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2009年度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院系 物理学系 课程名称文科物理(理论与实验)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课程类型 公共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物理学 课程负责人王炎森、马世红 申报日期2009年2月28日 学年授课学生数 复旦大学教务处 OO八年十一月
编号 2009 年度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申 报 表 推 荐 院 系 物 理 学 系 课 程 名 称 文科物理(理论与实验) 课程层次(本/专) 本 科 课程类型 公共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理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物 理 学 课 程 负 责 人 王炎森、马世红 申 报 日 期 2009 年 2 月 28 日 学年授课学生数 复旦大学教务处 二○○八年十一月 1
填写要求 请严格按照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 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 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填 写 要 求 一、请严格按照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 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 word 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 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2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王炎森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0年11月 最终学研究生 职称教授 电话|65642528 基本学位硕士 职务 传真 信息所在院系现代物理研究所Emal yswang@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200433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近五年来主要在复旦大学(学院)讲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物理与文化”,两个学 期。2学时/周,每次约80人 1-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 教学 数) 1.2005年至今一直被聘为“复旦大学复旦学院专职导师 2.208年参与了上海市部分中学高中高级研修班的教师培训工作,且指导六名教师 的课题(结业)论文。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用)(不超过五项) 负责二本有关文科物理教材的编写和再版工作:《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笫三版)和 《文科物理》(第一和第二版)。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 时间)(不超过十项) 207年8月“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笫三版)出版(第二作者); 2005年7月教材“文科物理一一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出版(第二作者); 2009年3月该教材的笫二版(更名为“物理与文化一一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2001年“面向21世纪的文科物理教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人) 2.2002年《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二版)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第二人)。 3.2003年被评为复旦大科本科教学名师 4.2003年和2008年二次被评为“复旦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5.2005年度"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优秀教材奖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 名 王炎森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40 年 11 月 1-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65642528 基本 学 位 硕士 职 务 / 传 真 / 信息 所在院系 现代物理研究所 E-mail yswang@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 220 号 复旦大学 现代物理研究所,200433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近五年来主要在复旦大学(学院)讲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物理与文化”,两个学 期。2 学时/周,每次约 80 人。 1-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 数): 教学 1. 2005 年至今一直被聘为 复旦大学复旦学院专职导师 。 〝 〞 情况 2. 2008 年参与了上海市部分中学高中高级研修班的教师培训工作,且指导六名教师 的课题(结业)论文。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用)(不超过五项): 负责二本有关文科物理教材的编写和再版工作:《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三版) 和 《文科物理》(第一和第二版)。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 时间)(不超过十项): 2007 年 8 月“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三版)出版(第二作者); 2005 年 7 月教材“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出版(第二作者); 2009 年 3 月该教材的第二版(更名为“物理与文化――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出版。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 2001 年“面向 21 世纪的文科物理教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人)。 2. 2002 年《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二版)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第二人)。 3. 2003 年被评为复旦大科本科教学名师。 4. 2003 年和 2008 年二次被评为 复旦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 〝 〞 5. 2005 年度 复旦大学复华奖教金优秀教材奖 。 〝 〞 3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 作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最后一名硕士生毕业。至今还返聘参加一定的科 1-3 研工作,并且是科研基金申请人之一。该课题研究方向是电子与高电荷离子 碰撞的理论研究,为我国高科技项目研究服务。主要工作是参与课题的物理 学术 内容和方向性讨论,协助课题组中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近5年中在国内外 的SCI杂志上发表论文达15篇(在Phys.Rev. A, J Phys.B, JOST,CPL等杂 研究志上)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 (不超过十项) 在下列十篇SCI文章中,二篇为笫二作者,七篇为笫三作者,一篇为笫四作者。 1. Relativistic Calculation of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for He-like Krypton, Chin. Phys 14,959-963(2005) 2.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tudy of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for helium-like isoelectronic sequence, J. Quant. Spect. Radiat Transfer 102, 464-472(2006) 3. Calculation of photon angular distribution and polarization for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for high-charged hydrogen-like ions, Chin. Phys. 16, 1008-1013(2007) 4. Calculation of photon angular distribution and polarization for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for highly charged helium-like ions, J. Quant. Spect. Radiat Transfer 107, 323-330(2007) 5. Resonance excitation rate coefficient of Ni-like tantalum, Chin. Phys. Lett. 24, 925-928 6. Resonance-excitation for Ni-like tantalum, Phys. Rev. A 76, 022703 (2007) 7. Resonant excitation rate coefficients of Ni-like tungsten, J. Phys. B 40, 3075-3090(2007) 8.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of Co-like gold ions, J. Phys. B 40, 4269-4286(2007) 9. Effects of 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 on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of Cu-like gold ion through capture process, Chin. Phys. Lett. 24, 3404-3407(2007) 10. Total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rate coefficient for Co-like tungsten, J. Quant Spect. Radiat Transfer, 109, 2000-2008(2008)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 作为博士生导师,2005 年最后一名硕士生毕业。至今还返聘参加一定的科 研工作,并且是科研基金申请人之一。该课题研究方向是电子与高电荷离子 1- 3 碰撞的理论研究,为我国高科技项目研究服务。主要工作是参与课题的物理 内容和方向性讨论,协助课题组中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近 5 年中在国内外 学术 的 SCI 杂志上发表论文达 15 篇(在 Phys. Rev. A,J. Phys. B, JQSRT, CPL 等杂 志上)。 研究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 (不超过十项): 在下列十篇 SCI 文章中, 二篇为第二作者, 七篇为第三作者, 一篇为第四作者。 1. Relativistic Calculation of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for He-like Krypton, Chin. Phys. 14, 959-963(2005) 2.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tudy of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for helium-like isoelectronic sequence, J. Quant. Spect.& Radiat.Transfer 102, 464-472 (2006) 3. Calculation of photon angular distribution and polarization for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for high-charged hydrogen-like ions, Chin. Phys. 16, 1008-1013 (2007) 4. Calculation of photon angular distribution and polarization for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for highly charged helium-like ions, J. Quant. Spect.& Radiat.Transfer 107, 323-330 (2007) 5. Resonance excitation rate coefficient of Ni-like tantalum, Chin. Phys. Lett. 24, 925-928 (2007) 6. Resonance-excitation process for Ni-like tantalum, Phys. Rev. A 76, 022703 (2007) 7. Resonant excitation rate coefficients of Ni-like tungsten, J. Phys. B 40, 3075-3090 (2007) 8.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of Co-like gold ions, J. Phys. B 40, 4269-4286 (2007) 9. Effects of 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 on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of Cu-like gold ion through capture process, Chin. Phys. Lett. 24,3404-3407 (2007) 10. Total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rate coefficient for Co-like tungsten, J. Quant. Spect.& Radiat.Transfer, 109,2000-2008 (2008)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4
1.课程负责人情况(1) 姓名马世红 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年3月 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 电话65642609 1(1}1学位博士 职务|副系主任,物理教学 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传真|65104949 基本 信息所在院系 物理学系 E-mailshma(@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邯郸路20号(200433,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研究方向 非线性光学、功能超薄膜物理与器件、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1.光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3学时;2003级物理学系本科生,112人 2.激光专题报告、研究生专业选修课、3学时;2001年22人、2002年20人、2003 年28人、2004年28人、2005年32人、2006年30人、2007年32人,2008年 29人 3.前沿讲座、研究生专业选修课(英语讲授,1次),3学时;2002年83人 4.科学讲座、本科生专业基础课、3学时;2003年80人、2004年73人、2005年 248人 5.物理前沿讲座、研究生专业选修课,3学时;2008年3月3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年限,学生总人数) 1.普通物理实验(物理学系),2001年112人、2002年79人、2003年46人、2004 年38人、2006年32人、2007年32人,2008年16人 1()22.综合物理实验,2001年2人、204年2人、206年1人、2007年2人 教学3.普通物理实验(平台课程)200年36人、2002年80.2062年32人2007 年32人、2008年32人 情况4.毕业论文,203年1人、200年2人、2005年2人、2002年1人、207年1人 2008年1人 5.指导研究生,2000级1人、2001级1人、2003级1人、2004级1人、2005级1 人 6.2008年参与了上海市部分中学高中高级研修班的教师培训工作,且指导七名教师 的课题(结业)论文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 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一一支撑条件建设项目,参加人,2008年1月至2010 年12月,进行中 2.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仪器研究、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2000年至2003年,参加者之一,现已完成; 3.计算机技术在物理教学实验中的应用、复旦大学教务处教学改革项目、2001年至 2002年、主持人,现已完成
1. 课程负责人情况(1) 姓 名 马 世 红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 年 3 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 授 电 话 65642609 副系主任,物理教学 学 位 博 士 职务 65104949 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 1⑴-1 传 真 所在院系 物理学系 E-mail shma@fudan.edu.cn 基本 信息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 220 号(200433),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研究方向 非线性光学、功能超薄膜物理与器件、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1. 光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3 学时;2003 级物理学系本科生,112 人 2. 激光专题报告、研究生专业选修课、3 学时;2001 年 22 人、2002 年 20 人、2003 年 28 人、2004 年 28 人、2005 年 32 人、2006 年 30 人、2007 年 32 人,2008 年 29 人 3. 前沿讲座、研究生专业选修课(英语讲授,1 次),3 学时;2002 年 83 人 4. 科学讲座、本科生专业基础课、3 学时;2003 年 80 人、2004 年 73 人、2005 年 248 人 5. 物理前沿讲座、研究生专业选修课,3 学时;2008 年 3 月 30 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年限,学生总人数): 1. 普通物理实验(物理学系),2001 年 112 人、2002 年 79 人、2003 年 46 人、2004 年 38 人、2006 年 32 人、2007 年 32 人,2008 年 16 人 1⑴-2 2. 综合物理实验,2003 年 2 人、2004 年 2 人、2006 年 1 人、2007 年 2 人 3. 普通物理实验(平台课程),2003 年 36 人、2005 年 80 人、2006 年 32 人、2007 年 32 人、2008 年 32 人 教学 情况 4. 毕业论文,2003 年 1 人、2004 年 2 人、2005 年 2 人、2006 年 1 人、2007 年 1 人、 2008 年 1 人 5. 指导研究生,2000 级 1 人、2001 级 1 人、2003 级 1 人、2004 级 1 人、2005 级 1 人 6. 2008 年参与了上海市部分中学高中高级研修班的教师培训工作,且指导七名教师 的课题(结业)论文。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 1.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支撑条件建设项目,参加人,2008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进行中; 2. 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仪器研究、教育部 21 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2000 年至 2003 年,参加者之一,现已完成; 3. 计算机技术在物理教学实验中的应用、复旦大学教务处教学改革项目、2001 年至 2002 年、主持人,现已完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