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与环境引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与环境引论 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and the Environ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1/36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 后续课程: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负责人: 大纲执笔人:刘昌荣 大纲审核人: 一、 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 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工程与环境引论》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 一门专业必修课,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本课程强调了工程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 要作用,介绍了工程与环境的关联并给出了污染成因与处理的实例。 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人类面临不断恶化的各类环境问题为背景,以环境与工程的关系为研究 对象,强调了工程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工程设计与环境持续发展的总体认识, 了解电子产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通过对电磁兼容理论与生物电磁理论的学习,掌握电磁安 全方面的相关基本理论、测试方法与检验标准。通过对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的学习,掌握电子 产品的测试方法与试验标准。通过学习电子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及对RoHS指令的讲解,提高 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对电子产品回收问题的探讨,理解工程在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本课 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具备对电子信息类产业特征的认知能力,理解工程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工程在解决环 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在产品设计与开发时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2、了解环境问题的具体分类,掌握电磁环境包括生物环境问题中相关基本理论,了解电 磁兼容的检测标准,了解电子产品对人体的安全因素与标准。 3、理解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的重要性,熟悉电子产品环境检测的方法与技术标准,理解电 子产品安全对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用于解决环境问题的工程技术,能认识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标准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4、通过讨论课和案例分析,能够对本专业具体案例的相关安全标准有全面的认识,理解 电子产品与绿色环保的关联,了解RoHS指令,理解电子产品回收的目的
《工程与环境引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与环境引论 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and the Environ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1/36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 后续课程: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负责人: 大纲执笔人:刘昌荣 大纲审核人: 一、 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 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工程与环境引论》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 一门专业必修课,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本课程强调了工程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 要作用,介绍了工程与环境的关联并给出了污染成因与处理的实例。 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人类面临不断恶化的各类环境问题为背景,以环境与工程的关系为研究 对象,强调了工程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工程设计与环境持续发展的总体认识, 了解电子产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通过对电磁兼容理论与生物电磁理论的学习,掌握电磁安 全方面的相关基本理论、测试方法与检验标准。通过对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的学习,掌握电子 产品的测试方法与试验标准。通过学习电子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及对 RoHS 指令的讲解,提高 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对电子产品回收问题的探讨,理解工程在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本课 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具备对电子信息类产业特征的认知能力,理解工程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工程在解决环 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在产品设计与开发时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2、 了解环境问题的具体分类,掌握电磁环境包括生物环境问题中相关基本理论,了解电 磁兼容的检测标准,了解电子产品对人体的安全因素与标准。 3、 理解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的重要性,熟悉电子产品环境检测的方法与技术标准,理解电 子产品安全对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用于解决环境问题的工程技术,能认识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标准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4、 通过讨论课和案例分析,能够对本专业具体案例的相关安全标准有全面的认识,理解 电子产品与绿色环保的关联,了解 RoHS 指令,理解电子产品回收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明确本课程知识与能力重点 符合标准哪几条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3、设计/开发解 3-2能适当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决方案 文化及环境因素,根据设计目标进行需 教学目标1 求分析,设计解决方案 6-2了解通信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 教学目标2 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教学目标3 6、工程和社会 63理解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 教学目标2 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 教学目标4 影响及应承担的责任 7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教学目标3 7、环境和可持 内涵和意义 续发展 7-2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 教学目标4 通信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三、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 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工程与环境(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 1.1概述 1.2什么是环境? 1.3工程的作用 1.4“绿色”工程方法★ 1.5基本工程概念 1.6未来何种情况? ◇目标及要求: 1)了解环境与工程的关系,认清人类目前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掌握 “绿色”工程的相关方法: 2)掌握基本工程的概念,并了解工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 源和相关解决途径。 作业内容: 认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女讨论内容: 引入环境和工程概念,讨论两者的联系,突出“绿色”工程的重要性。 令自学拓展: 查阅文献,了解环境问题与工程的关系。 2、环境问题综述(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 2.1概述
二、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明确本课程知识与能力重点 符合标准哪几条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3、设计/开发解 决方案 3-2 能适当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及环境因素,根据设计目标进行需 求分析,设计解决方案 教学目标 1 6、工程和社会 6-2 了解通信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 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3 6-3 理解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 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 影响及应承担的责任 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4 7、环境和可持 续发展 7-1 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内涵和意义 教学目标 3 7-2 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 通信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4 三、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 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 工程与环境(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1.1 概述 1.2 什么是环境? 1.3 工程的作用 1.4 “绿色”工程方法 1.5 基本工程概念 1.6 未来何种情况?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环境与工程的关系,认清人类目前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掌握 “绿色”工程的相关方法; 2) 掌握基本工程的概念,并了解工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 源和相关解决途径。 作业内容: 认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讨论内容: 引入环境和工程概念,讨论两者的联系,突出“绿色”工程的重要性。 自学拓展: 查阅文献,了解环境问题与工程的关系。 2、 环境问题综述(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2.1 概述
2.2环境问题★ 2.3大气排放 2.4水污染 2.5固体和危险废物污染 2.6自然环境消耗 2.7生态环境 2.8电磁环境★△ 令目标及要求: 1)了解目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了解各类环境问题的成因和特点: 2)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环境问题的特征,熟知解决环境问 题的相关技术手段。 令作业内容: 强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令讨论内容: 引入环境问题概述,讨论各类环境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突出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自学拓展: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类环境问题的特点,并结合自身专业特征分析实际工程问题 中所需考虑的环境问题。 3、电磁环境安全(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 3.1概述 3.2电磁干扰与危害★ 3.3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3.4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性 3.5国际有关EMC组织 3.6EMC标准与规范★ 3.7生物电磁基本理论 3.8通信产品对人体的安全考虑△ 3.91EEE人体安全标准与规范★ ◇目标及要求: 1)了解电磁环境问题,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工程与环境的具体关系,特别是电 子信息类学科中所面临的电磁环境问题: 2)掌握电磁环境的基本理论,熟知解决电磁环境问题的相关技术手段: 3)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理论,认识并理解实际工程中的电磁兼容问题: 4)掌握生物电磁的基本理论,了解电子信息类工程中的生物电磁问题,熟知生物 电磁领域的国际相关标准与规范。 作业内容: 强化对电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令讨论内容: 引入电磁环境概述,讨论电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了解电磁兼容组织和相 关标准与技术规范。 女自学拓展: 查阅文献,了解电磁环境问题,并了解电磁兼容的特点
2.2 环境问题 2.3 大气排放 2.4 水污染 2.5 固体和危险废物污染 2.6 自然环境消耗 2.7 生态环境 2.8 电磁环境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目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了解各类环境问题的成因和特点; 2) 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环境问题的特征,熟知解决环境问 题的相关技术手段。 作业内容: 强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讨论内容: 引入环境问题概述,讨论各类环境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突出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自学拓展: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各类环境问题的特点,并结合自身专业特征分析实际工程问题 中所需考虑的环境问题。 3、 电磁环境安全(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3.1 概述 3.2 电磁干扰与危害 3.3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3.4 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性 3.5 国际有关 EMC 组织 3.6 EMC 标准与规范 3.7 生物电磁基本理论 3.8 通信产品对人体的安全考虑 3.9 IEEE 人体安全标准与规范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电磁环境问题,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工程与环境的具体关系,特别是电 子信息类学科中所面临的电磁环境问题; 2) 掌握电磁环境的基本理论,熟知解决电磁环境问题的相关技术手段; 3) 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理论,认识并理解实际工程中的电磁兼容问题; 4) 掌握生物电磁的基本理论,了解电子信息类工程中的生物电磁问题,熟知生物 电磁领域的国际相关标准与规范。 作业内容: 强化对电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讨论内容: 引入电磁环境概述,讨论电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了解电磁兼容组织和相 关标准与技术规范。 自学拓展: 查阅文献,了解电磁环境问题,并了解电磁兼容的特点
4、电子产品环境试验(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 4.1概述 4.2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目的与内容 4.3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方法★ 4.4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标准 女目标及要求: 1)了解电子产品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电子产品环境实验的重要性: 2)了解电子产品环境实验方法,了解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的各个试验内容与试验标 准。 作业内容: 强化对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的认知与理解。 令讨论内容: 引入环境试验,讨论环境试验的内容与标准。 令自学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电子产品环境测试标准。 5、电子产品与绿色环保(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4) 5.1概述 5.2电子产品的环境污染★ 5.3重金属污染指标 5.4有害有毒物质的限值和测试标准 5.5RoHS指令★ 5.6电子产品的二次回收 ◇目标及要求: 1)了解电子产品的环境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严峻性: 2)了解重金属污染指标,了解有害有毒物质的限值与测试标准: 3)掌握ROHS指令的含义,RoHS认证标准,具备电子产品的绿色环保意识,讨论 如何有效实施电子产品的绿色环保,包括电子产品的回收问题。 令作业内容: 理解电子产品与绿色环保的概念,认识电子产品的环境污染,掌握如何设计绿色环 保的电子产品。 令讨论内容: 引入重金属污染问题,讨论电子产品的环境污染与绿色环保实施。 ◇自学拓展: 查阅文献,了解电子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了解RoHS指令。 6、讨论课(1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讨论课内容:基于给定话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纳、陈述并讨论 序 话题 目的要求 学时每组 号 分配 人数 1 在设计一款电子产 熟悉并掌握环境问题的特 4人 品如手机时,需要 点与分类,了解电子产品 考虑哪些环境安全 对环境的影响,讨论需要 因素? 考虑的环境问题及需满足
4、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4.1 概述 4.2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目的与内容 4.3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方法 4.4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标准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电子产品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电子产品环境实验的重要性; 2) 了解电子产品环境实验方法,了解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的各个试验内容与试验标 准。 作业内容: 强化对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的认知与理解。 讨论内容: 引入环境试验,讨论环境试验的内容与标准。 自学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电子产品环境测试标准。 5、 电子产品与绿色环保(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4) 5.1 概述 5.2 电子产品的环境污染 5.3 重金属污染指标 5.4 有害有毒物质的限值和测试标准 5.5 RoHS 指令 5.6 电子产品的二次回收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电子产品的环境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严峻性; 2) 了解重金属污染指标,了解有害有毒物质的限值与测试标准; 3) 掌握 RoHS 指令的含义,RoHS 认证标准,具备电子产品的绿色环保意识,讨论 如何有效实施电子产品的绿色环保,包括电子产品的回收问题。 作业内容: 理解电子产品与绿色环保的概念,认识电子产品的环境污染,掌握如何设计绿色环 保的电子产品。 讨论内容: 引入重金属污染问题,讨论电子产品的环境污染与绿色环保实施。 自学拓展: 查阅文献,了解电子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了解 RoHS 指令。 6、 讨论课(1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讨论课内容:基于给定话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纳、陈述并讨论。 序 号 话题 目的要求 学 时 分配 每 组 人数 1 在设计一款电子产 品如手机时,需要 考虑哪些环境安全 因素? 熟悉并掌握环境问题的特 点与分类,了解电子产品 对环境的影响,讨论需要 考虑的环境问题及需满足 3 4 人
的相关检测标准 讨论新一代通信电 基于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前 4人 子产品对人体安全 沿技术发展,理解新产品 的影响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列举实际工程中出 能对特定的工程污染问题 3 4人 现的电子产品对环 进行分析,能基于RoHS指 境的污染问题,并 令等给出绿色环保电子产 结合问题给出解决 品的设计思路 方案 目标及要求: 1)通过给定话题进行分组讨论的形式,通过理论教学结合本专业相关理论的基础 上,对给定的话题进行合理准确的资料收集与归纳整理、陈述与探讨。加深学 生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工程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2)巩固工程与环境问题的联系,使学生熟知处理工程问题过程中需考虑的环境因 素以及在解决环境问题中需重视的工程因素。 令作业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对工程与环境的关系。 令讨论内容: 讨论各类环境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突出环境问题的紧迫性,突出环境与工程的 关系。 令自学拓展: 查阅文献,了解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了解环境与工程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1、在课堂讲授教学中,阐述工程与环境的概念、关系、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及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需求分析: 2、采用多媒体课件、电子备课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利用网络视频辅助教学: 3、通过讨论课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工程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课堂小组报告,文献综述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20%(支撑教学目标1、2),课程拓展报告30%(小组讨论报告15%+ 文献综述报告15%)(支撑教学目标1、2、3)、笔试成绩50%(支撑教学目标1、2、3、4)
的相关检测标准 2 讨论新一代通信电 子产品对人体安全 的影响 基于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前 沿技术发展,理解新产品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4 人 3 列举实际工程中出 现的电子产品对环 境的污染问题,并 结合问题给出解决 方案 能对特定的工程污染问题 进行分析,能基于 RoHS 指 令等给出绿色环保电子产 品的设计思路 3 4 人 目标及要求: 1) 通过给定话题进行分组讨论的形式,通过理论教学结合本专业相关理论的基础 上,对给定的话题进行合理准确的资料收集与归纳整理、陈述与探讨。加深学 生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工程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2) 巩固工程与环境问题的联系,使学生熟知处理工程问题过程中需考虑的环境因 素以及在解决环境问题中需重视的工程因素。 作业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对工程与环境的关系。 讨论内容: 讨论各类环境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突出环境问题的紧迫性,突出环境与工程的 关系。 自学拓展: 查阅文献,了解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了解环境与工程的联系。 四、 教学方法 1、 在课堂讲授教学中,阐述工程与环境的概念、关系、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及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需求分析; 2、 采用多媒体课件、电子备课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利用网络视频辅助教学; 3、 通过讨论课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工程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五、 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课堂小组报告,文献综述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 20%(支撑教学目标 1、2),课程拓展报告 30%(小组讨论报告 15%+ 文献综述报告 15%)(支撑教学目标 1、2、3)、笔试成绩 50%(支撑教学目标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