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寒证 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寒性阴冷,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易致疼痛 ③寒性收引 ①外寒证②内寒证 外感寒邪 中焦虚寒 寒伤脾胃下焦虚寒 2021/2/24
2021/2/24 寒——寒证 ①外寒证 外感寒邪 寒伤脾胃 ②内寒证 中焦虚寒 下焦虚寒 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寒性阴冷,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易致疼痛 ③寒性收引
外寒证 外感寒邪:同风寒 寒伤脾胃:肠鸣腹痛,色青脉紧 温中散寒:桂心散 2021/2/24
2021/2/24 外寒证 外感寒邪:同风寒 寒伤脾胃:肠鸣腹痛,色青脉紧 ——温中散寒:桂心散
内寒证 中焦虚寒:喜温恶寒,食少便溏,形寒 肢冷——补阳温中:附子理中汤 下焦虚寒:畏寒肢冷,腰胯痿软,黎明 泄泻——补肾壮阳:八味地黄丸 2021/2/24
2021/2/24 内寒证 中焦虚寒:喜温恶寒,食少便溏,形寒 肢冷——补阳温中:附子理中汤 下焦虚寒:畏寒肢冷,腰胯痿软,黎明 泄泻——补肾壮阳:八味地黄丸
暑一署证 程质和致病待冷/ 暑性炎热,易致发热: 致病多为一派火热之证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发病则易注飞 易疲劳,易伤津液。 暑多挟湿:发病则四肢困倦,胸闷 呕恶,大便溏泻不爽。 2021/2/24
2021/2/24 暑—暑证 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性炎热,易致发热: 致病多为一派火热之证。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发病则易汗, 易疲劳,易伤津液。 暑多挟湿:发病则四肢困倦,胸闷 呕恶,大便溏泻不爽
※常见暑证 伤暑:身热汗出,口渴贪饮,四肢无力,食 少纳呆—清热解暑:香薷散 中暑:高热神昏、色红脉数—一解暑护阴: 白虎汤 暑湿:身热多汗、困乏下痢,食少纳果 解暑利湿:藿香正气散 2021/2/24
2021/2/24 常见暑证 伤暑:身热汗出,口渴贪饮,四肢无力,食 少纳呆——清热解暑:香薷散 中暑:高热神昏、色红脉数——解暑护阴: 白虎汤 暑湿:身热多汗、困乏下痢,食少纳呆 ——解暑利湿:藿香正气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