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含实验)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s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选修课 学分/学时:3.5学分/72学时(54+18)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电子信息类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复变函数、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等课程 后续课程: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课程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负责人:刘学观 大纲执笔人:郭辉萍 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 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微波技术与天线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包括微波技术、 天线设计两个部分。微波技术部分主要讨论均匀传输线理论、规则金属波导、微波集成传输 线、微波网络基础和微波元器件,其中在微波集成传输线部分主要讨论了带状线、微带线、 耦合微带线及介质波导的传输特性,并对光纤传输原理及特性做了介绍:在微波元器件一章 中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组微波无源元器件,主要包括连接匹 配元件、功率分配元器件、微波谐振元件和微波铁氧体器件。天线设计部分,主要讨论天线 辐射与接收的基本理论以及天线结构与设计。与此同时将仿真软件介绍给学生,让同学亲自 设计相关微波部件或天线,实现理论与工程设计的结合。本课程为成为优秀的射频(RF)与 微波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微波技术与天线》主要论述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及其典 型的应用系统,它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波技术 与天线在现代通信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掌握微波信号的产生、处理、传输、辐射及接收等 微波通信的基本理论,熟悉微波部件或天线的设计过程。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程,还配 合了18学时的实验(9学时验证实验+9学时微波部件设计)。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微波技术与天线在现代通信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掌握微波信号的产生、处理、传 输、辐射及接收等微波通信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微波传输线的传输机理,常见微波部件和 天线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能表达各部件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22】 2、熟悉微波部件和天线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能针对具体指标要求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进 行需求分析、提出微波部件和天线的设计方案:【3.2】 3、能根据微波部件和天线的性能测量要求选择可行的研究和实验方案:【4.2】 4、能利用电磁仿真工具为微波部件和天线建模,计算分析微波部件和天线的性能参数,优 化微波部件和天线的结构。【5.2】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含实验) 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s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选修课 学分/学时:3.5 学分/72 学时(54+18) 开课学期:第 6 学期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电子信息类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复变函数、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等课程 后续课程: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课程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负责人:刘学观 大纲执笔人:郭辉萍 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 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微波技术与天线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包括微波技术、 天线设计两个部分。微波技术部分主要讨论均匀传输线理论、规则金属波导、微波集成传输 线、微波网络基础和微波元器件,其中在微波集成传输线部分主要讨论了带状线、微带线、 耦合微带线及介质波导的传输特性,并对光纤传输原理及特性做了介绍;在微波元器件一章 中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组微波无源元器件,主要包括连接匹 配元件、功率分配元器件、微波谐振元件和微波铁氧体器件。天线设计部分,主要讨论天线 辐射与接收的基本理论以及天线结构与设计。与此同时将仿真软件介绍给学生,让同学亲自 设计相关微波部件或天线,实现理论与工程设计的结合。本课程为成为优秀的射频(RF)与 微波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微波技术与天线》主要论述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及其典 型的应用系统,它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波技术 与天线在现代通信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掌握微波信号的产生、处理、传输、辐射及接收等 微波通信的基本理论,熟悉微波部件或天线的设计过程。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程,还配 合了 18 学时的实验(9 学时验证实验+9 学时微波部件设计)。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微波技术与天线在现代通信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掌握微波信号的产生、处理、传 输、辐射及接收等微波通信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微波传输线的传输机理,常见微波部件和 天线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能表达各部件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2.2】 2、熟悉微波部件和天线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能针对具体指标要求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进 行需求分析、提出微波部件和天线的设计方案;【3.2】 3、能根据微波部件和天线的性能测量要求选择可行的研究和实验方案;【4.2】 4、能利用电磁仿真工具为微波部件和天线建模,计算分析微波部件和天线的性能参数,优 化微波部件和天线的结构。【5.2】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明确本课程知识与能力重点符 合标准哪几条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2、问题分析 2.2能通过文献研究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1 3.2能适当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 3、设计、开发解决 及环境因素,根据设计目标进行需求分析,设计 教学目标2 方案 解决方案 4.2能基于专业理论,针对通信模块和系统,选 4、研究 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教学目标3 5、使用现代工具 5.2能针对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并合理使用软硬 教学目标4 件设计与仿真平台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 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绪论(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 1.1微波及其特点 1.2本课程在专业中的位置及本课程的体系结构 女目标及要求: 1)通过绪论的介绍,使得学生掌握微波技术与天线的课程地位、主要内容、学习 目的、基础和主要特点: 2)重点把握微波的特点(★) 令作业内容: 微波波长在电磁波谱中位置,微波的特点,分析方法特点 令讨论内容: 微波与无处不在的无线通信的关系 ◇自学拓展: 微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2、均匀传输线理论(1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 2.1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2.2传输线的阻抗与状态参量 2.3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2.4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和损耗 2.5阻抗匹配 2.6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目标及要求: 1)了解均匀传输线上波传输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输入阻抗、 驻波比、反射系数等核心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传输线的三种基本状态,掌握负载与状态的关系: 3)了解传输线产生损耗的激励,熟悉工程上常用的回波损耗、插入损耗的含义及 分析方法。(△) 4)掌握阻抗匹配的原理以及阻抗匹配的方法,重点掌握四分之一阻抗匹配法和枝 节匹配法,针对不同负载特点选择不同匹配实现方案(★)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明确本课程知识与能力重点符 合标准哪几条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2、问题分析 2.2 能通过文献研究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 1 3、设计、开发解决 方案 3.2 能适当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 及环境因素,根据设计目标进行需求分析,设计 解决方案 教学目标 2 4、研究 4.2 能基于专业理论,针对通信模块和系统,选 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教学目标 3 5、使用现代工具 5.2 能针对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并合理使用软硬 件设计与仿真平台 教学目标 4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 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绪论(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1.1 微波及其特点 1.2 本课程在专业中的位置及本课程的体系结构 目标及要求: 1) 通过绪论的介绍,使得学生掌握微波技术与天线的课程地位、主要内容、学习 目的、基础和主要特点; 2) 重点把握微波的特点() 作业内容: 微波波长在电磁波谱中位置,微波的特点,分析方法特点 讨论内容: 微波与无处不在的无线通信的关系 自学拓展: 微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2、均匀传输线理论(1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2.1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2.2 传输线的阻抗与状态参量 2.3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2.4 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和损耗 2.5 阻抗匹配 2.6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均匀传输线上波传输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输入阻抗、 驻波比、反射系数等核心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2) 了解传输线的三种基本状态,掌握负载与状态的关系; 3) 了解传输线产生损耗的激励,熟悉工程上常用的回波损耗、插入损耗的含义及 分析方法。() 4) 掌握阻抗匹配的原理以及阻抗匹配的方法,重点掌握四分之一阻抗匹配法和枝 节匹配法,针对不同负载特点选择不同匹配实现方案()
5)熟悉同轴线的结构、特征参数以及工程应用。 ☆作业内容: 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的分析与计算:传输线传输效率分析:学会针对不同 负载特点选择不同匹配实现方案:同轴线参数分析及工程设计。 女讨论内容: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与工程应用 ◇自学拓展: 阻抗匹配的意义及工程应用 3.规则金属波导(9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 3.1导波原理 3.2矩形波导 3.3圆形波导 3.4波导的激励与耦合 ◇目标及要求: 1)了解规则金属管内场的特点及其一般表达式:掌握相移常数和截止波数、 相速和波导波长、波阻抗、传输功率的含义及工程应用:了解波导中不存 在TEM波的原因,熟悉TE和TM波特点及其边界条件(△) 2)了解矩形波导中TE和TM波场的表达式:模式(主模、高次模)的概念: 掌握矩形波导的传输特性,包括:截止波数和截止波长、模式传输条件、 主模的场分布及其工作特性等:了解工程上矩形波导尺寸的选择原则(综 合考虑带宽问题、功率容量和衰减等)(★) 3)了解圆波导中的场圆波导中TE和TM波场的表达式:掌握模式简并及圆 波导的常用几种常用模式的特点及其工程应用。 4)了解波导的激励原理及方法,掌握电激励、磁激励、电流激励三种典型激 励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令作业内容: 波导参数的分析与计算:矩形波导模式存在分析:主模参数的分析:圆形波 导模式分析:激励与耦合机理。 令讨论内容: 矩形波导的结构特点与工程应用 ◇自学拓展: 波导与其他传输线的连接方法及工程应用 4.微波集成传输线(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 4.1平面传输线 4.2介质波导 4.3光纤 ◇目标及要求: 1)了解平面传输线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2)了解带状线的结构、特点、场分布、主模和传输特性 3)掌握微带线的结构、特点、场分布、主模和传输特性,工程设计方法(★) 4)了解耦合微带线传输特性(△) 5)掌握介质波导的传输原理,圆形介质波导的结构、特点、场分布、主模和 传输特性
5) 熟悉同轴线的结构、特征参数以及工程应用。 作业内容: 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的分析与计算;传输线传输效率分析;学会针对不同 负载特点选择不同匹配实现方案;同轴线参数分析及工程设计。 讨论内容: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与工程应用 自学拓展: 阻抗匹配的意义及工程应用 3. 规则金属波导(9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3.1 导波原理 3.2 矩形波导 3.3 圆形波导 3.4 波导的激励与耦合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规则金属管内场的特点及其一般表达式;掌握相移常数和截止波数、 相速和波导波长、波阻抗、传输功率的含义及工程应用;了解波导中不存 在 TEM 波的原因,熟悉 TE 和 TM 波特点及其边界条件() 2) 了解矩形波导中 TE 和 TM 波场的表达式 ;模式(主模、高次模)的概念; 掌握矩形波导的传输特性,包括:截止波数和截止波长、模式传输条件、 主模的场分布及其工作特性等;了解工程上矩形波导尺寸的选择原则(综 合考虑带宽问题、功率容量和衰减等)() 3) 了解圆波导中的场圆波导中 TE 和 TM 波场的表达式;掌握模式简并及圆 波导的常用几种常用模式的特点及其工程应用。 4) 了解波导的激励原理及方法,掌握电激励、磁激励、电流激励三种典型激 励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作业内容: 波导参数的分析与计算;矩形波导模式存在分析;主模参数的分析;圆形波 导模式分析;激励与耦合机理。 讨论内容: 矩形波导的结构特点与工程应用 自学拓展: 波导与其他传输线的连接方法及工程应用 4. 微波集成传输线(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4.1 平面传输线 4.2 介质波导 4.3 光纤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平面传输线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2) 了解带状线的结构、特点、场分布、主模和传输特性 3) 掌握微带线的结构、特点、场分布、主模和传输特性,工程设计方法() 4) 了解耦合微带线传输特性() 5) 掌握介质波导的传输原理,圆形介质波导的结构、特点、场分布、主模和 传输特性
6)了解介质镜像线、H型波导的结构与传输特性 7)熟悉光纤的传输原理,了解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异同点:掌握光纤的而主 要参数:光波波长、相对折射率、折射率分布因子和数值孔径等:了解光 纤的损耗、色散、零色散单模光纤的原理、光纤的应用领域(★) ◇作业内容: 带状线模式的分析,微带线有效介电常数的计算,微带线的设计,耦合微带 线的分析计算:光纤单模工作范围的计算:零色散光纤的原理分析 ◇讨论内容: 如何利用仿真软件,实现微带线的设计 ◇自学拓展: 微带线与同轴接头的连接方法及工程应用 5.徽波网络基础(9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 5.1等效传输线 5.2单▣网络 5.3双口网络的阻抗与传输矩阵 5.4散射矩阵与传输矩阵 5.5多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5.6网络参数的测量 ◇目标及要求: 1)了解等效电压和等效电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掌握模式等效传输线的概念与等效传输线 3)熟悉单口网络的定义及其分析:归一化电压与电流定义及意义(△) 4)了解阻抗和导纳各参数的定义及其与网络性质的关系:转移矩阵各参数的定义 及其与网络性质的关系、三种参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5) 掌握散射矩阵各参数的定义、意义及其与网络性质的关系:传输矩阵各参数的 定义及其与网络性质的关系:熟悉各种参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工程上的插入损 耗、回波损耗、隔离度等参数与散射参数的关系(★) 6)了解多端口网络散射参数的定义、性质:掌握无耗网络幺正性(★) 7)了解网络参数的测量方法 令作业内容: 给定网络计算阻抗矩阵或导纳矩阵、散射矩阵:利用A矩阵的级联特性计算多 网络级联后的网络参数:利用网络参数计算输入阻抗、反射系数以及满足无反 射条件等:证明无耗网络的么正性。 ◇讨论内容: 如何用网络参数理论来理解枝节匹配的原理 ◇自学拓展: 网络参数测量及工程应用 6.微波无源器件(9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 6.1连接匹配元件等效传输线 6.2功率分配器件 6.3微波谐振器件 6.4微波铁氧体器件 6.5多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6.6网络参数的测量 ◇目标及要求: 1)了解短路负载、匹配负载、失配负载:波导接头、衰减元件和相移元件、转换 接头;螺钉调配器、多阶梯阻抗变换器、渐变型阻抗变换器等器件的结构及工
6) 了解介质镜像线、H 型波导的结构与传输特性 7) 熟悉光纤的传输原理,了解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异同点;掌握光纤的而主 要参数:光波波长、相对折射率、折射率分布因子和数值孔径等;了解光 纤的损耗、色散、零色散单模光纤的原理、光纤的应用领域() 作业内容: 带状线模式的分析,微带线有效介电常数的计算,微带线的设计,耦合微带 线的分析计算;光纤单模工作范围的计算;零色散光纤的原理分析 讨论内容: 如何利用仿真软件,实现微带线的设计 自学拓展: 微带线与同轴接头的连接方法及工程应用 5. 微波网络基础(9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5.1 等效传输线 5.2 单口网络 5.3 双口网络的阻抗与传输矩阵 5.4 散射矩阵与传输矩阵 5.5 多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5.6 网络参数的测量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等效电压和等效电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掌握模式等效传输线的概念与等效传输线 3) 熟悉单口网络的定义及其分析;归一化电压与电流定义及意义() 4) 了解阻抗和导纳各参数的定义及其与网络性质的关系;转移矩阵各参数的定义 及其与网络性质的关系、三种参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5) 掌握散射矩阵各参数的定义、意义及其与网络性质的关系;传输矩阵各参数的 定义及其与网络性质的关系;熟悉各种参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工程上的插入损 耗、回波损耗、隔离度等参数与散射参数的关系() 6) 了解多端口网络散射参数的定义、性质;掌握无耗网络幺正性() 7) 了解网络参数的测量方法 作业内容: 给定网络计算阻抗矩阵或导纳矩阵、散射矩阵;利用 A 矩阵的级联特性计算多 网络级联后的网络参数;利用网络参数计算输入阻抗、反射系数以及满足无反 射条件等;证明无耗网络的幺正性。 讨论内容: 如何用网络参数理论来理解枝节匹配的原理 自学拓展: 网络参数测量及工程应用 6. 微波无源器件(9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6.1 连接匹配元件等效传输线 6.2 功率分配器件 6.3 微波谐振器件 6.4 微波铁氧体器件 6.5 多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6.6 网络参数的测量 目标及要求: 1) 了解短路负载、匹配负载、失配负载;波导接头、衰减元件和相移元件、转换 接头;螺钉调配器、多阶梯阻抗变换器、渐变型阻抗变换器等器件的结构及工
作原理 2)了解定向耦合器的定义及性能参数;熟悉波导双孔定向耦合器、双分支定向耦合 器、平行耦合微带定向耦合器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功率分配器的定义:学会两路微带功率分配器、微带环行电桥等结构、工 作原理以及设计方法(★) 4)了解E-T分支、H-T分支和匹配双T(魔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微波谐振器件的演化过程以及相关参数如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等效电导 等 6)掌握矩形空腔谐振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7)了解微带谐振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8)熟悉谐振器的耦合和激励的形式及其对谐振器性能的影响(△) 9)了解隔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参数 10)铁氧体环行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参数 11)了解LTCC器件特点及工艺过程 ◇作业内容: 波导调配机理:渐变阻抗变换器原理与应用:微波器件的网络参数及器件特点: 微带型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实现 ◇讨论内容: 不同器件性能设计参数表述方法 女自学拓展: 微波器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7.天线的基础知识(6课时,支撑课程目标1,2) 7.1天线概论 7.2天线的电参数 7.3典型天线介绍 7.4天线的设计过程 ◇目标及要求: 1)天线的定义、性能及其作用,天线的分类及分析方法 2)天线输入阻抗、驻波比、方向图、增益、极化、带宽 3)单极子天线、偶极子天线、微带天线 4)掌握利用HFSS仿真设计天线 ◇作业内容: 天线性能参数:单极子天线的仿真设计 女讨论内容: 天线馈电点的重要性 ◇自学拓展: 仿真软件中参数优化的实现 8、实验(18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3,4)实验内容:必开实验9学时。 序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学时 实验类 每组 必开、 号 分配 型 人数 选开 1 微波测量线及波导 熟悉微波测量线,利用测 3 验证型 2 必开 波长的测量 量线测量波导波长,验证 理论计算结果 传输线负载与状态 利用测量线观察不同负载3 验证型 2 必开
作原理 2) 了解定向耦合器的定义及性能参数;熟悉波导双孔定向耦合器、双分支定向耦合 器、平行耦合微带定向耦合器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功率分配器的定义;学会两路微带功率分配器、微带环行电桥等结构、工 作原理以及设计方法() 4) 了解 E-T 分支、 H-T 分支和匹配双 T(魔 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 了解微波谐振器件的演化过程以及相关参数如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等效电导 等 6) 掌握矩形空腔谐振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7) 了解微带谐振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8) 熟悉谐振器的耦合和激励的形式及其对谐振器性能的影响() 9) 了解隔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参数 10) 铁氧体环行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参数 11) 了解 LTCC 器件特点及工艺过程 作业内容: 波导调配机理;渐变阻抗变换器原理与应用;微波器件的网络参数及器件特点; 微带型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实现 讨论内容: 不同器件性能设计参数表述方法 自学拓展: 微波器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7.天线的基础知识(6课时,支撑课程目标1,2) 7.1 天线概论 7.2 天线的电参数 7.3 典型天线介绍 7.4 天线的设计过程 目标及要求: 1) 天线的定义、性能及其作用,天线的分类及分析方法 2) 天线输入阻抗、驻波比、方向图、增益、极化、带宽 3) 单极子天线、偶极子天线、微带天线 4) 掌握利用 HFSS 仿真设计天线 作业内容: 天线性能参数;单极子天线的仿真设计 讨论内容: 天线馈电点的重要性 自学拓展: 仿真软件中参数优化的实现 8、实验(1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4)实验内容:必开实验 9 学时。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目的要求 学 时 分配 实验类 型 每 组 人数 必开、 选开 1 微波测量线及波导 波长的测量 熟悉微波测量线,利用测 量线测量波导波长,验证 理论计算结果 3 验证型 2 必开 2 传输线负载与状态 利用测量线观察不同负载 3 验证型 2 必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