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韵: 令2.1所据韵书:隋代陆法言《切韵》、唐代孙偭《唐 韵》、宋代陈彭年《广韵》都以审音为要务,分韵 过于琐细,而且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语音,不 便于诗人用韵。实际上唐代就制定了“同用”的规 定,允许人们把某些邻近的韵合起来用。南宋时期 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 的韵合并起来,成107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 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106韵,这106韵即平 常所说的“平水韵”,也叫做“诗韵”。唐代诗人 虽不可能依据平水韵来作诗,但其依照的“同用” “独用”的规则,大抵与平水韵相同
2、用韵: ❖ 2.1所据韵书:隋代陆法言《切韵》、唐代孙愐《唐 韵》、宋代陈彭年《广韵》都以审音为要务,分韵 过于琐细,而且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语音,不 便于诗人用韵。实际上唐代就制定了“同用”的规 定,允许人们把某些邻近的韵合起来用。南宋时期 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 的韵合并起来,成107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 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106韵,这106韵即平 常所说的“平水韵”,也叫做“诗韵”。唐代诗人 虽不可能依据平水韵来作诗,但其依照的“同用”、 “独用”的规则,大抵与平水韵相同
冷2.2用韵的特点:只押 句尾韵,偶句押韵,首 句可押可不押;必须 韵到底,不换韵;一般 只押平声韵。“平水韵” 里共有30个平声韵,但 各韵的字数多寡不等, 故有宽韵、窄韵、险韵 之别
❖ 2.2用韵的特点:只押 句尾韵,偶句押韵,首 句可押可不押;必须一 韵到底,不换韵;一般 只押平声韵。“平水韵” 里共有30个平声韵,但 各韵的字数多寡不等, 故有宽韵、窄韵、险韵 之别
3.平仄 平仄是近体诗格律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讲近体 诗的格律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平仄律,平仄在诗 歌等韵文中的作用是形成一种节奏,诗人依照汉 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声音高低长短互相交替 的节奏,这就是所谓的“声律”,中国诗人很早 就有意识的运用声调的交互,主要是平仄的交互 来寻求声律的美,但把平仄的交互作为一种规则 固定下来,则是从近体诗开始的
3.平仄: ❖ 平仄是近体诗格律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讲近体 诗的格律很大程度上说的就是平仄律,平仄在诗 歌等韵文中的作用是形成一种节奏,诗人依照汉 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声音高低长短互相交替 的节奏,这就是所谓的“声律”,中国诗人很早 就有意识的运用声调的交互,主要是平仄的交互, 来寻求声律的美,但把平仄的交互作为一种规则 固定下来,则是从近体诗开始的
3.1汉语四声和平仄的关系,齐梁时期沈约、 周颙把汉语声调划分为平上去入四个调类, 平声长平,没有高低的变化;上去入发音都 较短,且有高低的变化,故合之为仄声。我 们不能依据现代普通话的声调来判断律诗的 平仄,但依据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可以借助普 通话或者一些方言来帮助判断
❖ 3.1汉语四声和平仄的关系,齐梁时期沈约、 周颙把汉语声调划分为平上去入四个调类 , 平声长平,没有高低的变化;上去入发音都 较短,且有高低的变化,故合之为仄声。我 们不能依据现代普通话的声调来判断律诗的 平仄,但依据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可以借助普 通话或者一些方言来帮助判断
32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3.2.1每句诗平仄交替。五言律诗的平仄可以 看成是在“平平一仄仄”或“仄仄一平平” 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音节形成的。五言诗的四 种基本句式:仄仄一平平一仄;仄仄一仄 平平;平平一平一仄仄;平平一仄仄一平 七言诗就是在五言诗的前头增添两个音节
3.2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 3.2.1每句诗平仄交替。五言律诗的平仄可以 看成是在“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 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音节形成的。五言诗的四 种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诗就是在五言诗的前头增添两个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