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险利益 洪远朋马艳 本文试图从利益的角度透视风险现象,将风险的本质归结为风险利益,将风险利益视为 种包涵着风险损失和风险增益双重内涵的特殊利益;将风险利益的本质抽象为追求超额利 益;将风险利益的制度功能确定为不仅仅是减少和规避风险损失,更重要的是激励人们去追 求风险增益;并提出知识经济是最适宜风险増益的经济。以期在理论上拓展风险理论硏宄的 视野,在实践上为人类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风险的本质是风险利益 风险利益是笔者从利益角度探讨风险问题而提出的经济范畴,是指在不确定的经济活动 中,由于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利益主体可能获得的那部分期望之外的超额利益,或可 能蒙受的那部分意料之外的利益损失。在量上则表现为利益主体的期望利益与实际利益相悖 离的正负差额。其数理关系为:(±)RR=R一ER,其中(±)R代表风险利益,R代表实 际利益,ER代表预期利益 风险的本质是指构成风险特征并影响风险产生、存在、发展以及结果的因素。纵观风险 活动的全过程,风险利益自始至终贯穿于其中。 风险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原因在于风险利益。在经济社会里,一切风险活动都将由人来 完成,人之所以不断地进行着风险活动,从根本上讲,是与风险利益有关。风险利益是一种 十分不确定的利益,其最终的利益结果可能是风险损失,也可能是风险增益。假如一个主体 期望的利益和实际的利益总相一致,这表明一切经济因素都十分确定,任何经济前景都可以 准确预测,这时这一主体为自身利益进行的种种挣扎与奋斗既无法增进他们的利益,而一切 消极与怠惰亦不会损失他们的利益,结果必然是这一主体追求利益的活动变得毫无生气和活 力。如果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利益所得是不确定的,既有获得额外利益的可能,也有利益损失 的危险,主体才会迸发出进行这种经济活动的热情,才能为获得更多的增益,同时将利益损 失减至到最低限度而不懈地努力着。所以真正能够诱惑主体从事风险活动的是风险利益。 风险运作的过程就是人们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发生多重偏离的过程。在商品经济社会 中,人们在进行种种经济活动之前,都有着各自的利益目标,并给以事前的预期。但人们的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一个加入了时间序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利益的不确定性因素作 用,人们事先预期的利益和事后实际获得的利益具有多种悖离的可能,当人们的经济活动在 某一时点上停止了,这一时点上的利益偏差就是这一时点上的利益结果,如果人们继续他们 的利益活动,这种利益偏离将继续地发生,可见,风险活动的过程即是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 不断变化运动的过程 风险活动的结果是包涵着双重可能的利益结果。风险活动的利益结果在整个风险活动中 是不确定的,在风险活动过程中,利益主体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利益结果是怎样的,即是 风险损失,还是风险增益?他们只有在整个风险活动结束了之后才能知道获得多少风险增益 或蒙受了多少风险损失。如果未来的风险利益结果在事先是确定的,那就不是风险性的活动, 所获得利益或所蒙受的利益损失也不是风险利益所涵盖的。 风险概念是对风险现象的本质概括,分析时下的风险概念,我们也可以获得对风险本质 的正确认识。时下理论界关于风险尚无共同认可、普遍接受的定义,经济学家、保险学家、 风险管理学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界定,综观可见:(1)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 性。法国学者赖曼在1928年出版的《普通经营经济学》中将风险定义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此后,麦尔、柯梅克和罗森布尔等更多的学者较明确地将其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2)
1 论 风 险 利 益 洪远朋 马 艳 本文试图从利益的角度透视风险现象,将风险的本质归结为风险利益,将风险利益视为 一种包涵着风险损失和风险增益双重内涵的特殊利益;将风险利益的本质抽象为追求超额利 益;将风险利益的制度功能确定为不仅仅是减少和规避风险损失,更重要的是激励人们去追 求风险增益;并提出知识经济是最适宜风险增益的经济。以期在理论上拓展风险理论研究的 视野,在实践上为人类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 风险的本质是风险利益 风险利益是笔者从利益角度探讨风险问题而提出的经济范畴,是指在不确定的经济活动 中,由于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利益主体可能获得的那部分期望之外的超额利益,或可 能蒙受的那部分意料之外的利益损失。在量上则表现为利益主体的期望利益与实际利益相悖 离的正负差额。其数理关系为:(±)RR=R — ER,其中(±)RR 代表风险利益,R 代表实 际利益,ER 代表预期利益。 风险的本质是指构成风险特征并影响风险产生、存在、发展以及结果的因素。纵观风险 活动的全过程,风险利益自始至终贯穿于其中。 风险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原因在于风险利益。在经济社会里,一切风险活动都将由人来 完成,人之所以不断地进行着风险活动,从根本上讲,是与风险利益有关。风险利益是一种 十分不确定的利益,其最终的利益结果可能是风险损失,也可能是风险增益。假如一个主体 期望的利益和实际的利益总相一致,这表明一切经济因素都十分确定,任何经济前景都可以 准确预测,这时这一主体为自身利益进行的种种挣扎与奋斗既无法增进他们的利益,而一切 消极与怠惰亦不会损失他们的利益,结果必然是这一主体追求利益的活动变得毫无生气和活 力。如果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利益所得是不确定的,既有获得额外利益的可能,也有利益损失 的危险,主体才会迸发出进行这种经济活动的热情,才能为获得更多的增益,同时将利益损 失减至到最低限度而不懈地努力着。所以真正能够诱惑主体从事风险活动的是风险利益。 风险运作的过程就是人们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发生多重偏离的过程。在商品经济社会 中,人们在进行种种经济活动之前,都有着各自的利益目标,并给以事前的预期。但人们的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一个加入了时间序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利益的不确定性因素作 用,人们事先预期的利益和事后实际获得的利益具有多种悖离的可能,当人们的经济活动在 某一时点上停止了,这一时点上的利益偏差就是这一时点上的利益结果,如果人们继续他们 的利益活动,这种利益偏离将继续地发生,可见,风险活动的过程即是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 不断变化运动的过程。 风险活动的结果是包涵着双重可能的利益结果。风险活动的利益结果在整个风险活动中 是不确定的,在风险活动过程中,利益主体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利益结果是怎样的,即是 风险损失,还是风险增益?他们只有在整个风险活动结束了之后才能知道获得多少风险增益 或蒙受了多少风险损失。如果未来的风险利益结果在事先是确定的,那就不是风险性的活动, 所获得利益或所蒙受的利益损失也不是风险利益所涵盖的。 风险概念是对风险现象的本质概括,分析时下的风险概念,我们也可以获得对风险本质 的正确认识。时下理论界关于风险尚无共同认可、普遍接受的定义,经济学家、保险学家、 风险管理学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界定,综观可见:(1)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 性。法国学者赖曼在 1928 年出版的《普通经营经济学》中将风险定义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此后,麦尔、柯梅克和罗森布尔等更多的学者较明确地将其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2)
风险是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损失的不确定。美国学者海尼尔早在1895年所著《 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中指出: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种 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3)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如美 国学者佩费尔就认为风险是可测度的客观概率的大小。(4)风险是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变 动的不确定性。著名经济学者威廉姆斯和海因斯提出: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可 能产生结果的变动。如果结果只有一种可能,不存在着发生变动,风险为0:如果可能产生 的结果有几种,则风险存在。可能产生的结果越多,变动越大,风险也就越大。预期结果和 实际结果的变动,意味着猜测的结果和实际结果的不一致或偏离。(5)风险是不确定因素 与人们的利益相结合的产物。佩费尔指出:风险是每个人和风险因素的结合体。(6)风险 是利益获得和利益损失的不确定性。吴鸣在《经济风险论》将风险定义为:在商品的生产和 流通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即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实 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悖离,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 诸如此类的风险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致。然而,如果我 们将上述关于风险的种种界定仔细推敲一番,则可以发现,尽管人们对风险定义界定的角度 不同,概述的内容有差异,可从中我们却能够找出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即风险是“利益的 不确定性”。只不过这里更多强调的是“利益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利益的核心内容是追求超额利益 风险利益作为一种具有双重内涵的利益具有如下几层内容: (1)风险利益是主观和客观的不确定性因素作用的结果。人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行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和人类行为的基本逻辑。然而,主体在实现自身利益 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主观、客观不确定因素的限制,使其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成为一种不确定 的事情,致使人们的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发生多重的偏差。因而,风险利益与不确定性因素 之间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其函数关系为:(±)R=f(v),v代表主观与客观的不确定 性程度。通过图形则表现为 (+R)=f(v) (-R) -R)=f (v)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风险利益的绝对值与不确定性程度成同方向变动,即不确定性 程度越髙,风险利益的绝对值就越大:不确定性程度越低,风险利益的绝对值就越小。第二 风险增益与不确定性程度成同方向变动,即不确定性程度越高,风险增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确定性程度越低,风险增益的可能性就越小。第三,风险损失与不确定性程度成同方向变
2 风险是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损失的不确定。美国学者海尼尔早在 1895 年所著《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 》中指出: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种 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3)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如美 国学者佩费尔就认为风险是可测度的客观概率的大小。(4)风险是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变 动的不确定性。著名经济学者威廉姆斯和海因斯提出: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可 能产生结果的变动。如果结果只有一种可能,不存在着发生变动,风险为 0;如果可能产生 的结果有几种,则风险存在。可能产生的结果越多,变动越大,风险也就越大。预期结果和 实际结果的变动,意味着猜测的结果和实际结果的不一致或偏离。(5)风险是不确定因素 与人们的利益相结合的产物。佩费尔指出:风险是每个人和风险因素的结合体。(6)风险 是利益获得和利益损失的不确定性。吴鸣在《经济风险论》将风险定义为:在商品的生产和 流通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即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实 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悖离,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 诸如此类的风险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致。然而,如果我 们将上述关于风险的种种界定仔细推敲一番,则可以发现,尽管人们对风险定义界定的角度 不同,概述的内容有差异,可从中我们却能够找出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即风险是“利益的 不确定性”。只不过这里更多强调的是“利益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 风险利益的核心内容是追求超额利益 风险利益作为一种具有双重内涵的利益具有如下几层内容: (1)风险利益是主观和客观的不确定性因素作用的结果。人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行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 和人类行为的基本逻辑。然而,主体在实现自身利益 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主观、客观不确定因素的限制,使其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成为一种不确定 的事情,致使人们的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发生多重的偏差。因而,风险利益与不确定性因素 之间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其函数关系为:(±)RR=f(v),v 代表主观与客观的不确定 性程度。通过图形则表现为: (+R) (+R)=f(v) 0 v (-R) (-R)=f(v)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风险利益的绝对值与不确定性程度成同方向变动,即不确定性 程度越高,风险利益的绝对值就越大;不确定性程度越低,风险利益的绝对值就越小。第二, 风险增益与不确定性程度成同方向变动,即不确定性程度越高,风险增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确定性程度越低,风险增益的可能性就越小。第三,风险损失与不确定性程度成同方向变
动,即不确定性程度越高,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不确定性程度越低,风险损失的可能 性就越小 (2)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的这一差额是人们事先没能预期到或不能准确地预期到的那 一部分利益所得或利益损失。没能预期到的利益所得和利益损失是指利益主体在事先完全不 能预期的利益;没能准确预期到的利益所得或利益损失则是利益主体在事先根据过去的经验 和事物发生的概率,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对将要获得的利益和将要蒙受的利益损失作出大致的 预计,但是这个预期是极其不确定和不准确的,仅为实际利益确定了一个可能出现的范围 实际利益究竟是在那一个点上出现则是无法确定的。 (3)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之间的差额可能是一个正值,也可能是一个负值,如果预期 利益与实际利益发生了正向运动,就是一个正值,如果发生了负向运动,就是一个负值,两 者不能同时出现和存在。 (4)我们将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之间的正差额定义为风险增益(+R)。预期利益是利 益主体根据对市场利益需求的预期而期望得到的一种个别利益,它包括利益主体的生产成本 (C):包括利益主体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益应获得的那一部分平均利益(R1);还包 括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发明,或提高了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等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应获得那部分超额利益(R2):还包括由于垄断了有利的生产条件、市场条件或 具有土地的垄断权等应获得的那一部分超额利益(R3)。用公式表示则为:预期利益 =C+R1+R2+R3。而风险增益是利益主体没有预期到的那一部分超额利益 (5)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之间的负差额就是风险利益损失,定义为风险损失,它可能 是预期利益的部分或全部,其量的多与少取决于风险利益的损失程度。但它的最高上限不高 于预期利益,最低下限不低于零 虽然风险利益是一种具有双重内涵的特殊利益,但是,就其风险利益的核心内容而言, 风险利益是人们对风险增益这种特殊的超额利益的追求 首先,这是将风险的本质归结为风险利益的必然结果 (1)当我们把风险的本质归结为利益,风险的结果就由单向变成了双向,既可能出现 不利的结果,即利益损失,也可能出现有利的利益结果,即利益的增进。这样,风险不仅和 风险损失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与风险增益联系在一起。 (2)当风险研究的核心是危险和损失时,风险利益的核心内容就是风险损失。然而 当风险的本质不仅包涵风险损失,而且还包涵着风险增益时,尽管风险研究的对象变成了双 向,但风险活动的目标却总是单一的,这是由于人类追求利益的天性,在风险增益与风险损 失的双重结果下,利益的驱动总会使人们将风险增益作为最根本的追求目标,而风险损失的 规避作为获取更大风险增益的手段则会退居次要地位,这时风险利益的核心内容也转为追求 风险增益 (3)当将风险的本质归结为风险利益,风险利益的核心内容归结为对风险增益的追求, 风险就由一种被动性、消极性的活动转而为一种主动性、积极性的活动。因为,当风险与危 险、损失联在一起时,人们的风险行为总是防御性的,即如何规避和防范危险、损失的发生 既使将风险与风险增益联系起来,也仅是看作为是一种投机行为,即通过冒险获暴利。当我 们将风险的核心转为风险增益,风险活动就成为追逐风险增益最大化的进取性和具有创造性 的行为,这时,风险活动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风险利益的核心内容也发生了本质的 变化。 其次,这也是由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决定的。 风险增益作为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正向变动的结果,其实体是人们预期之外的那部分超 额利益。人们之所以积极从事风险性的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获取这种一般经济活动中无法获得 的超额利益。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就微观角度来看,这一超额利益的得与失是一个企业在市 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前提,甚至可能关系到这一企业的生死存亡。就宏观层面来看 也是一个国家经济飞跃发展,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因为就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视角来看
3 动,即不确定性程度越高,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不确定性程度越低,风险损失的可能 性就越小 (2)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的这一差额是人们事先没能预期到或不能准确地预期到的那 一部分利益所得或利益损失。没能预期到的利益所得和利益损失是指利益主体在事先完全不 能预期的利益;没能准确预期到的利益所得或利益损失则是利益主体在事先根据过去的经验 和事物发生的概率,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对将要获得的利益和将要蒙受的利益损失作出大致的 预计,但是这个预期是极其不确定和不准确的,仅为实际利益确定了一个可能出现的范围, 实际利益究竟是在那一个点上出现则是无法确定的。 (3)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之间的差额可能是一个正值,也可能是一个负值,如果预期 利益与实际利益发生了正向运动,就是一个正值,如果发生了负向运动,就是一个负值,两 者不能同时出现和存在。 (4)我们将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之间的正差额定义为风险增益(+R)。预期利益是利 益主体根据对市场利益需求的预期而期望得到的一种个别利益,它包括利益主体的生产成本 (C);包括利益主体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益应获得的那一部分平均利益(R1);还包 括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发明,或提高了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等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应获得那部分超额利益(R2);还包括由于垄断了有利的生产条件、市场条件或 具有土地的垄断权等应获得的那一部分超额利益(R3)。用公式表示则为:预期利益 =C+R1+R2+R3。而风险增益是利益主体没有预期到的那一部分超额利益。 (5)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之间的负差额就是风险利益损失,定义为风险损失,它可能 是预期利益的部分或全部,其量的多与少取决于风险利益的损失程度。但它的最高上限不高 于预期利益,最低下限不低于零。 虽然风险利益是一种具有双重内涵的特殊利益,但是,就其风险利益的核心内容而言, 风险利益是人们对风险增益这种特殊的超额利益的追求。 首先,这是将风险的本质归结为风险利益的必然结果。 (1)当我们把风险的本质归结为利益,风险的结果就由单向变成了双向,既可能出现 不利的结果,即利益损失,也可能出现有利的利益结果,即利益的增进。这样,风险不仅和 风险损失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与风险增益联系在一起。 (2)当风险研究的核心是危险和损失时,风险利益的核心内容就是风险损失。然而, 当风险的本质不仅包涵风险损失,而且还包涵着风险增益时,尽管风险研究的对象变成了双 向,但风险活动的目标却总是单一的,这是由于人类追求利益的天性,在风险增益与风险损 失的双重结果下,利益的驱动总会使人们将风险增益作为最根本的追求目标,而风险损失的 规避作为获取更大风险增益的手段则会退居次要地位,这时风险利益的核心内容也转为追求 风险增益。 (3)当将风险的本质归结为风险利益,风险利益的核心内容归结为对风险增益的追求, 风险就由一种被动性、消极性的活动转而为一种主动性、积极性的活动。因为,当风险与危 险、损失联在一起时,人们的风险行为总是防御性的,即如何规避和防范危险、损失的发生, 既使将风险与风险增益联系起来,也仅是看作为是一种投机行为,即通过冒险获暴利。当我 们将风险的核心转为风险增益,风险活动就成为追逐风险增益最大化的进取性和具有创造性 的行为,这时,风险活动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风险利益的核心内容也发生了本质的 变化。 其次,这也是由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决定的。 风险增益作为预期利益与实际利益正向变动的结果,其实体是人们预期之外的那部分超 额利益。人们之所以积极从事风险性的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获取这种一般经济活动中无法获得 的超额利益。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就微观角度来看,这一超额利益的得与失是一个企业在市 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前提,甚至可能关系到这一企业的生死存亡。就宏观层面来看, 也是一个国家经济飞跃发展,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因为就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视角来看
或作一个长期的考察,人们不断追逐风险增益的结果会使风险增益和风险损失的变动呈非均 衡变动的趋势。即风险增益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而风险损失量呈相对递减的态势,反映在 风险利益曲线上则:风险增益曲线越来越陡峭,风险损失曲线则越来越平坦,见下图 +R)=f(v) (-R)=f(v) 风险增益超越风险损失增长的这一趋势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体现。 三风险利益制度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人类追求风险增益 古往今来,尽管人类已经意识到风险不仅意味着利益的损失,也存有获取利益的机会, 但是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更多的人总是习惯将风险与危险和损失联系在一起,为此,人类 风险活动的空间往往作为在对危险和损失的防范与规避上,风险理论研究也仅仅局限于这一 视野之内,这在人类经济处在极不发达的时期,人们抵御和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相对绵弱的 情况下是极其正常和必要的。然而,当人类的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人们抵御和承担风 险损失的能力日益增强的当今经济社会里,人类对于风险认识的这一惯性思维却仍在左右着 人们的经济行为,表现为大多数利益主体仍偏好对风险损失的回避,其主要的努力空间仍是 被动地防范风险损失,厌恶和恐惧不确定性的利益活动,缺乏对风险利益的主动追逐。所以 他们在进行多种利益结果集合的比较中,往往放弃了风险增益可能最大,当然风险损失可能 也最大的选择,这尽管可能回避较大的风险损失,但同时也丧失了风险增益最大化的机会, 而这种机会正是风险增益相对于风险损失而日趋增大,人类经济获得飞跃性发展的根据与源 人类怎样才能不丧失风险增益最大化的机会,又怎样在不丧失风险增益最大化的机会前 提下将风险损失减至到最小化,以此有效地改变绝大部分人厌恶和回避风险利益的偏好,从 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人们主动追逐风险增益的热情?在现代经济社会,制度是解决这一难题 的较好的途径。 制度经济学曾提出通过具体的制度和制度安排的创新来解决风险损失的问题,他们认为 制度在风险方面的作用功能是减少不确定性,或通过不确定性的减少来减少人类经济发展中 的风险损失。那么,风险利益制度是否只具有减少不确定性的功能?当我们将不确定性与风 险利益联系到一起,这时不确定性作用的结果不仅是风险损失,还有风险增益,如果风险利 益制度只具有减少不确定性的功能,同时不也减少了人们获取风险增益的机会吗?因此,笔 者认为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损失仅仅是风险利益制度的一个方面的功能,除此它还应具有激 励和交易的功能。 因为一种好的制度至少不应该让不确定性消亡,乃至风险增益减少。不确定可能带来风 险利益的损失,也可能带来风险利益的增进,没有了不确定性虽然没有了风险损失的可能 但也丧失了风险增益的机会,也就没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更何况,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 利益的不确定性也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一方面利益客观的不确定性是无法消除的,人们通过 制度的作用仅能分散这种利益的不确定性,但没有办法消除它:另一方面利益主观的不确定
4 或作一个长期的考察,人们不断追逐风险增益的结果会使风险增益和风险损失的变动呈非均 衡变动的趋势。即风险增益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而风险损失量呈相对递减的态势,反映在 风险利益曲线上则:风险增益曲线越来越陡峭,风险损失曲线则越来越平坦,见下图: (+R) (+R)=f(v) 0 v (-R)=f(v) (-R) 风险增益超越风险损失增长的这一趋势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体现。 三 风险利益制度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人类追求风险增益 古往今来,尽管人类已经意识到风险不仅意味着利益的损失,也存有获取利益的机会, 但是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更多的人总是习惯将风险与危险和损失联系在一起,为此,人类 风险活动的空间往往作为在对危险和损失的防范与规避上,风险理论研究也仅仅局限于这一 视野之内,这在人类经济处在极不发达的时期,人们抵御和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相对绵弱的 情况下是极其正常和必要的。然而,当人类的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人们抵御和承担风 险损失的能力日益增强的当今经济社会里,人类对于风险认识的这一惯性思维却仍在左右着 人们的经济行为,表现为大多数利益主体仍偏好对风险损失的回避,其主要的努力空间仍是 被动地防范风险损失,厌恶和恐惧不确定性的利益活动,缺乏对风险利益的主动追逐。所以 他们在进行多种利益结果集合的比较中,往往放弃了风险增益可能最大,当然风险损失可能 也最大的选择,这尽管可能回避较大的风险损失,但同时也丧失了风险增益最大化的机会, 而这种机会正是风险增益相对于风险损失而日趋增大,人类经济获得飞跃性发展的根据与源 泉。 人类怎样才能不丧失风险增益最大化的机会,又怎样在不丧失风险增益最大化的机会前 提下将风险损失减至到最小化,以此有效地改变绝大部分人厌恶和回避风险利益的偏好,从 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人们主动追逐风险增益的热情?在现代经济社会,制度是解决这一难题 的较好的途径。 制度经济学曾提出通过具体的制度和制度安排的创新来解决风险损失的问题,他们认为 制度在风险方面的作用功能是减少不确定性,或通过不确定性的减少来减少人类经济发展中 的风险损失。那么,风险利益制度是否只具有减少不确定性的功能?当我们将不确定性与风 险利益联系到一起,这时不确定性作用的结果不仅是风险损失,还有风险增益,如果风险利 益制度只具有减少不确定性的功能,同时不也减少了人们获取风险增益的机会吗?因此,笔 者认为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损失仅仅是风险利益制度的一个方面的功能,除此它还应具有激 励和交易的功能。 因为一种好的制度至少不应该让不确定性消亡,乃至风险增益减少。不确定可能带来风 险利益的损失,也可能带来风险利益的增进,没有了不确定性虽然没有了风险损失的可能, 但也丧失了风险增益的机会,也就没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更何况,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 利益的不确定性也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一方面利益客观的不确定性是无法消除的,人们通过 制度的作用仅能分散这种利益的不确定性,但没有办法消除它;另一方面利益主观的不确定
性虽然通过信息的获取可以消除,但完全消除也不可能,这不仅因为信息的获取需付出一定 的代价(如资料费、调研费、咨询费等等),存在成本与收益的利益比较问题,而且在一定 时期内,完全信息的获取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一种较优越的制度也不应让不确定性过度地泛滥和风险损失过大。尽管不确定性 是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但不确定性在经济生活中绝不可过大。不确定 性过大预期利益和实际利益的离差就会过大,反映到人们的利益活动中,行为主体就会感到 利益前景过于渺茫,并且一旦出现不利的利益前景,就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损失,因此在不确 定性过大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行为主体获取利益的努力就会减弱或减退,风险利益的动力功 能效应也将失效。就整个社会来看,经济生活中不确定因素愈多,预期利益和实际利益相悖 离的程度愈大,这一方面可能在不确定性越大风险增益越高的风险利益正效应的作用下,使 主体的风险増益畸高,造成利益资源的逆向流动。另一方面可能在不确定性越大,风险损失 越大的风险利益负效应的作用下,使主体时有蒙受极大的利益损失的可能,以致影响整个社 会经济的发展 所以,一种有效的制度应将不确定性和由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利益控制在一个合适的限 度内,在这一限度内不仅保证不确定性和由此带来的风险利益存在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 力和人们努力的压力,而且又不会使不确定性和风险损失泛滥,成为妨碍经济活动的不利因 素。或者讲,一个好的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利用不确定性对风险利益的作用既能让风险 利益生成一种自我发展、自我激励的功能,使风险增益呈现出一种持续地递増的趋势:又能 保证风险损失逐步地减少、降低,趋向于逐渐的递减趋势,达到风险增益最大化,风险损失 最小化的目标。 为此,风险利益的制度和制度安排的创新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1)应创建风险利益制度的激励功能,以此保证不确定性的存在和不消亡,保证人们 对风险利益主动追逐的激情和热情。风险利益激励功能是风险利益制度的起始和基础,是保 证风险利益存在的条件,缺少激励功能的风险利益制度创新就不会有实际的风险利益活动的 发生,而激励功能较弱的风险利益制度不仅不会产生较高的制度创新效率,还会连锁地削弱 风险利益制度其它功能。风险利益激励功能的主要作为空间是风险增益区域,通过提供正向 和反向的刺激,改变人们厌恶风险利益的偏好,激发人们主动追逐风险利益的激情,增加人 们不确定性活动的利益投向,不断开辟不确定性活动的新领地,从而为风险利益提供活动的 空间,以保持风险利益对经济发展的合理张力 (2)应保持风险利益的规避和防范制度,来减少某些领域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 损失;或在整个社会风险利益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将风险损失社会化,以减轻风险利益者个 体的风险损失;并限制某些风险利益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以保障风险利益的顺利实现。 风险利益规避和防范功能主要作为在规避和防范风险损失方面,在减少和分散风险损失的同 时相对地保证风险增益。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风险利益制度激励功能的延伸和补充,是将风 险利益限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的必要的制度条件。 (3)应完善风险利益的交易制度,为不确定性和风险利益在不同的风险利益偏好者之 间的转移提供制度的空间和制度的规范,以通过风险利益的转移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 风险利益,达到风险增益最大化,风险损失最小化的目的。风险利益交易制度主要是在风险 利益制度的激励和规避功能已开辟和限定好的合理区域里有效地配置风险利益,增进整体的 风险增益,减少整体的风险损失 总之,风险利益制度的激励功能将诱使主体进行风险利益活动,风险利益制度的规避功 能又将主体的风险损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风险利益制度的这把双刃剑在一定的程度上自然 地把风险利益锁定在一定的限度内,使风险利益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活动和交易,最终 趋向于风险增益不断扩张,风险损失不断缩小的趋势。 四知识经济是最适宜风险利益增进的经济
5 性虽然通过信息的获取可以消除,但完全消除也不可能,这不仅因为信息的获取需付出一定 的代价(如资料费、调研费、咨询费等等),存在成本与收益的利益比较问题,而且在一定 时期内,完全信息的获取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一种较优越的制度也不应让不确定性过度地泛滥和风险损失过大。尽管不确定性 是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但不确定性在经济生活中绝不可过大。不确定 性过大预期利益和实际利益的离差就会过大,反映到人们的利益活动中,行为主体就会感到 利益前景过于渺茫,并且一旦出现不利的利益前景,就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损失,因此在不确 定性过大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行为主体获取利益的努力就会减弱或减退,风险利益的动力功 能效应也将失效。就整个社会来看,经济生活中不确定因素愈多,预期利益和实际利益相悖 离的程度愈大,这一方面可能在不确定性越大风险增益越高的风险利益正效应的作用下,使 主体的风险增益畸高,造成利益资源的逆向流动。另一方面可能在不确定性越大,风险损失 越大的风险利益负效应的作用下,使主体时有蒙受极大的利益损失的可能,以致影响整个社 会经济的发展。 所以,一种有效的制度应将不确定性和由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利益控制在一个合适的限 度内,在这一限度内不仅保证不确定性和由此带来的风险利益存在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 力和人们努力的压力,而且又不会使不确定性和风险损失泛滥,成为妨碍经济活动的不利因 素。或者讲,一个好的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利用不确定性对风险利益的作用既能让风险 利益生成一种自我发展、自我激励的功能,使风险增益呈现出一种持续地递增的趋势;又能 保证风险损失逐步地减少、降低,趋向于逐渐的递减趋势,达到风险增益最大化,风险损失 最小化的目标。 为此,风险利益的制度和制度安排的创新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1)应创建风险利益制度的激励功能,以此保证不确定性的存在和不消亡,保证人们 对风险利益主动追逐的激情和热情。风险利益激励功能是风险利益制度的起始和基础,是保 证风险利益存在的条件,缺少激励功能的风险利益制度创新就不会有实际的风险利益活动的 发生,而激励功能较弱的风险利益制度不仅不会产生较高的制度创新效率,还会连锁地削弱 风险利益制度其它功能。风险利益激励功能的主要作为空间是风险增益区域,通过提供正向 和反向的刺激,改变人们厌恶风险利益的偏好,激发人们主动追逐风险利益的激情,增加人 们不确定性活动的利益投向,不断开辟不确定性活动的新领地,从而为风险利益提供活动的 空间,以保持风险利益对经济发展的合理张力。 (2)应保持风险利益的规避和防范制度,来减少某些领域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 损失;或在整个社会风险利益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将风险损失社会化,以减轻风险利益者个 体的风险损失;并限制某些风险利益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以保障风险利益的顺利实现。 风险利益规避和防范功能主要作为在规避和防范风险损失方面,在减少和分散风险损失的同 时相对地保证风险增益。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风险利益制度激励功能的延伸和补充,是将风 险利益限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的必要的制度条件。 (3)应完善风险利益的交易制度,为不确定性和风险利益在不同的风险利益偏好者之 间的转移提供制度的空间和制度的规范,以通过风险利益的转移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 风险利益,达到风险增益最大化,风险损失最小化的目的。风险利益交易制度主要是在风险 利益制度的激励和规避功能已开辟和限定好的合理区域里有效地配置风险利益,增进整体的 风险增益,减少整体的风险损失。 总之,风险利益制度的激励功能将诱使主体进行风险利益活动,风险利益制度的规避功 能又将主体的风险损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风险利益制度的这把双刃剑在一定的程度上自然 地把风险利益锁定在一定的限度内,使风险利益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活动和交易,最终 趋向于风险增益不断扩张,风险损失不断缩小的趋势。 四 知识经济是最适宜风险利益增进的经济