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的发展与京剧的兴盛 4 京剧的代表剧 目及其成就弹词宝卷 录 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518 第一节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518 “诗界革命”与黄遵宪的新派诗厚重的历 史现实内容 反映新学理、新事物与“吟到中 华以外天”黄遵宪描写艺术的拓展 第二节梁启超与新文体.522 思想界的陈涉 资产阶级文学革命的提倡 者、鼓吹者别具魅力的新文体散文 新体散文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第三节近代后期散文.524 近代后期散文概观康有为的政论文 谭嗣同冲决罗网的笔锋严复与林纤 章炳麟的革命撇文 第四节近代后期诗歌.527 康有为的浪漫主义歌唱丘逢甲的爱国歌声 女侠秋瑾 南社诗人柳亚子与苏曼殊 同光体的诗歌主张与创作 湖湘派与晚唐派 第五节近代后期词.535 近代后期词的创作倾向 “清季四大词人” 异军突起的文廷式 第四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545 第一节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的兴起.545 小说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新小说的澎湃浪 潮构拟理想世界的蓝图求新声于异邦 历史疮痰的反思民族民主革命的锋音
翻译小说的繁荣与小说审美意识的嬗替 第二节《官场现形记》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548 封建社会崩渍前夕的官场解剖:《官场现形记》 光怪陆离的社会诸相的写真:《二十年目睹之怪 4 现状》 第三节《老残游记》与《孽海花》.552 小说艺术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老残游记》 深含三重意蕴的《孽海花》 第四节民初小说鸟瞰.557 从开启民智到徇世媚俗鸳鸯蝴蝶派小说的 渊源与流变苏曼殊的哀情小说 第五节戏剧改良运动与话剧的诞生. .560 戏刷改良运动的勃兴 “民族文学之伟著,亦 政治剧曲之丰碑”汪笑侬与京剧改良 中国早期话剧的诞生 文学史年表. .569 研修书目.607 后记.629 6
第七编 明代文学
4 绪 论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祯 十七年(1644)自缕,前后共计277年。 在元代文学新变的基础上,明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曲折、有 突进,呈现了一种波浪形的态势。这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前期作 为元代文学的馀波和明代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以视作中国 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嘉靖(1522~1566)以后,文学变革犹如狂飚 突至,迅猛异常,中国文学正式步人近古的新时代。从明中叶到清 代鸦片战争,是中国文学近古期的第一段。 元明之际的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 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文 学作品在崇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时,常常浸透着作家深沉的忧 患意识。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和 宋濂、刘基、高启等诗文作家为代表,在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一时 繁华的景象。但文学发展的这种势头很快就遭到了阻扼和摧残。 明初经济的复苏,人民生活的相对安定,消蚀了士人的忧患意识: 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和特务统治,又平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 感。精神上贫乏的知识分子在追求仕进和自我平衡的心态中,欣 赏一种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美。生机勃勃的小说、戏曲创作受到 了轻视和限制,“台阁体”的诗歌和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 滥,文学创作导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人了低谷。 明代中叶,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和统治 集团的日趋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以及王阳明心学的流行,文学 逐步走出了沉寂枯滞的局面。特别是在嘉靖以后,很快地由复苏 而大踏步地向前迈进。这时的文学创作随着接受对象的下层化 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神更加高扬,从而突出了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