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12年初中升学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 贴在条形码区内 3.考生作答时,请按题号在指定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在试题纸、草稿纸上 作答无效。 4.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黑色中性笔作答。 保证卡片清洁,不要折叠、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挂纸刀 题号 总分 分数 得分 积累与运用(1-6题每题3分,7题每空1分,共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是 A.镐头(g6o) 倔强(jue) 色厉内蕉(ren) B.妍丽(yan) 剽悍piao) 谆谆告诚(zun) C.果脯(fu) 挫折(cu0) 弄巧成拙(zhuo) D.船舶(b6) 召见(zhao) 莘学子(xin) 2.下列词语中错误的一项是 A.清冽针灸引颈长吼 B.烦躁箬蓬铤而走险 C.癖好磐石重峦迭嶂 D.一抔震撼无源无故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 力打造着无与伦比的世博。 B.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场同学会。 C.故宫博物院内的文物巧夺天工,喜迎了无数中外友人鉴赏。 D.日本九级大地震使日本东海岸失去了原面貌,从卫星图片上看灾区的沧海桑田,让人震惊。 4.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刘琦一降曹献荆州 B.鲁智深一倒拔垂杨柳 C.猪八戒一高老庄相亲 D.王熙凤一毒设相思局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回首208年,人们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中国成功的应对了金融危机 B.这次惨痛的经历,终于使他大彻大悟,痛改前非了。 C.任何一届世博会的成功,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一个个脚印,而且表达着人类对未来对时 代的思考 D.关外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案件,警方称,是因为由于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引起的 6.根据句子实例,通过你的描写,使句式一致,句意连贯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荒漠中,干渴的行者遇上了一股甘醇的泉 水 幸福是在灾难中,痛苦的灾民遇上了一片 美味的面包。(略,句式优美1分,句式一致1分,句意连贯1分) 7.古诗词填空(略) 语文试卷第1页共9页
语文试卷第 1 页 共 9 页 哈尔滨市 2012 年初中升学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 贴在条形码区内。 3. 考生作答时,请按题号在指定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在试题纸、草稿纸上 作答无效。 4. 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黑色中性笔作答。 5. 保证卡片清洁,不要折叠、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挂纸刀。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1—6 题每题 3 分,7 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是 ( A ) A.镐头(gǎo) 倔强(jué) 色厉内荏(rěn) B.妍丽(yàn) 剽悍(piāo) 谆谆告诫(zūn) C.果脯(fǔ) 挫折(cuō) 弄巧成拙(zhúo) D.船舶(bǒ) 召见(zhāo) 莘莘学子(xīn) 2.下列词语中错误的一项是 ( B ) A.清冽 针灸 引颈长吼 B.烦躁 箬蓬 铤而走险 C.癖好 磐石 重峦迭嶂 D.一抔 震撼 无源无故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A.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 力打造着无与伦比的世博。 B.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场同学会。 C.故宫博物院内的文物巧夺天工,喜迎了无数中外友人鉴赏。 D.日本九级大地震使日本东海岸失去了原面貌,从卫星图片上看灾区的沧海桑田,让人震惊。 4.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 A.刘琦—降曹献荆州 B.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C.猪八戒—高老庄相亲 D.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 A. .回首 2008 年,人们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中国成功的应对了金融危机。 B.这次惨痛的经历,终于使他大彻大悟,痛改前非了。 C.任何一届世博会的成功,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一个个脚印,而且表达着人类对未来对时 代的思考. D.关外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案件,警方称,是因为由于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引起的。 6.根据句子实例,通过你的描写,使句式一致,句意连贯。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荒漠中,干渴的行者遇上了一股甘醇的泉 水; , ;幸福是在灾难中,痛苦的灾民遇上了一片 美味的面包。(略,句式优美 1 分,句式一致 1 分,句意连贯 1 分) 7.古诗词填空(略)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分数
(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 (4)在《饮酒》中,若有 的思想,即使身处人境,也 无喧嚣之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在《小石潭记》中,表达作者中心思想的语句 (凄神寒谷,悄怆幽邃) 得分 阅读(共45分)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8-10题(共8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通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鮮 肥滋味之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支 (2)臭:(略) 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住在客栈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逆旅”“日”“再”1分;语义连贯1分)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们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博览群书。(“以是”、“以”、“假”1分,语义 连贯1分)。 10.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每个0.5分,语言不简洁扣 分,意思相近即可) 语文试卷第2页共9页
语文试卷第 2 页 共 9 页 (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2) ,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 (4)在《饮酒》中,若有 , 的思想,即使身处人境,也 无喧嚣之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在《小石潭记》中,表达作者中心思想的语句 , 。(凄神寒谷,悄怆幽邃) 得分 二.阅读(共 45 分)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 8-10 题(共 8 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1)支: (2)臭:(略) 9.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住在客栈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逆旅”“日”“再”1 分;语义连贯 1 分)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们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博览群书。(“以是”、“以”、“假”1 分,语义 连贯 1 分)。 10.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 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每个 0.5 分,语言不简洁扣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地震与海啸的关系》,回答13-16题(10分)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张家伟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 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②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 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 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髙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 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 击了整个太平洋 ④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 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⑤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 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 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⑥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 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 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⑦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 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 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语文试卷第3页共9页
语文试卷第 3 页 共 9 页 (二)阅读《地震与海啸的关系》,回答 13-16 题(10 分)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张家伟 ①2011 年 3 月 11 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 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②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 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 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 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 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 击了整个太平洋。 ④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 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⑤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 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 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⑥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 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 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⑦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 1.5 万 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 100 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 般在里氏 6.5 级以上,震源深度在 25 公里以内
⑧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 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 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⑨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 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 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内容有改动) 11.请简要概括说明内容。(2分) 文章介绍了海啸(1分)的特征(0.5分)与发生原因(0.5分) 12.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2分) (1)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 海啸。 (列数字) (2)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作比较) 13.请简要概括海啸的形成原因。(3分)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 颠簸,(1分)当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1分)(若不简练【多于80字】 扣1分) 14.“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 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中“可能”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不能(0.5分)可能表示“或许,不确定”(0.5分)有一定的局限性删去与事实不符,过于 绝对,(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1分) (三)阅读文章《男人的战争》,回答15-19题(15分) 男人的战争 周海亮 ①他们一直住在城市边缘的—个平房里。房子紧靠铁路,简陋,背阴,更像个随便搭起的窝 ②他费了很大的劲儿,在寒冷的冬天终于搞来—个煤球炉。煤球炉晩上需要封火,这成了他 的工作。封火后的煤球炉不再滚烫和热烈,更像个打着盹的暖暖的太阳。每天晚上他都要起 来,两次,或者三次,査看他的煤球炉,抽上一支烟,再看一眼旁边熟睡的妻子,然后继续 语文试卷第4页共9页
语文试卷第 4 页 共 9 页 ⑧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 2005 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 8.5 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 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⑨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 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 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内容有改动) 11.请简要概括说明内容。(2 分) 文章介绍了海啸(1 分)的特征(0.5 分)与发生原因(0.5 分) 12.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2 分) (1)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 1.5 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 100 次引起 海啸。 (列数字) (2)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作比较) 13.请简要概括海啸的形成原因。(3 分)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 颠簸,(1 分)当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1 分)(若不简练【多于 80 字】 扣 1 分) 14.“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 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中“可能”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 分) 不能(0.5 分)可能表示“或许,不确定”(0.5 分)有一定的局限性删去与事实不符,过于 绝对,(1 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1 分) (三)阅读文章《男人的战争》,回答 15-19 题(15 分) 男人的战争 周海亮 ①他们一直住在城市边缘的一个平房里。房子紧靠铁路,简陋,背阴,更像个随便搭起的窝 棚。 ②他费了很大的劲儿,在寒冷的冬天终于搞来一个煤球炉。煤球炉晚上需要封火,这成了他 的工作。封火后的煤球炉不再滚烫和热烈,更像个打着盹的暖暖的太阳。每天晚上他都要起 来,两次,或者三次,查看他的煤球炉,抽上一支烟,再看一眼旁边熟睡的妻子,然后继续
睡去 ③妻孑说,你晚上总起来干嘛呢?怕别人偷了你的破炉子?他嘿嘿笑,露岀尴尬的表情。晚 上却依然起来,查看他的煤球炉,两次,或者三次。 ④儿子懂些事的时候,也对他的举动不解。他告诉儿子,煤炉封不好的话,会中毒呢。儿子 把他的话告诉妻子,两个人就夸张地将他嘲笑一番。妻子说生命诚可贵嘛,儿子明白了,说 爸爸是怕死鬼嘛。他嘿嘿笑,抽着烟。他眯起的眼睛透过—个巨大的烟圈,注视着这对快活 的母子。他的目光,柔情似水 ⑤毎天晚上他仍然起来查看他的煤球炉,两次,或者三次。他的煤球炉在冬天的日子里,从 来没有熄灭过。他认为那是家的太阳。 ⑥儿子长大了,去很远的城市读书,在很远的城市工作,又在很远的城市安了家。元旦的前 几天儿子打电话回来,说要接他和妻子去那个城市住些日子。8儿子说那里天气很好,房间 里也通了暧暖气,很暖和,很舒服。 ⑦那几天他正好有些琐事,便让妻子一个人先去了。后来他得了重感冒,便打消了去儿子那 里住些日子的念头。过几天儿子再一次打电话过来,儿子说就来住几天吧。他说今年还是算 了,明年再说吧。那天儿子在电话里劝了他半个多小时,但还是没能将他劝动。放下电话的 时候,他听出儿子的声音,有些恼。儿子终于下决心亲自接父亲过来。 ⑧儿子下了火车,天刚刚亮。儿子敲父亲的门,很久才敲开。他穿着睡衣,睡眼朦胧中见到 了自己的儿子 ⑨屋子里却寒冷无比。那个煤球炉,不知什么时间已经熄灭,冷得似一块南极的坚冰。儿子 问,炉子怎么灭了呢? ⑩灭了吗?他看看,果然。晚上没封好吧!他说。 〔η)您不是每天晚上都要起来查看两三次吗?儿子的话随口而出,他知道那是父亲的习惯。好 语文试卷第5页共9页
语文试卷第 5 页 共 9 页 睡去。 ③妻子说,你晚上总起来干嘛呢?怕别人偷了你的破炉子?他嘿嘿笑,露出尴尬的表情。晚 上却依然起来,查看他的煤球炉,两次,或者三次。 ④儿子懂些事的时候,也对他的举动不解。他告诉儿子,煤炉封不好的话,会中毒呢。儿子 把他的话告诉妻子,两个人就夸张地将他嘲笑一番。妻子说生命诚可贵嘛,儿子明白了,说 爸爸是怕死鬼嘛。他嘿嘿笑,抽着烟。他眯起的眼睛透过一个巨大的烟圈,注视着这对快活 的母子。他的目光,柔情似水。 ⑤每天晚上他仍然起来查看他的煤球炉,两次,或者三次。他的煤球炉在冬天的日子里,从 来没有熄灭过。他认为那是家的太阳。 ⑥儿子长大了,去很远的城市读书,在很远的城市工作,又在很远的城市安了家。元旦的前 几天儿子打电话回来,说要接他和妻子去那个城市住些日子。8 儿子说那里天气很好,房间 里也通了暖气,很暖和,很舒服。 ⑦那几天他正好有些琐事,便让妻子一个人先去了。后来他得了重感冒,便打消了去儿子那 里住些日子的念头。过几天儿子再一次打电话过来,儿子说就来住几天吧。他说今年还是算 了,明年再说吧。那天儿子在电话里劝了他半个多小时,但还是没能将他劝动。放下电话的 时候,他听出儿子的声音,有些恼。儿子终于下决心亲自接父亲过来。 ⑧儿子下了火车,天刚刚亮。儿子敲父亲的门,很久才敲开。他穿着睡衣,睡眼朦胧中见到 了自己的儿子。 ⑨屋子里却寒冷无比。那个煤球炉,不知什么时间已经熄灭,冷得似一块南极的坚冰。儿子 问,炉子怎么灭了呢? ⑩灭了吗?他看看,果然。晚上没封好吧!他说。 ⑾您不是每天晚上都要起来查看两三次吗?儿子的话随口而出,他知道那是父亲的习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