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考资料《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二版),李育锡主编,高等救育出版社201 《机槭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周春国、王慧武编,西安理工大学,2003 备注 西安理工大学教素(附备) 第1次课 2学时 目、课题§3-1材料的疲劳特性 教学目的、了解疲劳曲线与极限应力曲线的来源、意义及用途 和要求2、掌握通过材料的基本机械性能(0ns、a、)绘制零件极 应力简化线图 重点重点:极限应力曲线的意义及应用(在不同循环特性下) 难点难点:极限应力曲线的意义及应用(在不同循环特性下) 学内容 §1材料的疲劳特性 1)应力循环特性 2)σ-N疲劳曲线 3)材料的极限应力线图 教学进程4)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 (含课堂教2、教学方法 内容 首先介绍零件的失效形式,以及应力循环特性。强调在进行强度计 功法、辅算时的极限应力线图是利用很少的几个实验数据近似地求得在工程应 手段、用上足够精确的极限应力线图。这一思想具有普遍意义 互动、 说明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源于材料极限应力线图,主要考虑综合影 分配、板 书设计)响系数K对应力幅的影响:介绍K的意义及查表方法;在一个已知 的工作应力点条件下,对应不同的应力变化规律,可以有不同的极限应 力,据此引出三种典型应力变化规律情况下的极限应力计算方法 3、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课件讲解为主,讲解例题,课堂提问,布置思考题 作业布置
主要 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二版),李育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周春国、王慧武编,西安理工大学,2003 备注 西安理工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第 1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 了解疲劳曲线与极限应力曲线的来源、意义及用途; 2、 掌握通过材料的基本机械性能( B、 S、 −1、 0 )绘制零件极 限应力简化线图; 重点 难点 重点:极限应力曲线的意义及应用(在不同循环特性下) 难点:极限应力曲线的意义及应用(在不同循环特性下) 教学进程 (含课堂教 学内容、教 学方法、 辅 助手段、师 生互动、时 间分配、板 书设计) 1、 学内容: §1 材料的疲劳特性 1) 应力循环特性; 2) − N 疲劳曲线; 3) 材料的极限应力线图 4)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 2、教学方法 首先介绍零件的失效形式,以及应力循环特性。强调在进行强度计 算时的极限应力线图是利用很少的几个实验数据近似地求得在工程应 用上足够精确的极限应力线图。这一思想具有普遍意义。 说明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源于材料极限应力线图,主要考虑综合影 响系数 K 对应力幅的影响;介绍 K 的意义及查表方法;在一个已知 的工作应力点条件下,对应不同的应力变化规律,可以有不同的极限应 力,据此引出三种典型应力变化规律情况下的极限应力计算方法。 3、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课件讲解为主,讲解例题,课堂提问,布置思考题。 作业布置
《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主要 参考资料(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二版,李育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程设计手册》 》,周春国 后自我总 结分析 西安狸工大学教豪(课射备潺 第2次课 2学时 目、课题§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教学目的1、学会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强度计算方法: 和要求|2、学会双向变应力时的强度校核方法 重点重点: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强度计算方法 难点难点:双向变应力时的强度校核方法 l、学内容: §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2)双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2、教学方法 教学进程讲清楚单向不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的依据是疲劳损伤累 课堂教积假说,是一个基于能量观点的假说。注意其公式反映了总和损伤率的 内容、教统计关系,与真实的实验数据有一定的差距,作为概念在工程上还是可 方法、辅用的 1手段、 单向稳定变应力在工程上还是少见的,但其计算方法是基础。据此 互动、时引出双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的方法。 分配、板3、教学手段 书设计) 以多媒体课件讲解为主,讲解例题,课堂提问,布置思考题
主要 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二版),李育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周春国、王慧武编,西安理工大学,2003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西安理工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第 2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学会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强度计算方法; 2、学会双向变应力时的强度校核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强度计算方法 难点:双向变应力时的强度校核方法 教学进程 (含课堂教 学内容、教 学方法、 辅 助手段、师 生互动、时 间分配、板 书设计) 1、 学内容: §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2)双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2、教学方法 讲清楚单向不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的依据是疲劳损伤累 积假说,是一个基于能量观点的假说。注意其公式反映了总和损伤率的 统计关系,与真实的实验数据有一定的差距,作为概念在工程上还是可 用的。 单向稳定变应力在工程上还是少见的,但其计算方法是基础。据此 引出双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的方法。 3、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课件讲解为主,讲解例题,课堂提问,布置思考题
作业布置 机械设计作业集:3-18、3-20 主要 《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资料(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二版,李育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周春国、王慧武编,西安理工大学,2003 后自我总 结分析 西安理工大学教索(幸节备謁) 学时;8 第五章螺纹联接 Ⅰ、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应了解螺纹及螺纹联接件的类型、特性、标准、 救学目的结构、应用场合及有关的防松方法等以便在设计时能够正确地选用它 和要求 们 2、掌握螺纹联接的结构设计原则及强度计算的理论与方法,正确进行螺 栓组的受力分析,设计出可靠的螺栓组联接 、本章重点有两个:1)各类不同外载荷情况下,螺栓组中各螺栓的受力 重点分析:2)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尤其是承受轴向拉伸载荷的紧螺纹联接 难点的强度计算 2、本章难点:承受倾覆力矩的底板螺栓组联接的设计。 本章的理论教学时数为8学时,分4讲讲授 第一讲:2学时 教学内容:§5-1螺纹;§5-2螺纹联接的类型和标准联接件;§5-3螺纹 联接的预紧:§5-4螺纹联接的防松 救学进程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辅以教具 含章节教第二讲:2学时 学内容、教学内容:§5-5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学时分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辅以教具 配、教学第三讲:2学时 法、辅教学内容:§5-6螺栓组联接的设计 助手段)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辅以教具。 第四讲:2学时 教学内容ε§5-7螺纹联接件的材料及许用应力:§5-8提高螺纹联接强度 的措施:设计举例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辅以教具
作业布置 机械设计作业集:3-18、 3-20 主要 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二版),李育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周春国、王慧武编,西安理工大学,2003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西安理工大学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 8 章节 第五章 螺纹联接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 应了解螺纹及螺纹联接件的类型、特性、标准、 结构、应用场合及有关的防松方法等,以便在设计时能够正确地选用它 们。 2、掌握螺纹联接的结构设计原则及强度计算的理论与方法,正确进行螺 栓组的受力分析,设计出可靠的螺栓组联接。 重点 难点 1、本章重点有两个:1)各类不同外载荷情况下,螺栓组中各螺栓的受力 分析;2)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尤其是承受轴向拉伸载荷的紧螺纹联接 的强度计算。 2、本章难点:承受倾覆力矩的底板螺栓组联接的设计。 教学进程 (含章节教 学内容、 学时分 配、教学 方法、 辅 助手段) 本章的理论教学时数为8学时,分4讲讲授 第一讲:2学时 教学内容:§5-1 螺纹;§5-2螺纹联接的类型和标准联接件,;§5-3螺纹 联接的预紧;§5-4螺纹联接的防松。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辅以教具。 第二讲:2学时 教学内容:§5-5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辅以教具。 第三讲:2学时 教学内容: §5-6螺栓组联接的设计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辅以教具。 第四讲:2学时 教学内容:§5-7螺纹联接件的材料及许用应力;§5-8提高螺纹联接强度 的措施;设计举例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辅以教具
1、常用的螺纹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哪些已标准化? 2、常用的螺纹联接零件有哪些?螺纹联接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适用于 本章思 什么场合? 3、螺纹联接为什么要预紧?预紧力的大小如何保证? 4、螺纹联接常用的防松方法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防松的?其可靠性如 《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资料《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二版),李育锡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120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周春国、王慧武编,西安理工大学,2003 备注 西安理工大学教索(课射备) 第1次课2学时 课目、课题 §5-1螺纹;§5-2螺纹联接的类型和标准联接件,;§5-3螺纹联接 的预紧:§5-4螺纹联接的防松。 1、理解联接的基本知识,理解机械静联接、机械动联接、可拆联接、不 可拆联接 教学目的2、掌握螺纹的类型、特性、标准、结构、应用和螺纹的主要参数以便 和要求在设计时能够正确地选用它们 3、掌握螺纹联接的类型和应用,认识各种标准联接件。 4、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重点点:螺纹的主要参数:常用的防松方法 难点滩点:螺纹联接的预紧力矩T的确定;防松的根本问题
本章思考题 1、 常用的螺纹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哪些已标准化? 2、 常用的螺纹联接零件有哪些?螺纹联接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适用于 什么场合? 3、 螺纹联接为什么要预紧?预紧力的大小如何保证? 4、 螺纹联接常用的防松方法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防松的?其可靠性如 何? 主要 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二版),李育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周春国、王慧武编,西安理工大学,2003 备注 西安理工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第 1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5-1 螺纹;§5-2 螺纹联接的类型和标准联接件,;§5-3 螺纹联接 的预紧;§5-4 螺纹联接的防松。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理解联接的基本知识,理解机械静联接、机械动联接、可拆联接、不 可拆联接。 2、掌握螺纹的类型、特性、标准、结构、应用和螺纹的主要参数,以便 在设计时能够正确地选用它们。 3、掌握螺纹联接的类型和应用,认识各种标准联接件。 4、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重点 难点 重点:螺纹的主要参数;常用的防松方法 难点:螺纹联接的预紧力矩 T 的确定;防松的根本问题
l、教学内容 本讲的教学内容有四部分:螺纹;螺纹联接的类型和标准联接件,; 螺纹联接的预紧;螺纹联接的防松 2、教学方法 从“联接”术语讲起,讲解联接的普遍性、重要性,介绍各种联接, 教学进程讲解联接的分类 课堂教讲清螺纹按不同的方法分类。螺纹的主要参数应重点讲授,要求学 内容 生掌握螺纹的主要参数的含义、代表符号及应用场合 方法、 手段、 利用多媒体上的图详细讲解螺纹联接的四种基本类型,三个变种 互动 (地脚、吊环和T型槽螺栓),讲解其结构特点、作用与应用场合。讲 分配、板解标准联接件时最好多媒体上的图或拿些实物,讲些实例,以使课堂生 书设计)动。 讲解预紧时,在讲解力矩T后,要详细说明实际生产中是怎样控 制预紧力矩T的 强调防松根本问题,详细讲解常用的防松方法, 3、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图象及教具进行讲授 作业布置 主要《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资料《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二版)李育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后自我总 结分析 西安理工大学教余《课射各潺) 第2次课2学时 目、课 §5-5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熟练掌握松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和要求|2、熟练掌握仅受预紧力的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3、熟练掌握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紧螺栓联接 重点重点:各种受力情况下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难点难点: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教学进程 (含课堂教 学内容、教 学方法、 辅 助手段、师 生互动、时 间分配、板 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讲的教学内容有四部分: 螺纹;螺纹联接的类型和标准联接件,; 螺纹联接的预紧;螺纹联接的防松。 2、教学方法: 从“联接”术语讲起,讲解联接的普遍性、重要性,介绍各种联接, 讲解联接的分类。 讲清螺纹按不同的方法分类。螺纹的主要参数应重点讲授,要求学 生掌握螺纹的主要参数的含义、代表符号及应用场合。 利用多媒体上的图详细讲解螺纹联接的四种基本类型,三个变种 (地脚、吊环和 T 型槽螺栓),讲解其结构特点、作用与应用场合。讲 解标准联接件时最好多媒体上的图或拿些实物,讲些实例,以使课堂生 动。 讲解预紧时,在讲解力矩 T 后,要详细说明实际生产中是怎样控 制预紧力矩 T 的。 强调防松根本问题,详细讲解常用的防松方法。 3、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图象及教具进行讲授。 作业布置 主要 参考资料 《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二版)李育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西安理工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第 2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5-5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 熟练掌握松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2、 熟练掌握仅受预紧力的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3、 熟练掌握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紧螺栓联接。 重点 难点 重点:各种受力情况下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难点: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紧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