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懂得发情控制技术、超数排卵技术、分娩控制技术和妊娠诊断技术等,掌握 选种、选配、杂交改良方法、生殖激素的应用和配子冷冻保存技术,熟练掌握人 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掌握家畜繁殖力的评价、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在生产 管理中对提高家畜繁殖力提出可行性方案。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繁育的基本概念。 2.了解动物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 3.掌握畜禽选种与选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杂交改良和杂种优势的利 用。 4.掌握畜禽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 5.熟悉生殖激素对家畜生殖活动的调节作用 6.掌握畜禽发情鉴定与输精方法。 7.掌握公畜采精方法及精液品质检查、稀释和保存方法。 8.了解母畜妊娠诊断的方法 9.掌握母畜分娩与接产及难产救助。 (二)能力目标 1.能应用畜禽体尺测量、系谱编制、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计算等方法。 2。能根据母畜发情表现正确判断适时输精时间 3.能正确采集畜禽精液并进行精液品质评判、合理处理精液(稀释与保存), 熟练进行输精操作。 4.能正确进行母畜妊娠诊断。 5.能根据母畜分娩情况进行接产及难产救助处理。 6.能进行技术推广、社会服务。 (三)职业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建立热爱祖国、热爱畜牧生产的意识: 3.通过生产实习、实训和严格的操作技能训练,养成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 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素养。 4.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敬业创新、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
理,懂得发情控制技术、超数排卵技术、分娩控制技术和妊娠诊断技术等,掌握 选种、选配、杂交改良方法、生殖激素的应用和配子冷冻保存技术,熟练掌握人 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掌握家畜繁殖力的评价、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在生产 管理中对提高家畜繁殖力提出可行性方案。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动物繁育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动物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 3. 掌握畜禽选种与选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杂交改良和杂种优势的利 用。 4. 掌握畜禽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 5. 熟悉生殖激素对家畜生殖活动的调节作用。 6. 掌握畜禽发情鉴定与输精方法。 7. 掌握公畜采精方法及精液品质检查、稀释和保存方法。 8. 了解母畜妊娠诊断的方法。 9. 掌握母畜分娩与接产及难产救助。 (二)能力目标 1. 能应用畜禽体尺测量、系谱编制、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计算等方法。 2. 能根据母畜发情表现正确判断适时输精时间。 3. 能正确采集畜禽精液并进行精液品质评判、合理处理精液(稀释与保存), 熟练进行输精操作。 4. 能正确进行母畜妊娠诊断。 5. 能根据母畜分娩情况进行接产及难产救助处理。 6. 能进行技术推广、社会服务。 (三)职业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建立热爱祖国、热爱畜牧生产的意识; 3.通过生产实习、实训和严格的操作技能训练,养成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 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素养。 4.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敬业创新、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
精神,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实事求是的意识,具有劳模 精神、劳动精神。 六、参考学时与学分 本门课程授课对象为畜牧兽医专业一年级学生,建议参考学时为72课时, 学分为4学分。 七、课程结构 序学习任务(单对接典型工作任务 教学活动 学 元、模块〉 及职业能力要求 知识、技能、态度要求 设计(与工作任 时 务相融合) 了解畜禽繁殖与改 能感悟繁殖与改良的发展历 企业访谈、校友 绪论 良的发展历史、概 程、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并 座谈等形式进授 能应用相关学习方法。 2 况、趋势、存在的 畜禽繁殖与改良 问题。 建立热爱祖国、热爱畜牧生产 的意识 的趋势及前沿。 草握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的 类型。理解数量性状的遗传方 正确分析生产中的 式与机制:掌握数量性状的遗 以实际生产案例 备意遗传基 遗传现象及机制: 传参数的计算。 引导学生运用遗 运用遗传参数解洪 能说出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的 传理论解决实际 10 实际问题 异同,能根据遗传基本规律分 问题 析遗传现象。 养成耐心、细致的态度 堂摆洗种、洗配、本品种洗有 及杂交改良的方法,熟悉品系 到有种场进行参 的类别、品系的建立方法、杂 观学习,结合边 能根据有种目标初 种优势利用的方法。 备禽选有与 有实例讲解相关 步制定备禽选有与 能初步进行选种、选配,能合 理论知识。对有 杂交改良 14 杂交改良方案 理选留与改良种畜禽并制定 种场出现的问 畜禽的杂交改良方案 ,给与学生解 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 合作意 决问题的机会 识、吃苦耐劳的精神 堂挥母危的发情生理、母贪发 情鉴定的方法,熟练操作人工 准确进行发情鉴 带领学生到生产 畜禽繁殖技 定,进行人工授精 能熟练进行采精、 输精操作 现场,教师演示 正确进行母畜妊娠诊断,能根 学生观摩学习, 术 的规范操作及适时 据母畜分娩情况进行接产及 并进行实操练 的分娩助产工作。 难产救助处理。 培差学生的合作意识、劳模括 神、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
精神,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实事求是的意识,具有劳模 精神、劳动精神。 六、参考学时与学分 本门课程授课对象为畜牧兽医专业一年级学生,建议参考学时为 72 课时, 学分为 4 学分。 七、课程结构 序 号 学习任务(单 元、模块) 对接典型工作任务 及职业能力要求 知识、技能、态度要求 教学活动 设计(与工作任 务相融合) 学 时 1 绪论 了解畜禽繁殖与改 良的发展历史、概 况、趋势、存在的 问题。 能感悟繁殖与改良的发展历 程、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并 能应用相关学习方法。 建立热爱祖国、热爱畜牧生产 的意识。 企业访谈、校友 座谈等形式讲授 畜禽繁殖与改良 的趋势及前沿。 2 2 畜禽遗传基 础 正确分析生产中的 遗传现象及机制; 运用遗传参数解决 实际问题。 掌握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的 类型。理解数量性状的遗传方 式与机制;掌握数量性状的遗 传参数的计算。 能说出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的 异同,能根据遗传基本规律分 析遗传现象。 养成耐心、细致的态度 以实际生产案例 引导学生运用遗 传理论解决实际 问题 10 3 畜禽选育与 杂交改良 能根据育种目标初 步制定畜禽选育与 杂交改良方案 掌握选种、选配、本品种选育 及杂交改良的方法,熟悉品系 的类别、品系的建立方法、杂 种优势利用的方法。 能初步进行选种、选配,能合 理选留与改良种畜禽并制定 畜禽的杂交改良方案。 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合作意 识、吃苦耐劳的精神。 到育种场进行参 观学习,结合选 育实例讲解相关 理论知识。对育 种场出现的问 题,给与学生解 决问题的机会。 14 4 畜禽繁殖技 术 准确进行发情鉴 定,进行人工授精 的规范操作及适时 的分娩助产工作。 掌握母畜的发情生理、母畜发 情鉴定的方法,熟练操作人工 授精技术。 能熟练进行采精、输精操作, 正确进行母畜妊娠诊断。能根 据母畜分娩情况进行接产及 难产救助处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劳模精 神、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 带领学生到生产 现场,教师演示, 学生观摩学习, 并进行实操练 习。 38
熟琴畜禽繁殖障碍的原因。掌 对生产中畜禽的紫 握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措施, 引导学生调查养 能根据实例分析家畜繁殖 殖中的繁殖障碍 家畜繁殖力 蓝障碍进行分析, 碍得原因。能运用正确的措施 现象,并根据调 提出提高繁殖力的 提高家箭繁殖力。 查结果总结提高 措施。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 繁殖力的措施。 惯及实事求是的意识 放畜禽繁有新 畜禽繁殖新 能理解畜禽繁殖前 能初步了解畜禽繁殖新技术。 技术的操作视 4 技术 沿技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频,引导学生总 结操作要点。 合计 72 八、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编写与使用 教材编写要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充分体现基于畜禽生产过程的工作任 务进行项目课程设计的思路,教材编写分为两个畜禽改良、畜禽繁殖两个大模块, 畜禽改良模块学习项目设计要按照“畜禽遗传基础一选种一选配一杂交改良”的 顺序,注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尽可能将育种案例贯穿到教材中,以育种案例引 出理论知识。畜禽繁殖模块要按照“发情鉴定→采精→输精一妊娠→分娩一助产” 的生产流程,教材对应生产流程,对接工作岗位,使课程内容融入职业标准。教 学内容与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1.配套开发实训指导书和操作步骤视须。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等教 学文件,课件、习题、案例库、生产计划、产品标准。 3.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三)企业岗位培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课程应重视实践教学,重视企业实训基地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训,可组织农业推广、技术下乡等活动,加强生产 与理论的结合,实现“工学结合”。 九、教学建议 组织本门课的教学,应以畜禽生产为主线,在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要做到
5 家畜繁殖力 对生产中畜禽的繁 殖障碍进行分析, 提出提高繁殖力的 措施。 熟悉畜禽繁殖障碍的原因。掌 握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措施。 能根据实例分析家畜繁殖障 碍得原因。能运用正确的措施 提高家畜繁殖力。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 惯及实事求是的意识。 引导学生调查养 殖中的繁殖障碍 现象,并根据调 查结果总结提高 繁殖力的措施。 4 6 畜禽繁殖新 技术 能理解畜禽繁殖前 沿技术 能初步了解畜禽繁殖新技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播放畜禽繁育新 技术的操作视 频,引导学生总 结操作要点。 4 合计 72 八、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编写与使用 教材编写要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充分体现基于畜禽生产过程的工作任 务进行项目课程设计的思路,教材编写分为两个畜禽改良、畜禽繁殖两个大模块, 畜禽改良模块学习项目设计要按照“畜禽遗传基础→选种→选配→杂交改良”的 顺序,注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尽可能将育种案例贯穿到教材中,以育种案例引 出理论知识。畜禽繁殖模块要按照“发情鉴定→采精→输精→妊娠→分娩→助产” 的生产流程,教材对应生产流程,对接工作岗位,使课程内容融入职业标准。教 学内容与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1.配套开发实训指导书和操作步骤视频。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等教 学文件,课件、习题、案例库、生产计划、产品标准。 3.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三)企业岗位培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课程应重视实践教学,重视企业实训基地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训,可组织农业推广、技术下乡等活动,加强生产 与理论的结合,实现“工学结合”。 九、教学建议 组织本门课的教学,应以畜禽生产为主线,在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要做到
精讲多练、深浅适度、注重实用。 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上。本课程建议主要应用 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直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根据 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学生的素质特点等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 教。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尽可能加大实习、实训的内容比例, 充分利用企业实训,让学生多做多练,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高学生的 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 建设课程资源网站(多媒体课件、图片库、试题库、视频、网络课程)、虚拟 技术实训室等,充分利用课程网站资源,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生动、形象、 直观地展示养殖场各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生产过程、操作方法等,使教 学过程更加充满吸引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程实施条件(200字以内) 要求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建有专业技能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和生产实 训基地。保证“课堂一养殖场”、“工学交替”的教学,实践教学开出率为100%: 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十一、教学评价(200字以内) 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 评价、企业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知识的考核与评价同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相结合”的原则。其它参考用表如下。 《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总评分表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班级 项目 评价内容 得分 权重 总比例 总评 知识考核 30% 终结性评价 40% 综合考核 70% 过程性 平时成绩(50%) 项目 100% 60% 评价 实训成绩(50%) 企业:广东正邦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金向明) 学校: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李玉丹)
精讲多练、深浅适度、注重实用。 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上。本课程建议主要应用 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直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根据 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学生的素质特点等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 教。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尽可能加大实习、实训的内容比例, 充分利用企业实训,让学生多做多练,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高学生的 工作能力和操作能力。 建设课程资源网站(多媒体课件、图片库、试题库、视频、网络课程)、虚拟 技术实训室等,充分利用课程网站资源,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生动、形象、 直观地展示养殖场各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生产过程、操作方法等,使教 学过程更加充满吸引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程实施条件(200 字以内) 要求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建有专业技能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和生产实 训基地。保证“课堂一养殖场”、“工学交替”的教学,实践教学开出率为 100%; 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十一、教学评价(200 字以内) 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 评价、企业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知识的考核与评价同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相结合”的原则。其它参考用表如下。 《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总评分表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班级: 项 目 评价内容 得分 权重 总比例 总评 终结性评价 知识考核 30% 40% 综合考核 70% 过程性 评价 项目 平时成绩(50%) 100% 60% 实训成绩(50%) 企业:广东正邦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金向明) 学校: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李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