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收入再分配和政府行为分析 (1)收入再分配理论 (2)收入再分配实践 (3)政府与官员行为目标 (4)政府与官员行为约束因素 (5)政府如何做得更好? 经济学原理"第13讲“收入再分配 卢锋,CCER,2001秋季
"经济学原理"第13讲“收入再分配” 卢锋,CCER,2001秋季 1 第13讲, 收入再分配和政府行为分析 • (1)收入再分配理论 • (2)收入再分配实践 • (3)政府与官员行为目标 • (4)政府与官员行为约束因素 • (5)政府如何做得更好?
收入再分配理论:支付意愿差异理论 ·这一理论从人们对公共产品支付意愿差别入手,说明征收税 赋时应对不同人实行差别税率,因而具有收入再分配含义。 富人对公共产品支付意愿较高,穷人支付意愿较低。例如 前面关于空气污染的案例说明,富人和穷人虽然对公共产品 支付意愿曲线具有相同负斜率,但是富人支付意愿曲线处于 比穷人较高的位置,说明富人对清洁环境这一公共品具有较 大的支付意愿。又比如,产权和交易规则得到尊重和维护的 制度环境,同样具有公共品性质,是经济运行和增长的前提 条件。然而,一个亿万富翁与一个贫民相比,前者从制度性 公共产品中获得了较大利益,即便从自利动机出发,富人对 这类公共产品应当具有较大支付意愿。因而,正确的征税方 法,是应当依据支付意愿差别,对富人和穷人实施不同税率。 政府采用不同税率征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次分配过程 产生的收入差距,具有某种收入再分配效果 经济学原理"第13讲“收入再分配 2 卢锋,CCER,2001秋季
"经济学原理"第13讲“收入再分配” 卢锋,CCER,2001秋季 2 收入再分配理论:支付意愿差异理论 • 这一理论从人们对公共产品支付意愿差别入手,说明征收税 赋时应对不同人实行差别税率,因而具有收入再分配含义。 • 富人对公共产品支付意愿较高,穷人支付意愿较低。例如, 前面关于空气污染的案例说明,富人和穷人虽然对公共产品 支付意愿曲线具有相同负斜率,但是富人支付意愿曲线处于 比穷人较高的位置,说明富人对清洁环境这一公共品具有较 大的支付意愿。又比如,产权和交易规则得到尊重和维护的 制度环境,同样具有公共品性质,是经济运行和增长的前提 条件。然而,一个亿万富翁与一个贫民相比,前者从制度性 公共产品中获得了较大利益,即便从自利动机出发,富人对 这类公共产品应当具有较大支付意愿。因而,正确的征税方 法,是应当依据支付意愿差别,对富人和穷人实施不同税率。 政府采用不同税率征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次分配过程 产生的收入差距,具有某种收入再分配效果
收入再分配:边际效用递减理论 支付意愿差异理论仍依据效率原则进行分析,只是在它结论 实施意义上具有再分配含义。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则是直接依 据经济学分析原则,正面讨论收入再分配合理性。这一理论 的基本假设是:富人新增一个单位收入能够带来的边际效用 较小,穷人新增一个单位收入能够带来的边际效效用较大。 如果人们效用可以相互比较,那么在边际意义上把富人一个 单位收入转移给穷人,穷人增加的效用便会大于富人减少的 效用,因而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会使社会总效用或总福利增 加 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直观说服力,我们在情理上可能很容易 接受这一结论。缺陷在于,它需要假定人们效用可以相互比 较和加总。然而,很难对两个同样吃一个苹果的人所获得的 效用满足程度,采用同一标准进行衡量和比较,因此难以断 定一个新增苹果分配给谁,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社会福利。 经济学原理"第13讲“收入再分配 卢锋,CCER,2001秋季
"经济学原理"第13讲“收入再分配” 卢锋,CCER,2001秋季 3 收入再分配:边际效用递减理论 • 支付意愿差异理论仍依据效率原则进行分析,只是在它结论 实施意义上具有再分配含义。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则是直接依 据经济学分析原则,正面讨论收入再分配合理性。这一理论 的基本假设是:富人新增一个单位收入能够带来的边际效用 较小,穷人新增一个单位收入能够带来的边际效效用较大。 如果人们效用可以相互比较,那么在边际意义上把富人一个 单位收入转移给穷人,穷人增加的效用便会大于富人减少的 效用,因而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会使社会总效用或总福利增 加。 • 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直观说服力,我们在情理上可能很容易 接受这一结论。缺陷在于,它需要假定人们效用可以相互比 较和加总。然而,很难对两个同样吃一个苹果的人所获得的 效用满足程度,采用同一标准进行衡量和比较,因此难以断 定一个新增苹果分配给谁,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社会福利
收入再分配:相对位次差别理论 企业内部劳动者先天和后天条件不同,劳动边际生产率存在 很大差别。他们居于不同职位,获得不同收入;然而,观察 发现,他们收入差别与他们边际生产率差别通常不完全可比 即收入差别比例显著小于边际生产率差别比例。经济学家用 相对位次差别补偿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能力较强的劳 动者从他们所处的较高相对位次中得到额外满足,而相互比 较性则对居于较低位次的劳动者带来负面效用,不同方向的 效用差别,需要通过适当缩小收入差距来给以部分补偿。 可以此分析社会范围内收入再分配问题。富人不仅能从高收 入本身代表的购买力中获得较大满足,而且从特定社会关系 格局下的收入相对优势地位中得到额外满足。为了平衡这 潜在利益关系差别,实现大家都愿意成为社会不同部分的共 同利益,需要通过适当的收入再分配,为给富人带来额外效 用的低收入者提供补偿。 经济学原理"第13讲“收入再分配 4 卢锋,CCER,2001秋季
"经济学原理"第13讲“收入再分配” 卢锋,CCER,2001秋季 4 收入再分配:相对位次差别理论 • 企业内部劳动者先天和后天条件不同,劳动边际生产率存在 很大差别。他们居于不同职位,获得不同收入;然而,观察 发现,他们收入差别与他们边际生产率差别通常不完全可比, 即收入差别比例显著小于边际生产率差别比例。经济学家用 “相对位次差别补偿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能力较强的劳 动者从他们所处的较高相对位次中得到额外满足,而相互比 较性则对居于较低位次的劳动者带来负面效用,不同方向的 效用差别,需要通过适当缩小收入差距来给以部分补偿。 • 可以此分析社会范围内收入再分配问题。富人不仅能从高收 入本身代表的购买力中获得较大满足,而且从特定社会关系 格局下的收入相对优势地位中得到额外满足。为了平衡这一 潜在利益关系差别,实现大家都愿意成为社会不同部分的共 同利益,需要通过适当的收入再分配,为给富人带来额外效 用的低收入者提供补偿
收入再分配:“无知帐篷”理论之 Jonn rawls教授虽是哲学家,但分析思路与经济学原则类似。 他设计“无知帐蓬( veil of ignorance)”思想试验探讨这一问 题。所有人不了解自己和他人天赋和能力—聪明或愚笨,强 壮或衰弱,敏捷或迟钝,无人能事先判断那一种收入分配规则 对自己特别有利。这一信息屏蔽环境排除了人们通过选择收入 分配规则损人利己的可能性,因而得到的规则应当是公正的, 通过公正规则得到的结果也应当是公正的。 “无知帐篷”下人们选择什么分配规则?还要假设社会收入总 量不变。这时人们存在厌恶风险倾向,必然选择平均主义分配 规则。因为不平等分配虽使强者得到好处,但弱者得到坏处 由于没有人事先知道自己是强或是弱,因而没有特别动机坚持 要求可能给强者带来较多收入的分配规则。这一理论实质在于: 由于每个人都有相同可能成为弱者,因而他们会通过选择平均 分配规则来消除风险 经济学原理"第13讲“收入再分配 卢锋,CCER,2001秋季
"经济学原理"第13讲“收入再分配” 卢锋,CCER,2001秋季 5 收入再分配:“无知帐篷”理论之一 • Jonn Rawls教授虽是哲学家,但分析思路与经济学原则类似。 他设计“无知帐蓬(veil of ignorance)”思想试验探讨这一问 题。所有人不了解自己和他人天赋和能力——聪明或愚笨,强 壮或衰弱,敏捷或迟钝,无人能事先判断那一种收入分配规则 对自己特别有利。这一信息屏蔽环境排除了人们通过选择收入 分配规则损人利己的可能性,因而得到的规则应当是公正的, 通过公正规则得到的结果也应当是公正的。 • “无知帐篷”下人们选择什么分配规则?还要假设社会收入总 量不变。这时人们存在厌恶风险倾向,必然选择平均主义分配 规则。因为不平等分配虽使强者得到好处,但弱者得到坏处。 由于没有人事先知道自己是强或是弱,因而没有特别动机坚持 要求可能给强者带来较多收入的分配规则。这一理论实质在于: 由于每个人都有相同可能成为弱者,因而他们会通过选择平均 分配规则来消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