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语法 (3功能意叉措语言单位的功能用途 例如:“词”和“语素”在功能上的区别是:词可以用来造句, 语素只能用来构词。名词和动词在功能上的区别是:名词一般不能单 独作谓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在用于说明天气、日期、籍贯等简短 的句子里,有些名词才能作谓语,如:“明天星期六。”“今天晴 天。”),而动词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形容词和副词在功能上 的区别是:形容词能作定语、谓语等基本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 补语等附加成分或连带成分。又如“是”,当它用于主语和宾语之间 起联系作用时,是动词;而当它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肯定、强 调语气时,则应归属副词。这是两个不同的功能意义,因此应是两个 不同的“是”。 至于虚词,主要就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例如:“我和母亲”中的 和”,表示前后两个语言单位是平等、并列的联合关系;“我的母 亲”中的“的”则表示前后是偏正关系;“他会来的”中的“的”则 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语法意义往往是跟词汇意义对照起来说的, 所以虚词的语法意义也可以从它跟词汇意义的比较中来理解它。例如 走着”,“走”表示一定的动作,“着”表示动作的进行。“走” 的意义是具体的、基本的,“着”的意义是抽象的、附加的;“走” 的意义是独立的,“着”的意义是不能独立的。“走”的意义是词汇 意义(要注意的是,语法里的“词汇意义”是指某一类词的共同、概 括的意义,而不是指个别词的具体意义),“着”的意义就是语法意 16 义
16 (3) 例如:“词”和“语素”在功能上的区别是:词可以用来造句, 语素只能用来构词。名词和 动词在功能上的区别是:名词一般不能单 独作谓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在用于说明天气、 日 期、籍贯等简短 的句子里,有些名词才能作谓语,如:“明天星期六。”“今天晴 天。”) ,而动词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形容词和副词在功能上 的区别是:形容词能作定语、谓 语 等基本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 补语等附加成分或连带成分。又如“是”,当它用于主语和 宾语之间 起联系作用时,是动词;而当它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肯定、强 调语气时,则 应归属副词。这是两个不同的功能意义,因此应是两个 至于虚词,主要就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例如:“我和母亲”中的 “和”,表示前后两个语言 单位是平等、并列的联合关系;“我的母 亲”中的“的”则表示前后是偏正关系;“他会来 的”中的“的”则 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语法意义往往是跟词汇意义对照起来说的, 所以 虚词的语法意义也可以从它跟词汇意义的比较中来理解它。例如 “走着”,“走”表示一定 的动作,“着”表示动作的进行。“走” 的意义是具体的、基本的,“着”的意义是抽象的 、附加的;“走” 的意义是独立的,“着”的意义是不能独立的。“走”的意义是词汇 意义 (要注意的是,语法里的“词汇意义”是指某一类词的共同、概 括的意义,而不是指个别词 的具体意义),“着”的意义就是语法意
第四章语法 2语法手段 语法手段是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方式。 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语序: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所表示的 语法意义也往往不一样。例如: 天气好(主谓关系) 好天气(偏正关系)词的组合 (2)虚词:用不用虚词,或所用的虚词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也不一样。例如 走(表示“走”的动作) 走了(表示“走”的动作完成)虚词的有无 走了(“走”的动作已经完成) 走着(走”的动作正在进行)虚词的不同词的变化 借书(动宾关系 借的书(偏正关系) 虚词的有无 我的朋友(偏正关系 我和朋友(联合关系 在海边走(“海边”是“走”的地方) 向海边走(“海边”是“走”的方向)虚词不同词的组合 17
17 2 (1)语序: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所表示的 语法意义也往往不一样。例 天气好 (主谓关系) 好天气 (偏正关系) (2)虚词:用不用虚词,或所用的虚词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走(表示“走”的动作) 走了(表示“走”的动作完成) 走了(“走”的动作已经完成) 走着(“走”的动作正在进行) 虚词的不同 借书 (动宾关系) 借的书(偏正关系) 我的朋友(偏正关系) 我和朋友(联合关系) 在海边走(“海边”是“走”的地方) 向海边走(“海边”是“走”的方向) 虚词不同
第四章语法 (3)虚语素:有无虚语素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一样的。例如 剪(表示“剪”的动作,动词 (表示“二”这个数目,数词) 老二(表示排行为“二”的人,名词)虚语素在前词的构成 (4)重叠:重叠以后往往增加了相应的语法意义。例如 商量(表示“商量”的动作行为) (5)音变(儿化):儿化音变以后也往往增加了相应的语法意义。例如: 刀儿(指小刀,增加了“小”的意思) 词的构成 6)声调 例如 好(hao,表示“好”这种性质,形容词) 好(hao,表示“好”〔即“喜爱”)这种活动,动词)音节的声 调不同 以上这些语法手段的性质,其实就是各种语言单位的配置顺序不同 质量不同以及语言单位的增减、替换等 18
18 (3)虚语素: 剪(表示“剪”的动作,动词) 二(表示“二”这个数目,数词) 老二(表示排行为“二”的人,名词) 虚语素在前 (4)重叠: 商量(表示“商量”的动作行为) (5)音变(儿化):儿化音变以后也往往增加了相应的语法意义。例如: 刀儿(指小刀,增加了“小”的意思) (6)声调、句调。 好(hǎo,表示“好”这种性质,形容词) 好(hào,表示“好”〔即“喜爱”〕这种活动,动词) 音节的声 以上这些语法手段的性质,其实就是各种语言单位的配置顺序不同、 质量不同以及语 言单位 的增减、替换等
第四章语法 (一)语法形式和语法范畴 1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的统一,也就是说,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 和语法手段在统一中的关系(还有人给“语法形式”下过这样的定义:“语 法形式则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即表示语法意义的方式或手段。语法意 义和语法形式紧密相连,是对立的统一,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也 没有无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范晓、胡裕树《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 个问题》,见《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语法意义一定要用语法手段 表达出来,但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相同的语法意义 可以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来表达,相同的语法手段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 义,所以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统一起来,才是语法形式。因此,虽然语法手 段相同,只要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不同,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反过来,虽 然语法意义相同,只要用来表达的语法手段不同,也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 例如:“走走”和“走了走”,二者的语法意义相同,都表示“走一 下”(附加有“一下”的语法意义),可是由于所用的语法手段不同(前者单 用重叠,后者兼用了虚词“了”),所以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语法形式。 19
19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范畴 1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的统一,也就是说,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 和语法手段在统一 中的关系(还有人给“语法形式”下过这样的定义:“语 法形式则是语法意义的表现 形式,即表示语法意义的方式或手段。语法意 义和语法形式紧密相连,是对立的统一,没有 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也 没有无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范晓、胡裕树《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 个问题》,见《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语法意义一定要用 语法手段 表达出来,但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并不是一对一的关 系。相同的语法意义 可以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来表达,相同的语法手段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语 法 意 义,所以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统一起来,才是语法形式。因此,虽然语法手 段相同,只要 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不同,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反过来,虽 然语法意义相同,只要用来表达 的语法手段不同,也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 “走走”和“走了走”,二者的语法意义相同,都表示“走一 下”(附加有“一下” 的语法 意义),可是由于所用的语法手段不同(前者单 用重叠,后者兼用了虚词“了”),所以它们
第四章语法 又如:“个个”(如“这些孩子个个都很聪明”)和“走走”(如 我们到江边去走走”)也是两个不同的语法形式,因为二者的语法手 段虽然相同(都用了“重叠”这一种语法手段),但它们所表达的语法 意义不同,“个个”表示事物的周遍性,附加有“每”的语法意义(个 个”等于“每个”),“走走”表示动作的短暂,附加有“一下”的语 法意义(走走”相当于“走一下”)。 语法形式可以用“什么由什么表示”或“用什么表示什么”的公式 表述为语法规则。例如,我们可以说:现代汉语的动词用词的重叠(如 “走走”)来表示动作的短暂或尝试的意思,也就是重叠后使动词附加 有“一下”的意思;我们也可以说:现代汉语动作的短暂或尝试的意 思可以由动词的重叠(如“走走”)来表示,也可以由动词的重叠兼中加 “了”“一”(如“走了走”、“走一走”)来表示。 由此可见,我们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应该研究它的语法形式,也就 是说,一方面要从语法意义出发,研究每一个语法意义是用什么语法 手段表达的;而另一方面又要从语法手段出发,研究每一种语法手段 所表达的是什么语法意义
20 又如:“个个”(如“这些孩子个个都很聪明”)和“走走”(如 “我们到江边去走走”)也是 两个不同的语法形式,因为二者的语法手 段虽然相同(都用了“重叠”这一种语法手段),但 它们所表达的语法 意义不同,“个个”表示事物的周遍性,附加有“每”的语法意义(“个 个”等于“每个”),“走走”表示动作的短暂,附加有“一下”的语 法意义(“走走”相当 于“走一下”)。 语法形式可以用“什么由什么表示”或“用什么表示什么”的公式 表述为语法规则。例如, 我们可以说:现代汉语的动词用词的重叠(如 “走走”)来表示动作的短暂或尝试的意思,也 就是重叠后使动词附加 有“一下”的意思;我们也可以说:现代汉语动作的短暂或尝试的意 思可以由动词的重叠(如“走走”)来表示,也可以由动词的重叠兼中加 “了”“一”(如 “走了走”、“走一走”)来表示。 由此可见,我们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应该研究它的语法形式,也就 是说,一方面要从语法意 义出发,研究每一个语法意义是用什么语法 手段表达的;而另一方面又要从语法手段出发, 研究每一种语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