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 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法指导】 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2.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教科书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 特色 4.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学习过程】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 总集,收录了西周到 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 三部分。 (2)特点:以 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 为基础,采用 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 ,易于表达 ,又称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 爱。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 为基础,创造出 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 夸张, 丰富,表现出 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 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 与 的社会环境。 ②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发展概况 时期 代表诗人及作品特色 初唐初唐的著名诗人有 等人 ①高适、岑参的 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 盛唐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②孟浩然、王维的 景物如画,意境幽深, 富于诗情画意 第1页
第 1 页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 9 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 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法指导】 1.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2.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教科书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 特色。 4.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学习过程】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总集,收录了西周到____________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________强。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____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 ________,易于表达________,又称“________”。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 爱。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__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____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________华丽,________夸张,________丰富,表现出_______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________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________与________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____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发展概况 时期 代表诗人及作品特色 初唐 初唐的著名诗人有________、________等人。 盛唐[来源:1 ZXXK] ①高适、岑参的________,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 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来源:1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②孟浩然、王维的____________,景物如画,意境幽深, 富于诗情画意
③李白以 的创作贏得“诗仙”的美誉 ④杜甫以 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中唐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 大量平实浅近的 细节点拨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原因 的发展, 的繁荣。 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 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问题思考】 唐诗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2)特点 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 ,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 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 题材广泛,可雅可俗 兼长,更为 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 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 (2)代表:以、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细节点拨分析宋词的特点时,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要善于运用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分析认识历史现象。 三、明清小说 兴起 ,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和宋朝供说话人使用的 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 出现 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繁多, 多样, 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 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四大名著:《 》和《 等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 第2页
第 2 页 ③李白以____________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 ④杜甫以____________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中唐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 了大量平实浅近的________。 细节点拨 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原因 ①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的繁荣。 ②__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____________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问题思考】 1.唐诗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2)特点 ①________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____________,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____________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________、____________,豪放派的________、________等人。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__________兼长,更为 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__________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 ____________。 (2)代表:以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细节点拨 分析宋词的特点时,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要善于运用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分析认识历史现象。 三、明清小说 1.兴起 ____________,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________和宋朝供说话人使用的________,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____出现。 ③________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________繁多,________多样,____________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 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①四大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
名,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②其他:文言短篇小说集《 》和讽刺小说《 》等。 细节点拨小说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问题思考】 2.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3.明凊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一从《诗经》到唐诗 1.材料一《离骚》诗句摘录与译文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难道我还害怕什么灾祸吗?我担心的是祖国遭殃。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声叹息泪流满面,是为百姓的多灾多难而伤悲。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心中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即使九死—生也不后悔 材料二 问题我国有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 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诗句思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国破山河在,城舂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 问题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名家迭出,流派纷呈。请说出上面诗句各自的特点及 所处的时代特征 探究二宋词和元曲 1.材料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晩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滩 鸥鹭 《如梦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晩 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第3页
第 3 页 名,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②其他: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和讽刺小说《____________》等。 细节点拨 小说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问题思考】 2.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一 从《诗经》到唐诗 1.材料一 《离骚》诗句摘录与译文: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难道我还害怕什么灾祸吗?我担心的是祖国遭殃。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声叹息泪流满面,是为百姓的多灾多难而伤悲。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心中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材料二 问题 我国有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1953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 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诗句思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 问题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名家迭出,流派纷呈。请说出上面诗句各自的特点及 所处的时代特征。 探究二 宋词和元曲 1.材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如梦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 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问题材料中的两首词均出自李清照之手,但风格却有天壤之别,请你联系所学知识找出其中 的原因。 2.材料响当当的铜豌豆—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的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 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 周年纪念活动。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问题《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剧目《窦娥冤》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探究三明清小说 1.问题明清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2.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何趋势? 典型例题]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 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诗词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宋词、唐诗、楚辞B.楚辞、唐诗、宋词 C.楚辞、汉赋、唐诗D.唐诗、宋词、元曲 思维流程 解题技巧名句诗歌题的一般解法 特点:名句诗歌类题,一般为选择题所用,作为高考命题取材容易采用,切入路径广。名句 诗歌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现状,具有极高的史学硏究 价值,因而成为近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引用材料。近年各地高考试题中较典型的有川江号子、童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山歌、大学校歌、楹联等 2.解题思路:不仅要求学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更需要学生对诗歌的背景, 以及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答案】 (1)诗歌春秋中期风雅颂 (2)四言现实感(3)现实主义 2.(1)南方民歌楚国灵活情感骚体(2)浪漫主义3.(1)楚辞半诗半文(2)词藻手 法内容大一统(3)司马相如二京赋 4.(1)①开放繁荣②科举考试(2)王勃陈子昂①边塞诗②山水诗③浪漫主义④ 现实主义讽喻诗 1(1)①商业城市②市民市井生活(2)①唐代长短不齐②主流形式(3)柳永李 清照苏轼辛弃疾2(1)①散曲抒情叙事②元杂剧豪放飘逸(2)关汉卿马致远 第4页
第 4 页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问题 材料中的两首词均出自李清照之手,但风格却有天壤之别,请你联系所学知识找出其中 的原因。 2.材料 响当当的铜豌豆——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的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 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1958 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 700 周年纪念活动。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问题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剧目《窦娥冤》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探究三 明清小说 1.问题 明清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2.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何趋势? 典型例题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 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诗词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宋词、唐诗、楚辞 B.楚辞、唐诗、宋词 C.楚辞、汉赋、唐诗 D.唐诗、宋词、元曲 思维流程 解题技巧 名句诗歌题的一般解法 1.特点:名句诗歌类题,一般为选择题所用,作为高考命题取材容易采用,切入路径广。名句 诗歌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现状,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 价值,因而成为近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引用材料。近年各地高考试题中较典型的有川江号子、童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山歌、大学校歌、楹联等。 2.解题思路:不仅要求学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更需要学生对诗歌的背景, 以及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和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答案】 一、1.(1)诗歌 春秋中期 风 雅 颂 (2)四言 现实感 (3)现实主义 2.(1)南方民歌 楚国 灵活 情感 骚体 (2)浪漫主义 3.(1)楚辞 半诗半文 (2)词藻 手 法 内容 大一统 (3)司马相如 二京赋 4.(1)①开放 繁荣 ②科举考试 (2)王勃 陈子昂 ①边塞诗 ②山水诗 ③浪漫主义 ④ 现实主义 讽喻诗 二、1.(1)①商业 城市 ②市民 市井生活 (2)①唐代 长短不齐 ②主流形式 (3)柳永 李 清照 苏轼 辛弃疾 2.(1)①散曲 抒情叙事 ②元杂剧 豪放飘逸 (2)关汉卿 马致远
三、1.魏晋南北朝2传奇话本 3.(1)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资本主义萌芽③市民(2)数量体裁 表现手法(3①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②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问题思考 (1)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为诗歌的繁荣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唐代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思想文化政策,是诗歌繁荣的有利条件。唐代统治者对诗歌的爱 好和提倡,也形成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尚 (3)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唐代的科举考试以进士科最为显耀,而进士科又以声律取 士,推动了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4)南北文化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诗歌高潮的到来。唐代以前五言、七言诗所取得 的成就,对唐诗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唐诗的繁荣也是诗歌本身不断发展变革和大量诗人勇于创新的结果。 2.(1)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3)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4)其他:科举制的推动、社会的变迁等也是宋词发展的原因。 3.(1)素材来源: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举制等为明清小说的 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另外,一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以及各种历史人物的轶闻琐事 也是小说素材的来源。 (2)物质基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3)社会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文学 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 (4)社会识字率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5)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课堂活动区 探究 1.材料反映了屈原热爱祖国和人民并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关注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生活艰难的爱 国主义情怀;材料还反映了屈原在困境中探索,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精神:屈原创立“骚体”诗,在文 学上的贡献突出。 2.第一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第二首诗作于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了都城长安 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诗人在长安城内忧虑国家命运,惦念家人的下落,哪怕是春天的鸟语花香, 也只能引起诗人的伤感悲哀。忧愁使诗人日渐衰老,白发掉得更多了。 探究二 1.北宋重文,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李清照的《如梦令》主要描写的 是她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两宋之际,太平景象被金人铁 蹄踏破,士人南下、流落异乡,《声声慢》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她强烈的爱国 主义情怀。 2.《窦娥冤》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朝时期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 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探究三 (1)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如《西游记》等。 (2)短篇小说对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的描写更加精炼和精彩,如“三言”二拍”等 (3)清代小说种类繁多,各种体裁的小说蓬勃发展,富有总结性,如《儒林外史》体现了作者高 超的讽刺艺术,《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衰落的历史趋势。 第5页
第 5 页 三、1.魏晋南北朝 2.传奇 话本 3.(1)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资本主义萌芽 ③市民 (2)数量 体裁 表现手法 (3)①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②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问题思考 1.(1)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为诗歌的繁荣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唐代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思想文化政策,是诗歌繁荣的有利条件。唐代统治者对诗歌的爱 好和提倡,也形成了整个社会崇尚诗歌的风尚。 (3)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唐代的科举考试以进士科最为显耀,而进士科又以声律取 士,推动了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4)南北文化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诗歌高潮的到来。唐代以前五言、七言诗所取得 的成就,对唐诗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唐诗的繁荣也是诗歌本身不断发展变革和大量诗人勇于创新的结果。 2.(1)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3)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4)其他:科举制的推动、社会的变迁等也是宋词发展的原因。 3.(1)素材来源: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举制等为明清小说的 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另外,一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以及各种历史人物的轶闻琐事 也是小说素材的来源。 (2)物质基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3)社会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文学 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 (4)社会识字率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5)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材料反映了屈原热爱祖国和人民并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关注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生活艰难的爱 国主义情怀;材料还反映了屈原在困境中探索,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精神;屈原创立“骚体”诗,在文 学上的贡献突出。 2.第一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第二首诗作于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了都城长安, 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诗人在长安城内忧虑国家命运,惦念家人的下落,哪怕是春天的鸟语花香, 也只能引起诗人的伤感悲哀。忧愁使诗人日渐衰老,白发掉得更多了。 探究二 1.北宋重文,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李清照的《如梦令》主要描写的 是她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两宋之际,太平景象被金人铁 蹄踏破,士人南下、流落异乡,《声声慢》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她强烈的爱国 主义情怀。 2.《窦娥冤》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朝时期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 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探究三 1.(1)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如《西游记》等。 (2)短篇小说对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的描写更加精炼和精彩,如“三言”“二拍”等。 (3)清代小说种类繁多,各种体裁的小说蓬勃发展,富有总结性,如《儒林外史》体现了作者高 超的讽刺艺术,《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衰落的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