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子模型初探 1.1原子论及原子的一般特性 1.2电子的发现和汤姆逊的原子模型 1.3 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原子模型 1.4玻尔原子模型 1.5类氢原子体系 1.6弗兰克-赫兹实验
第一章 原子模型初探 1.1 原子论及原子的一般特性 1.2 电子的发现和汤姆逊的原子模型 1.3 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原子模型 1.4 玻尔原子模型 1.5 类氢原子体系 1.6 弗兰克-赫兹实验
1.1原子论及原子的一般特性 1.1.1原子论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古代的原子论 原子论: √《尚书》 (前1046-前771年) :“五行说” 老子(约前571-471)《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 墨子(约前468-376):“端,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端,无间 也”;“非半弗著斤(kan)则不动,说在端” 子思(前483-402):“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惠施(前390-317):“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无限可分: √公孙龙(前320-250):“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1 原子论及原子的一般特性 1.1.1 原子论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古代的原子论 《尚书》(前1046前771年) :“五行说” 老子(约前571471 )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 墨子(约前468376) :“端,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端,无间 也”;“非半弗著斤(kan)则不动,说在端” 子思(前483402)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惠施(前390317) :“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公孙龙(前320250):“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原子论: 无限可分:
二、古希腊的原子论 原子论: √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37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立的原子组成,原 子这种微粒是不可再分的 无限可分: /亚里士多德(约前384-322):物质是连续的,是可以无限分割的。 三、近代 1806年,法国普鲁斯脱“定组成定律(定比定律)”:一种化合物, 不论它是如何制备的,其组成的元素间都有一定的质量比; 1807年,英国道尔顿“倍比定律”:在化学反应中,每种化合物都有 一定不变的组成,各化合物中元素的量都成一定的整数比; 1808年,道尔顿“原子论”:物质是由少数几种原子组成,同种元素 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质量和性质,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 同,且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1808年,盖·吕萨克“简比定律”; 1811年,阿伏伽德罗定律; 1826年的布朗运动实验; 1833年法拉第提出的电解定律; 1869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 19世纪末,原子论被普遍接受!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37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立的原子组成,原 子这种微粒是不可再分的 亚里士多德(约前384322):物质是连续的,是可以无限分割的。 原子论: 无限可分: 二、古希腊的原子论 1806年,法国普鲁斯脱“定组成定律 (定比定律)”:一种化合物, 不论它是如何制备的,其组成的元素间都有一定的质量比; 1807年,英国道尔顿“倍比定律”:在化学反应中,每种化合物都有 一定不变的组成,各化合物中元素的量都成一定的整数比; 1808年,道尔顿“原子论”:物质是由少数几种原子组成,同种元素 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质量和性质,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 同,且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1808年,盖吕萨克“简比定律” ; 1811年,阿伏伽德罗定律; 1826年的布朗运动实验; 1833年法拉第提出的电解定律; 1869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 三、近代 19世纪末,原子论被普遍接受!
1.1.2原子的经典性质 食盐 ,) A m= NA Fe、Au、Ag、Cu的半径分别为1.56、1.74、1.65、1.45A。 原子量u:1u=1.66053873(13)×10-27kg。 原子的质量分布范围在1~300u
1.1.2 原子的经典性质 1/3 1 2 A A r N A A m N Fe、Au、Ag、Cu的半径分别为1.56、1.74、1.65、1.45Å。 原子量u: 1u=1.66053873(13)10-27kg。 原子的质量分布范围在1~300 u
1.2电子的发现和汤姆逊原子模型 一、电子发现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原子论”被广泛接受 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 √ 气体放电现象的研究 1879克鲁克斯管的出现 二、阴极射线荷质比的测量 (a) B 波?粒子? CEnquires to Science Museum 图1.2.1汤姆逊(J.J.Thoms0m,1856-1940),英国
1.2 电子的发现和汤姆逊原子模型 19世纪末“原子论”被广泛接受 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 气体放电现象的研究 1879克鲁克斯管的出现 一、电子发现的历史背景 二、阴极射线荷质比的测量 + _ C A B D E (a) 图1.2.1 汤姆逊(J. J. Thomson, 1856-1940),英国 波?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