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 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 1)货币发行多少适宜 2)对货币量的调节 。2、信用创造一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 ● 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 用。 ● 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者是18世纪的约翰·劳 (John Law),信用创造学说的另一杰出代表是 阿伯特·韩(Albert Hahn)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1、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 ⚫ 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 ⚫ 1)货币发行多少适宜 2)对货币量的调节 ⚫ 2、信用创造—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 ⚫ 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 用。 ⚫ 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者是18世纪的约翰·劳 (John Law),信用创造学说的另一杰出代表是 阿伯特·韩(Albert Hahn)
3、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 ◆(1)萌芽期 (20世纪20年代):菲利普斯(C.A. PhiI1ips)1921年出版的《银行信用》一书中最先 使用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这一对概念。 ◆(2)成长期(20世纪60年代):将实证研究方法引 进货币供给理论。 ●米德在《货币数量与银行制度》一文中阐述了在各 种银行制度下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的问题
3、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 ◆(1)萌芽期(20世纪20年代):菲利普斯(C. A. Phillips) 1921年出版的《银行信用》一书中最先 使用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这一对概念。 ◆(2)成长期(20世纪60年代):将实证研究方法引 进货币供给理论。 ⚫ 米德在《货币数量与银行制度》一文中阐述了在各 种银行制度下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的问题
。丁百根在研究美国1919一1932年的经济循环 时,推导出了一个货币供给方程式。 ●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在二人合著的《1867 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对货币供给决 定因素进行了分析。 ·卡甘在深入研究了美国1875一1960年货币存 量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长期的和周期性的货币存量变动取决于高能 货币、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
⚫ 丁百根在研究美国1919—1932年的经济循环 时,推导出了一个货币供给方程式。 ⚫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在二人合著的《1867— 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对货币供给决 定因素进行了分析。 ⚫ 卡甘在深入研究了美国1875—1960年货币存 量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长期的和周期性的货币存量变动取决于高能 货币、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1984年才有学者开始触及货币供给理论 。原因: 。1、没有货币供给理论产生并付诸实践的条件 ●2、 没有研究货币供给理论的客观要求 近20年来,货币供给理论及其供求平衡理论已成 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金融理论界以及经 济理论界的学者们就这门新学科作了大量有益的 探索,获得了一批成果。现在对货币供给理论的 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 1984年才有学者开始触及货币供给理论 ⚫ 原因: ⚫ 1、没有货币供给理论产生并付诸实践的条件 ⚫ 2、没有研究货币供给理论的客观要求 ⚫ 近20年来,货币供给理论及其供求平衡理论已成 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金融理论界以及经 济理论界的学者们就这门新学科作了大量有益的 探索,获得了一批成果。现在对货币供给理论的 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一、货币出自银行 。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由银行贷款 渠道注入 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 析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一、货币出自银行 ⚫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由银行贷款 渠道注入 ⚫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