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比较鉴赏
------ 比较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学习目标 1.重视比较鉴赏; 2初步明白比较鉴赏的命题形式和答 题思路
1.重视比较鉴赏; 2.初步明白比较鉴赏的命题形式和答 题思路。 学习目标
考情说明: 比较鉴赏是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常 考的题型。2014年高考题中有5套考的都 是比较鉴赏。(新课标2、安徽、江苏、 浙江、天津)根据现在查到的资料,我们 河南最近一次比较鉴赏是1997年考的,当 时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因此比较鉴赏这 考查形式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考情说明: 比较鉴赏是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常 考的题型。 2014年高考题中有5套考的都 是比较鉴赏。(新课标2、安徽、江苏、 浙江、天津)根据现在查到的资料,我们 河南最近一次比较鉴赏是1997年考的,当 时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因此比较鉴赏这 一考查形式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预习崇答案对照 1、(1)猿声 (2)第一首诗的抒情方法是用景抒情(情景交融),“山 昏”“雨繁”“猿声”描绘的伤感之景中寄寓了作者浓 浓的愁思;第二首抒情方式是用典写愁。第一首以由景 引出“那堪”唱叹愁情;第二首用《楚辞·招魂》典故 引出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2、(1)还未展开芳心(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 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 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 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 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 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预习案答案对照 1、 (1)猿声 (2)第一首诗的抒情方法是用景抒情(情景交融), “山 昏”“雨繁”“猿声”描绘的伤感之景中寄寓了作者浓 浓的愁思;第二首抒情方式是用典写愁。第一首以由景 引出“那堪”唱叹愁情;第二首用《楚辞·招魂》典故 引出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2、(1)还未展开 芳心(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 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 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 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 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 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知识链接 抒情手法的种类 )、直接抒情; 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情况比较复杂,具体 又可分为:1、用景抒情,景情一致的可以称为 情景交融或者寓情于景等,景情不一致的叫反衬 或者乐景写哀情;2、用物抒情,也叫托物言志。 这个物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物体,如 《卜算子·咏梅》;3、用典抒情,即借用典故来 抒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用古 抒情,也叫借古讽今。即借用历史事件来抒情, 如《越中览古》;5、用事抒情,即用叙事来抒 情,如《卖碳翁》
知识链接 一、抒情手法的种类 (一)、直接抒情; (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情况比较复杂,具体 又可分为:1、用景抒情,景情一致的可以称为 情景交融或者寓情于景等,景情不一致的叫反衬 或者乐景写哀情;2、用物抒情,也叫托物言志。 这个物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物体,如 《卜算子·咏梅》;3、用典抒情,即借用典故来 抒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用古 抒情,也叫借古讽今。即借用历史事件来抒情, 如《越中览古》;5、用事抒情,即用叙事来抒 情,如《卖碳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