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 1907 G UNN 10燃烧污染物控制和燃烧安全技术 燃烧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标准 燃烧噪声与控制技术 燃烧污染物的排放现状 一燃烧噪声 一燃烧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标准 一燃烧噪声的控制 烟尘污染与控制技术 回火及脱火的预防 一烟尘种类及生成机理 一回火与脱火 一烟尘控制技术 一防止回火的主要方法 SO,污染与控制技术 一防止脱火的主要方法 一SO的种类及生成机理 一SO,控制技术 NO,污染与控制技术 一NO的生成机理 一NO,的控制技术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知识要点 10燃烧污染物控制和燃烧安全技术 燃烧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标准 —燃烧污染物的排放现状 燃烧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标准 燃烧噪声与控制技术 —燃烧噪声 —燃烧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标准 燃烧噪声的控制 烟尘污染与控制技术 —烟尘种类及生成机理 —燃烧噪声的控制 回火及脱火的预防 —烟尘种类及生成机理 —回火与脱火 —烟尘控制技术 SOx污染与控制技术 —回火与脱火 —防止回火的主要方法 x —防止脱火的主要方法 —SOx的种类及生成机理 —SOx控制技术 NOx污染与控制技术 —NOx的生成机理 —NOx的控制技术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燃烧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标准 1901 VG UNN ◆燃烧污染物的排放现状 一烟尘 燃烧的必然产物; 按照粒度分类: 落尘:粒径大于76um; 降尘:粒径10-76m; 飘尘:粒径小于10m,又称可吸入颗粒物; 浮尘:粒径为1-0.1m; 亚微米浮尘:0.1-0.05m。 一硫氧化物 有机硫:以各种硫化合物形式均匀分布于燃料中; 无机硫:以黄铁矿硫和硫酸盐疏硫存在于矿物杂质中。 大气中的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燃烧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标准 燃烧污染物的排放现状 —烟尘 燃烧的必然产物; 按照粒度分类: 落尘:粒径大于76μ m; 降尘:粒径10-76μ m; 飘尘:粒径小于10μ m,又称可吸入颗粒物 又称可吸入颗粒物; 浮尘:粒径为1-0.1 μ m; 亚微米浮尘:0.1-0.05μ m 。 —硫氧化物 有机硫:以各种硫化合物形式均匀分布于燃料中; 无机硫:以黄铁矿硫和硫酸盐硫存在于矿物杂质中。 大气中的SO 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 。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燃烧污染物的排放现状 1907 NG UNN 一氨氧化物 NO包括NO、NO2、N2O、N2O2、N2O3、N2O和N2Os等多种氮化合物;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为NO和NO2。 -C0 城市大气中含量最大的污染物,约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13; 来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车辆发动机尾气。 -C0, 属无毒气体,为年排放量最大的气态污染物,也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燃烧污染物的排放现状 —氮氧化物 NOx包括NO、NO2、N2O、N2O2、N2O3、N2O4和N2O5等多种氮化合物;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为NO和NO2。 —CO 城市大气中含量最大的污染物,约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1/3; 来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车辆发动机尾气。 —CO2 属无毒气体,为年排放量最大的气态污染物,也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烟尘污染与控制技术 1901 ◆烟尘种类及生成机理 烟的来源 一未燃尽的小于1um的飞灰型细碳粒; 热解 一因高温缺氧热解而产生的碳黑,粒径小于01 1m,又称气相析出型烟尘,主要由气体燃料 成核 和液体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在高温缺氧时热解 成碳黑、碳烟等粒子。 C,H2,商温.熊氧→xC(碳黑)+H, 表面增长 第一阶段:从低分子量不饱和烃中产生碳烟核,通 氧化燃烧 过化学反应实现高分子化合构造,即成核阶段; 第二阶段:碳烟核经过表面增长和凝聚阶段,长成 碳黑微粒,即成长阶段; 碳 第三阶段:形成碳黑。 碳黑生成机理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烟尘污染与控制技术 烟尘种类及生成机理 烟的来源 —未燃尽的小于1μm的飞灰型细碳粒; —因高温缺氧热解而产生的碳黑,粒径小于0.1- 1μm,又称气相析出型烟尘,主要由气体燃料 和液体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在高温缺氧时热解 成碳黑、碳烟等粒子。 C H xC x y 2 2 ⎯⎯⎯⎯→ + yH 高温、缺氧 (碳黑) 第 阶段 一 :从低分子量不饱和烃中产生碳烟核,通 过化学反应实现高分子化合构造,即成核阶段; 第二阶段:碳烟核经过表面增长和凝聚阶段,长成 碳黑微粒,即成长阶段; 第三阶段:形成碳黑。 碳黑生成机理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烟尘污染与控制技术 1901 G UNN 尘的来源 一燃料中各种不可燃的矿物杂质类粉尘; 未燃尽且呈较大颗粒状的含碳飞灰; 未燃尽的絮状油尘。 消烟措施 一解决燃料的完全燃烧问题。 一合理供风或配风、提高燃烧温度、强化燃料与空气混合、防止和尽可能减 少热解、选择合理的炉膛及炉拱结构以及使用先进的燃烧器。 减尘措施 一采用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减少飞灰中含碳,减少飞灰量, 一 高效收尘,采用炉内除去粗尘技术和在排烟处选用先进的除尘器解决尘与 烟气分离及尘的收集问题。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烟尘污染与控制技术 尘的来源 —燃料中各种不可燃的矿物杂质类粉尘; —未燃尽且呈较大颗粒状的含碳飞灰; —未燃尽的絮状油尘。 消烟措施 —解决燃料的完全燃烧问题。 —合理供风或配风、提高燃烧温度、强化燃料与空气混合 强化燃料与空气混合、防止和尽可能减 防止和尽可能减 少热解、选择合理的炉膛及炉拱结构以及使用先进的燃烧器。 减尘措施 —采用高 清效 洁燃烧技术,减 灰中含碳 少飞 ,减 灰 少飞 量; —高效收尘,采用炉内除去粗尘技术和在排烟处选用先进的除尘器解决尘与 烟气分离及尘的收集问题。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