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金之多”并非黄金金属量 多,而是锭块金多;汉金是西汉法律 确立、社会接受的价值尺度;汉金的 流通手段职能不容忽视;汉金作为我 古典商品经济与古代社会 国古典经济时代的贵金属通货具有重 大的意义,但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什么 超过欧洲16世纪水平的“金本位 制”;“汉金消失”的实质是古典商品 经济衰落、中古自然经济兴起所导致 的黄金器饰化或曰金通货萎縮 唐代不存在所谓“金融市场 更没有出现什么“世界最早的”银 行。这当然无损于唐文明的历史地 位。没有发达的市场枢纽并不妨碍庞 大的宫堡型城市崛起于专制集杈的土 壤上;没有有效率的工场手工业照样 可以在工奴制下的官办作坊中生产出 就当时工艺水平而言完全可以称得上 “高精尖”的产品;没有活跃的商品 流通却完全可以在超经济强制基础上 进行大规模的劳务和产品的集散
汉金新论 一、汉多锭块金 黄金在汉代(主要是西汉〕的大规模使用,是我国古代经 济史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同时也是一个难解之“谜”。 西汉一朝,仅皇帝赏赐的黄金数目可查的就达90万斤之巨,约 合今273.4吨。其中仅武帝一朝就有80万斤以上,而武帝时的 两次规模最大的赐金就分别达50余万斤与20余万斤。①两汉之 交的新莽王朝灭亡时,仅集中在王莽官廷中的黄金就达70万 斤。2这些数字不仅在我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以今 大的眼光来看亦是惊人。与此同时,西汉史籍中在各种场合下 以黄金表价值的记载也特别多。然而,这样一个“黄金时代” 到东汉便突告终止,以后两千年间再未重现。这不仅在中国, 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无怪乎一千多年来人们为此议论纷 纷了。 人们议论的第一个问题是:西汉果有这许多黄金吗?北宋 初年,宋太宗就曾问学士杜镐:“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 ①据彭信威先生统计、见所蓍《中国货币史》第0~7页、群联出版社1%年 ②《汉书·王莽传下)
10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 难得之货,何也?①许多人觉得西汉黄金之多令人难以置信 使怀疑汉时史籍中的“金”都是或至少部分是揹铜。早在晋、 唐之际,晋灼、颜师古在注〈汉书》时就都声称该书中“凡言 黄金,真金也”,而只称“金”者则是铜钱的计量单位(·金等 于万钱)。②当代的郭沫若也说自战国以来“一金”就是指-两 铜。③还有人认为,当时的“金”或“黄金”实际上是黄铜。 但是这些说法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反对。由于史籍中许多地方 的“金”或“黄金”实难解释为铜,而化学史、冶金史方面的 研究已证明我国规模性的黄铜冶炼是很晩的事,加之汉金实物 的不断发现,近年来汉金为铜的说法已渐无人提起。而汉代 黄金很多”亦渐成公论。 但是汉代为什么会“黄金很多”呢?从史料中看,汉代 不存在大规模的外贸出超、外金输入,二不见有什么黃金生产 与勘探方面的重大突破,作为一种物质形态的黄金在汉代并无 比别朝、尤其是比以后各朝代更多之理。 笔者认为,所谓汉代“黄金很多”的实际含义,应该是以 锭块的形式存在的黄金很多。证明这一点最有力的根据便是汉 代与其它各朝黄金出土状况的比较。 对本世纪以来载诸报刊的历朝贵金属出土资料进行初步的 ①《宋史〉卷296,《杜镐佔 ②〈汉书·惠帝纪》貲灼、颜帅古注。 ③郭沫若:(十批判书》,第4贞。 ④潘朝业:《汉“金”存疑),《文史哲)1955年第9期;陈让:〈汉金非铜辩》,刊 处同上;胡珠生:《论汉金非铜及其减退原因》,《文史哲》I97年第12期;劳 干:《汉代黄金及铜钱的使用问题),台湾《史语所集刊〉19年第42期;傅筑 夫:《由春秋战国到秦汉大量流通的黄金究竞是金还是铜?》〈文史集林》1985年 第4期,等等 ⑤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