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案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种类,货币形式的发展与未来 趋势,货币制度及其发展历史等,掌握货币的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货币的“质”的规定性 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认为货币是 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 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 关系。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历经了以下几种形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第二节货币的“量”的规定性 货币供求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货币量的问题,而量的规定性实际上 是解决”货币是什么”,即货币包括的范围问题。鉴于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认识 的不同,关于货币“量”的规定有一定的差别。货币量的层次划分,就是把流通 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使用符号 代表的一种方法。1985年,中国金融学会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会,把货币层次 划分为:M0=现金 M1=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
金融学教案 第一章 货币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种类,货币形式的发展与未来 趋势,货币制度及其发展历史等,掌握货币的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 货币的“质”的规定性 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认为货币是 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 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 关系。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历经了以下几种形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第二节 货币的“量”的规定性 货币供求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货币量的问题,而量的规定性实际上 是解决”货币是什么”,即货币包括的范围问题。鉴于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认识 的不同,关于货币“量”的规定有一定的差别。货币量的层次划分,就是把流通 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使用符号 代表的一种方法。1985 年,中国金融学会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会,把货币层次 划分为:M0=现金 M1= 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
M2=M1+城乡储蓄存款+机关单位定期存款 M3=M2+全部银行存款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第三节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反映了国家 在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 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不同种 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 货币制度 第2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信用、利息的本质:了解信用形式及其在社 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地位及相互关系:了解利息率种类和西方利率理论的主要 内容:掌握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及其功能;掌握影响利息水平的决定因素;在此 基础上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M2= M1+城乡储蓄存款+机关单位定期存款 M3= M2+全部银行存款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第三节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反映了国家 在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 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不同种 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 货币制度 第 2 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信用、利息的本质;了解信用形式及其在社 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地位及相互关系;了解利息率种类和西方利率理论的主要 内容;掌握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及其功能;掌握影响利息水平的决定因素;在此 基础上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信用概述 所谓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信用的产生具备两方面的条 件: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信用只 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信用基本上表现为两种典型的 形态: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信用。 信用形式的基本形式 1.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 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 (2似)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1。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企业资本数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商业信用在管理调节上有一定局限性 2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 动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 信用概述 所谓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信用的产生具备两方面的条 件: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信用只 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信用基本上表现为两种典型的 形态: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信用。 信用形式的基本形式: 1.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 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的特点: ⑴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 ⑵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⑶ 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1.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 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企业资本数量的限制; (2) 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 商业信用在管理调节上有一定局限性。 2.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 动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 3.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 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国家信用的作用 (1)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 (3)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4.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生活消 费目的的信用。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赊销、消费贷款 5.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主要指政府)和啡官方(如商业银行、进 出口银行、其他经济主体)向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或淇他经济主体 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信用工具 具有一定格式,并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叫做信用工具,也称作 金融工具。信用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流动性,这是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2.收益性,这是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的收入; 3,风险性,这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 风险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信用工具的种类
(3)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 3.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 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国家信用的作用: (1)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 (3)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4. 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生活消 费目的的信用。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赊销、消费贷款 5. 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主要指政府)和非官方(如商业银行、进 出口银行、其他经济主体)向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 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第二节 信用工具 具有一定格式,并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叫做信用工具,也称作 金融工具。信用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 流动性,这是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2. 收益性,这是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的收入; 3.风险性,这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 风险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信用工具的种类
1.信用工具的种类 (1)从发行者的地位来划分,可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2)按融资的时间划分,可分为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 (3)按发行的地理范围划分,信用工具又有地方性、全国性和世界性之分。 2.传统的信用工具 (1)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以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护自己权 益的一种债务凭证。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 (2)支票。支票是存款户签发,要求银行从其活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 额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凭证。支票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3)银行票据。是在银行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信用 流通工具,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4)债券和股票。债券是用来表明债权债务关系,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的条 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的债权凭证。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其投资者,证明其所投 入的股份资本的所有权证书。 3.金融衍生工具。 第三节利息及其计算 1.利息的本质 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为“节欲论”;第二种观点为“时差利息 论”。第三种观点为“流动性偏好论”。总之,在西方经济学家们看来,利息是对 放弃货币的机会成本的补偿。马克思的观点: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 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2.利率及其种类
1.信用工具的种类 (1)从发行者的地位来划分,可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2)按融资的时间划分,可分为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 (3)按发行的地理范围划分,信用工具又有地方性、全国性和世界性之分。 2. 传统的信用工具 (1)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以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护自己权 益的一种债务凭证。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 (2)支票。支票是存款户签发,要求银行从其活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 额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凭证。支票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3)银行票据。是在银行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信用 流通工具,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4)债券和股票。债券是用来表明债权债务关系,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的条 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的债权凭证。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其投资者,证明其所投 入的股份资本的所有权证书。 3.金融衍生工具。 第三节 利息及其计算 1.利息的本质 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为“节欲论”;第二种观点为“时差利息 论”。第三种观点为“流动性偏好论”。总之,在西方经济学家们看来,利息是对 放弃货币的机会成本的补偿。马克思的观点: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 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2.利率及其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