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0.0 对甲苯乙酮的紫外光谱图 以数据表示法 以谱带的最大吸收波长λm和cnax( loge)值表示。 如:CH3Imx258mm(E387)
对甲苯乙酮的紫外光谱图 以数据表示法: 以谱带的最大吸收波长 λmax 和 εmax(㏒εmax)值表示。 如:CH3 I λmax 258nm( ε 387)
2.1.4UV常用术语 生色基:能在某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称为这 段波长的生色团或生色基 (C=C、C≡C、C=0、COOH、COOR COR、CONH2、NO2 助色基:当具有非键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连在双键或 共轭体系上时,会形成非键电子与π电子的 共轭(p-π共轭,从而使电子的活动范围增 大,吸收向长波方向位移,颜色加深,这 种效应称为助色效应。能产生助色效应的 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助色基。(-OH、-C1)
2.1.4 UV常用术语 生色基:能在某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称为这 一段波长的生色团或生色基。 ( C=C、C≡C、C=O、COOH、COOR、 COR、CONH2、NO2、-N=N-) 助色基: 当具有非键电子的原子或基团连在双键或 共轭体系上时,会形成非键电子与电子的 共轭(p- 共轭),从而使电子的活动范围增 大,吸收向长波方向位移,颜色加深,这 种效应称为助色效应。能产生助色效应的 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助色基。(-OH、-Cl)
红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 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现象。 蓝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 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现象。 增色效应:使ε值增加的效应称为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使ε值减少的效应称为减色效应。 末端吸收:在仪器极限处测出的吸收 肩峰:吸收曲线在下降或上升处有停顿,或吸收稍微 增加或降低的峰,是由于主峰内隐藏有其它峰
红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 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现象。 蓝移现象: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最大吸收峰 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蓝移现象。 增色效应:使值增加的效应称为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使值减少的效应称为减色效应。 末端吸收:在仪器极限处测出的吸收。 肩峰:吸收曲线在下降或上升处有停顿,或吸收稍微 增加或降低的峰,是由于主峰内隐藏有其它峰
22非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221饱和化合物 饱和烷烃:σ→>σ,能级差很大,紫外吸收的波 长 很短,属远紫外范围。 例如:甲烷125nm,乙烷135nm 含饱和杂原子的化合物:0→)σ、n→0,吸收弱, 只有部分有机化合物(如C-Br、C-I、C-NH2) 的n→>G跃迁有紫外吸收
2.2 非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2.2.1 饱和化合物 含饱和杂原子的化合物: σ→* 、 n→*,吸收弱, 只有部分有机化合物(如C-Br、C-I、C-NH2) 的n→*跃迁有紫外吸收。 饱和烷烃:σ→*,能级差很大,紫外吸收的波 长 很短,属远紫外范围。 例如:甲烷 125nm,乙烷135nm
同一碳原子上杂原子数目愈多,m愈向长波移动。 例如:CH3Cl173nm,CH2C20nm, CHCI237nm, CCL 257nm 小结:一般的饱和有机化合物在近紫外区无吸收, 不能将紫外吸收用于鉴定; 反之,它们在近紫外区对紫外线是透明的, 所以可用作紫外测定的良好溶剂
同一碳原子上杂原子数目愈多, λmax愈向长波移动。 例如:CH3Cl 173nm,CH2Cl2 220nm, CHCl3237nm ,CCl4 257nm 小结:一般的饱和有机化合物在近紫外区无吸收, 不能将紫外吸收用于鉴定; 反之,它们在近紫外区对紫外线是透明的, 所以可用作紫外测定的良好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