①“太白派”—多选择散文家族中较客观的 外向的文体,如杂文、社会速写、报告文学等。 ②“论语派”——内敛的、较富个人主观色彩 的文体,如随感小品、序跋、读书札记、日记、 书信等。 “太白派”是“议论风”,“论语派”是“谈 话风
◼ “太白派”与“论语派”政治态度的不同,规 定了其选择的文体的不同: ◼ ①“太白派”——多选择散文家族中较客观的、 外向的文体,如杂文、社会速写、报告文学等。 ◼ ②“论语派”——内敛的、较富个人主观色彩 的文体,如随感小品、序跋、读书札记、日记、 书信等。 ◼ “太白派”是“议论风” , “论语派”是“谈 话风”
2爱裂 “水星派”作家 是一支既没有共同的创作纲领,也没有同仁文 学组织的创作队伍。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 陆蠡等,他们以创作较富艺术性的抒情散文和 叙事散文见长且形成比较一致的创作特色的。 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寂寞、忧 郁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 以后—慢慢地将眼光从一己的内心生活移向 广袤的社会人生世相,以创作写人记事的叙事 散文为主
“水星派”作家 ◼ 是一支既没有共同的创作纲领,也没有同仁文 学组织的创作队伍。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 陆蠡等,他们以创作较富艺术性的抒情散文和 叙事散文见长且形成比较一致的创作特色的。 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寂寞、忧 郁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 ◼ 以后——慢慢地将眼光从一己的内心生活移向 广袤的社会人生世相,以创作写人记事的叙事 散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