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李铁民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及其免疫生 物学功能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到 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免疫学课程 的学习,掌握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结构 功能,特别是免疫应答及其调节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免疫学功能,教学难点为理解免疫应 答规律 教学对象:本科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51学时 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形成过程,以及当代免疫学的 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免疫学概念
免疫学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 李铁民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及其免疫生 物学功能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到 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免疫学课程 的学习,掌握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结构、 功能,特别是免疫应答及其调节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免疫学功能,教学难点为理解免疫应 答规律。 教学对象:本科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51 学时 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形成过程,以及当代免疫学的 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免疫学概念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免疫学基本概念(0.5学时) 免疫 、免疫学 三、免疫的三大功能 第二节免疫学形成过程(1学时 免疫学的开创期 传统免疫学时期 近代免疫学时期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三节免疫学的发展特点(0.5学时) 广度的交叉性 二、深度的多层次性 发展上的高速度 复习思考题:1、何为免疫,免疫学? 2、免疫的三大功能是什么? 3、当代免疫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抗原(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抗原的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特性,以及 免疫佐剂等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和抗原的特意性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0.2学时) 第二节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0.5学时) 异物性 理化性状 三免疫途径 四机体应答性 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1学时) 抗原特异性的研究 抗原决定簇 第四节抗原的分类(0.3学时) 第五节重要抗原(1学时) 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 三嗜异性抗原 四白细胞分化抗原 五血型抗原 六主要组织 七自身抗原 八肿瘤抗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 免疫学基本概念(0.5 学时) 一、 免疫 二、 免疫学 三、 免疫的三大功能 第二节 免疫学形成过程(1 学时) 一、 免疫学的开创期 二、 传统免疫学时期 三、 近代免疫学时期 四、 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三节 免疫学的发展特点(0.5 学时) 一、 广度的交叉性 二、 深度的多层次性 三、 发展上的高速度 复习思考题: 1、 何为免疫,免疫学? 2、免疫的三大功能是什么? 3、当代免疫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抗原(4 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抗原的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特 性,以及 免疫佐剂等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和抗原的特意性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 (0.2 学时) 第二节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0.5 学时) 一 异物性 二 理化性状 三 免疫途径 四 机体应答性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 (1 学时) 一 抗原特异性的研究 二 抗原决定簇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0.3 学时) 第五节 重要抗原 (1 学时) 一 病原微生物 二 细菌外毒素 类毒素和抗毒素 三 嗜异性抗原 四 白细胞分化抗原 五 血型抗原 六 主要组织 七 自身抗原 八 肿瘤抗原
第六节免疫佐剂(1学时) 免疫佐剂的种类 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三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制 复习题 简述TD-Ag和T-Ag的概念,两者引起免疫应答有何区别 2.何谓嗜异性抗原?举例说明其意义 3.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 那些相应的临床疾病 4.什么是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有何不同? 5.正常情况下机体为什么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6.Rh抗体与ABO血型抗体有和区别?Rh抗体为什么只能在Rh 者体内产生?Rh抗体生成后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免疫球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基因结构和特点以 及抗体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抗体产生的多样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学时) 基本结构 二肽链功能区 酶解片断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1学时) 同种型 二同中异型 独特型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1学时)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激活补体 三结合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 四通过胎盘 第四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分布特性和功能(1学时) Igg IgM IgD 五IgE 第五节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其表达(1学时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库 轻(K)链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第六节 免疫佐剂 (1 学时) 一 免疫佐剂的种类 二 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三 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制 复习题: 1. 简述 TD-Ag 和 TI-Ag 的概念,两者引起免疫应答有何区别. 2. 何谓嗜异性抗原?举例说明其意义. 3. 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 那些相应的临床疾病. 4. 什么是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有何不同? 5. 正常情况下机体为什么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6. Rh 抗体与 ABO 血型抗体有和区别?Rh 抗体为什么只能在 Rh ̄ 者体内产生?Rh 抗体生成后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6 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免疫球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基因结构和特点,以 及抗体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抗体产生的多样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 学时) 一 基本结构 二 肽链功能区 三 酶解片断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1 学时) 一 同种型 二 同中异型 三 独特型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1 学时) 一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二 激活补体 三 结合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 四 通过胎盘 第四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分布,特性和功能 (1 学时) 一 IgG 二 IgM 三 IgA 四 IgD 五 IgE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其表达 (1 学时) 一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库 二 轻(κ)链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三重(H)链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四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 第六节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1学时)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复习题 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生物学功 能 2简述免疫球蛋白分类和分类的依据 3图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IgG分子产生的酶解 片断并简述个片段的生物学功能 4何谓Ig的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它们的主要差异 是什么? 5针对Ig同种异型决定簇(遗传标志)的抗体能否与下列Ig 分子或其功能区起反映? Y2 A2 D.(u2A2)5 E.K型L链V区 λ型L链C区 6试比较各类Ig的结构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7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8何谓克隆抗体(McAb)?简述制备McAb的原理. 第四章补体系统(3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补体的激活途径生物学功能以及补体的 激活调控 教学重点和难点补体的激活途径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补体固有成分和补体系统的激活 补体固有成分的组成命名生成部位和理化特征 二几种重要的补体固有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三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第三节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 补体自身衰变的调节作用 体液中可溶性调节分子的作用 三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作用 第四节补体受体和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补体受体
三 重(H)链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四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 第六节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1 学时) 一 多克隆抗体 二 单克隆抗体 复习题: 1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生物学功 能. 2 简述免疫球蛋白分类和分类的依据 3 图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 IgG 分子产生的酶解 片断,并简述个片段的生物学功能 4 何谓 Ig 的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它们的主要差异 是什么? 5 针对Ig同种异型决定簇(遗传标志)的抗体能否与下列Ig 分子或其功能区起反映? A. γ2λ2 B. ε2κ2 C. δ2λ2 D. (μ2λ2)5 E. κ型 L 链 V 区 F. λ型 L 链 C 区 6 试比较各类 Ig 的结构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7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8 何谓克隆抗体(MCAb)?简述制备 MCAb 的原理. 第四章 补体系统 (3 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补体的激活途径,生物学功能以及补体的 激活调控. 教学重点和难点:补体的激活途径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补体固有成分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 补体固有成分的组成,命名,生成部位和理化特征 二 几种重要的补体固有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三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第三节 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 一 补体自身衰变的调节作用 二 体液中可溶性调节分子的作用 三 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作用 第四节 补体受体和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 补体受体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第五节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 补体含量增高 补体含量降低 补体固有成分和调节分子的遗传型缺陷 复习题 1、比较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点 2、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3、列出膜结合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机制 4、列出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任选其中两种说 明其调节作用机制 5、试述补体系统的组成 6、补体的调理作用和免疫黏附作用是通过何种成分引起的? 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7、补体系统激活后,可产生哪些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裂解片 断可引发何种生物学效应? 8、试述补体系统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第五章免疫系统(8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 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类免疫细胞特点和功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第二节免疫细胞 造血干细胞 二淋巴细胞 三抗原呈递细胞 四其他免疫细胞 第三节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概念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复习题 1、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2、简述T、B细胞的来源、分布、表面标志和主要功能. 3、试比较TH1和TH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异
二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第五节 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 一 补体含量增高 二 补体含量降低 三 补体固有成分和调节分子的遗传型缺陷 复习题: 1、比较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点. 2、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3、列出膜结合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机制 4、列出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任选其中两种说 明其调节作用机制. 5、试述补体系统的组成 6、补体的调理作用和免疫黏附作用是通过何种成分引起的? 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7、补体系统激活后,可产生哪些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裂解片 断,可引发何种生物学效应? 8、试述补体系统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第五章 免疫系统 (8 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 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类免疫细胞特点和功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一 中枢免疫器官 二 外周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一 造血干细胞 二 淋巴细胞 三 抗原呈递细胞 四 其他免疫细胞 第三节 细胞因子 一. 细胞因子概念 二. 细胞因子的分类 三.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四.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复习题 1、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2、简述 T、B 细胞的来源、分布、表面标志和主要功能. 3、试比较 TH1 和 TH2 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