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平潭一中七上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已经掀开了它美丽的面纱。是苦?是乐?个中滋味惟有我们知 晓!青春正值,我们明白初一正是我们人生大厦的基石。相信同学们能打好基础,接受挑战 请同学们认真、规范答题!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说明:1.全卷共三大题6页,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须将学校、姓名、班别、座号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水笔按眢题要求答在笞题卡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 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和改正纸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分) 古诗默写(每条横线上书写一句,共12分) (1)树木丛生, ,洪波涌起。《观沧海》 (2)春天像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3)《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君直到夜郎西 (6)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2、下列文学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倒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 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C.《雨的四季》是老舍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 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炉D《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戡3、下列各何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屋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B、近期,我校开展了“八不”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C、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 要严格检查自已,作出表率。 D、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字词积累(6分)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 2019—2020 年度平潭一中七上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已经掀开了它美丽的面纱。是苦?是乐?个中滋味惟有我们知 晓!青春正值,我们明白初一正是我们人生大厦的基石。相信同学们能打好基础,接受挑战。 请同学们认真、规范答题!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说明:1.全卷共三大题,6 页,考试用时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2.答卷前,须将学校、姓名、班别、座号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或水笔按各题要求答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 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和改正纸。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 一.古诗默写(每条横线上书写一句,共 12 分) (1)树木丛生, 。 ,洪波涌起。《观沧海》 (2)春天像 ,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3)《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 , (4)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 (5)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君直到夜郎西。 (6)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 2、下列文学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 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C.《雨的四季》是老舍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 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D.《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屋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B、近期,我校开展了“八不”行为规范教育活动。 C、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 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D、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字词积累 (6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汉字写出拼音(4分) ①静ml() ②1ang()润 ③贮()鲞 ④高邈( (2)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安适潦亮吝啬拙拙逼人 B决别取诀心绪淅淅沥沥 C感慨分歧烂漫喜出望外 D酝酿徘徊惭愧载然不同 第二部分阅读(66分) (一)古诗词鉴赏(共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5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以下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思”在这里的意思是“思绪 B“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 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表现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 生活的憧憬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别故土的游子”,“天 涯”即“极远的地方” 6.请品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妙在何处?(2分)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7-11题共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 与友期》)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词卷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 (1) 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汉字写出拼音 (4分) ①静 mì ( ) ②lǎng ( ) 润 ③贮 ( )蓄 ④高邈.( ) (2) 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安适 潦亮 吝啬 拙拙逼人 B决别 取诀 心绪 淅淅沥沥 C感慨 分歧 烂漫 喜出望外 D酝酿 徘徊 惭愧 载然不同 第二部分 阅读(66 分) (一)古诗词鉴赏(共 5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6-7 题。(5 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以下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思”在这里的意思是“思绪”。 B“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 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表现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 生活的憧憬。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别故土的游子”,“天 涯”即“极远的地方”。 6.请品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妙在何处?(2 分) (二)文言文阅读 (完成7-11题共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 与友期》)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日:“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 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缓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 敬。”袁公曰:“孤⑧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④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⑤动静⑥,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 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绥:安抚。②恣:任凭。③孤:王侯自称。④法:政法 ⑤周旋:谋划⑥动静:举止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元方入门不顾() ④久而益敬( 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 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 意思是:()(只写序号)。(2分)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老父在大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D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分) (2)弱者抚之以仁。(2分) 11.从【甲】文元方财友人的批评话语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入门 不顾”的行动中看出元方 的性格特点,从【乙」文元方回答袁公的 提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元方 的性格特点。(3分)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 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 敬。”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④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⑤动静⑥,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 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绥:安抚。 ②恣:任凭。 ③孤:王侯自称。 ④法:政法 ⑤周旋:谋划 ⑥动静:举止。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 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相委.而去( ) ③.元方入门不顾. ( ) ④久而益敬 ( ) 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 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 意思是:( )(只写序号)。(2 分)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D.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 分) (2)弱者抚之以仁。(2 分) 11.从【甲】文元方财友人的批评话语中可以看出元方 的性格特点,“入门 不顾” 的行动中看出元方 的性格特点,从【乙』文元方回答袁公的 提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元方 的性格特点。(3 分)
(三)阅读《清明的心弦》回答文后的问题。(共16分) 清明的心弦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巳经摆脱了自己 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 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地的骄傲、大树的安慰,却又何尝没有 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潮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 雾气倒显得暖烘烘呃。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 更妩媚、更贴心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恰远, 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垂钓下钩者 的贪婪,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④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修整, 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瑟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 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 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 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紫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 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⑥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 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显示她们的千 姿百态。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 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库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急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 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⑥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窠里奔跑。和它 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去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那盏盏 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 ⑦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2、本文的文眼是 (限两个字)。(2分)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词卷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 (三) 阅读《清明的心弦》回答文后的问题。(共 16 分) 清明的心弦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 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 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地的骄傲、大树的安慰,却又何尝没有 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潮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 雾气倒显得暖烘烘呢。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 更妩媚、更贴心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怡远, 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垂钓下钩者 的贪婪,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④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修整, 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瑟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 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 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 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紫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 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⑤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 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显示她们的千 姿百态。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 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库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急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 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⑥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窠里奔跑。和它 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去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那盏盏 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 ⑦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2、本文的文眼是 (限两个字)。(2 分)
13、第②段中作者说大树巳经摆脱了自己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沉重的负担"、 快乐的独担"各指的什么? (2 分) 14、第④段作者用了 的手法,用春天的“ 夏天的“ 秋天的 ”与初冬时节相比,突出农民们的“ 。(加引号的用 文中词语回答)(5分) 15、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趣什么作用?(3分) 16、选出下列理解正确的两项:()()(4分) A、第②节对落叶的描写让人联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歌颂 了落叶无私奉献的精神 B、文章的主体部分先写某种景物,后写比较开阔的场景,再由物及人;排序有致, 眉目清晰。 C、第⑥节一连两个“告别”,六个“迎接”,给人以这样的启示:冬天是收获之 后、新的搏击之前的暂时休整,它有辞旧迎新、承前启后的意义。 D、无论写树、写水、还是写大地、写郊外,都大量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 手法,语言生动有趣。 (四)阅读《你在伞里吗》回答文后的问题。(14分) 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超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 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 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拳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 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 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无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 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⑧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 乎的小脸一趣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颊一颊,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5 13、第②段中作者说"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沉重的负担"、 "快乐的独担"各指的什么? (2 分) 14、第④段作者用了 的手法,用春天的“_________”,夏天的“_________”, 秋天的“_________”与初冬时节相比,突出农民们的“_________”。(加引号的用 文中词语回答) (5 分) 15、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 分) 16、选出下列理解正确的两项:( )( ) (4 分) A、第②节对落叶的描写让人联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歌颂 了落叶无私奉献的精神。 B、文章的主体部分先写某种景物,后写比较开阔的场景,再由物及人;排序有致, 眉目清晰。 C、第⑥节一连两个“告别”,六个“迎接”,给人以这样的启示:冬天是收获之 后、新的搏击之前的暂时休整,它有辞旧迎新、承前启后的意义。 D、无论写树、写水、还是写大地、写郊外,都大量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 手法,语言生动有趣。 (四)阅读《你在伞里吗》回答文后的问题。(14 分) 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 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 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 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 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 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 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