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技术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食品技术原理 (英文):Food Technology Principles 课程代码:09S2115B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课程学时:48学时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物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食品工程原理 选用教材:《食品技术原理》赵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1.《食品工程技术原理》宋记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食品工艺学概论》王如福,李汴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3.《食品工艺学》夏文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二、课程简介 《食品技术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技术基础必修的主干课程,是运用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和化 工原理等各方面基础知识来研究涉及到的食品原料特性与产品要求、加工单元操作原理、食品保藏原理、影响品质的加工因素及包装 技术等手段的技术原理课程。本课程通过对食品技术基本原理的应用指导食品加工中品质的改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食品加工达到理 想结果的依据、途径和手段,以及不恰当的加工操作所引起的后果,为后续食品加工系列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养。 1.知识目标:了解食品技术原理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及发展趋向。了解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加工的作 用。掌握各种食品处理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能力目标:本课程通过对食品技术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够运用食品技术原理的理论独立地分析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一些操作 的原理与解决食品加工保藏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具体的食品加工中加以运用:通过对食品技术基本原理的应用,指 导食品加工中品质的改善,使学生理解食品加工达到理想结果的依据、途径和手段,以及不恰当的加工操作所引起的后果。 3.素养目标:了解食品技术原理课程的发展轨迹及发展趋向,培养学生热爱食品事业,具备从事食品行业基本的职业素养,树立 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工程知识 1、2、3 研究 2、3、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3、4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 学时安排 标 第1章绪论 启发式讲授法 1、4 4 第2章食品低温处理和保藏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2、3 8 第3章食品热处理技术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8 第4章食品干制 反思法、案例分析法 2、3 8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工程知识 1、2、3 研究 2、3、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3、4 《食品技术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食品技术原理 (英文):Food Technology Principles 课程代码:09S2115B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课程学时:48学时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物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食品工程原理 选用教材:《食品技术原理》 赵征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参考书目: 1.《食品工程技术原理》 宋记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食品工艺学概论》 王如福,李汴生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3.《食品工艺学》 夏文水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二、课程简介 《食品技术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技术基础必修的主干课程,是运用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和化 工原理等各方面基础知识来研究涉及到的食品原料特性与产品要求、加工单元操作原理、食品保藏原理、影响品质的加工因素及包装 技术等手段的技术原理课程。本课程通过对食品技术基本原理的应用指导食品加工中品质的改善,将有助于学生理解食品加工达到理 想结果的依据、途径和手段,以及不恰当的加工操作所引起的后果,为后续食品加工系列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养。 1.知识目标:了解食品技术原理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及发展趋向。了解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加工的作 用。掌握各种食品处理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能力目标:本课程通过对食品技术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够运用食品技术原理的理论独立地分析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一些操作 的原理与解决食品加工保藏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具体的食品加工中加以运用;通过对食品技术基本原理的应用,指 导食品加工中品质的改善,使学生理解食品加工达到理想结果的依据、途径和手段,以及不恰当的加工操作所引起的后果。 3.素养目标:了解食品技术原理课程的发展轨迹及发展趋向,培养学生热爱食品事业,具备从事食品行业基本的职业素养,树立 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 标 学时安排 第1章 绪论 启发式讲授法 1、4 4 第2章 食品低温处理和保藏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2、3 8 第3章 食品热处理技术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 1、2、3 8 第4章 食品干制 反思法、案例分析法 2、3 8
第5章食品辐射保藏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2、3、4 6 第6章物理技术处理食品新 讲授法、专题研讨、案 进展 例分析法 2、3、4 4 第7章食品腌制 讲授法、专题研讨、案 例分析法 2、3 4 第8章食品烟熏 讲授法、专题研讨、案 例分析法 2、3 2 第9章食品生物技术保藏 讲授法、专题研讨、案 例分析法 2、3、4 2 第10章食品化学技术保藏 启发式讲授法、案例分 析法 1、2 2 合计 48学时 第1章绪论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食品、食物区别与联系,食品工业发展历史(中国及世界)。掌握食品商品要求、食品腐败原因、食品保藏原理和 食品基本加工概念。 2.能力目标:学会如何围绕“食品保藏原理”(无菌保藏、抑菌保藏、发酵保藏、维持最低生命活动保藏)做好课程导学,使学生初 步了解本课程所学内容,了解将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3.素养目标:认同食品技术原理课程的意义,特别是学习食品专业的意义,介绍食品工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掌食 品工业发展史,激发或增强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起食品腐败的原因 2.教学难点:如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课程内容】 1.食品原料,食品,食品商品的定义 2.食物品质变化及食品腐败原因 3.食品加工工序与基本加工 4.食品保藏技术原理与食品基本加工分类 5.食品工业特点、历史及食品技术原理任务 【课程思政要点】 介绍食品工业世界发展史及我国发展历史,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掌食品工业发展史,了解该课程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该门课 认同,激发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 【复习思考】 1.登录校园网资源共享课平台,了解并学会使用《食品技术原理》课课程资源。 2.书面作业: 1)按加工工艺,食品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现代食品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3)食品腐败概念,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的哪些? 4)目前食品保藏中用到的原理有哪些? 第2章食品低温处理和保藏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食品低温保藏期间发生的不良变化及预防措施,掌握低温对腐败菌、致病菌及果蔬呼吸的影响,冻结速度与冰晶体 关系,贮藏时间、贮藏温度与品质关系
第5章 食品辐射保藏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2、3、4 6 第6章 物理技术处理食品新 进展 讲授法、专题研讨、案 例分析法 2、3、4 4 第7章 食品腌制 讲授法、专题研讨、案 例分析法 2、3 4 第8章 食品烟熏 讲授法、专题研讨、案 例分析法 2、3 2 第9章 食品生物技术保藏 讲授法、专题研讨、案 例分析法 2、3、4 2 第10章 食品化学技术保藏 启发式讲授法、案例分 析法 1、2 2 合计 48学时 第1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食品、食物区别与联系,食品工业发展历史(中国及世界)。掌握食品商品要求、食品腐败原因、食品保藏原理和 食品基本加工概念。 2.能力目标:学会如何围绕“食品保藏原理”(无菌保藏、抑菌保藏、发酵保藏、维持最低生命活动保藏)做好课程导学,使学生初 步了解本课程所学内容,了解将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3.素养目标:认同食品技术原理课程的意义,特别是学习食品专业的意义,介绍食品工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掌食 品工业发展史,激发或增强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起食品腐败的原因 2.教学难点:如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课程内容】 1.食品原料,食品,食品商品的定义 2.食物品质变化及食品腐败原因 3.食品加工工序与基本加工 4.食品保藏技术原理与食品基本加工分类 5.食品工业特点、历史及食品技术原理任务 【课程思政要点】 介绍食品工业世界发展史及我国发展历史,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掌食品工业发展史,了解该课程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该门课 认同,激发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 【复习思考】 1. 登录校园网资源共享课平台,了解并学会使用《食品技术原理》课课程资源。 2.书面作业: 1) 按加工工艺,食品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 现代食品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3) 食品腐败概念,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的哪些? 4) 目前食品保藏中用到的原理有哪些? 第2章 食品低温处理和保藏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食品低温保藏期间发生的不良变化及预防措施,掌握低温对腐败菌、致病菌及果蔬呼吸的影响,冻结速度与冰晶体 关系,贮藏时间、贮藏温度与品质关系
2.能力目标:了解食品冷藏和冻藏的原理及特点,掌握全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并可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 方法解决食品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养目标:强化对食品技术原理课程认同,特别是学习食品低温处理对食品保藏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冻结速度与冰晶体关系 2.教学难点:食品水分冻结理论 【课程内容】 1.概述 2.食品冷却 3.食品冻结 4.食品冷藏及冻藏期间变化 5.食品回热和解冻 【课程思政要点】 介绍各种冷却方法时,注意对比,介绍各种方法优点及缺点,使学生学会全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通过具体例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低温可以延长食品保藏期的原因,引导学生宏观把握科学研究的基 本原则与方法,并用所学知识思考食品低温保藏期间出现的不良变化及其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辨、推理认知能力。 【复习思考】 1.登录校园网资源共项课平台,复习所学内容。 2.书面作业: 1)食品冷冻的目的有哪些? 2)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3)彩响食品冷却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4)不同的结晶条件下形成的冰晶的形状及数量如何,冰晶如何分布 5)何谓速冻?速冻有哪些优点? 6)食品中冷藏及冻藏中有哪些变化发生? 第3章食品热处理技术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罐容器的封口,排气,掌握微生物的耐热性,罐藏食品的传热,罐藏食品分类与杀菌强度的确定 2.能力目标:树立或增强全面分析问题意识,掌握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对微生物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其逻辑 思维能力。 3.素养目标:认同食品热处理技术在食品加工中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影响罐藏食品传热的因素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罐装食品杀菌强度确定 【课程内容】 1.微生物的耐热性 2.食品热传递 3.杀菌强度的评价 4.食品热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课程思政要点】 介绍罐装食品容器材料时,补充马口铁的由来,现在我国罐装食品容器发展状况,加强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 1.借助多媒体手段,图、文并举,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呈现食品热传递的方式及各因素对传热作用效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 效果。 2.通过微生物耐热性D值计算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增强对认知对象的理解,然后将F值,Z值,循序渐进、逐层展开
2.能力目标:了解食品冷藏和冻藏的原理及特点,掌握全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并可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 方法解决食品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养目标:强化对食品技术原理课程认同,特别是学习食品低温处理对食品保藏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冻结速度与冰晶体关系 2.教学难点:食品水分冻结理论 【课程内容】 1.概述 2.食品冷却 3.食品冻结 4.食品冷藏及冻藏期间变化 5.食品回热和解冻 【课程思政要点】 介绍各种冷却方法时,注意对比,介绍各种方法优点及缺点,使学生学会全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通过具体例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低温可以延长食品保藏期的原因,引导学生宏观把握科学研究的基 本原则与方法,并用所学知识思考食品低温保藏期间出现的不良变化及其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深入追问的反思式学习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辨、推理认知能力。 【复习思考】 1.登录校园网资源共项课平台,复习所学内容。 2.书面作业: 1)食品冷冻的目的有哪些? 2)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3)影响食品冷却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4)不同的结晶条件下形成的冰晶的形状及数量如何,冰晶如何分布 5)何谓速冻?速冻有哪些优点? 6)食品中冷藏及冻藏中有哪些变化发生? 第3章 食品热处理技术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罐容器的封口,排气,掌握微生物的耐热性,罐藏食品的传热,罐藏食品分类与杀菌强度的确定。 2.能力目标:树立或增强全面分析问题意识,掌握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对微生物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其逻辑 思维能力。 3.素养目标:认同食品热处理技术在食品加工中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影响罐藏食品传热的因素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罐装食品杀菌强度确定 【课程内容】 1.微生物的耐热性 2.食品热传递 3.杀菌强度的评价 4.食品热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课程思政要点】 介绍罐装食品容器材料时,补充马口铁的由来,现在我国罐装食品容器发展状况,加强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 1.借助多媒体手段,图、文并举,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呈现食品热传递的方式及各因素对传热作用效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 效果。 2.通过微生物耐热性D值计算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增强对认知对象的理解,然后将F值,Z值,循序渐进、逐层展开
3.强化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深入追问的反思能力。 【复习思考】 1.登录校园网资源共项课平台,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印象。 2.书面作业: 1)影响微生物耐热性因素有哪些? 2)D值、F值,Z值,12D概念 3)罐装食品传热方式有哪几种? 4)影响罐装食品传热的因素有哪些? 5)罐藏食品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6)罐藏食品商业无菌(名词解释) 7)规定杀菌对象菌标准F值的依据 第4章食品干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食品干制方法适用性,千制品的衡量参数。掌握食品干藏原理中的水分活度与相对湿度关系,食品干制原理,对湿 热转移有影响的重要因素。 2.能力目标:能针对不同种类食品,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 3.素养目标:理解不同干燥方法原理及其优缺点,适用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食品干制原理 2.教学难点:食品干藏原理中的水分活度与相对湿度关系 【课程内容】 1.食品干制原理 2.食品干制过程中食品主要变化 3.食品干制方法 4.食品干制品复水性 【课程思政要点】 介绍自然干燥时,引用一些实例如晒盐,葡萄干,说明其最早出现时间,说明我国科技先进性,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对比现 在我国科技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紧迫感。 【教学方法】 1.通过反思法回顾绪论部分中食品保藏原理内容,引出食品干制保藏原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 系,促进知识的整合。 2.在反思的过程中构建干燥方法分类体系,并通过案例分析法区分对流干燥一接触干燥一冷冻干燥一辐射干燥,旨在引导学生构建基 于按照干燥原理将干燥方法分类的知识分类体系。 3.通过反思法复习流化床干燥一气流干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类比法引出接触干燥,并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这些区分的意义。 【复习思考】 1.登录校园网资源共项课平台,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印象。 2.书面作业: 1)食品中水分存在形式有哪些? 2)结合水/非结合水与平衡水分/自由水分联系? 3)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降低原因? 4)如何合理控制干燥过程? 5)物料干燥中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有哪些?针对不良变化发生,干燥物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水升华发生所需要条件? 7)冷冻干燥优缺点? 8)红外线干燥特点?
3.强化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严谨的概念考察进行不断深入追问的反思能力。 【复习思考】 1. 登录校园网资源共项课平台,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印象。 2. 书面作业: 1)影响微生物耐热性因素有哪些? 2)D值、F值,Z值,12D概念 3)罐装食品传热方式有哪几种? 4)影响罐装食品传热的因素有哪些? 5)罐藏食品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6)罐藏食品商业无菌(名词解释) 7)规定杀菌对象菌标准F值的依据 第4章 食品干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食品干制方法适用性,干制品的衡量参数。掌握食品干藏原理中的水分活度与相对湿度关系,食品干制原理,对湿 热转移有影响的重要因素。 2.能力目标:能针对不同种类食品,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 3.素养目标:理解不同干燥方法原理及其优缺点,适用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食品干制原理 2.教学难点:食品干藏原理中的水分活度与相对湿度关系 【课程内容】 1.食品干制原理 2.食品干制过程中食品主要变化 3.食品干制方法 4.食品干制品复水性 【课程思政要点】 介绍自然干燥时,引用一些实例如晒盐,葡萄干,说明其最早出现时间,说明我国科技先进性,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对比现 在我国科技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紧迫感。 【教学方法】 1.通过反思法回顾绪论部分中食品保藏原理内容,引出食品干制保藏原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 系,促进知识的整合。 2.在反思的过程中构建干燥方法分类体系,并通过案例分析法区分对流干燥—接触干燥—冷冻干燥—辐射干燥,旨在引导学生构建基 于按照干燥原理将干燥方法分类的知识分类体系。 3.通过反思法复习流化床干燥—气流干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类比法引出接触干燥,并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这些区分的意义。 【复习思考】 1. 登录校园网资源共项课平台,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印象。 2. 书面作业: 1)食品中水分存在形式有哪些? 2)结合水/非结合水与平衡水分/自由水分联系? 3)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降低原因? 4)如何合理控制干燥过程? 5)物料干燥中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有哪些?针对不良变化发生,干燥物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水升华发生所需要条件? 7)冷冻干燥优缺点? 8)红外线干燥特点?
第5章食品辐射保藏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辐射对微生物、食品成份的影响及影响因素:了解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及安全性。 2.能力目标:能区分辐射保藏与其他保藏方式特点:能熟练叙述辐射保藏食品流程及注意事项。 3.素养目标:对比食品辐射保藏和其他保藏方法的特点,得出辐射保藏优点。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辐射对微生物、食品成份的影响及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课程内容】 1.辐射的基本原理 2.辐射技术的化学与生物学效应 3.辐射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 4.辐射安全性 【课程思政要点】 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张有昌悲剧为例,说明辐射危险性,说明我国在食品辐射保藏方面的进展,使学生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客观公 正看待事物。 【教学方法】 1.回顾之前所学内容,对比不同保藏方法各自优点与不足,突出辐射保藏食品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 2.结合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及之前辐射相关内容,对比介绍辐射种类及其作用,加深学生印象。 3.采用案例法探讨辐射不足及其危险性。 4.通过讲授法介绍辐射技术引起的食品化学反应及生物效应,补充其他相关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辐射作用。 【复习思考】 1.登录校园网资源共项课平台,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印象。 2.书面作业: 1)辐射保藏食品优点及缺点? 2)辐射的类型及划分的界限? 3)辐射的化学和生物化学效应 4)应用于食品的辐射类型 5)食品进行辐射保藏时,确定辐射剂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第6章物理技术处理食品研究新进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食品杀菌新技术及研究进展及应用状况 2.能力目标:掌握根据已学内容归类整理杀菌方法、构建物理杀菌方法分类的方法:理解综合技术的意义。 3.素养目标:认同食品冷杀菌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微波杀菌及超高压杀菌机理:综合技术应用研究 2.教学难点:冷杀菌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限制性因素分析及问题解决途径 【课程内容】 1. 微波杀菌技术 2.超高压杀菌技术 3. 电脉冲杀菌技术 4.其他冷杀菌技术 5.综合技术 【课程思政要点】
第5章 食品辐射保藏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辐射对微生物、食品成份的影响及影响因素;了解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及安全性。 2.能力目标:能区分辐射保藏与其他保藏方式特点;能熟练叙述辐射保藏食品流程及注意事项。 3.素养目标:对比食品辐射保藏和其他保藏方法的特点,得出辐射保藏优点。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辐射对微生物、食品成份的影响及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课程内容】 1.辐射的基本原理 2.辐射技术的化学与生物学效应 3.辐射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 4.辐射安全性 【课程思政要点】 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张有昌悲剧为例,说明辐射危险性,说明我国在食品辐射保藏方面的进展,使学生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客观公 正看待事物。 【教学方法】 1.回顾之前所学内容,对比不同保藏方法各自优点与不足,突出辐射保藏食品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 2.结合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及之前辐射相关内容,对比介绍辐射种类及其作用,加深学生印象。 3.采用案例法探讨辐射不足及其危险性。 4.通过讲授法介绍辐射技术引起的食品化学反应及生物效应,补充其他相关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辐射作用。 【复习思考】 1. 登录校园网资源共项课平台,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印象。 2. 书面作业: 1)辐射保藏食品优点及缺点? 2)辐射的类型及划分的界限? 3) 辐射的化学和生物化学效应 4)应用于食品的辐射类型 5)食品进行辐射保藏时,确定辐射剂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第6章 物理技术处理食品研究新进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食品杀菌新技术及研究进展及应用状况 2.能力目标:掌握根据已学内容归类整理杀菌方法、构建物理杀菌方法分类的方法;理解综合技术的意义。 3.素养目标:认同食品冷杀菌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微波杀菌及超高压杀菌机理;综合技术应用研究 2.教学难点:冷杀菌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限制性因素分析及问题解决途径 【课程内容】 1. 微波杀菌技术 2. 超高压杀菌技术 3. 电脉冲杀菌技术 4. 其他冷杀菌技术 5. 综合技术 【课程思政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