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一一诗词鉴赏 江苏省淮州中学韩维加 (10年全国卷I)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 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 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 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 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 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010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江苏省淮州中学 韩维加 (10 年全国卷Ⅰ)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 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 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 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 识,施展才能。 (10 年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 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作 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 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 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 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 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 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10年北京卷) 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风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 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 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 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 梧桐之上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 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 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 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 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 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 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10 年北京卷)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7 分)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 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 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 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 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 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 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广阔无边。 ③、被,覆盖。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 荒寒。 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 ⑤、徂(cu)晖,夕阳的余辉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 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 之处 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 参考答案: (1)(3分)A (2)(4分)要点: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0年上海秋季卷 (四)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8分) [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 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 分) 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 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广阔无边。 ③、被,覆盖。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 荒寒。 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 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 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 之处。 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 参考答案: (1)(3 分) A (2)(4 分)要点: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10 年上海秋季卷) (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 14 一 16 题。(8 分) [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 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10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 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10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 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 分)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分) (10 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 分)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 分) 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 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10 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 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 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
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风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 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10年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 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 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 客双方借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査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
怎样的品性?(3 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 分)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 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10 年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 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 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 分析。(4 分)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 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